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财政金融理论建设论文

2022-04-1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国债财政金融理论建设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国债收益率曲线是重要的无风险利率基准,构建完善和准确的收益率曲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国债发行结构存在一定优化空间,国债收益率曲线中短期限的拟合效果较差。本文利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和美国的国债数据,在剔除美国2年及以下期限国债发行的假设条件下,研究中短期国债价格信息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

国债财政金融理论建设论文 篇1:

民国财史著作第一人:贾士毅

贾士毅(1887~1965年),字果伯,号荆斋,男,江苏省宜兴市人。教授,会计学家,财政学家。国民政府财政部常务次长,江苏省国民政府代理主席。

一、个人生平简介

贾士毅,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1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万石小塘村(现宜兴市万石村)。6岁时在家乡私塾启蒙,1894年就读于铁竺西学堂,19岁入无锡初级师范学校学习。1907年进入上海法政讲习所,一年后以第2名的成绩毕业,被选派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政治系深造,1911年(清宣统三年)获政治学士学位。期间,清朝政府曾于1910年奖给其“法政科举人”头衔。1912年(民国元年)回到自己的祖国。

归国后,先任教于苏州法政专科学校,后任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财政讨论会委员。北京政府时期,担任财政部编纂、江苏省财政视察员等职。1913年,兼任财政部国税厅筹备处议员、币制委员会委员、编纂处主任等职。同年9月,接替钱应清先生兼任财政部库藏司司长;11月,任会计司司长。第二年,调任财政部参事,曾一度兼代赋税司司长。1915年,又兼任全国官产处会办。期间,曾在民国大学、法政专科学校和财政讲习所做兼职教师。1916年任公债局坐办,1920年担任镇江关监督。次年,作为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出席“华盛顿限制军备会议”(简称“华盛顿会议”)。1922年,与钱应清先生等一道担任全国财政讨论委员会委员。

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任上海银行公会书记长。同年8月,担任财政部赋税司司长兼盐务处处长及固定税则委员会委员。次年,兼交通银行监察人及麦粉特税局局长。1932年,升任财政部常务次长,同年3月被免职。之后,任第2、3届立法院立法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1940年任财政部专门委员,派驻香港,曾兼代香港财政评论社社长。1943年,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及财政厅厅长,后代理省政府主席。次年,兼江苏农民银行董事、专职董事。此间,曾兼任中央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经济学教授,并加入以刘大钧(1891年~1962年,经济学家)先生为社长于1923年创立的中国经济学社。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湘鄂赣财政金融投资特派员。

1949年,移居宝岛台湾,继续效力于金融事务,被聘为台湾第1商业银行董事、逢甲学院董事和交通银行监察人等职。1965年7月9日,一代会计学、财政学大师,于台北市驾鹤西行,享年78岁。

二、理论主要贡献

贾士毅先生作为一名学者型官员,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主要开展于财政、税务、会计和金融等四大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敬佩的学术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早年有《东方杂志》上登载《米谷问题之商榷》(1919年第16卷第3号)和《整理外债问题》(1922年第19卷第5号),以及《市政月刊》上刊登《提倡国货之步骤与方法》(1929年第2卷第8期);后在《时事年刊》1930年第1期发表《中日协定与我国关税自主之完成》和《裁撤厘金及抵补方法之今昔观》;又在《经济学季刊》上刊印《公债与金融之关系》(1930年第1卷第1期),《财政部修正所得税条例草案要旨》(1931年第2卷第2期),《税制与民生》(1932年第3卷第1期),《统制国外农产品输入以维持本国农村经济》(1933年第4卷第4期)和《复兴农村应实施农业保护关税》(1936年第7卷第1期)等;在《经理月刊》上发表《国府成立后中央财政之回顾与展望》(1935年第1卷第1期)和《从世界通货管理说到我国新货币制度》(1936年第2卷第2期);还在《农村合作》登载《中国农产运销合作运动之回顾与前瞻》(1936年第2卷第1期)和《中国农产运销合作运动之回顾与前瞻》(1937年第2卷第1期)等。

