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美术教育论文

2022-05-0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美术馆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从社会文化、政治生活以及传播的角度上看,当代社会的公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当今大众传媒时代的某种媒介特征,美术馆以公开展示美术作品的方式去表述和传达社会公共领域的种种信息、意向、文化理念和审美观念,把物化的文化理念和艺术美感伴随着服务社会、造福公众的理想诉诸社会公众,它在大众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术馆美术教育论文 篇1:

新时代美育背景下美术馆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美术馆、美术展览层出不穷,是艺术走进生活的重要方式,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当代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受到足够的重视,中小学教师可合理利用公共美术资源,进行馆校合作,丰富课堂形式,学会美术鉴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通过展览学生可身临其境感受高雅艺术,与此同时,美术馆、美术展览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它们的建设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何将参展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使中小学美术课堂的形式多样,涉猎范围广泛。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馆  新时代美育  馆校合作

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美术馆、美术展览日益盛行,逐渐成为主流美育场所,美术馆、美术展览有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美术展览所呈现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可以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它的形态、门类、风格丰富,具有完整的专业体系。同时美术教育在当今受到了极高的重视,是艺术学科中的一级学科,尤其是对中小学的学生来说,能有效的参观美术展览对他们今后的美术学习会有较大的帮助。美术馆是以开放性的形式开展,通过展览、解说、互动,为公众提供美术教育的机会,美术馆、美术展览的教育目的在于如何通过参观而获得美术知识。不同于学校的美术教育,参展的地点、时间、人员不受限制,内容不局限于美术课程标准和大纲,内容多元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验自助型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门类进行研究,起到推广、宣传和普及美术教育的作用。

在中国,美术馆的建立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内陆地区,美术展览和美术馆的盛行甚至比港澳台地区发展缓慢。最早的美术展览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是中国现代艺术展示的原型,借鉴了欧洲国家的展示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不断融入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到了民国时期发展起来,美术展览逐渐走向群众,以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展为例,最早提出这个想法并将之付诸实践的人是刘海粟和蔡元培,蔡元培作为近现代美育的奠基者,他在《美术实施方法》中提出美术馆、美术展览是实现社会美育必不可少的方法,是要普及社会美育所需专设的重要机关,这对第一次美术展览的成功举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展览充分吸取了西方美术展览的经验和模式,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美术教育方针,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为今后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雅的情趣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第一次全国美展从立項到筹备再到实施以及最后的展后期,历经七年,经过层层审批,从而在上海成功举办,此展搜集许多门类的优秀作品,有古画、近人遗作、书画、金石、西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摄影……还有部分优秀的外国作品参展。根据《申报》1929年的日报显示,参展观众高达十万人次,其实包含政界知名人士、中外美术家画家、教育研究者、各大高等院校学生群体、社会人士等,掀起了一阵热潮。由此可见第一次全国美展的成功举办,为展览事业的兴起以及美术馆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把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公开展览,对人民群众进行艺术熏陶,这也促使了美术教育往主流方向发展。

经历了数年的积累和革新,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美术馆的建立、美术展览的盛行并高速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使美术展览的教育职能已经渗透到目前中小学的教育中去,学校的教育模式慢慢转化为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将全面推进,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社会大环境对美术馆的影响

(一)美术馆、美术展览分布不均

根据资料所示,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知名美术馆都分布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二线城市,即美术馆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上海、广州等地,美术馆的设施建设十分完善,功能齐全,中小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可以就近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艺术熏陶和美术教育,无形之中,学生在参观、聆听中获得了美术知识,艺术修养得以提升,使学生爱上美术学科。然而在偏远城市、县级乡镇,鲜有馆展建设,学生缺乏社会资源,难以直接接触到大规模的展览,较城市的学生来说,审美能力和眼界难以得到拓展。

