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本科论文参考文献

2022-10-17

电气自动化本科参考文献

[1]孙振刚,孔莲芳.一流本科建设下创新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评《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2,(10):100-101.

[2]刘志芳,周卫,伍银波,杨容,周朝胜.三方协同、四位一体、五层构架12431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本衔接专业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1):38-41.

[3]李广伟.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03):1-2.

[4]王小红,罗芳,张志亮.电气自动化专业“3+2”专本衔接协同育人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风,2021,(25):16-18.

[5]张娜,马熙然,尤娜娜,董志臻,吴春强.《本科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教学模式的探究》研究报告[J].河北农机,2021,(07):96-97.

[6]张晖.西部地区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3):26-28.

[7]尹进田,唐杰,刘丽,王晓芳,彭志华.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9):260-262.

[8]原菊梅,张烨,闫根弟,贾根元.地方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06):50-52.

[9]鲁子卉.吉林省电气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06):244-245.

[10]李正东,李秀玲,牟刚.“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科技风,2021,(05):175-176.

[11]刘志芳,周卫,薛金水.高职—本科衔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学园,2020,(22):70-71.

[12]陈狄彬.电气自动化的节能技术教学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0,(07):94-95.

[13]刘志芳,周卫,伍银波,薛金水,张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本科衔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02):12-13.

[14]李强.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以潍坊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社团实践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160-162.

[15]魏喜雯,孙丽萍,田聪.应用型本科院校Protel DXP课程改革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30-32.

[16]韩耀振,潘为刚,胡冠山,王常顺.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建设现状及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9,(79):168-170.

[17]杜艳壮.120名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加盟五征[J].农机市场,2019,(08):49-50.

[18]王天凤,梁子卫,黄美莲.电力电子实验设备缺陷分析与改良[J].仪表技术,2019,(06):37-39.

[19].留学情报站[J].留学,2019,(10):80.

[20]潘瑞珠,陈玲.维持血液透析尿毒症1例责任制护理的效果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9,(02):155-156.

电气自动化本科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梁礼群.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课程探索与实践——以《模块化自动生产线实训》为例[J].智库时代,2019,(13):130+141.

[22]赵治月,刘丽贞.应用型本科院校“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01):98-101.

[23]张敏,唐东成,曹美媛.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提升PLC实践教学水平的探究[J].轻工科技,2019,(02):175-176.

[24]卜伟松,任鹏.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职业体能教学探究[J].东西南北,2019,(04):177+167.

[25]符亚杰.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的分段培养与衔接机制研究——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南国博览,2019,(01):149-150.

[26]郭霞,杨拴科,张安莉,郭华.《模拟电子技术实用教程》教材建设与实践[J].电子测试,2018,(24):107-108+123.

[27].匠心独运 智控全局——朝气蓬勃的滨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J].滨州学院学报,2018,(06):2+97.

[28]沈国杰,郑雪娜,刘伟.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探索[J].新校园(上旬),2018,(11):43.

[29]周静红.生源危机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策略——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农机,2018,(11):35-36.

[30]祁增慧,黄晓英,范永胜,张静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控制综合实验设计与探究[J].智库时代,2018,(31):175-176.

[31]张美珍.中职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数码世界,2018,(07):320-321.

[32]曲欣悦.从"回炉读职校"到"我要考职校"来日可期[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02):15.

[33]王峰,程航,王晓芳,边玉国.应用型本科大学《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180-182.

[34]俞娟.论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2):188-189.

[35]俞娟.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意义[J].时代教育,2017,(21):126-127.

[36]汪先兵,王祥傲.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滁州学院学报,2017,(05):125-126.

[37]王玉娟,张洪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层次递进贯通培养模式探究——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28):178.

[38]计青山,胡即明.应用型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3+1)+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7,(39):7-8.

[39]吴安岚.应用型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电路教材重编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7,(09):75-77.

[40]李坤,袁道香.区域产业视域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52-55.

电气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陈辉.例谈“3+4”衔接教改研究[J].江苏教育,2017,(04):52-54.

[42]熊家慧.信息技术在实训课中的应用——以“3+4”电子技术为例[J].江苏教育,2016,(60):57-59.

[43]蒋学华.“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6,(05):129-134.

[44]耿淬.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职本科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14-17.

[45]刁统山,鲍建,韩国政.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76-78.

