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的青春岁月

2022-08-16

第一篇:致我们的青春岁月

《致青春》——那青葱懵懂的岁月。

我在想 当我年老的时候

当我双鬓斑白,当我步履蹒跚 我是否会怀念你 我的懵懂,我的青葱 生命的最初是青色 于是我拥有了你 我最炽热的信仰 也许,我老去的时候 我早已失去了你

那些无畏的、忧愁的、快乐的、迷茫的岁月 你历经了坎坷

风雨来的时候你依然挺立 你让年轻的容颜写满了倔强 涂鸦每一寸正在喷薄的晨光 我想,我是会怀念你的 在我年老到躺在摇椅上的时候 就像怀念一位故人 絮叨你我共有的过往 那些爱的箴言,恨的惆怅 是成长,是沧桑 是一切最美的念想 你已老去

伴着我脸上的沟壑,洗礼的风霜 我调好了琴弦 还准备了一壶老酒 用最真挚的情感 在一个怀旧的夜晚 与你对饮,为你歌唱 我的青春

那最美好的,那回不去的

岁月之殇

第二篇:那些痕迹,刻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面

那些痕迹,刻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面.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 那些痕迹,刻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面

有一天,我已经老去,我会翻看着我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痕迹,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带着我的心情,讲给我的孩子们听。

有些事,有些人,在偶然间会留下岁月中深深浅浅的印记。哪怕是一个转身,一次回眸,也许,仅仅是原地的驻足。

桌子上的柚子,澄澄的黄色,隐约着诱人的魅惑。我擦拭着水果刀,宛若临行的将军,摩挲自己的佩剑。铮铮的刀锋,用力的切下去。没有剥开柚子的结实的外衣,而是深深的滑入了拇指的虎口。殷红的液体,像是冲开堤坝的洪水,倾泻而下。

血腥味在空气中渐渐蔓延,刺激着我鼻端的脆弱。伤口那么深,时间再久,也会有疤痕残留盘桓,不肯离开吧?

在生命的最初,我们如同一个个干净的瓶子,透明而纯白。经过岁月的涤荡,这些瓶子上就会沾抹上斑点,散乱零星,不可抹去。那些斑点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痕迹,不仅是身体表面上肉眼看见的,还有心里隐埋的伤。

曾经,一个男孩子在我面前炫耀车技,他在加速行驶后,突然间捏住自行车的车闸。然后,车的前半身全部竖起来,他的身子也悬在半空中,整个过程迅速而危险。从此,我骑自行车不敢用车闸。因为,那一幕,盘桓在我的脑海,不论是阳光灿烂的明媚,还是午夜梦回的幽暗。它穿过我的身体,成了一个烙在我心上的永久疤痕。

这应该是一种杯弓蛇影的惊惧,亦或是一种心理暗示。鸟飞过天空,也会留下痕迹。何况,有些东西,总是有魅力,让你铭记,可能是一瞬间,也可能是一辈子。

痕迹,就那样刻上岁月的印记。沉寂了那么久,也会不期然的纷纷扰扰的涌起来。一切只能用时间来包扎,愈合和淡化。伤口可以结疤,然后消逝。伤痕,凝结了,也许岁月的流逝可以冲淡,却抹不去那坚韧的存在。

冰凉的刀,划入皮肤,浸透了血液,扰乱了肌理。身体上不可避免的为这次的事件存了档案,像远古时代,那苍老而神秘的结绳。或许,某个闲散淡漫的午后,阳光暖暖的照着,你轻轻地端起一杯浓香的咖啡,也可能是缓缓翻开一本墨香的书页,眼波流转间,你发现了这个伤痕。我猜,你会皱着眉或是微笑着,望着远方,陷入过去的一段回忆里。

晕黄落叶的一次飘飞,黄昏夕阳的一个陨落,瑟瑟秋风的一回响动,甚至是白云从蓝天怀抱里的一次挣脱,一个路过的陌生人。这些,我们的记忆里都有过。所以,滑过眼前的那片叶,云边的那抹夕阳,飒飒的洒脱的西风,似曾相识的面孔,你会觉得熟悉,然后,冥想,回忆。

