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2022-11-09

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参考文献

[1]魏存成.申遗以来我国高句丽考古的主要发现与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03):108-121+215-216.

[2]金芸竹.集安高句丽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D].导师:全莹.延边大学,2020.

[3]曾晗.“小传统”视域下五女山城文化艺术路径研究[D].导师:邢进.沈阳师范大学,2020.

[4]安吉萍.全域旅游视角下集安市休闲观光农业与历史文化融合发展探讨[J].当代旅游,2019,(05):61.

[5]李洪杰.基于游客满意度的集安市高句丽景区解说效果研究[D].导师:孟爱云.东北师范大学,2019.

[6]高华,黄剑锋.高句丽时期古建筑数字复原应用与研究[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10):102+110.

[7]费阳.旅游区英文翻译现状及解决对策——以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为例[J].海外英语,2018,(19):113-115.

[8]徐琛.集安:古城,边城[J].保密工作,2018,(08):18-20.

[9]宋伟,李蜜.利用高句丽古迹促进吉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8):485.

[10]张嘉乐,李兴隆,韩旭.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8,(32):267-268.

[11]朱尖.高句丽世界遗产价值评价及研学旅行利用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07):1032-1036.

[12]杜莹,郝之颖,王宏远,张帆.以彰显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为导向的名城保护规划与发展——以集安市为例[J].中国名城,2018,(07):43-49.

[13]李宗勋.中韩建交25周年与新型互信关系的构建——以历史文化交流为中心[J].当代韩国,2018,(01):93-100.

[14]刘国中.坚定信心 拓展视野 提炼元素 务实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J].吉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7,(10):4-9.

[15]奇丽娜.高句丽壁画墓的保护方案研究[D].导师:全莹.延边大学,2017.

[16]王志勇.人生感悟——走健康之路[J].祖国,2017,(05):75.

[17]祝立业.集安地区高句丽王都文化的几个内容[J].学问,2016,(06):58-62.

[18]薛茂时,郑重.千年运河道 万载统一路[J].商业文化,2016,(26):76-83.

[19]梁维.高句丽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J].科技展望,2015,(35):235.

[20]韩彬.基于高句丽国内城遗址保护的集安城市空间布局策略研究[D].导师:马青.沈阳建筑大学,2016.

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高句丽研究院建院20周年学术研讨会[J].社会科学战线,2015,(10):285.

[22]隋瑞轩,孙国军.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探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3):29-32+44.

[23]崔镐玹.土司山城与高句丽山城比较分析[J].南方文物,2015,(01):151-155.

[24]刘绍勇,杨宁.吉林集安数字高句丽遗址的虚拟再现[J].艺术教育,2015,(03):196-197.

[25]朱尖,柏松.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01):121-125.

[26]姚琦.丸都山城宫殿建筑特征与复原研究[D].导师:朴玉顺.沈阳建筑大学,2015.

[27]徐景刚.高句丽壁画艺术对现代壁画创作的启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06):96-98.

[28]刘羽阳.风云旧迹:汉唐之际的高句丽古国[J].美成在久,2014,(02):104-105.

[29]周博.集安高句丽文化遗产旅游景区解说系统优化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6):112-113.

[30]李英睿,黄千.高句丽壁画的艺术语言特色及其对现代版画创作的启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03):16-18.

[31]周博.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的关系探析——以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02):55-58.

[32]葛承雍.乾陵文化价值的升华与发展前景[J].乾陵文化研究,2014,(00):4-7.

[33]朱尖.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发展修学旅游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7):35-39.

[34]朱尖.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与修学旅游利用研究[D].导师:耿铁华.东北师范大学,2013.

[35]王棋.我心中的美好家园[J].金色少年,2012,(06):27.

[36]陈玲玲.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评价和资源管理[D].导师:孙克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37]邹轩.我的家乡[J].作文世界,2012,(03):82-83.

[38]陈玲玲,孙克勤.集安市世界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02):182-184.

[39]陈玲玲,于维墨,孙克勤.基于SWOT模型的吉林省集安市遗产旅游发展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2):250-254.

[40]沈坚.历史画廊——中国古城巡礼(三十七)[J].历史教学问题,2011,(05):141.

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尚武.博物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探索[A].吉林省博物馆协会.春草集——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吉林省博物馆协会:吉林省博物馆协会,2011:27-29.

[42]王志刚,李丹,郭建刚.2008年集安市洞沟古墓群考古发掘报告[J].边疆考古研究,2010,(00):381-420+429-436.

[43]贺云翱,夏增威.寻找“世界遗产”与社会之契合点——“2010最受关注的中国的世界遗产评选活动”[J].中国文化遗产,2010,(06):46-49.

[44]王蕙贞,冯楠,宋迪生.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保护方法研究[J].文博,2010,(06):76-81.

[45]张岩.对国内世界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A].吉林省博物院.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03-2010)[C].:吉林省博物院,2010:43-49.