[46]王继水,潘雪涛,朱轩.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电子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6,(23):48-50.

[47]商进.高职本科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9):38.

[48]陈小荣,朱运利,周海君.“3+2”分段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3):58-61.

[49]王雪松.中、澳大学本科教学模式之比较——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6,(02):3-7.

[50]宋春华.高职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6,(03):64-65.

[51]司马舒.本科专业电子技术理论课教学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6,(02):55.

[5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J].江苏通信,2015,(06):80.

[53]余萍.中职与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3+4”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5,(27):9-10.

[54]包广清,任士康,王晓兰,杨新华.一种基于车载逆变电源的低成本实验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5):55-58+66.

[55]陈国平,南余荣,闫翠萍.新疆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专业设置探讨[J].高教学刊,2015,(03):46+48.

[56]刘金平,叶赛风.应用型本科电气专业嵌入式课程的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3):99-100.

[57]李国君,邓卉,李燕灵.用一流技能擦亮“电教人生”——记国家级技能大师、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电气工程系副主任邹火军[J].人事天地,2014,(11):42-44.

[58].我校代表队在第八届“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中获一等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2.

[59]陈超,陈小元.“现代电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丽水学院学报,2014,(05):88-90.

[60].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简介[J].济宁学院学报,2014,(03):2.

[61].王兴贵教授[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4,(02):173.

[62]耿素军,余剑.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专业“电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71-72.

[63]刘春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新升地方本科院校百色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3):66-67.

[64].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J].法治与社会,2014,(01):68-69.

[65]鲁敏,王洪坤,岑红蕾.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7):81-83.

[66]方波,白政民,张元敏.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以许昌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150-152.

[67]刘团结,杨国诗,胡艳丽.师范类本科院校新建工科专业导师制的实施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8-9.

[68]陈公兴,杨兰芝,武交峰,陈龙,彭森第.应用型本科院校《Protel电路软件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216-217.

[69]本刊编辑部.学者风采[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2.

[70]张仰飞,刘江伟,郝思鹏,李先允,杨志超,范瑛.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思考——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64-68.

[71].发展中的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J].巢湖学院学报,2012,(01):2+165.

[72]曹鹏坤,白国振.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平台的研发[J].实验室科学,2011,(06):89-91.

[73]张起晶,孙桂芝,边莉.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0):47-48.

[74].成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介[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192.

[75]张可心,杨美娜.“卓越计划”在应用型本科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1,(09):19.

[76]刘伟光.PLC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49.

[77]刘燕.地方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构建的思考——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103-104.

[78].管理、科研两不误——焦煤集团张万忠[J].河南科技,2010,(17):96.

[79]宋起超,杨春光,乔爽,王希凤.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0,(02):12-15.

[80].山东工商学院学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01):1+125.

[81]朱建红,吴晓.工控网络实验资源的利用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1):110-111.

[82]宋起超,叶树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A].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9:147-151.

[83]郝思鹏,李先允,张仰飞,陈小虎,范瑛.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A].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9:83-85.

[84]丁坚勇,华小梅,饶凌平.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09,(07):149-151.

[85]刘传玺,袁照平.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04):133-134.

[86].坚持科学发展 铸就职教辉煌[J].党史纵横,2008,(11):65.

[87]邵起越.浅谈工科院校的固体物理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2008,(03):13-14.

[88]王刚,夏翔.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08,(37):20-21.

[89]施晓蓉.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顶岗实践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103.

[90]朱涛,白连平.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102-103+107.

[91]谢卫才,黄绍平,李靖,彭晓.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141-144.

[92]谢卫才,黄绍平,李靖,彭晓.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教育部全国高校2006-2010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教育部全国高校2006-2010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8:110-114.

[93]朱涛,白连平.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探讨[A].教育部全国高校2006-2010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教育部全国高校2006-2010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8:246-248.

[94]高文玉,高占民.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3):152.

[95]刘永刚,贺春玲.搞好维修电工技能培训的几点浅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476+460.

[96]薛东江.培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发展前沿探索[A].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2006,2007:164-168.

[97]倪勇.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综述[A].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2006,2007:78-81.

[98]侯丽华,张允.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72-74.

[99]章兼源.应用型本科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业务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A].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2006,2005:133-138.

[100]杨文焕,狄天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38-4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钢琴教学中教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品牌车队交通安全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