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艺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2022-09-16

汉唐艺术研究参考文献

[1].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汉唐古典舞创作人才培养”在我院举行[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2,(03):130.

[2]李志刚.汉风唐韵 汉唐鞍马艺术之嬗变[J].中国拍卖,2022,(05):84-85.

[3]杜雪梅,万长林,谢娜.汉唐时期岳州窑陶瓷艺术的海外传播[J].艺术大观,2022,(03):136-138.

[4]陈汉芳.汉唐时期外来艺术的汉化研究——以秦琵琶形制之变为例[J].艺术市场,2022,(01):92-93.

[5]张纪军,孙昕,苗萍.周秦汉唐文化在西安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7.

[6]于蓝清.浅析汉唐古典舞《相和歌》的艺术特色[J].戏剧之家,2021,(24):132-133.

[7]贾伟朝.汉唐时期西域古文字应用于篆刻艺术的创作研究[D].导师:高福廷.北京交通大学,2021.

[8]李丽萍,程金城.丝绸之路中中国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的嬗变——以汉唐乐舞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21,(03):193-201.

[9]宋豐光.魏晋风骨 汉唐新韵——观宋述林的近期绘画艺术[J].金桥,2021,(03):93-95.

[10]白金超.浅析汉唐陵墓石狮艺术异同[J].牡丹,2020,(22):103-104.

[11]王乐.浅谈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气韵在汉唐古典舞教学中的体现[J].艺术教育,2020,(11):229-232.

[12]邹满星.汉唐时期书法艺术东传日本的途径及影响[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33-36.

[13]吴钇辰,邱佳,范毅夫.“汉唐风范”视域下的“大中国画”观——潘絜兹艺术理论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50-51.

[14]王雨微.汉唐石椁线刻艺术研究[D].导师:王美艳.湖南工业大学,2020.

[15]孔祥慧.汉唐小说中舟船叙事研究[D].导师:熊明.辽宁大学,2020.

[16]宋丰光.魏晋风骨 汉唐新韵——观宋述林的绘画艺术[J].书画世界,2020,(02):33-38.

[17]张欢.分析汉唐古典舞的艺术价值与实践意义[J].艺术品鉴,2019,(35):253-254.

[18]刘垚梦.“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综述[J].美术观察,2019,(11):37.

[19]谷宇琦.汉唐时期民间歌舞形式“踏歌”,彰显中国传统艺术特色[J].神州印象,2019,(10):30-32.

[20]刘延久,刘梦.“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精品文物赏鉴[J].艺术品鉴,2019,(28):26-31.

汉唐艺术研究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J].艺术品鉴,2019,(25):24.

[22]王晓丹.浅谈汉、唐时期舞蹈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2019,(15):168-169.

[23]张健波.汉唐文脉中的于阗造型艺术诠索——以近年考古新材料壁画、雕塑为中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01):21-27.

[24]刘渟.民国“无名艺术史研究”之滥觞:中外学者的汉唐陵墓考察著述论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01):19-24+209.

[25]秦航.汉唐石韵 长安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展撷英[J].收藏,2018,(11):145-157+144.

[26]付钰.汉唐古典舞《群伎献艺》的艺术特色和表演分析[J].农家参谋,2018,(05):263.

[27]翁世晖,林媛.陈美娥对台湾汉唐乐府的艺术贡献[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04):125-128.

[28]邱楠.汉唐铜镜的艺术审美比较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02):114-116.

[29]黄永健,岳顶聪,王乐乐.汉唐盛世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促成[J].民族艺术研究,2016,(05):211-217.

[30]张颖,冯郁.汉唐古典园林的空间模式艺术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6,(09):174-175.

[31]刘军平.汉唐风骨——蒋志鑫的书法艺术[J].中国艺术时空,2016,(03):14-17.

[32].“盛世衣冠——汉·唐服饰文化艺术展”武汉博物馆互动体验活动第一季[A].安来顺.中国博物馆通讯(2016年05月总第345期)[C].:中国博物馆协会,2016:7-8.

