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42观后感

2022-08-18

第一篇:电影1942观后感

电影《1942》观后感

“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头上的乌云,心中的忧伤,全部洒落。”这是影片《1942》的主题曲,这首被改编的基督教歌曲描述了追寻与希望、充满着对生命渴求之情的“大爱”之歌,和电影《1942》沉重的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讲述了1942年的河南人为了生存,3000多万人,历时106天,行程1012公里,开始了一次惨烈浩荡的逃荒之旅,天灾、人祸、国难一系列沉重的打击,电影中有很多触动我内心深处的场景,让我感慨万千。

逃荒路上,风雨同舟,人性之光熠熠生辉。在影片中,长长的逃荒队伍,让我震撼,曲折蜿蜒,无尽无头,人们有如蝼蚁一般,渺小而又无助,挣扎在生死线上。留下,没有食物将是死路一条;逃荒,面临的是未知的危险,九死一生。有任何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人们便义无反顾的踏上了逃荒的路程。当看到瞎鹿为了卖女儿给自己的母亲治病时,老东家从自己仅剩的一袋小米中分出一碗给瞎鹿;当看到嫂子没有奶水身子太虚的时候,星星甘愿将陪伴自己多年的猫杀死煮汤供嫂子喝;当瞎鹿看到老东家儿媳妇挺着大肚子一步步艰难的往前挪时,瞎鹿毫无迟疑的答应载着她一起逃荒;当栓柱艰难的挤上火车但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在身边时,他毅然跳下了能给他带来生存希望的火车……太多的瞬间历历在目,让我永生难忘。人性之美在苍凉的冬天里如熊熊的火焰,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表现了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优良品德。

政府官员,自私冷漠,克扣灾粮失人心。国民政府最高长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最开始并不相信会有这么严重的灾荒,认为是被人有意夸大。在灾粮发放的时候,抗日将领蒋鼎文以征收军粮为由,克扣3000万赈灾粮。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亲往重庆为民请命,但面对公务缠身的蒋介石时,确不忍再为领导添堵,从而延误了上报的最好时机,这个一个内忧外患的时间,时局动荡不已,当美国记者白修德深入逃荒线路,发现了这种情况,几经辗转,终于见过了国家

政府最高长官,政府迫于国际社会压力不得不进行救灾,但是赈灾粮不是被兵痞扣押,就是被贪官污吏贪占,最终也没有到灾民手里,灾民反而被日本人所利用,用日本人的军粮发放给灾民,让灾民冲锋在第一线。国家的积贫积弱、官员的贪污腐败,官员的不作为,酿成了这样的悲剧,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政府应时时刻刻和人民站在一起,了解人民之需,解决人民之困。

灾难无情,外患不断,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卑微。电影中日军轰炸夹杂国民军人的逃荒队伍,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灾民,在战火中血肉横飞化为灰烬,我已不忍心回忆那些惨烈的场面。侵略者的残忍无道,无任何人道主义,不计较任何手段,攻击手无寸铁的人们,实在让人觉得气愤。但是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国民政府最高长官蒋介石和他的妻子宋美龄在雨中撑着伞,他面前是一群军人的遗孤,她们的亲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但是孩子们坚毅的表情或许让他有那么一瞬间的感动,甚至觉得这个国家还有继续下去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他蹲下来给他们安抚和许诺,然后在站起来时向他们致敬。有一个桥段蒋介石在怀念自己北伐时候的意气风发,他说:“那时还没什么负担,我可以坚定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从他的语气中可以体现出来他仍有很多的无奈。国富则民强,只有国家强大了,实力雄厚了,人民才能安家立业,才能有财力、有经济能力面对灾难。

我们幸运,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我们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物质生活丰富多彩,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我们更应该向电影的主题曲所讲的那样,珍惜生命,充满对生命的渴求,快乐无忧的生活。我们不用忍饥挨饿,我们不用风餐露宿,我们不用翻山越岭,我们也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生活,我们在温室里安安静静的成长,但是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坚强,坚定自己的信念,坚信自己的目标,但也不能忘记苦难,不能忘记中国被列强侵害的耻辱,要自强自立,要培养面对灾害和苦难时的能力,做到自我救赎,不能再现代舒适、温暖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中迷失自我。

