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2022-09-07

科举学研究参考文献

[1]马菲菲,陈季君.第二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22,(03):79-80.

[2]刘海峰.走出引号的科举学[J].湖北招生考试,2022,(03):1.

[3]冯用军.“旧学”与“新知”:科举学学科性质论[J].湖北招生考试,2022,(03):4-9+21.

[4]苑津山.科举学30年刍议:求真考订与求理彰义的研究旨趣[J].湖北招生考试,2022,(03):22-27.

[5]程方平.科举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压舱之作——评刘海峰主编《中国科举通史》[J].中国考试,2022,(04):89-94.

[6]冯用军.科举学学科科际整合的跨学科研究:机制、模型与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02):104-112.

[7]袁浪华.“第二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21,(02):170-179.

[8]毛鹏程.第十九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21,(01):133-142.

[9]袁浪华.七部科举学论著获第八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J].科举学论丛,2021,(01):151-154.

[10]程伟,胡晨愉.科举学研究的一部新奇之作——评冯用军教授《科举学新论——跨学科研究视角》[J].教育与考试,2021,(03):94-96.

[11]冯用军.中国科举学图谱与科举学家群像——科举学分期与学科发展阶段论[J].教育与考试,2021,(01):29-41.

[12]林岩.第十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20,(01):170-175.

[13]李木洲.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成立[J].科举学论丛,2020,(01):190-191.

[14]冯用军,赵雪.论科举学学科史的构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59-68.

[15]冯用军.科举学学科的衍生分化:理论、模型与范例(下)[J].考试研究,2020,(02):103-110.

[16]冯用军.科举学学科的衍生分化:理论、模型与范例(上)[J].考试研究,2020,(01):84-96.

[17]郑若玲.再论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侧重谈对高考改革的历史借鉴[J].江苏高教,2020,(01):31-37.

[18]王铭璇.第十七届科举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19,(02):148-156.

[19]韦骅峰.“第十七届科举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与考试,2019,(04):32-36.

[20]冯用军,赵雪.科举学学科文化的形成与科举学学科建设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9,(04):19-25.

科举学研究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冯用军.论科举学的跨学科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80-86.

[22]娄周阳.第十六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19,(01):163+165-173.

[23]吴光辉,熊娟.日本“科举学”的转型与评价——以江户时代的《对策则》为中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105-112.

[24]刘海峰,韦骅峰.科举家族研究:科举学的一个增长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3):22-27.

[25]冯用军,赵雪.科举学跨学科研究评价:原则、技术与标准[J].大学教育科学,2019,(01):89-96+126.

[26]程伟.“科举地理学”:科举学研究中的显学[J].大学教育科学,2019,(01):97-100+127.

[27]林思雨.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文化盛会——第十六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考试研究,2018,(06):105-110.

[28]冯用军,赵雪.想象的异邦与跨学科共同体——论科举学的想象力[J].科举学论丛,2018,(02):2-11.

[29]韦骅峰.“第十六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与考试,2018,(05):40-44.

[30]倪小清.第十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18,(01):158-166.

[31]蔡正道.“第十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与考试,2017,(06):48-53.

[32]陈捷.科举学观照下的高校侨生招考改革探析[J].教育与考试,2017,(06):5-10.

[33]刘亮.“第十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4):2+129.

[34]朴贤淳.韩国的科举学[J].科举学论丛,2017,(01):113-121.

[35]师慧.第十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17,(01):146-156.

[36]蔡正道.第十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与考试,2017,(01):56-60.

[37]赵蓁茏.第13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06):72-73.

[38]李木洲.科举活动史:科举学研究的新维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54-59.

[39]程伟.第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05):72-73.

[40]马力.科举学田碑文探析——以清代望都县科举学田碑记为中心的考察[J].保定学院学报,2016,(05):132-136.

科举学研究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蔡正道.科举学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意义与启发——以《科举学导论》为讨论基点[J].教育与考试,2016,(05):57-64.

[42]郑若玲,刘盾.科举学教学推广初探——基于科举学课程效果之分析[J].教育与考试,2016,(04):21-27+38.

[43]蔡正道,刘海峰.“第十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4):126-128.

[44]伏荔.第十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16,(02):81-87.

[45]钟彩云,范哗.废科举的百年祭及其研究——“第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献综述[J].科举学论丛,2016,(01):48-52.

[46]范哗.科举学研究的新进展——“第十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与考试,2016,(03):22-28.

[47]刘盾.承前启后 又添新章——第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与考试,2015,(06):89-92.

[48].第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J].教育与考试,2015,(06):97.