(二)展馆设施和展览形式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早期的美术展览仅仅是张贴画作供人们参观,为了为了节省成本,多为临时展览,因此多处展厅并无特色,布置简陋灯光昏暗,且社会影响力较小,专业气息过于浓厚,无法在人民群众间普及,从而导致现阶段吸引不到中小学生去参展,老师组织学生去参展,学生就只是当做任务,在参观的过程中走马观花,只知其表,难以了解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技术应和美术馆、美术展览的设计相结合,在展览的形式上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参赛者、参赛作品具有局限性

当今美术馆所展览的作品大都是在美术领域有一定成就的名家所做,这些名家在自己的专业上已经具有了无可撼动的地位,因而他们的作品将会被各个美术馆进行巡回展览,从而导致很难在这些展览中看到后起之秀,侧面也反应出现在的美术工作者后劲不足,在专业上并没有很高的造诣,创作形式上也难有突破,因而没有专业上的影响力,从而难以将自己的作品被公开展示。这些展览一般专业程度过高,中小学生往往不会感兴趣。

二、美术馆、美术展览的内部机制和当代教育模式结合不紧密

(一)美术馆受硬性行业规则的限制

省级、国家级的美术馆受到上级的管控,作为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受到资金、人员、开放时间的限制,难以充分行使他的教育职能,多服务于专业人士,进行研讨创作、学术交流,这些美术馆、美术展览的教育还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并不是所谓的艺术教育场所,与学校课程没有直接的联系。部分美术馆、美术展览为盈利性展览,为了使参赛作品能够更好的展示和切实保护参展游客的安全,展览收费无可厚非,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难以把自己的零用钱花在看展上,因此学生将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举办展览的费用支出没有政府的扶持,将由个人承担。

(二)美术馆、美术展览在馆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上有些许闭塞

难有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当代中小学身心发展的活动,没有很好地利用展馆的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导致美术馆、美术展览受众面狭窄,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离。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共美术资源,与新时代美育要求紧密结合,作为美术教育的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国家对美育的号召,采取适当措施,使美术馆、美术展览能持续发展,下文提出具体的措施以期促進美术馆的发展。

三、从美术馆层面出发,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和开发自身价值

(一)美术馆、美术展览应逐步开发网络资源

以江苏省美术馆为例,该馆的官网内容丰富,按照时间的先后公布展览信息、预告、以及每日的精品作品赏析,此外还有公共教育专栏,该馆积极开发社会性的教育活动,公共教育正式走入公众心中,此外VR展厅的版面也尤其瞩目,每个主题的展览作品都被分类并且在网上展出,效果非常好,能获得较好的体验感。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很多有意义的展览都是短期的,因此,美术馆、美术展览应该积极开发线上资源,在中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可以直接展览,运用先进的技术,例如3D、全息投影等,学生可在学校里直接欣赏到艺术作品,教师也可以进行解说和评析,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可以插入到“欣赏评述”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中去。笔者曾经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利用公共的网络资源可以把课件做的有新意,同时利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教学,运用视频和特效剪辑对展览中的艺术作品进行分类解析,引导学生不仅对美术作品感兴趣,还要对美术行业的专业性感兴趣,使美术展览不仅仅只是欣赏,更多是美术的实用价值,同时网上观展也可以省去参展费用,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更为可观。

(二)彰显美术馆建筑艺术风格,馆校联合开发艺术文创产业价值

美术馆应积极主动地开发文创产业,结合自身场馆建筑优势,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并把展馆里参展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应用到文创产品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创品牌,它们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虽然展览是阶段性的,但根据展览提取出的艺术精华通过文创产品可以留存纪念。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师可以参与设计,设计出既符合美术馆、美术展览内容主题,又具有实用性、美观性的产品,同时中小学生可在展览期间,积极报名充当志愿者,为广大市民进行服务与介绍,分发展厅地图,展厅导图册等。志愿者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可以领取展览的文创产品留以纪念,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在潜移默化的艺术氛围中熏陶学生的艺术情操,从而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这一形式的活动,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都能较好的参与到社会艺术资源的建设中去,具有实际意义。

