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农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2022-10-15

清代农学研究参考文献

[1]龚阔英.《知本提纲》所见杨屾对家族秩序的构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03):80-83.

[2]宋超,刘佳星,李梁小娟.明清闽粤沿海养蠔技术演进历程与特点考论[J].中国农史,2022,(02):32-44.

[3]王晓萍,陈晶晶.清代河南植物学家吴其濬研究述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01):163-166+171.

[4]宋元明,杜新豪.稀见清代江南农书《劝农说》研究——基于文献学与技术史的考察[J].中国农史,2021,(06):10-17.

[5]徐彤.课花十八法——《花镜》中的栽培智慧[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07):58-60.

[6]徐长春.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古今农业,2021,(02):46-51.

[7]韵晓雁.“熔铸百氏,汇成一家”的博物之作——《二如亭群芳谱》和它的群芳主人[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01):61-63.

[8]郭跃山.道藏于农:《授时通考》所见清代皇帝的农学思想[J].农业考古,2020,(04):125-131.

[9]王俐.清代泰山地区农业文化研究[D].导师:刘铭.山东农业大学,2020.

[10]徐殷.浅谈中职物理学科的人文性及其对人才培养的价值[J].职业,2020,(03):55-56.

[11]吴隐斋.理学与心学顿渐归一的走向是实学[A].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欧洲生命哲学的新发展”项目组、人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老子书院·抱朴讲堂.2019第二届中国哲学真理观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欧洲生命哲学的新发展”项目组、人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老子书院·抱朴讲堂: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2019:341-346.

[12]王俐.逾淮殊橘化,学种渐连阡——黄恩彤和他的农学诗词[J].长江丛刊,2019,(17):48-49+83.

[13]刘城成.什邡市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导师:韦翔华.广西大学,2019.

[14]辛月.《然犀志》研究[D].导师:王福昌.华南农业大学,2019.

[15]程希.清代宝应朱氏家学研究[D].导师:钱宗武.扬州大学,2019.

[16]刘启振.西瓜引种中国及其本土化研究[D].导师:王思明.南京农业大学,2019.

[17]周红冰,王思明.精耕还是广种:清代沂沭河流域农业集约经营思想的传播困局[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11):66-73.

[18]刘爽.程瑶田《九谷考》论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6-19+24.

[19]朱明友.唐代农书“稀见”问题及农书思想研究[D].导师:王玉德.华中师范大学,2018.

[20]刘小转.《环境与技术选择—清代中国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地理研究》(第八章)翻译实践报告[D].导师:郑元会.陕西师范大学,2018.

清代农学研究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林乐昌.清代关学学者杨屾实学思想述评[A].中国实学研究会.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四)[C].:中国实学研究会,2018:201-214.

[22]周青.清代安庆府水灾述论[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88-93.

[23]刘宗镐.杨屾研究需要澄清的四个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37-40.

[24]張曉蕾.《四民月令校注》獻疑十則[J].经学文献研究集刊,2017,(02):13-19.

[25]罗玉功.缅怀清代陕西著名农学家——杨屾[J].北方蚕业,2017,(02):60-61.

[26]奚茜.茶性、茶效与茶用的文献研究[D].导师:林殷.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27]黄家榕.《知本提纲》自然观研究[D].导师:严火其.南京农业大学,2017.

[28]李昕升,王思明.民国时期南瓜的加工、利用[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02):76-82.

[29]虞文霞.江志伊《种茶法》考释——兼论清代茶叶种植技术的进步[J].农业考古,2016,(05):190-193.

[30]王昇,严火其.清代皇帝害虫观念及其实用理性——以《清实录》为中心[J].江海学刊,2016,(05):150-158.

[31]杨军昌,杨蕴希.沙滩文化续补[J].教育文化论坛,2016,(04):2.

[32]张胜利.张宗法《三农纪》研究[D].导师:贺国强.华南农业大学,2016.

[33]王鹏飞.山西壁画中的传统农具(宋—清)[D].导师:史晓雷.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4]刘立荣.关中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研究:1644-1949[D].导师:王社教.陕西师范大学,2015.

[35]胡火金.论清代农学的实用性趋向——以杨屾“天地水火气”五行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178-183.

[36]叶磊,钱露露,李红.日本江户农书略论[J].农业考古,2014,(06):273-277.

[37]曹雪.《豳风广义》及其作者杨屾的思想探究[D].导师:杨小明.东华大学,2014.

[38]王保宁.乾隆年间山东的灾荒与番薯引种——对番薯种植史的再讨论[J].中国农史,2013,(03):9-26.

[39]刘媛,樊志民.1840年以前清代关中棉桑关系探析——以杨屾农桑观点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02):109-113.

[40]芦笛.清代吴林《吴蕈谱》校正和研究[J].苏州文博论丛,2012,(00):82-94.

