报告文学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2022-09-28

报告文学写作参考文献

[1]贺绍俊.主旋律文学的真善美——论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写作[J].东吴学术,2022,(02):20-26.

[2]陈秋雷.20世纪30年代记者群体的报告文学创作研究[D].导师:徐志伟.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3]陈剑晖.“非虚构写作”概念之辨及相关问题[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05):20-27.

[4]李莉.报告文学的“陌生化”写作——以“骏马奖”获奖作品《父亲原本是英雄》为例[J].长江文艺评论,2021,(04):80-84.

[5]李钧.论蒋光慈的“非虚构写作”及其“现实主义”意义[J].齐鲁学刊,2021,(01):144-151.

[6]王青.从报告文学到非虚构写作,历史的沉重感为何消失了?[J].记者观察,2021,(02):32-35.

[7]房继农.大地的儿子、歌者和记录者——报告文学写作视角下的《大搬迁》[J].朔方,2020,(12):162-165.

[8]黄菲蒂.时代语境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主题话语嬗变[D].导师:杨经建.湖南师范大学,2020.

[9]丁晓原.报告文学,作为叙事性非虚构写作方式[J].文艺理论研究,2020,(03):76-83.

[10]刘浏.审美困境与报告文学自身特殊性——兼论赵瑜的报告文学创作[J].当代文坛,2020,(03):48-53.

[11]蔚蓝.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维度差异[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46-50.

[12]李红秀.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民生视角——兼论重庆青年作家李燕燕的非虚构写作[J].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2019,(02):352-363.

[13]秦雅萌.全景的制造:《中国的一日》与“一日体”报告文学写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11):132-149.

[14]叶李.感光效应与显影书写——关于2018年湖北非虚构文学的“不完全报告”[J].长江丛刊,2019,(31):22-28.

[15]朱晓军.非虚构与非虚构写作[J].当代文坛,2019,(06):97-101.

[16]李炳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陈启文报告文学纵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25-33+48.

[17]丁晓原.非虚构文学的逻辑与伦理[J].当代文坛,2019,(05):90-96.

[18].湖南写作学会专家风采[J].教师,2019,(22):129.

[19]李炳银.文学的目标和报告文学的力量[J].名作欣赏,2019,(19):5-12+2.

[20]许道军.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假想敌与对立面[J].当代文坛,2019,(04):74-78.

报告文学写作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韩锡鹏.从文化资本视角比较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J].青年记者,2019,(14):4-5.

[22]赵红.1978-1989年报告文学作者的身份认同研究[D].导师:肖燕雄.湖南师范大学,2019.

[23]宋娇.浅析报告文学的写作要诀与鉴赏视点——以《包身工》为例[J].中华辞赋,2019,(04):50-51.

[24]刘恋.抗战时期报告文学理论“文学性”问题研究[D].导师:王本朝.西南大学,2019.

[25]黄佳佳.你好,陌生人!——报告文学与非虚构故事项目学习[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1):20-22.

[26]路杨.“新写作作风”:报告文学的再生产机制——以丁玲《田保霖》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93-101.

[27]黄秀峰.对报告文学写作的一些思考——以《中国棉》为例[J].殷都学刊,2018,(04):108-110.

[28]张鹏.地球家园的守望与呼唤——赏析著名作家徐刚先生的生态文学写作[J].绿叶,2018,(08):68-71.

[29]何英.报告文学的前途——以新疆报告文学研究为中心[J].文艺评论,2018,(03):30-40.

[30]武晓慧.中美“文学性新闻”文体特征及叙事手法对比研究[D].导师:董晨宇.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31]黄菲蒂.在场写作的文体之力——2017年湖南报告文学综述[J].文艺论坛,2018,(03):51-58.

[32]李仪.关于“非虚构写作”的文体属性[J].文学自由谈,2017,(06):73-77.

[33]张文刚.富有学术精神的文学写作——评长篇报告文学《因为信仰》[J].武陵学刊,2017,(06):114-119.

[34]何瑞涓.报告文学“邀约写作”一定是被动的吗?[N].中国艺术报,2017-09-06(003).

[35]王光利.非虚构写作及其审美特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7,(04):209-215.

[36]孙湘婷.1980年代报告文学的生产与“国家英雄”的打造[D].导师:胡玉伟.沈阳师范大学,2017.

[37]李淑华.在新闻与文学之间:“非虚构”写作现象研究[D].导师:肖燕雄.湖南师范大学,2017.

[38]刘琼.由非虚构写作逸出的几个问题[J].东吴学术,2017,(02):32-36.

[39]魏占兴.20世纪中国文学—新闻“两栖写作”流变论[D].导师:张民华.兰州大学,2017.

[40]何建明.创意写作理念与实践:中国非虚构文学发展的新契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53-56.

报告文学写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张瑷.生态报告文学的写作伦理与价值维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04):102-110.

[42]丁晓原.国际性写作报告文学的三个话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0):65-70.

[43]丁增武.“报告文学”和“非虚构写作”之争的辨析与考察[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02):97-103.

[44]刘卓.“新的写作作风”——探讨丁玲整风之后的报告文学写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01):112-120.

[45]丁增武.“报告文学”和“非虚构写作”之争的辨析与考察[J].雨花,2016,(02):67-73+92.

[46]陈昕馨.报告文学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J].中国报业,2015,(22):46-47.

[47]杜金凤,马卫东.用小说技巧写作报告文学——访著名作家李迪[J].中国法治文化,2015,(09):52-53.

[48]宋玉书.非虚构写作的集体记忆建构——以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为研究对象[J].文艺争鸣,2015,(07):51-56.