四、从学校层面出发,以教师主导,体现美术馆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的重要性

(一)结合美术馆的作品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般来说,当地的美术馆中展览的美术资源都与当地的文化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小学生美术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展览的作品,作品中的人文内涵,风土人情都是素材,以学生为中心,编写出符合美术课程标准且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美术课程,可增加大师作品赏析、临摹、陶器的制作,学习本地传统工艺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请画家到学校进行授课指导,使公共美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学校积极组织办展

在学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将优秀作品进行收集分类,学校联合当地美术展馆进行作品展出,这一项活动的积极举办,能有效缓解参赛者、参赛作品具有局限性的缺陷,虽然学生的作品在专业性上有所欠缺,但在内容形式上却极为丰富,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所展现的绘画内容和风格不同,通过展览,学生们可以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和美术批评水平,促进学生个体多方面的发展。针对部分的优秀作品,学校可以印刷打印成册,运用到校本课程的教材中,实现资源的循环合理利用。

五、从社会层面出发,利用社会文化资源、企业资源等促进美术馆的发展

(一)美术馆、美术展览应积极的与当地图书馆、博物馆合作

相较于美术馆来说,图书馆、博物馆等发展较为完善,大到一线城市,小到县城,都具有图书馆和博物馆,这能很好地促进资源互通,因为艺术和文学历史都是相通的,走进展馆,亲眼所见更具有直观性,在参观后,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进一步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相较于在教室中使用讲述法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们通过观察学习、自主学习、教师讲述,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动机、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三馆有效的合作可以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全面,与此同时三馆联合可与当地中小学联合举办教育研究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建立美术教育公益基金组织

美术馆、美术展览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资金的运作,然而目前投入在公共美术资源上的资金严重不足,国家政府应积极响应新时代美育的号召,对美术馆、美术展览进行扶持,同时,社会上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基金会,利用这些资金推动美术馆、美术展览的建设,降低参观成本,从而真正的作为公众美术教育资源普及到中小学中去。

六、结语

至今为止,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我国美术馆、美术展览教育职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前景是可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地完善,作为专业美术教师,应在学校和展馆之间起到桥梁作用,通过观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教育素养,教师也应持续不断的学习,接受新事物,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加强鉴赏水平、评述水平,从中找到更多的创作灵感,能在日后的美术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到课堂中;同时组织学生参展也提高了自身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参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心理发展、人格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晓雷.关于美术馆公共教育之“馆校合作机制”的研究——以河南省美术馆为个案[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卢缓.从第一次全国美术展会看民国时期的全国美术展览机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王湘越.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关系探索[D].烟台:鲁东大学,2014年.

[4]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梁轻盈

美术馆美术教育论文 篇2:

美术馆与大众美术教育

从社会文化、政治生活以及传播的角度上看,当代社会的公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当今大众传媒时代的某种媒介特征,美术馆以公开展示美术作品的方式去表述和传达社会公共领域的种种信息、意向、文化理念和审美观念,把物化的文化理念和艺术美感伴随着服务社会、造福公众的理想诉诸社会公众,它在大众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术馆作为一种公共传播空间与媒介,主要传达公共审美文化。公共审美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审美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艺术、提供精神和艺术食粮,满足人民群众审美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审美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美术馆是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其根本目的在于体现一个社会的公共审美精神及公共审美利益。美术馆虽然是一个专业的审美展示空间,但是它担负的却是普及艺术、提高大众审美水平的美术教育任务。大众美术教育以提高大众审美能力、欣赏水平为宗旨,是精英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的有力补充。正是由于美术馆的存在,才使大众美术与精英美术之间的隔阂得以消解,从而在二者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