[49]艾诗.第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15,(01):55-58.

[50]程伟.鉴古足佐明今 察今亦裨识古——第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143-144.

[51]杨莹莹.十年来我国科举学研究述评[J].教育与考试,2014,(05):51-54.

[52]李兵.“第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4,(03):65-68.

[53]刘海峰.区域科举学的新开拓——评刘虹等著《清代直隶科举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145.

[54]侯美珍.台湾的科举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86-95.

[55]彭靖.科举制对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作用——科举学研究中的女性学视角[J].中国考试,2013,(10):47-53.

[56]刘海峰,刘希伟.2012年科举学论著目录[J].科举学论丛,2013,(01):62-80.

[57]任西煜.第九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13,(01):56-61.

[58]胡露.第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举学论丛,2013,(03):73-79.

[59]刘海峰.科举学的起承转合——科举研究史的千年回顾[J].社会科学战线,2013,(07):210-222.

[60]冯用军.科举学作为一门学科——兼论新科举学的判别标准、逻辑架构与发展前景[J].中国考试,2013,(05):44-52.

[61]任西煜.第九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考试,2013,(04):56-62.

[62]马杰.科举制的世界影响与科举学的国际化[J].教育与考试,2013,(02):45-48.

[63]范哗.多学科视域下的专学研究——第九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与考试,2013,(01):87-92.

[64]刘海峰.科举学与科举文学的关联互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5-32.

[65]顾瑞雪.“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科举学论丛,2012,(01):62-69.

[66]方泽强,张继明.科举学的学科与专学辨析[J].江苏高教,2012,(04):29-31.

[67]潘晓明.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2):126-128.

[68]顾瑞雪.“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J].文学遗产,2012,(01):159.

[69]冯用军.科举文献与科举学研究的新进展——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与考试,2011,(06):84-89.

[70]冯用军.跨学科视野的“新科举学”:概念系统与方法论[J].考试研究,2011,(06):88-94.

[71]金滢坤.第七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东亚的书院与科举”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05):59-61.

[72]江俊伟.“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长江学术,2011,(04):169-170+79.

[73]邓绍基.祝愿科举文化研究走向繁荣昌盛——在“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文学院.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11:9-10.

[74]田建荣.第七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与考试,2011,(04):93-96.

[75]冯用军.试论新科举学的范畴体系与学科定位[J].教育与考试,2011,(03):55-60.

[76]陈际斌.“科举学”的标志性成果[J].学理论,2011,(09):122-124.

[77]龚延明.第六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08):21-23.

[78]刘希伟.文化自觉与科举学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0,(01):220-225.

[79]刘海峰.“策学”与科举学[J].教育学报,2009,(06):114-123.

[80]陈兴德.科举观:科举学研究的新视角[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79-86.

[81]徐征伟,林介宇.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科举文化——《科举学论丛》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J].科举学论丛,2009,(01):75-76.

[82]刘海峰.跨学科、国际化的科举学研究——“第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J].科举学论丛,2009,(02):90-91.

[83]刘海峰.科举学的教育视角[J].理论月刊,2009,(05):5-9.

[84]张亚群.科举学研究的当代价值[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78-84.

[85]刘海峰.科举学与书院学的参照互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5-10.

[86]毛晓阳.宾兴研究与科举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80-86.

[87]李兵.“科举学”:“书院学”研究的重要基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94-101+160.

[88]罗立祝.从考试科目与内容看“科举学”的广博性[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1-14.

[89]李立峰.科举学的文化地理视角[J].东南学术,2005,(04):65-70.

[90]刘虹.中国科举学研究的里程碑──刘海峰《科举制与“科举学”》评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113.

[91]张亚群.科举文化:"科举学"研究的重要领域[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9-11.

[92]陈兴德.厦门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开《科举学导论》课程[J].考试研究,2005,(01):101.

[93]覃红霞.科举学研究:在学科与专学之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78-82.

[94]覃红霞.走向开放的科举学研究——科举学学科与专学之争辨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15-20+25.

[95]刘海峰.“科举学”:求解科举研究的最大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3):5-10.

[96]刘清华.“科举学”与“考试学”[J].湖北招生考试,2002,(08):24-27.

[97]刘海峰.“科举学”研究与教育考试改革[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3-6.

[98]刘海峰.论“科举学”的广博性——以福建科举为例[J].东南学术,2001,(02):112-116.

[99]田建荣.科举学:理论、体系与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70-74.

[100]刘海峰.“科举学”研究的佳作——宋元强《清朝的状元》评介[J].社会科学战线,1994,(04):278-27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泰勒管理理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