第二篇:电影《1942》观后感

10农生2班 曾国平

“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头上的乌云,心中的忧伤,全部洒落。”——题记

题记是影片《1942》的主题曲,这首被改编的基督教歌曲描述了追寻与希望、充满着对生命渴求之情的“大爱”之歌,和电影《1942》沉重的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讲述了1942年的河南人为了生存,3000多万人,历时106天,行程1012公里,开始了一次惨烈浩荡的逃荒之旅,天灾、人祸、国难一系列沉重的打击,电影中有很多触动我内心深处的场景,让我感慨万千。

逃荒路上,风雨同舟,人性之光熠熠生辉。在影片中,长长的逃荒队伍,让我震撼,曲折蜿蜒,无尽无头,人们有如蝼蚁一般,渺小而又无助,挣扎在生死线上。留下,没有食物将是死路一条;逃荒,面临的是未知的危险,九死一生。有任何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人们便义无反顾的踏上了逃荒的路程。当看到瞎鹿为了卖女儿给自己的母亲治病时,老东家从自己仅剩的一袋小米中分出一碗给瞎鹿;当看到嫂子没有奶水身子太虚的时候,星星甘愿将陪伴自己多年的猫杀死煮汤供嫂子喝;当瞎鹿看到老东家儿媳妇挺着大肚子一步步艰难的往前挪时,瞎鹿毫无迟疑的答应载着她一起逃荒;当栓柱艰难的挤上火车但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在身边时,他毅然跳下了能给他带来生存希望的火车„„太多的瞬间历历在目,让我永生难忘。人性之美在苍凉的冬天里如熊熊的火焰,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表现了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优良品德。

灾难无情,外患不断,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卑微。电影中日军轰炸夹杂国民军人的逃荒队伍,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灾民,在战火中血肉横飞化为灰烬,我已不忍心回忆那些惨烈的场面。侵略者的残忍无道,无任何人道主义,不计较任何手段,攻击手无寸铁的人们,实在让人觉得气愤。但是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国民政府最高长官蒋介石和他的妻子宋美龄在雨中撑着伞,他面前是一群军人的遗孤,她们的亲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但是孩子们坚毅的表情或许让他有那么一瞬间的感动,甚至觉得这个国家还有继续下去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他蹲下来给他们安抚和许诺,然后在站起来时向他们致敬。有一个桥段蒋介石在怀念自己北伐时候的意气风发,他说:“那时还没什么负担,我可以坚定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从他的语气中可以体现出来他仍有很多的无奈。国富则民强,只有国家强大了,实力雄厚了,人民才能安家立业,才能有财力、有经济能力面对灾难。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支撑着人们度过了如此艰苦的逃荒之旅。我认为是信念,他们相信一路向西就可以寻找到吃的,有了吃的他们就不会被饿死。这样的信念,使他们翻山越岭,徒步从河南走到了陕西;这样的信念,使他们风餐露宿,在旅途中战胜饥饿与寒冷;这样的信念,使他们躲过日寇的枪林弹雨,一步步朝陕西迈进。只要心中有信念,我们便可以战无不胜,终有一天我们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幸运,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我们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物质生活丰富多彩,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我们更应该向电影的主题曲所讲的那样,珍惜生命,充满对生命的渴求,快乐无忧的生活。1942年的往事已成为历史,经历过的人们已不愿再提起那段令人揪心的岁月,就让它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的流淌……

第三篇:电影《1942》观后感

3120103925刘恒

《1942》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当年发生在中原大地的一场大灾难,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片子囊括了很多内容,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趁着看完影片不久,整个人还没从场景中走出来,索性不去整理思绪,直接随心漫谈,说一说我的一些第一感受。