清代农学研究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芦笛.清代吴林《吴蕈谱》校正[J].食药用菌,2012,(06):372-377.

[42]严程.《郝氏遺書·記海錯》石首!!![J].文史月刊,2012,(08):224.

[43]刘伟.杨屾农桑试验研究[D].导师:樊志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4]芦笛.清代吴林《吴蕈谱》研究[J].江苏地方志,2011,(06):47-50.

[45]李天纲.徐家汇—土山湾:上海近代文化的渊源[J].基督宗教研究,2011,(00):29-47.

[46]张星.明清时期岭南笔记医学史料的发掘收集整理研究[D].导师:刘小斌.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47]李志国.清代农学诗刍议[J].文教资料,2011,(02):10-11.

[48]张荣东.日藏明代孤本《德善斋菊谱》考述[J].中国农史,2010,(04):116-119.

[49]朱莎莎.蒲松龄《农桑经》研究[D].导师:周瀚光.华东师范大学,2010.

[50]王震红.荔枝龙眼文化与产业发展[D].导师:赖钟雄.福建农林大学,2010.

[51].前言[A].中国烟草学会.2009-2010烟草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报告[C].:中国烟草学会,2010:8-9.

[52]章传政.明代茶叶科技、贸易、文化研究[D].导师:黎星辉;朱自振.南京农业大学,2007.

[53]李虎.论杨屾的农业情结[J].安徽农业科学,2007,(13):4054-4056.

[54]康旭峰.社会史视角下的明清农书研究[D].导师:曾京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55]强百发.中国近代农业引智研究[D].导师:樊志民;张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56]许喜文,向安强.民国时期广东甘蔗传统栽培技术的原生形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49-54+107.

[57]闵宗殿.试论清代农业的成就[J].中国农史,2005,(01):60-66.

[58]姜振逵.呼兰河流域农家经济研究(1872-1938)[D].导师:罗冬阳.东北师范大学,2004.

[59]杨惠兰.左宗棠的学术思想[D].导师:王继平.湘潭大学,2002.

[60]郑洪.五脏相关学说理论研究与临床分析[D].导师:邓铁涛;任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61]郭文韬.试论《知本提纲》中的传统农业哲学[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53-62.

[62]葛国英.碎语闲侃“长寿歌”[J].家庭医学,2000,(09):38.

[63]李盛仙.名人养生歌诀集锦[J].家庭中医药,1998,(06):32.

[64]缪启愉.《马首农言》的种植特点和名物考索[J].中国农史,1998,(01):89-98.

[65]袁文良.碎语闲侃“长寿歌”[J].家庭医学,1996,(18):29.

[66]陈正奇.布衣杨屾[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6,(01):50-52.

[67]袁陶光.临清酱菜 香飘四海[J].走向世界,1995,(06):59.

[68]王永厚.潘曾沂及其《丰豫庄本书》[J].古今农业,1992,(01):54-55.

[69]何孝荣.《清代文化——传统的总结和中西大交流的发展》评介[J].历史教学,1992,(02):30.

[70]申非.科技古籍编纂史初探之一[J].出版发行研究,1990,(04):57-60.

[71]游修龄.清代农学的成就和问题[J].农业考古,1990,(01):158-164.

[72]侯士良.略论吴其濬及其在药学上的贡献[J].河南中医,1989,(06):23-24.

[73]周启基.《救荒本草》的通俗性实用性和科学性[J].中国农史,1988,(01):99-110.

[74]戴子介,宋思刚.孔尚任治水与《桃花扇》问世[J].水利天地,1988,(01):28-29.

[75]印嘉祐.《授时通考》中有关林业的记述[J].农业考古,1987,(01):226+225.

[76]闵宗殿

,王达.晚清时期我国农业的新变化[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04):64-72.

[77]俞荣梁.蒲松龄及其农学著作[J].中国农史,1984,(04):105-110.

[78]王永厚.《知本提纲》中的耕作技术[J].耕作与栽培,1984,(05):13-14.

[79]苗振杰.清代杰出的农学家杨(山山)[J].陕西蚕业,1984,(02):48-49.

[80]杨直民.中国传统农学与实验农学的重要交汇——就清末《农学丛书》谈起[J].农业考古,1984,(01):19-29.

[81]王永厚.张宗法及其“三农记”[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2,(03):46-47.

[82]王永厚.丁宜曾和《农圃便览》[J].山东农业科学,1982,(03):55-56.

[83]王永厚.陈旉及其《农书》[J].图书馆学研究,1982,(03):121-125+128.

[84]黄绮文.包世臣的《郡县农政》[J].江淮学刊,1963,(01):41-44.

[85]辛树帜.易传的分析(初稿的一部份)[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8,(02):89-10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实习带教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