我拥抱着这些痕迹,像是一个信仰膜拜着。它们为我记住了岁月所赋予我的独一无二。可以轻易的勾起我的思绪,一段感动,一个误会,一种幸福,一抹伤悲。

那些刻着岁月的痕迹,我感谢它们。它们是我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最有力的见证。我的成长足迹,是踏着一个个的痕迹走过来的。岁月给予我的,也是我奉献与它的。

有一天,我已经老去,我会翻看着我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痕迹,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带着我的心情,讲给我的孩子们听。微笑着,看着软绵绵的云朵慵懒的伸着腰肢,抚摸着孩子们柔顺的发丝。

那些痕迹刻着岁月,宛若一朵朵美人花,摇曳在红尘里。举一杯苦酒,啜饮,饮下一世迷离。人人都说,岁月无痕,无痕的是流逝。眼角,皱纹渐渐爬满,堆积成褶皱。三千青丝,无端披上了白霜,苍白了颜色。

我的一个转身,一次回眸,或是原地的驻足,在时光中,刻下了岁月的痕迹。

刻着岁月的那些痕迹,在岁月中也留下了痕迹……

第三篇:致我们的青春

读 书 报 告

——致我们的青春

学生姓名:张成君 学号:1119010509 专业:大禹学院水利类 书名:《青春期》 任课老师:雒新艳 上课教室:致用楼220 联系电话:1565103987

5致我们的青春

摘要:生命会老,记忆会远,青春期永远鲜艳! 一百幅精致美好的怀旧画面,一百段永不褪色的青春回忆! 《青春期》带我们去围观豪情万丈的八十年代!

关键词:流金岁月,青春期,高考,爱情

一作者简介

荆方,女,1968年生于北京,长于开封。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辗转于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曾做过与美术不相关的多种职业。 2006年始在《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设专栏,发表图文作品多篇。2009年,描绘60后集体童年记忆的怀旧图文集在《读库》选载,引发读者关注。2010年出版《我是60后》(1968-1978),掀起60后、70后怀旧小旋风。

二内容简介

度过红色年代的动荡童年,跨入流金岁月的昂扬青春。《青春期》如一部节奏奔放的纸张电影,带我们去看豪情万丈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一切都是那么懵懂而新奇,一切都是那么兴奋和喜悦,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一切都充满着苏醒的力量。

我们不再看单调的样板戏,开始看青春偶像片《庐山恋》,里面男女主人公的拥抱让人眼热心跳;我们不再跳忠字舞,开始跳《金梭和银梭》,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舞厅遍地开花,三步四步外加迪斯科劲舞;录像厅风起云涌,香港武打连着琼瑶言情剧;旱冰场后来居上,男孩女孩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诗社、英语角、电大、夜大孕育出一批又一批“迎风流泪、对月伤心”的文艺青年„„

此书献给:感叹黄昏渐近的60后,努力养老养小的70后,揪着青春尾巴的80后,正当迎风飞扬的90后。无论岁月抹去了多少时代的印记,我们都拥有过,正拥有,人生中最鲜艳难忘的青春期!

三读后感想

《青春期》这本书从主人公的幼年写起,到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为终止。其中细致地再现了60后的青春期,也展示了人们从单纯逐渐向自私的转变。

全书可根据作者的成长阶段被分为四个阶段,我也将我的感想分为了对其各个阶段的不同感想。

(一)幼年阶段

这个阶段,主人公接触的人无非就是父母姐弟、邻居以及父母的各类朋友。普遍的家庭用品开始进行改革,添加各种花式各种种类。邻居八斤儿家打家具,而“我”家也“来了一只芒果”。从芒果时间上,足以见到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探索精神的缺乏,竟然将芒果视为装饰物,着实为一大笑话。