先生在《财政评论》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最多,包括1939年的《第2次金融会议述评》(第1卷第6期),《论中央新贸易政策》(第2卷第2期);1940年的《地方财政与收支系统法之实施问题》(第3卷第3期),《我国黄金政策之动态》(第3卷第6期),《论修正财政部组织法》(第4卷第2期),《厉行决算制度奠定财务行政之基石》(第4卷第4期);1941年的《中央新粮食政策之前瞻》(第5卷第1期),《我国战时对外借款之检讨》(第5卷第4期),《中央暂管各省田赋之研讨》(第5卷第5期)和《今昔全国财政会议之比较》(1第6卷第1期),《评食糖专卖条例》(第6卷第5期);以及《如何完成自治财政之理想》(1943年第10卷第2期)和《结论》(1948年第18卷第6期)等。

此外,还曾发表过《武当山之游》(《旅行杂志》1936年第10卷第1号),《如何完成自治财政之理想》(《中农月刊》1943年第4卷第9期)和《战后我国货币政策之动向》(《合川金融年报》1944年)等文章。

财政学与会计学著作。主要有专著《关税与国权》(商务印书馆1926年),《关税与国权补遗》(同前1930年),《国债与金融》(同前1930年),《民国续财政史》(中国经济学社丛书,同前1934年)和《民国财政史》(上海书店1933年);以及《裁兵安置办法案》和《中国经济建设中之财政》;后来还编撰了《民国财政经济问题今昔观》([台]正中书局1954年)和《民国初年的几任财政总长》([台]传记文学出版社1967年)等著作。

先生早年还编述过《华会见闻录》(商务印书馆1923年),《中国现代赋税问题》(军需学校讲义,1931年)和《湖北省财政法规汇编》(1935年)等等。

由于贾先生的职业背景,其众多论著都是围绕财政,而且是站在财政官员的立场来讨论会计、金融和其他问题。如《民国财政史》和《民国续财政史》两部著作,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1部著作《民国财政史》共6编1800多页。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总论和岁入,下册包括岁出、公债、会计、泉币和附录;或按编及附录分为7册。详细地叙写了民国时期1912年(民国元年)至1916年(民国五年)间的财政史实。第2部著作《民国续财政史》共7编3100多页,规模远胜过第1部书,堪称巨著。全书共分为总论、岁入、岁出、公债、会计、泉币和地方财政,每编为1册,续《民国财政史》记叙民国时期1917年(民国六年)至1931年(民国二十年)间的财政实况。

两部史书,均“以准诸现制参用学理为主”,对晚清以来及民国时期1912年~1931年间,国家及地方财政之划分、税赋、财政费、实业公债、预算决算、银行等具有现代财政与会计内容,以及国家财政的基础概况,财政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关系,财政制度的利弊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详细的阐述。两书问世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被学界奉为研究民国财政的开山之作。

两部著作均对民国时期的会计问题进行了较详细地记载与讨论。其中,《民国财政史》第5编会计,包括会计之概要、年度、预算、收支、金库、决算、特别会计、收支书类和官厅簿记等9章;《民国续财政史》第5编会计,与前书的章节体系基本相同,即包括会计概论、会计法规、预算、收支、交代、金库、决算和官厅簿记等8章。可以从这两部《会计编》中的以下几方面,领略先生的会计思想。

一是会计的意义。在《民国财政史(会计编)》中提到会计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意义。狭义会计,专指事务收支之核算。古代所称会计多属此义。广义会计,是指国家收支之程序。宋史载,宁宗以后,有司每岁修会计录所包较泛,与广义相近。文章接下来指出,依《会计法》(指“民三会计法”,如下文)的规定,会计的范围应当包括年度(指会计年度,引者注)、预算、收支、决算、金库和特别会计等内容。这里,贾先生对会计给出了两个定义,一则为事务收支核算(官厅会计——“小会计”);二则为国家收支程序(国家财政——“大会计”)。显然,这是从国家财政角度出发的。对此,在《民国续财政史(会计编)》给予了更明确的说明。所以,贾氏依据“民三会计法”确定的官厅会计与该篇论述会计的范围,也是针对官厅会计乃至国家财政而言的。可见,先生确为一位官员型学者,具有极强的法制意识。