大众美术教育是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有效工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美术世界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众美术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学意义。大众美术教育的这种意义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当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专门化,人们已越来越容易被固定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工作岗位上,这种情形容易片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某些方面,而其他一些本质力量(比如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则因抑制而得不到发展。这样,人也就容易丧失对生活全面的、具体的感受力而成为一个“单面人”、片面的人。而要提高全民的美术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大众走进美术馆。美术馆和其他媒介(电影、电视、互联网、报刊、广播)相比,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使观者直接面对美术原作,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欣赏美术作品,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审美教育,从而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大众美术教育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必由之路。美术家们并不是单纯为了反映生活而去从事美术创作,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对生活的反映来干预、参与甚至重构我们的社会生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大众的美术接受与消费环节,美术作品才能在返回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去完成干预、建构社会生活的使命,这就要求美术家的作品通过大众的审美接受,实现美术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也就是说美术馆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使艺术家个人的美术作品成为社会文本以及实现社会审美功能的重任。依据接受美学,再好的美术作品在没有经过大众阅读时只能是未成品,只有经过大众的审美接受才能成为真正的美术作品,美术家的作品通过美术馆这种独一无二的媒介,使个体的创作通过大众欣赏、阅读形成强大的社会审美效应。美术馆作为大众审美接受的主要环节就是要通过它的特殊展示功能,实现美术品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于美术的大众接受和消费形式之中。从创作主体——美术家和接受主体-人民大众的数量关系来看,接受主体要大大多于创作主体。人民大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实践,他们的情感、思想、信仰,构成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和感性形式,成为美术家反映的对象,所以,当美术作品通过美术馆这一举足轻重的社会传播中介而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发生审美关系时,就意味着作品已返回社会生活。

二、美术的大众接受与消费使美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从接受的角度看,美术作品所构造的现实生活还仅只是潜在的,它必须通过大众对美术作品的接受,大众接受者不但被作品所构造的新的现实所感动、从而以新的态度,新的眼光,重新审视、理解现实生活,而且还能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美术馆的展示、传播功能。

其三,进入后现代以来,美术由崇高逐步走向大众与通俗,美术由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转向了读者中心论,大众的审美取向会直接影响到美术家的创作倾向,由此大众美术教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美术家在美术馆展示美术作品就是检验大众对作品的态度,从而了解大众的审美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创作走向,尽最大可能地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这就是说大众的审美态度必然会对美术家的创作起到客观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当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得到大众的首肯,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时,大众就成为美术家创作的助推器,反之就成为美术家创作的障碍。美术史证明只有那些既有鲜明艺术个性又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家才最终名垂千古,而那些所谓“曲高和寡”的艺术作品由于只有极少数人喜欢,所以难以被时代所认同,齐白石就是一个不可置疑的正面典型。

中央电视台在2003年冬季举行的傅抱石画作现场拍卖直播中,主持人王小丫公布了关于傅抱石先生的民意测验结果:近百人中仅有一人知道傅抱石,俩个人进过美术馆,这意味着大众的美术教育还非常薄弱。为改变现状,国家必须通过多元的方式和渠道,让更多的人进入美术馆,享有欣赏美术的权利,使美术能融入个人的生活世界。只有人人都能从美术中体味快乐、分享创作者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时,美术馆、美术事业、美术市场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美术馆作为一个开放的文化机构,承担着收藏、研究与陈列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传播的功能。在我国,美术馆作为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机构,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它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美术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美术馆在很大程度还没有真正走进大众视野,许多人都认为美术馆是给专业人士看的,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这就要求美术馆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完成当前这个迫切的任务,中国美术馆近年来在公共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颇有借鉴价值:

一、通过艺术讲座使大众了解艺术

2010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已经围绕展览相应举办了20多场形式各异的活动,包括专家讲座、观众体验活动、少儿美术夏令营等,其中,学术讲座已成为中国美术馆影响和引导观众审美的一个重要形式。

“建构之维——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首次大规模地将体量巨大的当代艺术品搬进了国家级美术殿堂。当代艺术虽然目前炙手可热,广受市场追捧,但不能不承认,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仍然充满了陌生感,面对具有前卫色彩的当代艺术作品,有许多人由于不了解或不理解而难以接受,那些看惯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公众,对于如何欣赏当代艺术,感到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让真正好的艺术走进大众,这不仅是艺术家们共同的心愿,也是许多美术馆努力的目标。围绕展览举办讲座是以学术的方式加以引导的重要方式。

