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学认知论文参考文献

2022-09-13

科学社会学认知参考文献

[1]符太胜,王培芳,姚丽芬.社会文化视角下城乡儿童的生命科学认知差异与教育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22,(10):66-72.

[2]田俊杰.探索数据领域潜在价值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访莱斯大学研究数据分析师 马昊[J].秦智,2022,(09):4.

[3]王进忠,李芳.国际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演进脉络与热点趋势分析[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体育新闻传播分会)[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33-35.

[4]关清文,张晓林,田贞.近20年中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比较分析[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体育社会科学分会)[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381-382.

[5]刘浩.体育教师的身份认同:一个反身性的理论视角[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940-942.

[6]于尔根·施瑞尔,孙进,燕环.“比较教育学”:一个让人误解的名称?——论统一的概念和不同的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22,(02):3-15.

[7]赫尔曼·康特洛维茨,雷磊.法律科学与社会学[J].荆楚法学,2022,(01):143-160.

[8]罗红.HPS教学理论在高中生物学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导师:张小勇.四川师范大学,2021.

[9]李娜.认知主义的表达主义[D].导师:刘杰.山东大学,2021.

[10]朱厚伟.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D].导师:史曙生.南京师范大学,2021.

[11]谢俊贵.疫控社会学:学科构建的现实基础与发展前瞻[J].社会科学辑刊,2021,(01):44-51+2.

[12]江勇.济南市天桥区健身走参与者活动行为与特征研究[D].导师:芦平生;李蔚.西北师范大学,2020.

[13]沈辰.女性犯罪者家庭抗逆力研究[D].导师:张金荣.吉林大学,2020.

[14]李鹿鸣.博物学知识与自然审美欣赏之关系研究[D].导师:程相占.山东大学,2020.

[15]严孟帅.走向自我与社会[D].导师: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2020.

[16]赵茜.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与文艺社会学意义[D].导师:王保中.陕西理工大学,2020.

[17]王泽南.从传统社会学到计算社会学的方法论探析[D].导师:黄丽华.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18]张晶飞.分布式认知下郑州市居民低碳认知影响机制研究[D].导师:秦耀辰;张丽君.河南大学,2020.

[19]谢扬真.大卫·布鲁尔的“强纲领”理论研究[D].导师:张今杰.湘潭大学,2020.

[20]郭台辉.历史社会学的构成性难题:由来、演化与趋势[J].广东社会科学,2020,(03):182-192+256.

科学社会学认知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黄欣荣.改变未来世界的6G网络新技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34-144.

[22]祁晓红.埃利亚斯休闲与体育思想的逻辑演进[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06):39-44.

[23]刘锟.1型糖尿病儿童认知功能及多模态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D].导师:林祥涛.山东大学,2019.

[24]刘振,邢星.口译专长研究:进展与反思[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06):113-121.

[25]刘茜.融合与创新:认知传播学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学派——中国认知传播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1):132-134.

[26]石英.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社会学“费孝通悖论”求解[J].人文杂志,2019,(10):23-33.

[27]刘少杰.从物理学到现象学:空间社会学的知识基础转移[J].社会科学战线,2019,(09):225-235.

[28]张爱民,王军,张俊伟.情报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管理观察,2019,(18):39-40+44.

[29]严珍珠.中美高中化学教科书HPS内容对比研究[D].导师:唐劲军.广西师范大学,2019.

[30]张福强.吴泽霖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的学科史考察[D].导师:哈正利.中南民族大学,2019.

[31]赵娟.燕京大学社会学入门课程开设的经验与启示[J].开封大学学报,2019,(01):63-66.

[32]周建余.认知偏见对鉴定意见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导师:张翠玲.西南政法大学,2019.

[33]周晓虹,赵鼎新,翟学伟,徐永祥,文军,冯钢,仇立平,周怡,张乐天.大变革时代的学术回响——社会学家与改革开放40周年[J].探索与争鸣,2018,(12):17-44+149.

[34]王依娜,尹栾玉.“物”与“及物”:涂尔干社会事实方法论的核心范畴[J].社会科学论坛,2018,(05):131-141.

[35]李曼丽,丁若曦,张羽,刘威童,何海程,刘惠琴.从认知科学到学习科学:过去、现状与未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04):29-39.

[36]田妍.从拉图尔的转译理论看脑死亡问题[J].医学与哲学(A),2018,(08):23-26+47.

[37]任欢.基于场所记忆再现的建筑设计研究[D].导师:陈蔚;王辉.重庆大学,2018.

[38]李婷文.现象学美学在美国的本土化研究[D].导师:杨春时.厦门大学,2018.

[39]罗通元,赵雪珊.风险认知视阈下的事故致因综述[J].安全,2018,(02):4-6.

[40]杜斌.大学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关联发展水平研究[D].导师:徐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科学社会学认知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董俊逸.科学社会学视阈下中医科学性争论规范问题研究[D].导师:栾林.东北财经大学,2017.

[42]程鹏立.环境史与环境社会学的比较与借鉴:一个可能的分析框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66-70+88.

[43]张雨蒙.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设计特点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111+119.

[44]姜利标.历史脉络与研究范式:修辞社会学的发展图景[J].学习与实践,2017,(06):89-98.

[45]曹颖.从世俗化到宗教市场[D].导师:樊志辉.黑龙江大学,2017.

[46]高烨.实在与建构之间:LIGO引力波探测的科学社会学分析[D].导师:朱晶.华东师范大学,2017.