[46]孟昭伟.集安市太王镇旅游经济发展研究[D].导师:王荣成.东北师范大学,2010.

[47]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导师:陈丽霞.长春理工大学,2010.

[48]田罡.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民俗研究[D].导师:王绍东.内蒙古大学,2010.

[49]崔愷.辽宁五女山山城高句丽遗址博物馆[J].城市环境设计,2009,(12):36-37.

[50]黄妙芬,王心源,刘传胜,毕建涛,岚巍.应用遥感技术展现中国的世界遗产[A].中国地理学会(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中国地理学会(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理学会,2009:362.

[51]王春艳.区域旅游开发的省际合作问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7):55-58.

[52]王志刚,宋明雷,郝海波,马洪,王昭,赵欣,林世香,苏作威.集安禹山540号墓清理报告[J].北方文物,2009,(01):20-31+114-115.

[53].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J].建筑与文化,2008,(11):65-67.

[54]艾嘉西.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分析及保护策略探讨[J].建筑与文化,2008,(11):68-69.

[55].解读集安[J].建筑与文化,2008,(11):15+14.

[56].住宅小区[J].建筑与文化,2008,(11):86-88.

[57]艾嘉西.集安旅游业开发初探[J].建筑与文化,2008,(11):92-93.

[58]于富业.高句丽王城:五女山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新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1):33-34.

[59]周博.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导师:韩宾娜.东北师范大学,2008.

[60]刘厚生.《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03):13.

[61]肖楚宇.名史配名城——高句丽古城寻踪[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08:46-50.

[62]韩福今.集安市高句丽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291-292.

[63]张金胜.可资借鉴的古城保护经验提要[A].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07:144-146.

[64]董峰.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互动[A].中国古都学会、广州市文化局.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古都学会、广州市文化局:中国古都学会,2007:332-339.

[65]厉声.高句丽——陌生的王朝[J].民族论坛,2007,(05):13-19.

[66]徐景刚.东北世遗高句丽墓葬建筑构制的现代研究[D].导师:王铁军.东北师范大学,2007.

[67]邝日红.论高句丽的历史与物质文化[D].导师:马沙.中央民族大学,2007.

[68]刘丽.吉林小江南 花开别样红——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集安支行发挥地域优势拓展经营新天地[J].中国城市金融,2006,(10):28-31.

[69]孙全.丸都山城瞭望台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D].导师:何满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70]齐兰兰.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导师:杨晓慧.东北师范大学,2006.

[71]汪晶,董强,参仁.人才培养基地 产业发展母机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吉林省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采访手记[J].职业技术教育,2006,(06):50-53.

[72]高新来,郭艳敏.高句丽丸都山瞭望台石构件的科技保护探研[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01):82-83+74.

[73]李亚丽,李悦峥.世界遗产高句丽 鸭绿江畔古名城——集安市旅游业发展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04):73-75.

[74]李伟.集安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分析[J].新长征,2005,(19):18-19.

[75]黄庆军.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王城[J].初中生世界,2005,(28):51.

[76]刘树立.坚持市场多元化办学方向 产教结合之路越走越宽[J].吉林教育,2005,(Z2):12-13.

[77]吉仁.珍视文化遗产 强化人大监督[J].吉林人大,2005,(02):39.

[78]田大方,崔莉,郭跃坤.高句丽王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02):211-212.

[79]寒蝉.我馆参加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相关活动[J].碑林集刊,2004,(00):68.

[80]刘贵富.中国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学术交流,2004,(10):132-135.

[81]辛文,吴波.展吉林江南风采 扬世界遗产文明——访中共集安市委书记王文刚[J].兰台内外,2004,(05):12-15.

[82]张威威.韩国对“高句丽史”问题评论综述[J].国际资料信息,2004,(09):27-31.

[83]孙玉军.申遗成功的五女山生态旅游的愿景透视[A].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2004:164.

[84]黄珍平.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一)[J].广西教育,2004,(Z3):78-79.

[85]肖华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锦斌:将璀璨的古文明传之后世[J].城乡建设,2004,(08):28-29+4.

[86]柳青.名史配名城——高句丽古城寻踪[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亚洲民族建筑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04:65-70.

[87].政务要闻[J].吉林政报,2004,(14):40.

[88]孟凌云.抓住申遗成功机遇 促进吉林经济振兴[N].吉林日报,2004/07/23(001).

[89]秦升阳.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J].东北史地,2004,(07):10-12.

[90]徐冠一.保护遗产 任重道远[N].吉林日报,2004/07/04(001).

[91]徐冠一,孟凌云,刘君.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N].吉林日报,2004-07-02(001).

[92]高仲泰.给“申遗热”泼点冷水[J].建筑与文化,2004,(04):62-63.

[93]王文刚.吉林小江南 世界遗产地[J].建筑与文化,2004,(04):28-33.

[94].时事聚焦[J].瞭望新闻周刊,2004,(19):4-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等教育特色应用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岗位练兵图书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