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地质灾害论文参考文献

2022-10-31

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参考文献

[1]易思材,张明文.云南省绿春县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22,(03):49-55.

[2]陶雪文,朱兴华,孔静雯,王梦奎,康永闯.浙江省地质灾害成灾特点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2,(S1):11-17.

[3]马成兵,唐得胜,肖宇月,佘猛,郝雷.攀枝花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调查,2022,(04):37-44.

[4]张旭,郑悦,马玲,谭俊,赵璐.基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策略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2,(02):32-33.

[5]李松.宕昌县城关镇而信滑坡风险评价方法探讨与实践[J].甘肃地质,2022,(01):63-71+93.

[6]格桑平措,白玛多吉,单增顿珠,男达瓦,洛松群培,次仁平措.革吉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孕灾背景研究[J].西藏科技,2021,(11):38-42.

[7]冯禄强.浅谈地质灾害勘查与环境治理[J].西部探矿工程,2021,(11):23-24+31.

[8]孙小华.新时代北京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控工作现状与建议[J].城市地质,2021,(03):248-253.

[9]袁炳祥,李红中,刘伟,吕建兵,汪亦显,柯小兵,黄晨光,幸厚冰,廖忠浈,华正良,张庆华,徐燕君,龙云凤,刘志方,张修杰,罗庆姿,杨飞,瓦西拉里,李志杰,张曙光.广东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减灾防灾的富水软弱区国土空间规划勘查及地质灾害防治成套技术[Z].项目立项编号:粤交研2017-05-045.鉴定单位: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日期:2021-07-05

[10]卢通.2021年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强调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J].资源导刊,2021,(06):2.

[11]马殿学.初中地理地质灾害实践教学设计研究[D].导师:王平.云南师范大学,2021.

[12]李松,王立朝,刘德玉.斜坡地质结构与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研究——以店子街幅灾害为例[J].甘肃地质,2021,(01):90-97.

[13].新疆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J].新疆地质,2020,(04):428+577.

[14]周燕芳.防灾减灾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广西开展“黄书包”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校园活动[J].南方国土资源,2020,(08):68-69.

[15].地质灾害防灾减灾[J].地质力学学报,2020,(04):457-458.

[16]王松根,马海波.基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20,(03):121-124+145.

[17]陈洪凯,陈立川,唐红梅,龙奎,汪时机,王桂林,王文沛,谢庆明,王圣娟,何飞,沈潺潺,曾亮,梁丹,焦朋朋,周正.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枣庄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生态文明视觉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Z].项目立项编号:50678182;2004BA901A02;200332822047;DD2016024913.鉴定单位: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鉴定日期:2020-06-15

[18]李慧,王欣泉,宗爽.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思路——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云服务活动综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0,(03):5-8.

[19]郭富赟,桑文翠,宋晓玲,刘明霞,张黎.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及其科技支撑[J].甘肃地质,2020,(Z1):1-6+39.

[20]徐生平,胡留洋.基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策略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0,(06):281-282.

防灾减灾地质灾害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张瑜.如何有效构建地震多发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39+41.

[22].科学预警 防灾减灾刂试趾υぞ畔⑾低砙J].水文地质こ痰刂?,2020,(03):199.

[23]左亚林.如何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技水平[J].能源与环境,2020,(02):110-111.

[24]李滨,高杨,万佳威,刘铮,高浩源,卫童瑶,李壮.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特大地质灾害链发育现状及对策[J].水电与抽水蓄能,2020,(02):11-14+35.

[25]张玉.矿山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J].冶金管理,2020,(01):156+235.

[26]赵辉.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防灾减灾对策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17):156-158.

[27].科学预警 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06):183.

[28]张瑞云.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J].甘肃科技纵横,2019,(10):7-9.

[29]高昕,王鹏,胡伟.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技水平[J].科技风,2019,(23):277.

[30]苏丽薇.广州市白云区地质灾害隐患特征及致灾因素分析[J].城市住宅,2019,(06):142-143.