二是会计法的意义。民国三年,即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会计法,史称“民三会计法”。在《民国财政史(会计编)》中说明了会计法的由来及其意义。即1914年春北京政府颁布会计条例,旋经参政院议决,改称会计法。财务之实施,必以编制预算为前提,核实收支为中权,审查决算为后劲。自预算达决算,有必经之手续,即应有一定之原理,譬之车有輗轨始可推行,日有指规,始可测影,此会计法之所以由来也。这里,贾师接受了钱应清先生于1912年在《财政部请将<会计法草案>咨交参议院议决呈》中的观点,将会计法比作“车之輗轨”、“日之指规”,充分说明会计法对于会计事务处理之重要。同时,先生道出的“会计”核算之步骤,即编制预算——核实收支——审计决算;实乃“国家财政”“大会计”之程序。

三是会计年度。先生视会计年度的划分,为官厅会计或曰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民国财政史(会计编)》中指出,考岁杪制用,见于戴记是会计事务,自古以岁律为准,嗣是以后,历代制用均随历年相起讫,唯遇战争灾荒不照常例,以事之始末为度。“民三会计法”颁行之初,政府会计年度以每年7月1日始,次年6月31日止。这一规定与会计条例相同。此规定实行以来,各署实际分配间有仍以年份计算者,办法错综,渐多窒碍。民国四年(1915年)四月,财政部呈请将会计法所定年度改为历年制,奉令照准。在此,贾师既叙述了我国会计年度的3种方式,即正常情况下的历年制、战争灾荒下的事件始末制及当时实行的夏历制,说明了当时会计年度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在执行夏历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自己赞成采用历年制的观点。

贾师在这部浩瀚民国财政史记中,详细记叙了民国财政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于史记中阐述了财政会计理论,可谓寓理论于史记之中,史记之中见理论。阅读该书,不仅能知晓历史事实,而且能掌握理论知识,这种史论合一的撰述体例,值得后来者学习与借鉴。

对于贾师在财政会计理论方面的贡献,杨时展教授作出了如下评价:在蔡锡勇和谢霖先生之后,“以贾士毅等先辈的著作为代表,……对中国会计学术有重大启蒙作用、重大先行意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乃至饮誉世界。”

三、实务与教育主要贡献

贾士毅先生作为一位富有经验,又有学识的财政、会计专家,长期在民国时期的中国经济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并灵活地周旋于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和高等院校等多个领域,为中华民族的财政经济与教育事业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早年在担任江苏省财政视察员时,就进行财政方面的调查和资料搜集,研究晚清财政,编著了民国初年一份很重要的财政调查报告——《江苏财政调查报告册》(2册),为民国财政建设献计献策。后在北京政府财政部任职期间,曾创定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及国家支出、地方支出标准案;1913年,编制全国岁入岁出案40余册,民国预算以此为标志拉开了序幕。

1920年代,在担任镇江关的监督时,于1921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专门委员出席华盛顿会议,协助顾维钧先生交涉收回海关自主权事宜。1927年,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赋税司司长时,在整理税收,革新税制和制订财税法规方面,做了大量草创性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命于湘鄂赣财政金融投资特派员,主持湘鄂赣3省财政金融的接管及复员事宜,在较短时间内,收回了3省的财政金融与投资管理权,并建立起正常的财政金融及投资秩序,对当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民国时期的贾师,还先后兼任民国大学、法政专科学校、财政讲习所和中央大学与中央政治学校经济学教授,讲授财政、税务和会计等众多课程,为民国时期的财政会计教育,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他十分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曾与家乡友人筹集资金,于1931年创立公办宜兴中学,组织校董会,定期开会,研究和解决办学经费和延聘师资等问题。又与潘序伦先生等合作在南京建立阳羡会馆,既作乡友集会之场所,又对外营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用于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贾士毅,东洋留学主财政,清末“科举”历“三朝”;学者官员于一身,官教两业兴财计;民国财史开山作,史论并举传后人;近代会计启蒙师,理论光辉誉中华。

参考文献:

[1]刘国铭等:《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

(编辑余俊娟)

作者:陈元芳

国债财政金融理论建设论文 篇2:

增加中短期国债发行对国债收益率曲线构建的影响研究

摘要:国债收益率曲线是重要的无风险利率基准,构建完善和准确的收益率曲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国债发行结构存在一定优化空间,国债收益率曲线中短期限的拟合效果较差。本文利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和美国的国债数据,在剔除美国2年及以下期限国债发行的假设条件下,研究中短期国债价格信息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应该增加中短期国债发行,以提高国债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国债 收益率曲线 发行结构 Hermite插值法

