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英语项目训练教学改革试验

2022-09-12

艺术类专业指的是美术、设计、音乐、表演等专业。艺术类专业学生是一组特殊群体,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专业学习特点。但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 学习动机单一以及社会重视度不足等种种原因使得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在英语教学的边缘和弱势, 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哪怕是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没有对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做出具体要求, 导致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普遍较低, 这也成了国内各艺术类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院也不例外。针对目前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本文拟就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分析, 并根据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专业特殊性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

1 引言

1.1 学生现状

通过对我院艺术系部分同学的问卷调查, 数据表明: (1) 75.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特点是感性, 主观, 情绪化, 不喜欢被动学习, 对死板教学不感兴趣, 喜欢学实用的东西。他们思维活跃, 形象思维好, 接受能力强, 但逻辑思维差, 记忆力差, 不喜欢死记硬背。 (2) 63.2%的学生认为自己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文化课学习, 涉猎专业以外的东西比较少。 (3) 59.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不主动、散漫、缺乏毅力, 心态急躁, 信心不足。 (4) 22.2%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学习效率不高, 方法不得当, 学习不扎实。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 我们发现艺术类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 自信心严重不足;由于专业课较紧, 他们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艺术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有其特殊性, 形象思维能力强, 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 思想常常呈跳跃性。但条理性不够, 且情绪容易波动, 控制语言学习及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语言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学习语言需要大量运用逻辑思维, 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稳定的情绪。由于他们特殊的思维方式与心态, 艺术生在接受语言信息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

1.2 学生对师资的要求

调查显示, 艺术类学生对于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颇高: (1) 85.2%的学生希望英语教师风趣幽默, 有人格魅力,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70.4%的学生希望英语教师认真负责, 有耐心, 对学生有信心, 一视同仁, 注意与学生交流,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24%的学生希望英语教师知识渊博、见识广、对艺术有一定了解。 (4) 38.9%的学生希望英语教师能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教学速度适中, 教学条理性强, 注意补充基础知识, 适时答疑, 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英语, 讲授最新的语言及背景知识。 (5) 33.3%的学生希望英语教师口语好、发音标准。

艺术类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的确颇高, 他们不但要求教师的专业过硬, 有责任心, 知识广博, 了解他们所学的艺术专业, 还希望教师的穿着有品位, 具有人格魅力。尽管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 英语教学的深度有限,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授艺术类学生英语是一件简单的工作。相反, 由于艺术类学生对于教师有全方位的要求, 教师不仅需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

2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1 角色换位思考

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只有突破自己固有的角色定位, 挖掘自身的潜力才能得到学生的肯定与爱戴, 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教学工作。教师的角色转变已经刻不容缓。笔者认为, 现代的教师应该具有以下这些多重角色:

(1) 评估者 (assessor) ;

(2) 促动者 (promoter) ;

(3) 信息提供者 (information provider) ;

(4) 鼓励者 (encourager) ;

(5) 反思者 (self-examiner) ;

(6) 终生学习者 (life-long learner) 。

而具体到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 其理论可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针对其群体特殊特点, 通过把握具体教学对象的英语基础, 了解个别学生英语水平、性格等情况, 对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学习能力、兴趣点、薄弱点等信息进行分析, 并以学生对学习的感受为前提, 制定学生认可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维。这是整个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

2.2“知识营销”思维方式

首先, 教学过程也是“产品”推销过程, 它的“产品”就是知识点。老师欲传授的知识就是“待售”产品。如同每种产品都有自身特点、能够满足某种消费需求一般, “知识产品”也有其自身特点, 能够满足知识需求。

其次, 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客户”, 那就是“学生”。在传统思维下, 老师一股脑将知识倒给学生就是教学过程, 而在“营销”思维方式指导下, 教师就不会把学生努力学习、接受知识当成是理所当然, 而会更倾向于将学生接受、学习知识的行为看成是:“宣传、激发—产生兴趣—引致需求—寻求满足—产生新需求”的模式, 就更能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是必然或自然产生的, 需要“产品的推销”和“需求的激发和引导”。

最后, 同样在教学过程中, 也出现了产品销售推销员——那就是教师。

3 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

3.1 教学氛围的“轻松化”—寻找“活跃元素”