[31]刘炳胜,黄如兰,王志星,沈茜,韦东成,王思.广西地质灾害现状与防灾减灾策略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19,(06):63-64+67.

[32]张茂省,贾俊,王毅,牛千,毛伊敏,董英.基于人工智能(AI)的地质灾害防控体系建设[J].西北地质,2019,(02):103-116.

[33]谢正团.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高发区典型城镇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防灾对策[D].导师:孟兴民;黎志恒;岳东霞.兰州大学,2019.

[34]郭礼波,王建国,郭永翔.高海拔藏区临时施工营地的地质灾害隐患[J].云南水力发电,2019,(01):20-21+37.

[35]郭浩天,丁明涛,刘荒?.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社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现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01):55-62.

[36].《美姑河流域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研究》出版[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06):46.

[37]陈晓雁,赵神祖,陈建波.绍兴市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灾减灾策略思考[A].浙江省地质学会.地质工作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省地质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浙江省地质学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8:328-333.

[38]蒋运志,蒋熙.桂林地质灾害特征与防灾减灾对策[A].中国气象学会.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城市气象与环境——第七届城市气象论坛[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8:124-127.

[39]殷跃平.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技水平[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05):3.

[40]温小刚.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构建和谐安居环境[J].冶金与材料,2018,(04):145-146.

防灾减灾地质灾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唐春燕,杨芳.南溪区山洪地质灾害特征分析与预警指标探究[J].南方农业,2018,(21):156-158.

[42]蔡希.地震多发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J].山东工业技术,2018,(14):221+206.

[43]王安玉,李建波,杨开平,黄文康,高志轩,韦学林,卢誉.地质灾害监测物联网应用层软件系统功能特点[J].地矿测绘,2018,(02):44-47.

[44]向波,庄卫林,张利民,何思明,杨昌凤,曾宇,袁泉,张帅,何云勇,樊增彬,汪晓锋,陈宏信,陆涛,吴永,李新坡.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强震后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演变规律及防灾减灾成套技术[Z].项目立项编号:2009A5-3.鉴定单位: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鉴定日期:2018-05-06

[45]马贵臣.地震多发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1):1-8.

[46]廖华,余文林.赣州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低碳世界,2017,(36):21-22.

[47]彭爱国,谢普新,张永瑞,张学成.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确保防灾减灾效果[J].吉林农业,2017,(21):106.

[48]刘伟,胡文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18):205+211.

[49]周华.主动减灾 积极防灾 全力避灾——丽水市“三网齐下”牢筑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J].浙江国土资源,2017,(09):46-47.

[50]宾岚.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与防灾减灾策略思考[J].科学技术创新,2017,(25):1-2.

[51]蒋文明,余姝,李剑锋,杜春兰,任良治,李保,郑涛,乔小艳,赵鹏,陆文凤,温金梅.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问与答[Z].项目立项编号:KJ-2016021.鉴定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鉴定日期:2017-06-08

[52]向华丽,阮康良,陈敏.受灾农户与未受灾农户生计资本比较研究——基于宜昌地区的调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48-53.

[53]刘传正.论地质灾害防治文化培育问题[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03):1-6.

[54]伊胜.察布查尔县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及气象防灾减灾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6,(06):32-33.

[55]宋强辉,李晓雷,吴应祥,覃小华.地质灾害风险思维培育[J].科技导报,2016,(11):84-89.

[56]陈艳.四川旺苍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D].导师:李虎杰;陈国辉.西南科技大学,2016.

[57]高慧丽,范建勇.地质灾害,城市发展无法承受之痛——聚焦城市防灾减灾[J].国土资源,2015,(05):4-13.

[58]郭义盟,肖义.基于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模式研究——以芦山县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63-64.

[59]陈亚强,苏文超,李峰.关于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的几点思考——以汝州市为例[J].资源导刊,2014,(11):16-17.

[60]张端端.基于边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若干思考——以福建省厦门某一边坡地质灾害为例[J].中国建材科技,2014,(05):179-180.

[61]闻绍毅,李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综述[J].地质与资源,2014,(03):296-300.

