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研究生论文参考文献

2022-08-26

建筑学研究生参考文献

[1]王志强,李冰倩,许双.精读—转译——建筑学研究生设计理论课程改革探索[J].中外建筑,2022,(09):113-119.

[2]梁雪.八十年代天津大学的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J].中国建筑教育,2021,(02):151-154.

[3]张永和.建筑教育:不完美的实践[J].建筑师,2022,(02):4.

[4]程炎焱,付孟泽,李虎.PBL教学法在建筑学硕士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景观建筑设计及理论为例[J].管理工程师,2021,(06):65-70.

[5]刘长春,徐星.建筑学专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建筑,2021,(21):78-80.

[6]吴浪,淳庆.广度与深度:建筑遗产保护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1,(05):75-82.

[7]余磊,马航,沈驰,陈寿恒.产学研结合模式下的研究生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0):179-181.

[8]裴立东,胡莹,徐永利.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纵向拓展及实践——以太湖三山岛硕士研究生联合设计与研究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1,(33):56-59.

[9].寻找的过程读《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21,(04):119.

[10]傅娟,李彬彬.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的教学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为例[J].中国建筑教育,2020,(01):93-97.

[11]涂慧君,李宛蓉,周聪,汤佩佩.基于多种主体参与的建筑策划理论介入城市设计课程方法研究[J].中国建筑教育,2020,(01):52-58.

[12]吴蔚,吴农.基于LVQ神经网络的建筑学专业研究生科研潜力评估[J].城市建筑,2021,(07):32-34+100.

[13]李敏稚,尉文婕.基于城市设计视野的风景园林研究生规划与设计教学探究[J].中国建筑教育,2019,(02):60-68.

[14]张帅,赵鑫瑀,张正岳,宋高峰.“新基建”背景下设计类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质量提升路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92-94.

[15]李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的发展史研究[D].导师:唐孝祥.华南理工大学,2021.

[16]雷翔.雷翔[J].世界建筑,2020,(05):33+129.

[17]金倩,陈镌.基于结构分析的建筑设计教学——以格拉茨工业大学建筑学研究生设计教学为例[J].新建筑,2020,(02):132-137.

[18]杨庆春.人物介绍类作文演练[J].初中生学习指导,2019,(36):28-29.

[19]杨金辉,杨斌,罗清海,王劲松,曾涛涛,黎传书,雷增江.“双一流”背景下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176-177.

[20]党睿,张锋辉.建筑照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照明工程学报,2019,(05):157-160.

建筑学研究生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王建国,李东.《建筑的历史语境与绿色未来——2014、2015“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获奖论文点评》序言[J].中国建筑教育,2018,(01):126.

[22]朱诗琳.胡慧峰:想建造一个家族群落,抵抗当下建筑的冷漠[J].广西城镇建设,2019,(08):52-55.

[23]王娇.浅谈从理论话语到实践策略的思考——以当代设计语境下的热点范畴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8):109-111.

[24]赵永麒,赵曼彤,马继瑞.建筑类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知识文库,2019,(16):169.

[25]张彤.中德国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导师:付瑶.沈阳建筑大学,2019.

[26]李启明,冷嘉伟.面向建筑产业与设计前沿的建筑学硕士教育——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04):190-191.

[27].住宅设计大师聂兰生[J].城市住宅,2019,(02):19.

[28]谢辉,刘玮璠.关联·介入——以研究方法为媒介的建筑教育实践[J].新建筑,2018,(06):138-141.

[29]刘旭红,武飞.新时代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全员育人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44):6-8+11.

[30]Bradley Wheeler,Joy.世纪贝聿铭[J].设计,2018,(18):32-37.

[31]邵继中,罗靖,郗皎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8,(09):69-70.

[32]何悦.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对比研究[D].导师:向科.华南理工大学,2018.

[33]苏涵.苏涵[J].世界建筑,2018,(05):32+117.

[34]戚欣,吕静,谢宇轩.英国课程硕士培养对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硕士教育的借鉴[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8,(01):70-73.

[35]李明扬,庄惟敏.更学术还是更专业?——剖析我国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双轨制培养模式困局[J].新建筑,2018,(01):134-137.

[36]周洁.教科书式的老赖[J].新民周刊,2017,(50):85.

[37]刘亚楠,王新宇,洪小春.建筑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进入苏鲁浙皖地区高校就业形势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23):44-48.

[38].1977-1996[J].城市环境设计,2017,(05):134-135.

[39]王兴田.中日建筑教育异同[J].城市环境设计,2017,(05):143.

[40].1957-1976[J].城市环境设计,2017,(05):96-97.

建筑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李广斌,王勇.建筑类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路径研究——基于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7,(04):36-40.

[42]金光虎.浅谈校企合作在高校“建筑构造”课程中的运用[J].中外建筑,2017,(08):73-75.

[43]朱正.试论建筑学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五个要点[J].重庆建筑,2017,(05):18-20.

[44]张华.张华自述[J].世界建筑,2017,(05):18+138.

[4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16,(04):126.

[46]支文军.支文军自述[J].世界建筑,2016,(05):35+124.

[47]翟玉媛.基于教务管理视角的建筑学专业型硕士培养体系研究[D].导师:郝清民;白景美.天津大学,2016.