首先第一感觉便是当时人民生活之艰辛,处于战争年代的人们,他们并没有过错,但是却要遭受天灾与人祸的双重蹂躏,如果现在让我回到那个时代,估计怕是怎么也活不下去。不禁感慨历史的残酷,古语有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处在那个独特的历史时期的人们更是如此,影片真实反映的一些历史事实,以人换米、饿殍遍野、狗吃人人吃人种种,都让人切身体会到生存的不易。反观自身,生活条件真是优越到了极点,但是现在的人是人,惨痛的历史里的人也是活生生的个体,显而易见,我们与他们本质上并没有分别,都是华夏儿女,都是儒文化熏陶下的民族,于是我觉得委实应该树立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些同学,总是散发着一些“忧郁气质”,总是觉得现在生活、学习的压力非常大,闷闷不乐,以至于饱食终日而一事无成,倘若真回到影片里的年代岂不是完全没有活法了?生活的样子是我们主动去刻画的,积极面对,生活也会善待我们。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人口密集,河南是中国的心脏,陕西是中国的脊梁,很庆幸这脊梁没有弯掉。纵然是在逃荒的过程中,即使是被农民仇视的地主东家也会把米借给瞎鹿来侍候其母,也会有长者呵护幼者,也会有乡里乡亲间的相互扶持,也会有拴柱甘愿一死也要保住孩子的风车。日寇虽然占据了我们的土地,但是却没有消灭我们的文化。在周围一片血腥的情况下,我们仍然看到了中国人的孝悌之义,还有善良的本质。影片在再现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强调了对人的关怀。我们每个大学生,无论是理学还是工科,都必须有一种人文关怀,人是文化的产物,我们在每个生活事件中都应该表现出我们的人文关怀,不论将来时去工厂还是去政府部门,凡事都应该把人放在第一位,关注我们身边的同胞,从人出发,回归到人。

除此之外,对于建国前的历史走向我也有了一些认识。为什么国民党最后被赶出了大陆,为什么蒋介石的国军内战时败给了解放军,其实从抗战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影片中蒋鼎文的部队一直在向河南方面索要军粮,甚至讲出“饿死民,国还在,饿死兵,国就会亡”这样的话来,其实个人认为,蒋介石的部队打仗需要大量的军饷其实是非常致命的。内战后,前线的军需和国民党财力已经不能搭调,以至于后来发行金圆券,财政垮塌。与之相比,共产党的军队却截然不同,他们并没有依靠政府补给,根据地的战略确实非常成功。从打仗上看,蒋

介石的军事头脑和战略战术思维是不能和毛主席相抗衡的。此外,国军内部的贪污腐败现象也是非常严重,这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内因,军队纪律也是极差,通过影片,我们看到了国军内部一些败类如同土匪一般,抢掠人民的财物怎么能得到人民的拥戴。种种迹象都暗示着,国民党势必是要失败的。

看完这部作品,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对生活、自身和历史都认真思考许久,既有悲哀也有亢奋,谈不上百感交集,但心情很复杂,难以平静。总之,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和平年代,一定要学会居安思危,勇敢地去担负起复兴这令我们自豪万分的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勇敢地去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去奋斗。

第四篇:电影1942观后感

11月30日晚上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热的电影,去之前便听说了这是个悲壮的电影,话题比较沉重,所以心里有准备,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电影本身确实震撼人心,以至于电影结束后迟迟没有缓过神来;一直很想写个影评,但是没什么时间,最近也看了很多关于1942的报道,对这个电影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反思;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之前在得意的首页看到个关于这部电影的帖子,下面跟帖的人都说国产电影有什么看头,还不如看美国大片;我只想说这些真没啥文化;总之,很多话语都是贬低国产电影,赞扬美国大片的;我顿时觉得美国文化真的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一批人了;生活中很多人都拿现实社会去和美国比,然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美国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不行;

而对于中国电影,我想说的是:中国电影确实在国际上还不够出色,但是每年都在进步,而且现在的优秀电影真的越来越多了;对于美国电影,我不得不说的是,很多美国电影的确拍的很好,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好莱坞流水化作业下其实有很多烂片上映只是这些片子没有引入国内,所以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而已。因此不能笼统的说国产电影都是垃圾,美国电影都是好片;失恋33天、金陵十三钗都是近两年优秀的电影啊,这部1942也是的啊!!!