研究背景

国债收益率曲线是重要的无风险利率基准,承担着反映不同期限资金供求情况、提供信用债券定价基准、为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实施提供参考,以及助力利率市场化程度深化等重要职能。因此,构建完善、准确、能够反映供求关系的收益率曲线是非常必要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需要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全面推进国债一、二级市场发展,对于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这一政策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美国国债市场中,中短期国债的发行量较多且发行频率较高,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价格信号,加之存量短期国债的交易频率较高,使得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在中短期限上更加完整。而目前,国内发行的中短期国债以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3年等关键期限为主,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中短期国债的发行量较少且发行频次较低。同时,我国的国债主要由商业银行购买,并且是出于资产配置的需求,一般会持有到期,由此存量国债的交易频率非常低。以上两个原因导致我国中短期国债交易信息缺失,并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中短端的拟合效果。这进一步使得国债收益率曲线无法准确反映中短期资金供求关系,也阻碍了其发挥无风险利率基准的作用。

近年,优化国债发行结构以完善收益率曲线这一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胡勇和陈敏(2003)理论上论证了国债发行结构对收益率曲线构建的影响。邱峰(2014)论述了构建完善的收益率曲线对金融市场和财政政策的重要意义。中债指数专家指导委员会(2014)总结了编制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经验,并对国债一级和二级市场建设发展提出了建议。贾康(2016)论述了推出2年期国债对完善收益率曲线,以及发展国债期货市场的重要意义。

尽管从各种层面和视角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献众多,但通过定量方法论证国债发行结构对收益率曲线构建的影响方面的文献仍较为缺乏。本文试图通过数据上的比较以及理论上的论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在剔除美国2年及以下期限国债发行的假设条件下,中短期国债价格信息对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的影响,探讨完善国债发行结构,增进国债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美国国债数据展开的,这是出于美国国债市场是最有代表性的国债市场、美国中短期国债的发行量和交易量都很大且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拟合方法与我国一致等因素的考虑。本文的研究方法为设计一个假设的环境,即假设美国没有2年及以下期限品种国债的发行,并将此种情况与正常情况做对比。借此研究中短期国债发行对国债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的影响。

对于收益率曲线的拟合方法,收益率曲线静态拟合方法一般分为两类,即参数法和样条法。参数法是指根据单个参数函数来模拟利率期限结构,其代表模型有Nelson和Siegel(1987)构建的NS方法,以及其拓展形式。样条法主要是通过分段多项式构建平滑的收益率曲线,主要模型包括McCulloch(1971)提出的立方样条法,Fisher,Nychka和Zervos(1995)提出的平滑样条法等。我国和美国在收益率曲线的编制上,均选择了Hermite三次样条法。

具体来看:第一步,选取2015年全年美国的国债综合报价日数据,获取国债到期收益率数据;第二步,通过息票剥离法计算得到即期收益率数据;第三步,利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对每日关键期限上的国债即期收益率数据进行拟合;第四步,比较全样本和剔除2年及以下期限样本这两种情况下的收益率曲线拟合优度,如果剔除数据后收益率曲线的拟合优度显著变差,则说明增加发行中短期国债可以显著改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拟合效果,反之则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采用的是美国国债综合报价数据。理论上,应该筛选出有实际交易量的债券,利用实际交易价格数据进行研究。但是,由于美国国债交易大部分是场外交易,很难获取相关交易信息,因此只能利用大机构的综合报价数据。而且报价是连续的,对于每只存量债券,即使没有交易也是有市场报价的。如果采用报价数据进行拟合,可以证明中短期国债的发行对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则在交易数据样本下结论也将成立,且更为显著。这是因为存量债券的交易较少,新发行的中短期债券的价格信息将在拟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面,简要介绍拟合国债收益率曲线所采用的Hermite插值法的原理,以及判定拟合效果的均方预测误差(Mean Square Forecast Error,MSFE)准则。

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是利用未知函数f(x)在插值节点上的函数值与导数值来构造分段插值多项式,使得插值多项式在插值节点上与原函数保持函数值和导数值一致。对于已知导数的插值节点 ,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的公式如下:

其中,

由此构造出的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多项式,能够保证在每一个插值节点上其函数值和导数值都是与原函数一致的。插值多项式是光滑的、可导的。

对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拟合,首先选定关键插值节点,包括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15年、20年、30年、40年及50年期)。再选择离关键插值节点最接近的国债即期利率水平,并通过一定的插值方法,得到节点的即期利率。以此为基础,通过上述Hermite插值方法,得到整条收益率曲线。

由于本文是利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对关键节点的国债利率进行拟合,因此不能利用线性回归中的 来反映拟合优度。本文采用MSFE准则来反映插值多项式的拟合优度,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对于已知导数的节点 ,先选取关键数据作为插值节点 。在利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拟合得到插值多项式后,利用其余非插值节点计算残差平方和,其均值即为本次插值拟合的MSFE。

假设利用插值节点 得到的分段三次插值多项式为P,根据P可以求得每个节点的预测函数值 ,假设非插值节点为 ,那么拟合的MSFE为:

根据前述方法,已经通过Hermite插值法得到整条收益率曲线。MSFE计算了所有未被筛选为关键插值节点的国债即期利率信息对收益率曲线的二次离差平均值。可见,MSFE能够很好地度量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的拟合优度和拟合效果。

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的数据为美国国债基本数据和2015年全年的综合报价日数据,数据来源为Bloomberg。一共包含905只美国国债,其中包含556只零息债券和349只附息债券,有2只国债的面值数据缺失,故剔除该数据。在349只附息债券中,340只每半年付息一次,9只每季度付息一次。所有债券的发行主体都是美国,且采用的货币为美元。

综合报价数据的时间范围是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254个交易日的到期收益率日数据。由于部分国债是在2015年内发行的,因此在其发行日前的数据均为空白。

首先,获取每日全部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到期日、票息利率与面值信息。然后,通过息票剥离法计算相应零息债的即期收益率和到期期限。最后,通过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拟合得到国债收益率曲线。

图1展示了几个代表性时间点(2015年3月1日、5月1日、7月1日和9月1日)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

从图1可以看出收益率曲线的以下性质:其一,利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拟合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走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这与理论相符,即债券期限越长,风险越大,因此要求的利率越高。其二,拟合得到的收益率曲线在长期有下移趋势,原因可能是市场对于较长期限债券的需求相对较大,或者预期未来利率会降低,造成长期利率降低。其三,收益率曲线在中短期内呈现复杂的形态。观察收益率曲线中短期部分,2015年5月1日与和7月1日的收益率曲线短期内先出现下降趋势,再上升,在6个月处达到最低。而3月1日和9月1日的收益率曲线则呈逐步上升趋势。

接下来,研究全样本数据与不包含中短期数据的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差异。为此,我们选取四个时间节点的收益率曲线进行呈现。四个时间节点分别为2015年1月1日、5月1日、7月1日和11月1日,图2、图3、图4和图5分别为相应日期国债价格全样本数据与剔除了2年及以下期限国债价格数据拟合的收益率曲线对比。

从图2至图5可以看出,中短期国债价格数据对于国债收益率曲线中短期限的拟合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清晰地观察到,在全样本拟合情况下,收益率曲线呈现出比较合理的上升趋势或者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在2年及以下期限国债数据被剔除的情况下,收益率曲线中短期形状随之发生了显著改变。具体而言,1月1日的收益率曲线中短端发生了显著上升;5月1日和7月1日的收益率曲线短端发生了小幅下降;11月1日收益率曲线2年期的收益率发生了显著上升。

为了更严谨地证明2年及以下期限国债在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的重要性,下面将量化评估两组样本下收益率曲线的拟合效果。本文采用MSFE 准则反映不同样本拟合优度的差异。MSFE准则是针对一组样本拟合的算法,而本研究实际是对两组样本(全样本数据为组一,不包含2年及以下期限数据的为组二)拟合优度的比较,在评估准则设计上,应避免拟合精度与参与拟合样本量成正比的一般性规律的影响。因此,评估拟合效果用到的MSFE准则的计算方法调整为,在完成了所有拟合过程后,计算每组拟合中非插值节点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二次离差和,再除以非插值节点的个数。以此方法计算每组的MSFE,具体如下:假设 为第t次拟合中用到的插值节点,而 为该次拟合的非插值节点,其中 。N表示每一组拟合次数,则该组拟合的总体MSFE为: ,其中 。