[49]裴丽新.略论关于报告文学的写作[J].参花(上),2015,(07):151.

[50]刘浏.“非虚构”写作论[D].导师:丁晓原.苏州大学,2015.

[51]尹均生.中国报告文学不是美国的“非虚构”写作[J].中华文化论坛,2015,(01):46-48.

[52]张宏图.何建明短篇报告文学简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01):39-42.

[53].并存还是取代[N].河北日报,2014-08-29(011).

[54]李钧.柔性报告文学:一种女性主义写作道路[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03):109-114.

[55]丁晓平.宽容·局限·叙述——浅谈重大历史题材报告文学写作的三个关键词[J].博览群书,2014,(06):44-49.

[56]侯艳娜,何石妹.试论李春雷报告文学的宏大叙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2-104.

[57]王文军.报告文学创作如何规避法律风险——《聂绀弩刑事档案》写作的启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77-81.

[58]周文慧.试论体验型报告文学的写作——以《中国少了一味药》为例[J].写作,2012,(09):45-48.

[59]龚举善.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D].导师:张荣翼.武汉大学,2011.

[60]李立刚.把握生活原型的本质特征——论薛亚利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J].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10,(00):208-213.

[61]王慧.“大题材”、“第一手”、“高层次”——从《邓小平改变中国》看叶永烈的史传报告文学写作[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06-108.

[62].真实地写好“历史的第一页草稿”[N].文学报,2010-10-14(003).

[63]赵勇.在公共性与文学性之间——论赵瑜与他的报告文学写作[J].中国作家,2010,(19):214-224.

[64]周淼龙.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来源与特点[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05):79-81.

[65]蔡文皓.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写作的突破与创新[J].作家,2009,(18):36-37.

[66]王晖.中国式灾难写作的精神向度——以当代中国地震题材报告文学为例[A].四川省作家协会.“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四川省作家协会:当代文坛编辑部,2009:17-18.

[67]拉巴次仁.藏族报告文学初探[D].导师:拉巴群培.西藏大学,2009.

[68]李朝全.全景式报告文学写作的难度[N].工人日报,2009-03-20(007).

[69]记者 舒晋瑜.《晋人援蜀记》树起报告文学灾难题材写作标杆[N].中华读书报,2009-01-07(002).

[70]龚举善,骆顺民.来自“仙山”的报告——《从红尘到仙山》的叙事选择[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5):48-51.

[71]宋玉书.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女性写作特色[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44-48.

[72]乌琼芳.“腹中”的少年儿童——斯诺报告文学写作中价值原则的鲜明体现[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41-43.

[73]邢爱书.真正寻找自己的“现代”之路——从历史平台对中国报告文学写作的回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92-96.

[74]邢爱书.复归现代性宗旨——报告文学写作中体现的时代精神[J].写作,2004,(11):20-22.

[75]寇红.报告文学与法制社会建设[D].导师:王万森.山东师范大学,2004.

[76]丁晓原.报告文学:作为知识分子的写作方式——兼论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主体性的生成[J].文艺评论,2003,(03):19-25.

[77]周政保.报告文学的写作原则[J].牡丹,2002,(06):62-64+1.

[78]王晖.身份变异与文体嬗变——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之四[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10-14.

[79]丁晓原.召唤启蒙:走向自觉的新时期报告文学[J].社会科学研究,2002,(01):146-150.

[80]丁晓原.报告文学:非知识分子时代的大众写作[J].文艺争鸣,2001,(03):19-23.

[81]刘棨林.报告文学的写作(五)——如何刻画人物[J].新闻与写作,2001,(01):36.

[82]刘棨林.报告文学的写作(四)[J].新闻与写作,2000,(12):29-30.

[83]陈歆耕.做时代船头的瞭望者──报告文学写作断想[J].新闻与成才,1999,(05):32-33.

[84]陈捷.浅论报告文学、通讯人物写作的美学变异[J].新闻与写作,1999,(05):30-31.

[85]吕幼安.想象的延展与限制──论想象在报告文学写作中的作用[J].江汉大学学报,1999,(01):46-49.

[86]王勇哲.论侦破报告文学及其写作[J].山东公安丛刊,1995,(01):53-55.

[87]江建文.论报告文学的写作——兼评何培嵩近期报告文学作品[J].南方文坛,1994,(01):31-37.

[88]华赅.报告文学的教学与写作[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6):61-64.

[89]陈泉.报告文学写作并不排斥想象[J].新闻爱好者,1991,(11):19-20.

[90]首木.余文秀《报告文学写作研究》出版[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4):32.

[91]张桂贤,王永章.略谈问题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2):98-101.

[92]尹均生.《写作与作文评改》讲播稿(选刊)报告文学的写作[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07):28-30.

[93]王硕轩.第十四讲 报告文学的写作[J].新闻知识,1987,(03):22-25.

[94]俞月亭.真实·真实感——韬奋报告文学写作的一个特点[J].新闻业务,1985,(11):22-23+30.

[95].近年来报告文学写作艺术技巧的新发展[J].文艺理论研究,1984,(01):135-136.

[96]朱子南.新的笔墨 新的姿态——谈近年来报告文学写作艺术技巧的新发展[J].社会科学,1983,(04):2-8.

[97]刘耀辉.真实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写作报告文学《抗洪八勇士》的体会[J].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1):39-45.

[98]涂怀章.关于报告文学的写作[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3):126-130.

[99]理由.报告文学的写作[J].新闻战线,1980,(05):22-24.

[100]汇源.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谈报告文学的写作[J].山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02):62-6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狄更斯小说艺术风格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儿童音乐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