[47]喻国明,何其聪,吴文汐.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以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研究为例——用户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研究范式及学术框架[J].新闻大学,2017,(01):85-93+150.

[48]亚历山大·伯德,王荣江.库恩与20世纪的科学哲学[J].哲学分析,2016,(06):44-55+192.

[49]吴习彧,吾莹.法律中的情感研究进路[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6,(02):163-185.

[50]刘志辉,赵筱媛,许晓阳,梁子豪.文献计量分析视角下的情报学理论研究进展[J].情报学进展,2016,(00):27-46.

[51]方敏.从宗教社会学新范式看科学与宗教[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05):88-95.

[52]郑媛媛.日常交际中低调陈述的顺应性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6,(03):61-63.

[53]管云波.知识表征的研究:从个体认知到社会呈现[D].导师:魏屹东.山西大学,2016.

[54]刘达卓.数学教育社会学:一个人文主义的观照[D].导师:黄秦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55]王晴锋.何谓社会学想像力与社会学想像力何为[J].宁夏社会科学,2016,(03):134-138.

[56]王超.社会网络对社区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D].导师:毛宗福.武汉大学,2016.

[57]奚广庆.学习与坚持《共产党宣言》关于历史时代的观点——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8年[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6,(02):28-34.

[58]贾鹤鹏,范敬群.知识与价值的博弈——公众质疑转基因的社会学与心理学因素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02):7-13.

[59]陈洁.科技、风险与公众认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05):173-175.

[60]侯杰.默顿科学奖励规范思想研究[D].导师:徐祥运.东北财经大学,2016.

[61]张伯礼.和合共济 协同发展——在“历史上主要科学体系的认知模式及影响”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10):1197-1198.

[62]林寒潇.糖尿病与牙周炎关系的认知[D].导师:张桦;轩东英.南方医科大学,2015.

[63]于东君,赵克理.论技术知识的具身认知[J].文教资料,2014,(24):75-77+92.

[64]周志刚.地震保险购买意愿研究[D].导师:卓志.西南财经大学,2014.

[65]张星晨.职业社会学视域下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D].导师:刘献文.沈阳师范大学,2014.

[66]杨虎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9):274-275.

[67]苏煜晴.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D].导师:刘杰.东北财经大学,2013.

[68]寇瑜.科学心理学:科学哲学的新方向[D].导师:王华平.山东大学,2013.

[69]赵超.学科研究视域中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整合与范式转换问题研究[D].导师:赵万里.南开大学,2013.

[70]欧阳锋,黄旭东.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规范的阐释[J].科学与社会,2012,(02):51-60.

[71]樊岳红.后期维特根斯坦语境论研究[D].导师:魏屹东.山西大学,2012.

[72]冉易.文化、行为选择与金融发展[D].导师:邓乐平.西南财经大学,2012.

[73]陈昉.论马克斯·韦伯的法学理论及其两面性[D].导师:邓正来.吉林大学,2011.

[74]吴辉.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研究[D].导师:邹诗鹏.复旦大学,2011.

[75]许燕,张迪帆,孙嘉卿,曹红蓓,贾慧悦.人际流言:理论、方法与研究热点[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113-120.

[76]袁汀,陈莉萍.论语篇分析的多维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72-74.

[77]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导师:王贵友.武汉大学,2010.

[78]梁瑞媚.白血病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D].导师:李春富.南方医科大学,2010.

[79]段维军.人类语言交际中的“所言”[D].导师:张绍杰.东北师范大学,2009.

[80]施磊磊.一种“科学”认知范式的产生——读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J].西安社会科学,2009,(03):43-45.

[81]尤洋.信念视域分隔与知识命运选择[D].导师:殷杰.山西大学,2009.

[82]李宏英.社会科学中的认知相对主义问题[D].导师:殷杰.山西大学,2009.

[83]赵超.布迪厄的知识社会学及对法国知识社会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D].导师:赵万里.南开大学,2009.

[84]严密.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实验室研究[D].导师:盛晓明.浙江大学,2009.

[85]王彦雨.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D].导师:马来平.山东大学,2009.

[86]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283-288.

[87]卢艳君.科学制度的理性光辉[D].导师:马来平.山东大学,2008.

[88]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2008:268-275.

[89]金云亮,陈广林.科学社会学关于科学价值的评价——浅论波兰尼哲学的意会认识理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5-6.

[90]丁华东.范式转型与社会变迁[D].导师:邓伟志.上海大学,2008.

[91]刘玲.科学认知研究的视角和基础[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67-68.

[92]马艳.科学视阈下的伪科学[D].导师:杨小明.东华大学,2007.

[93]郑西彦,陈文育.视角、认知和社会学方法——由名画谈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126-129.

[94]何林.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D].导师:衣俊卿;郭国勋.黑龙江大学,2005.

[95]费多益.科学的文化边界——科学活动认知层面社会学解释的反思[J].社会观察,2005,(02):60.

[96]费多益.科学的文化边界——科学活动认知层面社会学解释的反思[J].哲学研究,2004,(12):45-51.

[97]刘晓力.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J].哲学研究,2004,(11):61-66.

[98]张君.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的实验室研究[D].导师:吴彤.内蒙古大学,2004.

[99]刘高岑.科学知识变化的三种解释模式及其评价[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2):39-42+51.

[100]浦根祥,狄仁昆.科学社会学的认知转向[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05):29-3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双导师内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