在社会治安问题普遍得不到解决的今天,实在很难想象当时仅靠说评书就能“导致刑事犯罪率大大降低”,正确的方法能付出最少的代价却取得最好的成绩。当然也与说评书人的才气与能力有很大关系,凭其热情,中国评书也被推到了一个时代的巅峰。

使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件事是家属院的福利分房事件。人之初,性本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淳朴之风从人群中逐渐散去,以致于社会不正之风泛滥。作者描述的分房事件里,邻里乡亲为了弄得一套住房,想尽各种方法。超美说出“(房子)和你家一样”这句话是那一抹凌厉之色,让作者“蓦然一惊”,也让我不禁惊叹人性在利益面前的丧失。或许这么说有点严重,但是这是我们必须都要承认的:在这个物质为先的社会,我们不能再做到全身而退,而只能慢慢走向追逐物欲的人潮中。

(二)初中阶段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初中时期的主人公,怎么也不能算上是一个勤学好问、品学兼优的优等生,这种自动将学生分为优劣层次的现象在当时也是普遍存在的。

青春期的生活永远都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所扮演的角色的所处位置,总会随着在老师眼里的地位而上下波动。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走在青春期中的我们都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12年的学习生涯中,我自认为不属于差生那一列,却对这样的“等级制度”极为不满。学校,教书育人,传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做人,却仅仅依靠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等级,是不是有点片面了?你们所要求的能力呢?国家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不就是更注重能力一说吗?

60后的精神成长期,跨越了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他们是非常特别而特殊的一代,在同一旗帜下,冲锋亦退却,聚拢又散开,时代赐予他们的思考良多,并赋予了他们多元的精神和品格特点。所以当他们说起自己喜欢的明星时,基本上都是屏幕中以正面形象为主,歌曲以激荡慷慨为基调的,他们绝对不是“外貌协会”的,他们追的是实力、是思想。这正是当代追星族没有认识到的地方。

学生时期的追星更多注重的是明星的形象,而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从大众的普遍追星因素分析:追星是一种精神享受;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被满足,催化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逐步空虚;因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互补的关系。早期社会的歌星和影星只是那些物质有保障的上流人士可以享受的精神寄托;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基本摆脱了物质生活的束缚;人类生活的主旋律不单单只是追求物质生活,也开始享受精神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刺激。丰富我们的人生,摆脱我们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空虚。所以,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更要正确对待追星,真正做到填补精神生活的空虚。

(三)高中阶段

不知不觉,我的大学生活也已经快过了一年,这个不长不短的时间段里,还是无比怀念我的高中生活,尽管高中没有大学的精彩,甚至更多的面对的是高考的压力。刚步入高中,一切生活学习的重心都围绕着高考展开,用轰轰烈烈来形容它也不为过。主人公的高中生活也有着无限精彩,那是青春期步入高潮的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一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在书中也提及了不少人走出家乡,向一些发达城市进军,寻找发财道路。不少成功的例子激发了小市民的心理,于是更多的人外出“淘金”。不过这些都是大人的事,在学生看来,除了花哨的商品增多,其他也没有什么变化。

初中生向高中生的转变可以说是在质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转变,主人公也“不再胡打混闹,渐渐有了一点女孩子的气质。”形成了文艺女青年的雏形。当时的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于是,高考变成了龙门,跃过去便是平坦的大道,跃不过,就是一片黑暗的前途。主人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出路,就是专攻美术,成为艺术生。一条正确的道路对一生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作者在描述自己的高三生涯时,反复提及了陪伴左右、一起为未来奋斗的“师兄弟”几人:大庆,二庆,兰兰,立新。大庆是一个复读几年仍没有圆大学梦的人,最后竟被逼自杀,可见在当时,高考的压力就把人逼得无处遁形。

主人公也在一起奋斗的日子里,以一首《浪子归》对二庆倾心。早恋,在今天是家长和老师所不看好的,但在我看来,时间的早晚其实并不是问题。之所以大人们如此的担忧,就是怕我们所谓的爱情影响了学习。其实,换个角度,学生时代的爱恋是最单纯的,仅仅因为喜欢而去喜欢。当我们步入社会,很可能由于生活的原因,匆匆选定对象,接着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高考匆匆赶来,又翩翩而去,没有人能忽视它的存在。在这之后的日子里,与朋友的一一告别造就了那个假期快乐而又伤感的主旋律。