[48]伍伯妍.基于IPA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以建筑学专业学位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4):27-31.

[49]张玛璐,赖文波.王旎&张大为:左通广内,右达承明[J].新建筑,2016,(02):60-62.

[50]孙澄,邢凯,陆诗亮.“两院一体化”模式下建筑学研究生培养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01):77-80.

[51].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学系[J].工业设计,2016,(01):18-19.

[52]冯路.格物之后[J].世界建筑,2016,(01):111-113.

[53]杨浩腾.稻田竹构的地形学反思——东南大学研究生2015“实验设计”竹构鸭寮课程[J].中国建筑教育,2015,(04):94-100.

[54]伍伯妍.全日制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210-211.

[55]张彤,陈浩如,焦键.竹构鸭寮:稻鸭共养的建构诠释——东南大学研究生2015“实验设计”教学记录[J].建筑学报,2015,(08):90-98.

[56]庄惟敏,单军,程晓青,钟舸,徐卫国.清华建筑教育“4+2”本硕贯通教学体系中的设计课教学改革[J].城市建筑,2015,(16):20-23.

[57].向上[J].建筑知识,2015,(04):100-101.

[58]吴晓,王建国,徐小东.建筑学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的现况及建议——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J].建筑学报,2014,(12):7-11.

[59]帕纳约蒂斯·米哈拉托斯,闫超.柔度渐变 在设计过程与教学中重新引入结构思考[J].时代建筑,2014,(05):26-33.

[60].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J].土木工程学报,2014,(07):146.

[61]李彦伯.两个建筑学教学实践样本的比照阅读[J].华中建筑,2014,(07):180-183.

[62]宋昆,赵建波.关于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教学研究——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为例[J].中国建筑教育,2014,(01):5-11.

[63]郑红彬.剑桥大学建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瞥[J].中国建筑教育,2014,(01):27-30.

[64].李燕云[J].中国住宅设施,2014,(02):34-35.

[65].建筑新八校PK老八校(Ⅳ)[J].第二课堂(高中版),2013,(09):129.

[66]王振军,赵翀玺.建筑设计构思的探索——荷兰TU Delft建筑学研究生课程毕业设计有感[J].建筑与文化,2013,(02):22-27.

[67]张旭,李峥.中美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12,(14):6.

[68]孙阳春,范智勇.中美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1):29-30.

[69]杨青娟,沈中伟.基于创造力构成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08-112.

[70]张颀,曲翠萃.立足务实 寻求创新——从论文选题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J].南方建筑,2011,(03):52-53.

[71]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导师:张振刚.华南理工大学,2011.

[72]张振刚,张建功.中美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124-129.

[73]秦佑国.中国建筑学博士研究生教育[J].中国建筑教育,2010,(01):5-7.

[74]魏宏杨.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反思[J].中国建筑教育,2010,(01):89.

[75]卢峰.作为研究的研究生教育——对我国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筑教育,2010,(01):90-91.

[76]董黎.当前建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建筑教育,2010,(01):91-92.

[77]崔珩,栗民.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97-101.

[78]解丹.全国“建筑学名师讲堂”在天津大学开班[J].中外建筑,2008,(09):50-51.

[79]温亚斌,王赢,周术.城市规划教育的探求[J].高等建筑教育,2008,(04):22-25.

[80]杨光强.建筑安全教育中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意义[J].林业科技情报,2008,(01):45-46.

[81]鲍家声.篇首语[J].新建筑,2007,(06):1.

[82]谭刚毅,李保峰,李晓峰.课程学习向独立研究的转化——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新建筑,2007,(06):33-37.

[83]拉尔夫·勒纳.控制贪食(英文)[J].新建筑,2007,(06):43-45.

[84]丁沃沃.规范性目标下的特色教学体系——南京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生教育[J].新建筑,2007,(06):11-13.

[85]董茜.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近5a建筑学专业为例[J].宁夏工程技术,2007,(01):95-97.

[86]张蔚.走在设计的外延与内涵——第四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纪实[J].华中建筑,2007,(03):11-13.

[87]童淑媛,佘果辉.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问题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236+239.

[88]赵秀敏.寻找跨学科研究旨趣的交集——建筑学研究生跨学科国际合作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05):77-81.

[89].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专业设置与研究生教育[J].城市建筑,2004,(02):87-89.

[90]阚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教学[J].城市建筑,2004,(01):90-92.

[91]吕富珣.建筑学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初探[J].建筑学报,2000,(06):34-36.

[92]杨昌鸣.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对策[J].建筑学报,2000,(06):36-38.

[93]孙一民.对我国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反思[J].新建筑,1999,(05):60-61.

[94].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1999年硕士研究生论文题目一览[J].世界建筑,1999,(09):65.

[95].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系1999年硕士研究生论文题目一览[J].世界建筑,1999,(09):62.

[96]叶荣贵.建筑教育要倍加重视生产实践与建筑技术[J].建筑学报,1999,(05):43-45+66.

[97].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系40周年系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S1):2.

[98]孔宇航.剖析与思考——论建筑学研究生教育[J].中外建筑,1997,(06):34-35.

[99]翁季.崇高的理想是前进的动力[J].高校理论战线,1995,(06):43-44.

[100].建筑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5,(01):86-9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逻辑学发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保理业务风险防范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