利用上述方法,我们计算了两个样本组的MSFE。表1是2015年各月两个组别的MSFE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2015年任意一个月,ΔMSFE都是小于零的,即全样本拟合的MSFE总是小于剔除掉2年及以下期限国债数据样本拟合的MSFE。拟合的MSFE越小,代表其拟合优度和拟合效果越好。即对2015年任意一个月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而言,全样本的拟合优度都要高于剔除2年及以下期限样本的拟合优度。对2015年整体而言,情况也如此。

以上结果说明,剔除中短期国债数据的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比包含中短期国债数据的拟合效果差,即国债发行期限结构的优化和改善,能够提高收益率曲线的拟合优度。同时也说明,如果能够增加若干中短期限为国债关键期限,提高中短期国债的发行频率和发行量,会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有效价格信息,促进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的提高。(感谢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课题“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优化国债发行期限结构问题研究”对本研究的资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宋旸 罗邦敏

参考文献

[1]胡勇、陈敏:《从国债收益率曲线看我国国债发行的问题》,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10)。

[2]贾康:《建议尽快推出2年期国债期货》,载《证券时报网》,2016。

[3]邱峰:《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研究》,载《金融纵横》,2014(6)。

[4]中债指数专家指导委员会:《完善债券市场制度建设 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中债指数专家指导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综述》,2014。

[5]Fisher M, Nychka D W, Zervos D.: Fitting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with smoothing splines, Finance & Economics Discussion, 31(2), p14-27, 1995.

[6]McCulloch J H.: Measuring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Journal of Business, p19-31, 1971.

[7]Nelson C R, Siegel A F: Parsimonious modeling of yield curves, Journal of Business, 60(4), p473-489, 1987.

作者:类承曜 刘子豪 何林 郭彪

国债财政金融理论建设论文 篇3:

从汉密尔顿的三个报告看其经济思想

[摘要]汉密尔顿作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他的经济思想为美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和《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财政经济纲领,不仅结束了当时财政混乱局面,而且确定了美国早期经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汉密尔顿;经济思想;三个报告

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被任命为第一任财政部长(1789年9月—1795年1月)。当时美国财政混乱,国库空虚,债务负担沉重且没有岁入,信用濒临崩溃。汉密尔顿在任期内提出的财政经济纲领不仅使美国结束了财政混乱状况,而且确定了其经济发展的方向。汉密尔顿的经济思想精华凝练在他提交的三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报告中,本文试图从汉密尔顿《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来探析其经济思想的内涵及深远影响。

一、汉密尔顿的三个报告

(一)《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

汉密尔顿首先着手处理债务问题。汉密尔顿认为,一个国家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借到资金并且在有利条件上进行借贷,最根本的是建立良好的信用,而证明良好信用的唯一办法,是由政府承担所有旧的债务。恢复公共信用,“这个问题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生死存亡的问题”,①马克思也曾经指出“公共信用成了资本的信条。随着国债的产生,不可饶恕的罪恶,已不再是亵渎圣灵,而是破坏国债的信用了”。②1790年1月14日,汉密尔顿向国会呈交了《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旨在通过政府做出偿债的姿态使国内外资产者对联邦政府产生信赖感,以吸引新的投资,同时通过承担州债以削弱州权,使国内投资者摆脱狭隘的地方观念,把自己的前途和美国政府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报告中,汉密尔顿指出新政府要诚实对待他的债权人。随着债券的偿还,政府的信用就会得到恢复。他坚决要求按票面价值承认和偿还全部债务——外债、内债、州债以及欠下的全部利息。联邦国会对于偿还外债并无分歧,但在是否按票面价值偿还内债的问题上引起了争议。拥护汉密尔顿偿债计划的一方主要是北部的商人、金融家和政府债券的投机者,反对的一方主要是南部人。由于交通及通讯的落后,在偿债计划的消息到达南部的时候,他们手中的债券已经被北部的投机者廉价收购。双方开始激烈的辩论,即偿债时要不要对债券原持有者和现所有者实行区别对待。汉密尔顿坚决反对任何种类的区别对待,他指出,区别对待使债券失去凭证的作用,包含着对信用的违背。与此同时,双方辩论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联邦政府要不要承担州债。汉密尔顿认为政府承担所有的州债,可以避免全国范围内征税的混乱,也是吸引各州及民众效忠联邦的有力措施。1790年6月20日,国会通过了汉密尔顿“承担州债的法令”。