《怎样欣赏当代艺术》就是中国美术馆特邀艺术理论家、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举办的专题讲座。朱青生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传统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也与听众分享了他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他还与听众们一起参观展览,并鼓励参观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作品不一样的意义,讲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听众改变了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此外,中国美术馆还邀请新闻媒体参与讲座,并就展览和讲座内容与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对传播、普及艺术也大有裨益。如在吴冠中纪念展期间,该馆从吴冠中的人生、艺术等不同的方面分别举办了专题讲座、报告会,让大师的风采真正深入听众心中。“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系列讲座”“科学与艺术的互动——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等专题讲座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以美术活动开启美术教育

进行大众美术教育必须从幼儿园和中小学抓起。国外的中小学经常将课堂搬进美术馆,这样的好处是既能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热爱艺术的习惯,又能让学生直接面对美术经典作品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把抽象、生硬的美术教育变得生动活泼,让中小学生在愉快、感性和形象的氛围中接受艺术的洗礼,使他们的精神得以陶冶和净化。我国的中小学校也应该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多让中小学生走进美术馆欣赏美术作品,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修养。

这就需要中小学校长、教师多与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取得联系,二者的合作与互动对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大有裨益。

对孩子进行有意识有策略的艺术教育也是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一个重点。针对六一儿童节,中国美术馆每年都开展不同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2010年,该馆结合正在展出的“捷克雕塑艺术展”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节,我们一起做雕塑”亲子活动。孩子们不仅通过展览了解雕塑的材料、形态、内容等,还亲手体验了雕塑的制作过程,各自创作了一份独具视角的泥塑作品。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美术馆特地请来了雕塑家张宝贵为孩子们示范雕塑的方法,之后,孩子们利用美术馆准备好的工作台、凳子、胶泥、石膏、颜料等工具和材料快乐地捏制、上色等,接近尾声时,家长们也进入工作室,和孩子们一起加工完善,分享快乐。这次活动不仅在快乐中感受艺术、体验艺术,而且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对家长的艺术知识也是一次普及,因此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类似的活动有很多。2010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美术馆就策划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与景山街道办事处合作组织社区观众走进美术馆的体验活动,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师生围绕“美术馆和教师教育”进行交流研讨活动,配合博物馆日主题,向路人和观众发放精美宣传折页和赠票,以鼓励更多的人关注美术馆、走进美术馆等等。

2010年6月,中国美术馆还结合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和馆藏皮影艺术展推出了“教育套餐”,包括系列学术讲座、土著舞蹈表演、志愿者讲解员培训、志愿者义务讲解、中英文语音导览、发放儿童绘画卡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服务,受到各界欢迎。

中国美术馆有场地、平台、作品的优势,它对于孩子提高美术教育水准和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让孩子参与美术活动也是培养未来的观众群。推广儿童美术教育,为孩子打造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美术馆应该探索的一项重点工作。

三、公共教育形式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艺术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美术馆尝试了很多方式,比如,结合朱德群回顾展,他们不仅邀请该展策展人——原法国国立集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专家戴浩石做讲座,还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大提琴家朱亦兵举办《色彩与旋律——大提琴家朱亦兵谈朱德群回顾展》讲座和音乐会,朱亦兵教授和他的中国大提琴爱乐乐团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视听相遇、音画互感的盛宴。

在“建构之维——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除《怎样欣赏当代艺术》学术报告会外,美术馆和公共教育部还举行了“与艺术家对话: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叶永青、展望、邱志杰三人谈”活动。活动以酒会和座谈的形式,为听众提供了与艺术家面对面对话交流的难得机会。