[33]薛文杰.秦、汉、唐马形象雕塑的艺术表现以及对现当代艺术的启示[D].导师:张建群.西安美术学院,2016.

[34]王江鹏.丝路沿线汉唐墓葬壁画的艺术演变与中外文化交流[J].美术,2016,(01):111-115.

[35]张欢.关于普通艺术院校汉唐古典舞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北极光,2015,(11):26.

[36]陈叙良.一种属于所有人的美术史——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读后[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5,(00):374-382.

[37]赵强.浅谈陕西关中地区汉唐浮雕造型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35.

[38]闫盈盈.汉唐典型乐舞风格比较及传承[D].导师:李永明.陕西师范大学,2015.

[39]李思嘉.中国汉唐舞蹈艺术的解读[D].导师:刘杨.吉林艺术学院,2015.

[40]刘晓达.材料、叙述、视角与汉唐墓葬美术史书写——由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引起的思考[J].艺术设计研究,2015,(01):114-117.

汉唐艺术研究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潘璠.汉唐丝绸文化和服饰艺术与中西文化互动交流[J].西北美术,2015,(01):83-86.

[42]贝阿特·莱芬塞德,王鸷嘉.汉唐视觉艺术的空间观念——基于亚洲与东方影响的比较研究[J].西北美术,2014,(04):18-23.

[43]董健.论汉、唐、宋陵墓石羊造型的艺术特点[J].西北美术,2014,(04):82-84.

[44]柯蒂斯·卡特,杨一博.汉唐精神与中国艺术的未来[J].西北美术,2014,(03):4-9.

[45]都本玲.陈美娥与汉唐乐府的南音艺术[J].中国艺术时空,2014,(03):64-68.

[46]童强.汉唐文化与艺术理论[J].艺苑,2014,(01):19-22.

[47]罗嫚.浅论汉唐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1):135-136.

[48]徐胭胭.唤醒尘封的故事——读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3,(03):59-60.

[49]向勇,范颖.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析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海外推广——基于“汉唐乐府”的个案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3):31-35.

[50]李旭.基于动漫产业的汉唐文化元素研究[D].导师:王文中.陕西科技大学,2013.

[51]陈克.文明与雕塑——解析汉唐陶马俑的艺术造型与社会文化背景关系[J].雕塑,2013,(03):60-61.

[52]张景.孙颖艺术思想研究[D].导师:饶开芹.重庆大学,2013.

[53]周唯.艺术机构汉唐乐府企业管理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2,(16):9.

[54]侯绪刚.汉唐佛像雕塑艺术的特点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2,(16):116.

[55]乐明.国博荟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艺术珍品 丝路开辟汉唐年代中外经济文化通道——2012年7月新邮介绍[J].上海集邮,2012,(07):8-9.

[56]高正.汉唐时期建筑室内地面装饰艺术研究[D].导师:张朋川.苏州大学,2012.

[57]王海涛.山高水长——谈孙颖的“汉唐古典舞”和他的当代艺术贡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4):162-167+196.

[58]屈德印,彭亚丽,吕朝亚.汉唐铜镜艺术内涵探析——以浙江出土铜镜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05):387-390.

[59]马瑞平.精神的永恒——论汉唐石雕艺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3):99.

[60]罗银伟.从舞蹈《踏歌》透析汉唐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11,(11):70+280.

[61]许晓东.汉唐之际的琥珀艺术[J].收藏家,2011,(05):25-30.

[62]朱延辉.秦汉唐锦绣宫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研究[D].导师:樊海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63].中都·青山湖畔引发汉唐文化艺术潮流[J].楼市,2010,(24):62-63.

[64]牛乐.诗性的黄昏——汉唐石雕与诗性艺术[J].雕塑,2010,(06):54-56.

[65].墨石镌华 传华夏几千年文化薪火 翰香远溢 承汉唐数百载盛世雄风[N].陕西日报,2010-09-14(006).

[66]郑疆.浅谈汉唐舞剧目的艺术趣味性及娱乐功能[J].大舞台,2010,(04):39-40.

[67]刘正成.汉唐蕴风骨 写来展世晓——马世晓草书艺术赏析[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12):39-41.