教学改革首先体现在学习氛围的改变上。针对语言学习的一般特点, “轻松化”的氛围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首先, 寻找学生中的“活跃元素”来轻松气氛。根据对学生的考察和了解, 我们通常都能在学生群体中寻找出一些性格开朗、活泼或者是具有号召力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就是教学中“活跃元素”, 通过调动这一部分活跃因子的情绪, 激发起课堂的轻松的整体氛围。比如:我在班上寻找了几位成绩并不拔尖, 但很有上进心, 也非常有群众号召力的学生, 通过提一些轻松简单的问题和奖励、鼓励的方式, 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一段时间后, 这些学生变得很有自信, 不但抢着回答问题, 还经常“搞气氛”, 就是回答错误了, 他们还能带动其他同学争辩, 这就极大的缓解了教学的紧张气氛, 创造了轻松化的教学氛围, 使得其他学生渐渐有了开口的勇气。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 视觉—空间智能就是他们的优势智能, 即艺术类的学生偏好直觉型和视觉型的学习风格。因此, 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 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如处理以科普文为主的课文, 可设计流程图或层次结构图来呈现文章的主题和主要概念;处理小说叙事类课文, 可以采用视图大纲或网络图, 有助于理清课文脉络和要点。教师借助于学生的优势智能,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教师抓住艺术类学生的美术特长, 引导其认清自我, 重树自信, 从根本上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智能相通,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多利用艺术生的优势智能来达成教学目标。

3.2 教学风格的“娱乐化”—让课堂充满“期待和惊喜”

所谓教学风格的“娱乐化”是指用具有趣味性的风格进行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 从学生接受心理去理解学生, 使得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不那么“面目可憎”, 从而达到学生在欢笑中学习, 并对课堂充满“期待和惊喜”的效果。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 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诙谐幽默”, 让学生寓教于乐。想象一下, 面对一位表情严肃, 教学内容严肃的老师, 可能大多数人也很难维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要求老师以多种“娱乐和游戏”的方式不断让学生以新鲜的形式接受原本枯燥的内容。比如:在艺术类英语教学中关于时间表达方式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于各种时间问答方式更为熟悉, 我采用了一个笑话的形式, 将东西方时间表达方式的差别以幽默的形式表达出来, 效果表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的非常牢固。

3.3 教学手段的“营销化”—用推销产品的方式“推销”知识

在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 “知识产品”的“营销”理念具体体现为——用推销产品的方式“推销”知识。更为形象的表达就是, 采用一系列能够激发学生接受“知识产品”的方法, 使学生产生对于艺术类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 使学生主动到课堂或是课外寻找满足需求的“知识产品”, 从而得到知识需求满足的成就感, 提高兴趣, 产生新一轮的需求。

而这一切推销“知识产品”的方法都来源于教师两方面的努力。其一, 教师要带有“推销”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老师“卖力推销”的激情, 学生才会受到感染, 尝试接受“知识产品”。其二, 教师要充分利用想象力和现有资源包装和宣传“知识产品”。老师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组织现有资源使得本来缺乏“吸引力”或“亮点”未被发掘的知识得到重新包装, 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出现, 从而成功“推销”到学生的记忆中。如:专业词汇和场景专用语的记忆是学习中非常枯燥的一环, 而在课堂上, 教师利用漫画配合模拟场景的形式将其“包装推销”给学生, 效果就更为理想。

4 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类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证明, 新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产生了比较积极的效果。

首先,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具体的表现为学生到课率的提高和部分后进同学的积极性的提高。在课堂上, 我很少使用强迫的手段来增加到课率, 但我的课堂依然保持了比较高的到课率。而一些原来没有多大兴趣学习的同学变得很有自信, 还争抢坐在前排的位置。

其次, 专业英语能力得到了逐步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口头表达和听力能力的提高, 以前一些“不开口”学英语的同学也能够进行日常的表达, 胜任日常专业需要, 还有很多同学反映在实际生活、工作中, 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最后, 学生的对于知识的需求和自我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后, 经常有同学就相关学习问题进行提问, 以及表示希望增加学习的机会, 更多的锻炼专业英语实用能力。

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必须对艺术类院校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到最适合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我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与尝试, 基本上取得了预期效果, 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是,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任务型”教学方法与“合作学习”模式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处理好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以及个人自主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和不断的完善。

摘要: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 从微观和宏观考察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在对教学改革的新指导思维进行理论性探讨, 并就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之后, 进一步提出了对于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操作实践。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静.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浅谈[J].高教研究, 2007 (4) .

[2] 李新国.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尴尬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 2006 (8) .

[3] 杭迪.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 2007 (1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外资保险进入中国的发展及影响简析下一篇: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