[62]陈万利.徐州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法研究[J].地质学刊,2014,(01):165-168.

[63]王立平.面向服务的县级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导师:章孝灿;黄智才.浙江大学,2014.

[64]张震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研究[D].导师:隋秀英.辽宁师范大学,2014.

[65].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洱市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的通知[J].普洱政报,2013,(05):11-16.

[66]谭梦.地质灾害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D].导师:黄贤金;张晓玲.南京大学,2013.

[67]俞雅乖,潘汉青.气候变化、地质灾害与城市减灾防灾体系构建——基于宁波城市脆弱性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46-149.

[68]刘瑾.山西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战略思考[J].华北国土资源,2012,(04):156-166.

[69]李奇,黄丽,李德果.群测群防在湖北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2,(01):92-94.

[70]高桂珍.浅析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3):18.

[71].“北京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论坛举行[J].科学中国人,2011,(19):54.

[72]王澍,王峰,朱耀琪,秦岭.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11,(08):53-56.

[73]曹金亮,刘瑾,乔清海,张建萍.太原市主要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J].上海地质,2010,(04):53-56+89.

[74]严韬,严学清.矿山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J].采矿技术,2009,(06):42-44+48.

[75]韩红新,李帅.联建国家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试验基地[N].兰州日报,2009-10-29(002).

[76]韩红新.兰州有望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N].兰州日报,2009-10-11(001).

[77]范宏喜.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地质调查局殷跃平博士访谈[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05):142-145.

[78]张力.东华镇抓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N].楚雄日报(汉),2009-09-14(002).

[79]武爽.辽宁省人类活动、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研究[D].导师:李永化.辽宁师范大学,2009.

[80]林鸿州,于玉贞,李广信.坡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思考[J].自然灾害学报,2009,(02):56-61.

[81]郑凤.秭归县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J].中国民政,2008,(09):53.

[82]宋超.采空塌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导师:刘长礼.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

[83]何意平.基于ArcGIS的温州市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D].导师:郑书彦.长安大学,2008.

[84]海香.重庆市奉节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灾减灾措施[D].导师:徐刚.西南大学,2008.

[85]彭唐,柯阳涛.人定胜天启示录——南充市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效益凸现[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16):34-35.

[86]庄飞舟.兰州市地质灾害特征与防灾减灾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7,(03):32-33.

[87]傅鹤林,陈芬.湖南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对防灾减灾的警示[J].湘南学院学报,2007,(02):53-57+62.

[88]早立.编织一张防灾减灾的安全大网——从梧州“6.8”大灾看广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J].南方国土资源,2006,(08):14-17.

[89]王举平,何启仕.防灾减灾 未雨绸缪——广西近年防治地质灾害的做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6,(04):41-42.

[90]黄德林,滕伟福,吴益平,田家华,黄娟,余良耘,罗辉,曾伟,刘中兰,陈娟.中国地质大学.长江三峡巴东库段地质灾害评价与防灾减灾决策系统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2005176013.鉴定单位:湖北省科技厅.鉴定日期:2005-12-17

[91]孙仁先,王小平.湖北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思考[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4,(04):43-47.

[92]许晓蕾.搭建防灾平台势在必行[N].云南日报,2004-08-27(005).

[93]张少明.我国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浅议[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33-36.

[94]尹念文,何明华.北道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效益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3,(S1):159-162.

[95]吕伟,杨丽珍,王跃.滇西北地区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S1):88-89.

[96]郑万模,周东,王锦.四川省甘孜州地质灾害特征与防灾减灾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02):102-103+111.

[97]商彦蕊.河北省地质地貌灾害与防灾减灾[J].灾害学,1999,(01):33-38.

[98]楼法生.江西省修水县地质灾害及减灾防灾措施探讨[J].江西地质,1998,(04):52-55.

[99]何永金,陈明光,黄毓明.关于福建水口库区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的探讨[J].福建地质,1997,(01):40-49.

[100]张勤.我国的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全国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J].河海科技进展,1991,(02):51-5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房地产证券思考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