在回到电影本身,我觉得主要讲了3个要点

关键词来概括就是:希望、人性善恶、鞭策

1.希望

老东家作为一个家财万贯的财主,在被灾民毁家后出去躲灾,后来变为逃难;一场日本人的轰炸,自家的马车被官兵抢走,此时他彻底成为了穷人;后来靠吃着树皮为生,儿媳妇生下孙子后便死了,自己的老婆也在不久死了,最后他只剩下女儿和自家长工了。但不久自己的女儿为了家人把自己卖了,可以说这个时候老东家只有他那刚出生的孙子了,他跟拴住说,只要我到了陕西,安定下来我就能把失去的钱财和家重新建起来,此时此刻孙子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了,可是就在刚到陕西的时候,因为意外他闷死了自己的孙子;他的精神世界崩溃了,想要去死。可是在路上看到了举目无亲的小孩,心里那已死的心见到了生机,他牵着小孩的手走向了远方;在大灾大难面前不失希望是我们战胜灾难的法宝,这让我想起我们的国家也经历了很多大灾大难,但是都挺了过来,其实都是希望的帮助;

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怀揣希望;

2.人性善恶

当一个人面对生存的考验时,那些道德、法律、人伦还会高于生存吗?

范文网【】

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完全的展示当年灾情的全貌,在审查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片都有点投鼠忌器,而我看到的一些资料要比电影中的描绘还要残忍;

当年,河南在发生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后,又发生了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1200万人受灾,官方数据显示,死亡人数约有300万,我想这个数字不够准确吧!要知道这300万超过了8年抗战士兵的死亡总数啊!

而影片中,由美国记者提到的人吃人的场景,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人丧失了人性沦为了恶魔;很多人卖儿卖女卖老婆,还有的不忍忍受饥饿,亲手杀死家人后投井自杀;

电影中的一名日本军官的话:“他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中国人”这话是多么的刺耳啊!

但是在片中,有很多细节都展现了人性的善恶;

在饥饿面前,勤恳本分的农民拿起了刀枪,干起了杀人放火的勾当;瞎鹿要卖自己的女儿,拴住想和星星发生关系(这个地方很多人都笑,我想不通)等等这一系列的情节都体现着人性的恶劣,但是更多是在宣扬善良的一面;

当老东家看到瞎鹿卖女儿时,他给了一碗小米;

当瞎鹿的妈死后,他们两家也一直相互扶持的往下走;

花枝为了自己的孩子和拴住结婚,然后把自己卖了,就是为了让自己孩子能活下去;

拴住为了找回花枝的孩子,丢了自己的命,其实他是可以不管的,因为这不是他的孩子,但是他为了承诺;

老东家看到举目无亲的小孩,放弃了死,觉得不能在让这个孩子死了;

这一切都是反映了在巨大的外部灾难下,人性的善良是那么的难能可贵;正是这样的善良才给人温暖和安慰;

当然,影片中还用了很多对比讽刺的场面;

比如洛阳城外,城里烟花齐放,城外哀鸿遍野;

河南死伤遍野,重庆欢天喜地;

星星在被卖到妓院后,服侍军需官,但是因为吃的太饱了而打嗝(这个地方很多观众又笑了,还是搞不懂在笑什么),这些场面真的很具有讽刺意味;

3.鞭策和反思

当一部巨大灾难片的背景下,人性的善恶不是很给我们启发吗?在和平年代,我们很难体会到那个时候的痛苦、煎熬,尤其是这个浮躁的社会,更多的人注重了名和利,却忽略了生命中最本真的东西,爱;

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生活本来压力就大,何必花钱去看这部灾难片,不是找难受吗?