2010年,中国美术馆主动加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组织了以馆藏作品为主力的“20世纪中国画”和“20世纪中国油画”两个主题展,向大学生介绍现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虽然,为数不少的经典作品给展览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难度,但中国美术馆想方设法添置设备、组织人员,使得大学生在校园里面能欣赏到名家经典。进校园的活动在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北京4所高校开办,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这其中,不仅因为作品选择有分量,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一次“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展览,中国美术馆都将其按照馆内展览的标准来进行展厅设计,这样不仅让大学生欣赏到内容,还感受到美术馆水平的展示效果,真正形成了高雅的艺术氛围。

中国美术馆还尝试赠票、举办夏令营等活动,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作为国家级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大多数美术馆的前面。

此外,上海美术馆打造“上海美术大课堂”系列活动,2010年,上海美术馆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开展“流动的美术馆”活动,并出版“口袋里的美术馆”系列丛书,通过配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把美术馆的活动更多地面向社会,与世博会的文化氛围融合,这是一种新的构想。

广东美术馆则组织了以“普及美术史”为主题的美术展,这样的角度十分新鲜。更重要的是,该馆将展览举办地从大学拓展到村镇,把有关艺术史普及、艺术欣赏和名家作品推介的展览送到农村。“文化下乡”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在2010年举办了“乐在美中”系列活动,把外国美术展、民间展和社会公共教育结合在一起,邀请艺术家与公众面对面。陕西省美术馆与西安市的30多个居民社区、20多所大学和30多所中小学签订协议,将服务社区、组织活动和美术馆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组织艺术家指导社区的艺术活动。

除了在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上有所拓展,2011年,各个美术馆在免费开放上继续进行一些探索。美术馆的免费开放为了提高公共文

化服务水平,也是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的体现。免费开放是为了响应中央关于美术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总精神,但还需要逐步探讨适合于美术馆情况的免费开放。

一个新型的美术馆,应该将关注人、重视人的问题提升为美术馆的战略职能,思考如何具有公众意识,运用相应的方式和手段为公众服务,了解公众的想法,具有公众的思路和相应的政策方式。在美术馆的全部活动中,艺术教育是一种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各种美术活动的意义所在,这应该成为许多美术馆的共同认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当代也越来越丰富。要充分实现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公共审美的功能,既需要在形式和手段上的创新,更需要在内容质量上的提升。审美教育要立足于展览自身的质量和影响,要通过公共推广等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公共教育要着眼于所有观众,立足于展览展示手段的整体利用与开发,而不是只着眼于参加活动的有限对象。现在大家开始关注美术馆对大众审美教育的作用,关注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这是一个进步。美术馆界自身认识到除了要服务艺术家,更要服务民众,这也是一个进步。

为了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各项职能,提升美术馆在整个美术生态中的作用,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是开展了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这次评估的目的在于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一方面通过评估推出一批做得比较好的美术馆,在今天起到一个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推动美术馆自身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对美术馆事业的关注,提升对美术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实施了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2010年重点对美术馆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和公共推广项目给予了奖励性的扶持,重在引导美术馆关注自身的专业化建设,寻求自身合理的定位。以后计划每年评一次,扶持项目也会围绕着美术馆的主要职能拓宽至美术馆专业人才培训、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公共推广等几个方面。2011年,重点加强对国家重点美术馆的扶持,开展全国美术馆馆长培训。通过几年的扶持引导,一定会提升美术馆自身专业化建设的水平。再次,加大对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扶持力度,加强和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合作,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近期拟在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委托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听取意见,研究制定美术馆工作规范,同时开展民营美术馆发展专题调研,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美术馆管理条例》的制定,实现美术馆管理的法制化。最后,加强对美术馆收藏的管理,首先对重要美术馆已有的收藏进行普查,建立国家美术收藏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收藏规划,完善捐赠奖励机制,加大对20世纪代表性美术作品的抢救性收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转变职能,更多的不是行政干涉,而是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监督方面发挥作用。所以说,美术馆评估和扶持计划都是手段,它不直接介入美术馆的业务,是立足于建立起一个机制、形成良好的生态关系。