(四)大学阶段

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从集体的住宿生活开始慢慢展开,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眼球,慢慢地我们成长着,逐渐走向成熟。

大学是我们步入社会之前的一个过渡期,不少人将大学称之为半个社会。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生活习惯使得集体生活矛盾不断,于是大学又为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主人公的集体宿舍有24人,就注定了会摩擦不断。但是分开之后却又无比怀念那样的生活,那样的人。大学刚过去一年的我们,是不是该意识到要去珍惜现在的生活了。

三年后的我们,即将各奔东西,奔向各个不同的职位,再也没有人会在你懒得动的时候为你带上一份食堂的饭菜,没有人为你记住每日的事情„„这些细小的事都会是我们以后一遍一遍仔细回味的。毕业季离现在的我们还算遥远,却又与我们一场接近。我们能做的只是抓紧这剩下几年的时间,努力不让光阴虚度,不让多年后的我们暗自后悔。

毕业后的主人公随着“十万大军下海南的队伍”去了海南,开始工作之旅,告别家乡,青春,也成为了渐行渐远的背影。轰轰烈烈的青春期,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归于平淡。

四小结

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社会管理领域,主人公青春期所经历的所有变化,质言之就是“人性的复苏”,希望富足、稳定、安全,渴望友情、亲情、爱情,追求浪漫、传奇、侠义,等等,这是都是普通的人性。荆方书中描绘的那些普通人的“青春期”故事,之所以现在看起来那样温馨,就是和1978年前那个三十年相比,芸芸众生的人性开始得到尊重。单个的人,不再是一个机器上毫无感情的螺丝钉,而是有自己的主意、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凡人的“私念”,只要不侵犯别人的权利,则非耻辱而是可以晾晒在阳光下。

正处青春期的我们,经历过很多与作者类似的经历,也正在经历着作者描述的精彩的大学生活。很多现实生活的问题,能在《青春期》中找到正确的解答。在读完《青春期》之后,我也读了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两本书同是对青春年华的深深怀念,尽管如此,我对后者中的“终将逝去”有些许不赞同。青春易逝,年华易老,固然不错,但我们青春年华所经历的一切一切,无论是人,还是事;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都值得我们铭记,用以后的无数年慢慢品味。因为,我们的青春,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荆方.青春期[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11.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8696.htm#sub6761537 致我的青春,致我们的青春,致我们美好年华里珍惜的人,珍贵的回忆。

第四篇:关于青春的作文:致我们的青春

那年,戾雨微寒,你们为我撑了一把油纸伞,走在那悠长寂寥的雨巷,我们是一群染着丁香花般愁思的姑娘。

那年,花落无声,你们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跑在那烈日灼烧的操场,我们是一群带着玫瑰花般快乐的天使。

那年,面临分离你们与我一同泣不成声,漫步在那郁郁葱葱的小道,我是一群透着百合花般单纯的孩子。

我们共同经历着,互相支持者,一起成长着,这段友谊犹如一杯温热的奶茶,醇香浓郁而又回味无穷。感谢你们让我幽幽的青春开出了绚烂夺目的花。

如果没有你,没有过去,我不会开心。教室里的老风扇仍吱呀呀地转着,讲台前的仙人球还顽强的生长,崭新的黑板依然保留着我们的痕迹。。。。。。一切仿佛过眼烟云,醒来终究是闹剧一场,可这一切如此真实、如此美丽,真希望三年可以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一切都不要变。

中考后,我们“天各一方”,三所学校的连线足以把整座城市包围,家长和老师都以为我们会结交新朋友,彼此不再联系。但恰好相反,升了高中后,我们联系的反而更加紧密,利用放假的时间聚在一起叙叙旧、聊聊天。