政府信用的恢复,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为汉密尔顿财政经济政策铺平了道路。有人称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是美国财政史上有深远意义的文件之一”。“它是第一份由一位美国政治家精心创作的关于资本与信用新制度的作品,这个新制度是被18世纪的英国所发展的。它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基础。”③

(二)《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

汉密尔顿关于新政府的经济计划没有停留在融资国债和承担各州的战时债务上。美国按照汉密尔顿展望的资本主义的模式正常运行“还缺乏两个基本条件:一种适当的流通媒介和一个国家银行”。④1790年12月,汉密尔顿提交国会一份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目的是吸引国内外投资,扩大国家的流动和生产成本,稳定通货,同时通过政府股息扩大偿债资金。这个报告实质上是公共信用报告的延续。

汉密尔顿借鉴英国银行业的经验指出,在政府和国家银行之间理所当然的存在着一种密切利益联系。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是全国流通的法偿币,可通过银行单据增加流通媒介,扩大流动资本,为工商业提供信贷,同时国家银行是政府资金的主要存储机构,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在银行的管理上,汉密尔顿提出董事会负责的原则,股东们按拥有股份数额的比例来选举董事会,没有政府任命的代理人,其基本原则是,银行处于私人而不是政府的指导下。汉密尔顿关于国家银行的思想,体现了他一贯倡导的原则,即国家银行建立在政府与私人联合信用的基础上,政府执行监督的权力,而实际的经营管理委托于代表私人股东利益的董事们;同时又体现了他将银行与政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高明的财政战略思想。华盛顿于1791年2月15日签署了银行法案。

美国银行迅速为全国经济发展发挥了自身价值。它借助纸币为国家提供流通媒介,银行信贷成为刺激资本主义企业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向政府贷款,划拨政府资金,帮助财政部操作外汇,使联邦政府成为最大受益者。

(三)《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对于汉密尔顿来讲,重建公共信用,为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美国有不依赖于别国自立的能力。经过精心准备,1791年12月5日,他向国会呈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提出发展制造业的计划。

报告中汉密尔顿对于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如何克服发展制造业的困难及心理障碍、美国制造业的状况以及促进制造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建国初期,美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汉密尔顿从世界范围内来考虑,认为美国要在日益有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里生存,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经济体系,而一个国家“不仅富足,而且一个国家的独立与安全都是极大地与制造业的繁荣联系在一起的。”⑤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发展制造业存在困难,如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昂贵、资金短缺,但是可以实行劳动分工,以妇女和儿童补充劳力不足,通过银行吸收外资以弥补资金短缺。另外,要对制造业发展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保护是一个武器,不是一种原则”,禁止原料出口,对原料进口免征关税,用补助金和奖励金制度鼓励创办新的企业,政府协助国内道路、运河等方面的改善工作等。汉密尔顿建议政府应吸引商人投资制造业以及保护“幼稚产业”。他认为美国商人完全停留在商品交换和运输这样既舒服又获利的领域,政府应引导他们向高赢利且政府扶持的领域冒险。

然而,报告再次遭到南部人的反对,同时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和欧洲战争的影响,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国内外条件都不成熟,以致于这成为汉密尔顿所有报告中唯一一份没有被国会通过的报告。但他为美国未来发展所描绘的蓝图及憧憬却在未来几十年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份报告成为19世纪30年代后人们热切研究的文件。因为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人们回过头来从报告中寻求帮助和指导。

二、汉密尔顿经济纲领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通过国债制度的建立,沉重的战债得到解决,公共信用重新确立起来。到1794年底,旧国债已全部还清,同时发行了总额为63054936美元,年利为6%的新国债。美国在欧洲的信用也很快恢复。1791年2月,财政部驻阿姆斯特丹代办威廉﹒肖特报告,荷兰银行家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上百万弗罗林的贷款,从而使美国在这里的信用出现了新的转机。

