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文本解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2022-09-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中, 加强理解和体会,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迪, 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 阅读教学对文本的解读是开放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要以保证阅读实践为前提,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 让学生自主实践、资助探究、自我体验、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有了个性化, 才让阅读教学更精彩。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 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上。加拿大学者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在《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一书中利用阐释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解释, 他认为, “阅读世界, 将世界铭刻在心, 要求人们与世界协调或者说倾听世界, 并要求大家听从生活最深处的共鸣。”阐释学主张对话, 阅读活动也是以对话为基础的。读者在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 读者与文本实现互融合, 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个性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自主性, 就是要在阅读活动中要以学生自己的研读为主, 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 自己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 使阅读活动建构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在阅读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 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 提供一些线索, 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 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 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1 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1.1 个性化阅读是自主性阅读

它需要读者自行理解、体验、感悟这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读者只有真正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才能使文本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 这就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 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而教师的职责也就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主动地去读, 专注地去读, 兴趣盎然地去读, 在自) 个性化阅读是自主性阅读。它需要读者自行理解、体验、感悟这种寄主阅读读中学会阅读, 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享受审美乐趣。

1.2 个性化阅读是创造性阅读

因为“把无限的内容用了一文字代替作符号”, 又是“从文字上去依样感受它的内容”, 可见, 文本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 这些存在于文本中的“未定点”, 是一种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框架, 其本身具有一种“召唤结构”。当读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置于文本之中, 在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体验感悟中, 将形象思维唤醒而达到多种功能于文本之中, 在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体验感悟中, 将形象思维唤醒而达到多种功能的活跃水平, 进而激活想象、联想、勾连,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体验作品, 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还可以超越作者的视线, 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 产生创造意义, 使阅读的价值大于写的价值。

2 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那么在文本解读中如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2.1 教学目标确定要注意学习主体

在学习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层次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 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 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

2.2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阅读解文只能是个人行为。阅读的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来唤起直觉经验。由于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语文积淀, 所以即使坐在同一教室里, 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 阅读同一材料, 却有不同的心理。阅读课文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 甚至差别很大。因此, 每一个读者都有权利按照自已的思路去寻找自己的直觉经验, 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作品, 不一定非要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经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 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 运用读诵涵咏的阅读方法, 让他们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情感的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

2.3 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目标性,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的发展过程巾带有规律性的活动及其发展过程。有针对性, 有作性与有效性。教学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并非只能有固定的一种。它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对象和条件的不同, 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与选择。过去单篇课文教学的模式, 多数是五步程式化, 即作者背景简介→范读→分段及归纳段意→分析思想内容并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学过程是多侧面的多层次的过程, 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 没有特定教学条件的唯一的万能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 它要遵循认识规律, 有一定的运动规则;作为艺术, 它又充满灵性, 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

2.4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目前的语文考试只有一种形式, 就是用语文基础、阅读作文组合成的一张张试卷来考学生。统一的试卷、统一的标准, 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 不但被评价者处于被动状态, 就连评价者的主观意愿也很难介入。语文学习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不仅关注结果, 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 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 它是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 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3 创设民主、自由的阅读氛围——“活”的平台

个性化阅读教学最高教学境界必然实现创造性阅读。阅读创造的基本内涵是“读出个性”, 正确途径是“先入后出”。创造性阅读主要适用求异思维, 从正向和反向思考问题, 对文本进行反思、审视才能实现。因此, 必须5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民主对待学生, 善于倾听, 学生敢于表达, 乐于表达, 这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彰现, 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解放和发展, 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一言以蔽之,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只有倡导个性化阅读才能使语文教学“活”起来。

摘要:阅读教学对文本的解读是开放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要以保证阅读实践为前提,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 让学生自主实践、资助探究、自我体验、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有了个性化, 才让阅读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文本解读,个性,阅读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2] 曹明海, 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3] 曹明海.文学解读学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训练方法下一篇:传统地域文化在乡土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