而我觉得,正是因为这是部灾难片,我们才需要多看,因为这样的灾难片能洗涤我们的灵魂,让人深思和反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疏散压力;你也许会觉得,在如此灾难面前,眼下的这些压力还能算得了什么呢?

最后,引用一句话:我们无法更改历史,但我们不会遗忘历史,我们期待历史不会重演;

所以我们的生活要怀揣希望,坚持善良,勇敢去爱;

我了解到的1942年真相:

1942年,旱灾来临。河南一千多万人陷入饥饿之中。粮食吃完了就吃鸡犬,耕牛。1942年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许多地方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一开始还是只吃死尸,后来杀食活人的事业是有发生。

而美国记者白修德在采访离开前一夜,郑州的ZF长官宴请了白修德三人。白修德留下了晚宴的菜单,记有莲子羹,辣子鸡,栗子炖牛肉,还有炸春卷,豆腐煎鱼等,此外还有两道汤,三个馅饼。白修德说,这是我平生吃到的最漂亮和最不忍吃的一席菜;

在白修德去河南了解灾情前,他是蒋介石的忠实拥护者,称其为“团结的象征,人民的偶像”,他认为中国想成为一个民主的国家,必须在极权统治下坚持一段时期才能成熟的步入民主社会。并为此不遗余力的赞扬中国军队,呼吁美国对华援助。此后,他对蒋介石的评价为:“这畜生……牺牲了无数个中国生命,我为此痛惜不已”

在国民ZF无作为下,日本将粮食发放给了灾民,因此,不少河南百姓视国民党部队为比日寇还要邪恶的敌人。1942年之后的2年,5万日军挤垮了拥有40万兵力的国民党军队。汤恩伯在中原会战失败的罪名归于河南老百姓,污蔑河南民众都是汉奸,贴出标语,准备实行屠杀;而在汤兵败时,仓库中还有100万袋面粉尚够20万军队一年之用,全部落入日本人之手。

李培基,也没有如实的汇报河南灾情。

蒋介石其实知道河南的灾情,但是他悲观认为河南战事必输,于是打算给日本人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河南。

后来,河南的灾民很多人跑到了陕西。据我所知,西安当时收纳了很多灾民,这些灾民生活在贫民窟中很多年,一直到建国后都没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可以说即便灾难结束,他们也没能得到正当的待遇,和来自ZF的扶助!

第五篇:电影【1942】观后感

今天怀着一种莫名的心情观看了电影《1942》,不知道这种心情怎么形容,只知道看完之后心里总有种东西在狠狠地纠缠着,似苦,似酸、似辣,唯独没有甜………….电影放完了,我们不想走坐在那里说着心里的感受,嗯、感慨吧妈妈,孩子说,我说是的心里很复杂,冯导确实做的很好,电影做的从内容到手法和阵容都没的说,真实的再现了历史,教育了人们战争的残酷,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权利的强大,血腥的场景,人命的低贱,统治者的无情,人心的不足,冷漠的官场,演员精湛的表演,电影都将这些表现的凌厉之极,两级跳跃似的画面转换告诉人们很多……。

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和国家连在一起,和国家的领导人联系在一起,大与小是一样的,当困难出现在眼前时,当孩子需要母亲时,当人们需要帮助时,统治者考虑的不是人的生命,而是自己的宝座稳不稳,那样的政府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大批的难民死亡,军队的损失,国家的危机啊那是国破家散人亡的结局啊。

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士国人与外国人是一样的,电影中的李主席,外国的记者,他们急人民所及,急生命所及,无奈力量是有限的,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起码在历史上有了他们鲜活的为人的生命而战斗的步伐。影片朔造了最底层的百姓的实际生活,几个家庭的毁灭几代人的命运最后的结局让人有着无法言说的沧桑感,复杂的心里压抑感和心痛感。

心里很多观后感,电影清晰的画面,人物极致的表演,丰富的电影内容,敬慕的大师力作,又一朵奇葩让我的心情也随着电影涤荡,谢谢冯导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也谢谢演员们又一次的付出。还想着再去看一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abb式的词语读音下一篇:500字哲理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