其次,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关税制度和税收制度。合众国银行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信用制度。1790年12月,汉密尔顿提交增收消费税的报告,为联邦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国统一的关税与税收制度,结束了过去各州不同税则和以关税为武器展开商业竞争的局面,为商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更為重要的是为联邦政府提供了有保障的财政收入。第一银行的建立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政府的财政状况有了好转。从合众国银行当时具有的职能来看,它是现代中央银行的雏形。

最后,汉密尔顿财政政策的实施,以发行国债、股票为契机推进了美国金融业的变革,揭开了美国金融史崭新的一页。随着财政金融状况的改善,股份公司大量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形成。纽约和费城逐渐成了证券交易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第一银行的建立、国债和税收制度的实行、股份公司的涌现和证券市场的形成,标志着美国的金融革命初步完成。汉密尔顿吸取英国的经验,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便将西欧和英国经过上百年才形成的财政金融制度在美国初步建立起来,这不能不说是金融史上的创举。这对联邦党时期美国的经济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商业和航海业的发展。

福克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密尔顿的政策取得了立即的和令人惊叹的成功。他不仅为未来的后代拟定了一些计划,还为他自己的时代建造了一座安宁宫。以1790年为起点,继续了四分之一世纪,美国开始了一个扩张和繁荣发展的非凡时期,这是美国的第一个或许是最大的非凡发展时期”。⑥

三、汉密尔顿的经济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一,汉密尔顿是一个国家主义者,他的财政经济政策与联邦主义密不可分。如在公共信用的报告中,汉密尔顿提出,“一个民族的债务,如果不是过度的,对我们来说,就将是一个民族的幸事。债务将是我们联盟的一种强有力的粘结剂。”在制造业的报告中,他展望了这样一个前景,即北方的船能将南部的原料运到北部的工厂加工,南部可享用北部生產的工业品,这样南北都不用再依靠横跨大西洋的贸易。南北按各自的习惯生产各自的产品以达到互为补充。通过制造业将南北部从经济上紧密联系在一起,消除地区主义的差距,最终达到政治上的联盟。可以说,汉密尔顿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国家主义者。

第二,汉密尔顿是一个极其注重现实需要和讲求实际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的改革财政金融体制的措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随着美国独立后面对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的,反映了美国当时建设国家和发展经济的实际需要。汉密尔顿不刻板的拘泥于某种经济理论或某位经济学家的思想,而从美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或发生转变。如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政府应采取保护和扶助的措施即国家干预,这似乎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但同时他也强调保护政策只适应于发展工业的初期。他参考英国发展工业的经验,也不十分推崇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理论,因为《国富论》发表时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而美国在18世纪末基本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背景不一采取的措施理应不一。

第三,汉密尔顿的财政经济政策不只是使联邦度过一时的危机,而是与其建国主张“工业立国”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长期发展目标。在他的三个报告中,汉密尔顿不仅提出整顿财政的措施,还提出加快工业化以推进美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措施,他的财政经济纲领是一个旨在美国全面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纲领。在建国问题上,汉密尔顿主张美国顺应西欧工商业兴起的历史趋势,以工商业立国,尽快发展商业、制造业,促进航海业,迅速改革农业地位,使美国成为能与欧洲各国在美洲抗衡的工业强国。美国建国后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大体上是按汉密尔顿的思想演进的。所以说,他的经济思想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人,他的财政经济政策实际上构成了美国社会经济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为美国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汉密尔顿推行的政策和采取的手段,是建立在维护金融资产阶级、大商人和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那些敢于冒险把私人财富投资于政府债券的人是思想开明的人,把他们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结合起来并给予保护,会使他们成为政府的朋友。可见,汉密尔顿是在有意扶持商业和金融资产阶级,使其从他的政策中获得巨大利益。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忠实捍卫者。但在今天看来,他的经济思想对于我国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注释]

①张友伦主编《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P65,人民出版社,2002.

②马克思《资本论》P823,人民出版社,1975.

③弗农·帕林顿《美国思想的主流》第一卷P309纽约,1927.

④司美丽著《汉密尔顿传》P190,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⑤亨利·洛奇编 《亚历三大·汉密尔顿著作集》第四卷P133,纽约,1971.

⑥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上卷P290 商务印书馆,1964.

作者:赵红磊 王文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政府审计成本控制研究论文下一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