美术馆是普及大众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应当义务承担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美术馆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实现美术教育的大课堂,美术馆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大众教育活动,将自身转化成为大众可望可及的学习场所,并成为大众接受文化传承和领会艺术的殿堂。普及美术,是美术馆的重要任务,应把美术馆变成为大众增强美术鉴赏和娱乐活动的地方,通过教育活动使美术馆与学校,家庭、社区互动起来,从而使美术馆打破学术垄断,让美术走进大众的美术教育领域,走近大众的社会生活,同时耐心引导大众的审美取向,提高大众的美术鉴赏力。

美术对于人格形成的影响,已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大众美术教育功能凸显的今天,成人美术教育、群众艺术馆等是培养大众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大众美术教育的作用日益重要。大众美术教育只有扎根于广大市民才能得以实现,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它所提供的各种审美教育活动对大众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推进了当代大众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大众美术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普及提高,群众美术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美术馆应积极探索大众美术教育改革思路,努力宣扬中华民族文化,将精英美术教育与大众美术教育双管齐下,为全民艺术素质的提升多做贡献。

20世纪末叶,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知识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而大众美术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大众美术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大众美术教育对繁荣美术事业、提升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地位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强化大众美术教育对于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增强全体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及促进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开展大众美术教育对展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对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特别是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理念和中国艺术精神大有裨益,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重要手段,对增强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具有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美术馆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

作者:黄丹麾

美术馆美术教育论文 篇3:

中小学美术教育与美术馆教育的结合研究

摘要:在对中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馆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美术教育相比有非常突出的优势,有助于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出于这点考虑,中小学校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与美术馆的合作,让学校与美术馆联合起来共同实现对学生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馆校合作;美术馆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

通过学校与美术馆的合作,能够把最基础的美术教育与公共的美术教育相结合,加强美术馆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让美术的理论与实践更加完美地结合。学校应该秉承严谨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模式,促进美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怎样做到美术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讨论的问题。

一、美术馆教育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一)促进中小学生智力发展

中小学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这里的智力包括了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综合体,其中以思维与创造力为核心内容。美术馆中有非常多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美术馆教育,可以让学生提升多种认知能力,有助于完成他们智力结构的形成。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是需要通过思维来体会美术作品的意境与志趣,通过思考来体会作品的主旨内容,获得美的享受。对学生视觉的感官练习,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的大脑在生理上平衡发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并且,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他们会在结合大脑的感受力、观察力等方面对自己记忆中的画作进行评价,促进智力发展。

(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美术馆中的艺术作品,在内容上都比较符合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能够与社会环境相结合,除了能够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之外,还能传递出正确的审美情感。这对于世界观与价值观正在不断养成的中小学生来说,起到了净化精神和陶冶情操的作用,能够自觉抵制外界的网络不良因素对自我精神的影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提高中小学生视觉教养及审美能力

美术馆中的艺术作品不仅在意义上,在绘画上也有非常强的视觉效果,对于各种艺术风格的把握以及各种色彩的运用,能够给观赏者艺术上的审美享受。中小学生多接触这样的艺术作品,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观点以及审美高度,实现视觉教养的养成。

(四)有利于文化和知识的传承

美术馆的意义并不单单在于一个美术作品呈现的空间,最重要的是在于美术馆中美术作品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美术馆中收藏的艺术作品很多都有非常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艺术家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流传下来一定是被社会所认可,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整个美术馆作品就是社会文化的浓缩,中小学生在感受美术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传递出来的精神,向其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点。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

(一)教学方法滞后

在对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中,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比较古板,注重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与写实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养成,长时间的模仿与写生练习,让学生失去了对作品的创造性能力,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不利于学生智慧的养成。

(二)教材内容偏差

虽然中小学的美术教材已经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进行了改编和修订,但是,在内容上还是没有摆脱知识重于实践的教育体系。在教材的编写上虽然已经关注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但是,却忽视了教学内容过于成人化与专业化,让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并且体现出美术教育的功能不全面。