我在二中,薇薇在红星,小雅在中加。二中的学习压力最大,红星的环境最恶劣,中加管理最严格。我们有着各自的苦恼,却拥有着相同的快乐。

中加只有每周日中午才给家长探望,还记得我和薇薇第一次做饭就是为了小雅,周六在家忙了一整天,把厨房弄得一团糟总算学会了做她最爱吃的糖醋排骨,期间,我和薇薇为了“先放糖还是先放醋”的问题吵得面红耳赤,最后相视而笑,和好如初。

那天,小雅吃了我们做的排骨后哭了,边哭边说太难吃了,我和薇薇看着她,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其实,那排骨我们尝了,真的很难吃,可小雅最后还是把它吃得一干二净。 我在高中的班级常常会感到无助,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你做朋友,只顾自己的成绩与排名。还好,虽然人情冷漠,可还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奔腾,那就是你们的力量。

倍感孤独时,我总会拿起手机给薇薇打电话诉苦,我总会提起笔给小雅写信抒怀。在他们面前脆弱过后我总会变得异常的坚强。

薇薇总会给我看男生们给她写的恶俗的情书,一脸无奈的抱怨着中考的失误。而看到我和小雅对这些“煽情”的情书的评论时,她总会“破涕为笑”拍手称“好!”我们三个常常坐在街角的咖啡厅对着一大堆的信,就这样笑一下午。

那年,我悠悠的青春中,有了你们的存在,那年,街角的樱花开了,却又无声落下,那年,你们敲开了移动城堡的大门,不请自来。。。。。。

我仍记得相遇那天,我骑着单车,带着点小张扬,从你们的岁月中疾驶而过,虽然逆着光,眼前却清晰地看过你们的笑靥,原来,我们经历了这么多。

还记得约定好一起去考华南理工,诺言,我一定会努力实现,你们也一样,要一直这么走下去!

致我们奋力拼搏、顽强不息却又悠然闲适,终将逝去的青春。

(来源:省心范文网)[详细地址]:

第五篇:致我们不朽的青春

最近微博上很流行一句话“那年我无比憧憬大学,现在我无比憧憬那年”,一句简单的话引得万千毕业生集体追忆自己的青春。每个人关乎青春,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个人对于青春,都有无限的感慨与遗憾。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用来怀念与珍惜的。

其实我的青春,从结果上来看,是失败的。毕业的这一年,我考研失败;参加了五六次的教师编制考试,失败。四年的潜心苦学,那无数夜晚的奋笔疾书,在考研分数出来的那一刻,宣告破产。好不容易从考研失败的阴影中重新爬起,投入考编制的大军中去,一场有一场考试的失败如同一盆盆冷水,一次又一次的浇灭我那本就微弱的希望之火。在很多人都欢天喜地的收到复试通知的时候,我却一个人落寞地在寝室看闲书;在很多人都在为考上而欣喜地进行毕业旅行的时候,我却在一个人默默地在规划下一步要走的路。突然间,你会发现自己很孤独,很寂寞,想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永远不要出来。

成功者,欢欣鼓舞;失败者,暗自神伤 成功者,前途光明;失败者,失去希望

还记得《平凡之路》里的歌词吗?“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只想永远地离开 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 国家线下来的那天,我听着这首歌,痛哭不止。

我挣扎过,是不是自己本就不适合学习这个专业?

我绝望过,为什么这么多的考试,一场都通过不了?

我后悔过,为什么要选择当老师这条路?

我想放弃过,或许可以试试别的专业和职业。

刘同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我曾经觉得那是一句废话,有理想和目标的人怎么可能迷茫?现在我知道了,当预设的目标未能实现时,每个人的青春都会迷茫。

无数个夜晚,我不断的问自己,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自己是更想深造还是出社会工作?

我听到的声音是,我想坚持自己当老师的梦想,我想继续深造。

我又问自己,那么多的打击和失败,你是否还要在这一条路上走下去。考编制不易,二战有风险。更多的失败和打击会接踵而至,你是否能承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作文如何写好感受下一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