[68]沙武田.《汉唐佛教造像艺术史》出版[J].敦煌研究,2009,(06):49.

[69]李荣有.汉唐乐史图像研究的多元文化视角[A].西安音乐学院(Xi'an Conservatory Music).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西安音乐学院(Xi'an Conservatory Music):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2009:94-101.

[70]陈美霞.台湾表演艺术产业生态——以云门舞集、表演工作坊、汉唐乐府为分析个案[J].艺苑,2009,(08):46-49.

[71]王勇超.汉唐神韵 长安风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J].民主,2009,(08):39-41+57.

[72]黄春和.汉唐汉传佛像艺术鉴赏系列之二 东晋、十六国:佛像独立化发展的真正开端[J].艺术市场,2009,(07):78-81.

[73]黄春和.汉唐汉传佛像艺术鉴赏系列之一 东汉至西晋:佛教初传,造像模糊[J].艺术市场,2009,(03):76-79.

[74]王评章.文人士大夫艺术意蕴的回归——观台湾汉唐乐府《韩熙载夜宴图》[J].福建艺术,2008,(06):11-12.

[75]康煜.浅议汉唐铜镜艺术之比较[J].电影评介,2008,(21):81+92.

[76]李志刚.汉风唐韵:汉唐鞍马艺术风格之嬗变[J].美术观察,2008,(08):111.

[77]李作义.浅谈汉唐乐舞俑的造型艺术[J].美术大观,2008,(07):28.

[78]刘益春.几件秦汉唐艺术作品考察记[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5):76.

[79]郝建国.汉唐遗韵——著名国画家郝建国作品艺术欣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643-644.

[80]郝建国.汉唐遗韵——著名国画家郝建国作品艺术欣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2):657-658.

[81].汉唐遗韵——著名国画家郝建国作品艺术欣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1):645-646.

[82]杨景.李子奇参观汉唐麦积山艺术陶瓷公司[N].天水日报,2007-08-28(001).

[83]张晓梅.关中大地汉唐雕塑艺术——纪念性陵墓雕塑艺术略论[J].当代艺术,2007,(02):175-176.

[84]方闻,申云艳.“汉唐奇迹”:如何将中国雕塑变成艺术史[J].美术研究,2007,(01):49-61.

[85]仲高.汉唐遗风与近代新疆屯垦艺术[J].新疆社会科学,2004,(06):83-87.

[86]文捷.《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简介[J].考古,2001,(09):90.

[87]王雨.汉唐鞍马艺术的特色及社会学分析[J].许昌师专学报,2001,(04):69-71.

[88]李力.“汉唐之间的艺术与考古”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及第一次研讨会纪要[J].文物,2000,(05):94-95.

[89]张玲.汉唐的铜镜艺术[J].美术大观,1998,(11):55.

[90]乐逸.汉绣古朴庄重 唐绣华丽富贵──记苏绣艺术博物馆复制的汉唐刺绣[J].丝绸,1998,(10):49-50+5.

[91]吴妍春.汉唐西域织物纹样的艺术特色[J].上海工艺美术,1998,(02):4-5.

[92]吕建昌.汉唐陶塑艺术初探[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2):61-66.

[93]贾三强,王频.汉唐长安的表演艺术[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02):20-24.

[94]尹文胜.徜徉在汉唐文化圣地——与户县文化局长王福来谈民间艺术发展之路[J].民主,1996,(01):43-44+49.

[95]张德锤.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汉唐风貌[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03):82-85.

[96]郑显文.丝绸之路与汉唐杂技艺术[J].丝绸之路,1995,(01):58-59.

[97]刘凤君.汉唐陶瓷艺术在世界古代陶瓷史中的地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4):89-96+101.

[98]韩顺发.汉唐高絙艺术考[J].中原文物,1991,(03):91-95.

[99]张清华.谈中州汉唐石刻分布与书法艺术[J].中原文物,1984,(02):66-71.

[100]常任侠.汉唐间西域传入内地的杂技艺术[J].新疆社会科学,1982,(02):58-7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外向型经济统计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