(三)重技轻理

很多美术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实践经验比较强,在教育学生上也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美术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是传统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美术的全面发展。这样也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让学生机械的进行技术训练,也不能创作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

三、发展和完善与基础教育相结合的美术馆教育

(一)美术馆与中小学的合作的形式

第一,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形式。这种形式美术馆成为了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然后中小学校根据提供的活动类型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参与的活动。例如,山东省某市美术馆为该市的中小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场地和活动时间,为学生开办了造型活动,其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粘土造型还有剪纸造型等,在这个过程中,美术馆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对学生的手工艺品加工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可以发挥想象而不拘泥于现有的作品,从而制作出非常多有个性、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第二,邀请学校教师直接参与到美术馆的活动规划中来。学校教师参与到美术馆的活动策划中来,成为美术馆活动的主导者之一,这样能够让美术馆与学校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能让教师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有助于加深对美术馆的了解。例如,在1992年美国举行了一个关于“透过美术的学习”的活动方案,在方案策划的时候有10多名小学美术教师参与其中,美术馆方面派出专业人士对这些美术教师进行辅导,最终在共同的努力下制作出活动的方案,在活动中,这些教师也成为了咨询者,通过对其他人的讲解,加深自己对活动的理解和印象。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把活动的一些影像资料带给学校的学生们,让他们对活动也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达到互动的目的。

第三,教师主导的美术馆教育。学校的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策划、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参观和了解,这样的主导力量就是学校的教师,然后通过与美术馆方面的练习,提供可参观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需求。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并且还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参观日程与参观内容的选择,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师也应该与美术馆方面联系,把自己的活动内容与美术馆方面沟通,看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场地,在活动上能否有专业的美术人员对作品进行讲解,然后指定正确的活动流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接收。学校与美术馆确定了活动主题和路线之后,就要对如何开展进行探讨,最后双方达成共识,要完成一次有意义的美术馆教育活动。

(二)加强馆校合作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美术馆教育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感受与体会,让学生可以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修养。所以,在整个学习中,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给学生对作品进行详尽的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作品内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了解作品和学习中来,主动去探索每一件作品的内容与思想,让美术馆成为他们汲取知识的海洋,在参观完美术馆后,对自己在美术的创作上有更深的了解与体会,成为很好的学习资源之一。

第二,注重审美的培养。每一件艺术作品背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意义,让学生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够读懂每一个艺术品真正传递出来的价值所在,这也是美术馆教育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职责之一。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着非常直接的意义。

第三,美术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统一。美术馆教育的内容应该与学校的美术教育内容相辅相成,在学校教育之后利用美术馆教育让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然后形成开放性、系统性的统一,把课程与学生的学习相互结合,学校的教育内容与美术馆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满足学生的艺术培养,美术馆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利的开放性学习空间,推进素质教育的正常进行。

(三)美术馆课程开发

要想真正发挥美术馆教育的作用,教育部门可以将美术馆教育纳入到正常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并且按照正常的课程实施,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定期举行到美术馆的参观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主动参与到美术馆参观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也要多组织到美术馆的活动,以建设校园文化为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美术馆参观中。很多发达城市的学校与当地的图书馆已经形成了合作关系,对学生的欣赏水平提升有非常大的成效,所以,可以定期开展学校的活动,多组织班级学生到美术馆参观作品,或者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美术馆中进行参观,到了学校把自己的所看、所想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美术馆也可以走进学校,把一些优秀的作品的复制品送到学校并且配备一些专业的人员对作品进行讲授,这样利用美术课的时间完成了相互合作,成为现阶段一项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于美术馆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推广形式。

总之,加强学校与美术馆之间的合作可以使中小学生的鉴赏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不仅需要美术馆与学校有很好的合作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活动方案,同时,还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有健康的发展前景。但是,美术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这种单一的模式,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发展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帮助,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更加合理的教育合作方式。

作者:孙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审美性化学教育论文下一篇:证券市场流动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