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诗歌赏析教案

2022-10-09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诗歌赏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七年级诗歌赏析教案

七年级上册 现代诗歌佳句赏析

现代诗歌佳句赏析(七年级上)

一、《在山的那边》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表现了诗人小时候强烈的好奇心,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幻想。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

4.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的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不懈的努力;“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这句诗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企图一举成功,要能承受住失败和挫折。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只有理想才能滋润“我枯干的心灵”。有了理想“我”就有了精神支柱,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了。朗读这句要求充满对理想的渴望。

6.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诗人用来与读者共勉。“终会”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实现,人们会惊喜万分。

二、《理想》

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在饥寒与温饱的年代,人们在生活上的理想分别是温饱与文明,说明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理想有时代性。

2.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荧荧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犹如珍珠链。正因为一代一代人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3.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进取的心。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4.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 5.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让他充满活力。 6.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和快乐,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 为前提的,他要抛却黄金梦,要放弃于己有利的自私心,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7.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8.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 一般的人都安于现状,怀有崇高理想的人想去变革社会,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而不但不支持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反而误解他们,使他们陷于寂寥,其中自然有酸辛。但尽管如此,他们仍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9.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忠厚者”指被误解的怀有崇高理想的人,他们被误解,被孤立是不幸的。但是在遭受种种不幸之后迎来的是理想的实现,于是他们便“绝处逢生”了。

10.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理想对于人生,可以让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人变伟大,而成为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三、《秋天》

1.伐木声丁丁的飘出幽谷

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嗅觉的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4.轻松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5.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

这是一个比喻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耐人寻味,与渔人生活联系起来,又能引起人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一词写出了渔人的那份闲适,他们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同时也写出了秋天的活泼。 7.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梦寐”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忧,在她的眼里都是秋天,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和梦想。

四、《纸船·寄母亲》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诗人每天执著地叠着纸船,希望能随着海水漂流到母亲的梦中,向母亲倾诉女儿的思念与悲伤。

2.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泪”和“悲哀”是由于深爱母亲却又不得不与母亲离别,远隔千里不能与母亲朝夕相处,对母亲日夜思念的滋味是难受而痛苦的。这句诗直接抒发了女儿对母亲深情的爱,表达女儿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的。

五、《天上的街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诗人运用联想,将“明星”与“街灯”巧妙的联系起来,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2.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诗人运用奇特的想像,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句诗运用丰富的想像,能给人许多美好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肮脏,主宰着自己的命运。(或:此句中的“朵”用得妙,“朵”本来是形容花的,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六、《静夜》

1.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

2.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

3.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这是非常凄美的场面。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天上的鲛人对月流珠实际上是自己在对月深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机关报的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诗行,这也可看做是诗人自己的“流珠”吧。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仿写句子、诗歌赏析专题

卧龙学案

语文(七年级上) 身心健康 厚德崇礼 志向高远 博学多才

七上语文期中迎考仿写句子、诗歌赏析专项

编制人:祖敬敬 使用时间:2016年10月24日 审核人:

复习目标:

1.正确理解仿写句子答题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答题方法。 2.掌握古诗赏析基本答题方法。

【仿写句子】

【归纳·题型解析】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清题意。即要明确试题要求仿写怎样的句子,有哪些限制条件。 明确话题(隐含型的),抓住语义中心。

分析结构。即要认真分析例句的结构形式,明确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复句的要判断复句的类型。 判断修辞。大多数仿写试题都涉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根据例句判断仿句应该运用的修辞。

美化语言。仿写题多是一些情感丰富,富有哲理的语段,语言优美,生动,深邃,传神,所以要注意词语的锤炼,让语言亮起来。

仿写后仔细阅读,观察所写的与题目格式类型是否一致。

例句: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读春雨 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示例二:读大海 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提升·自我测评】 1.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2.依照例句的格式,根据提供的开头,仿写句子。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的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

4、.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辛勤的蜜蜂去细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卧龙学案

语文(七年级上) 身心健康 厚德崇礼 志向高远 博学多才

【归纳·题型解析】

一、 【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 步骤四:(抒什么情感)

三、【语言赏析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答题步骤:寻找有表现力的词,如:动词、色彩词等等。

2、有运用表现手法的再赏表现手法。

【诗歌赏析】

①《观沧海》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那几个词用的最好?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赏析《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峨眉山月歌》一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江南逢李龟年》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赏析《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说教材】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善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需保证充沛的准备、考虑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资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示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身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置更有表示力,作出标志。

【说教法】

一、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范文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和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⑴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⑵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⑶交叉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范文诗意美。

⑷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⑸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⑹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

在充沛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发明。

三、课时布置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授乐府诗《观沧海》和律诗《次北固山下》。

一、品味诗情美──吟读《观沧海》,体会作者豪情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一入课即紧紧抓住作者情感的抒发点上去感悟、掌握每首诗歌的基调,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作好铺垫。

设置小组学习活动:五首诗分别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看出?划出关键句。

《观沧海》──“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

《次北固山下》──“归雁洛阳边”,思乡。

《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缺乏”,抒发了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秋天丰收的喜悦。

《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枯、老、昏等修饰词,表示了萧条寂寞悲凉的情绪。

重点以《观沧海》为例进行范文分析:

1、插页──补充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是作者于建安12年北征乌桓,凯旋归来时所作。当时他经过擒吕布、降张绣,在官渡打败了主要对手袁绍,接着又诛袁谭,平高干,北征乌桓一举获胜,统一了北国,正可以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眼下铠甲未卸,征尘未洗,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2、问题切入:

全篇以“观”字统领,说一说作者观到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示了作者什么感情?──引导仔细观察、阅读文本,自主学习。

3、背读──强调积累,快速记忆。分两步:

⑴合作探究: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

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⑵抓住关键词,突出重音,进行快速背诵。

4、译读──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结合背景译一译,并进行画面想像:作者在吟咏这首诗时的情景和情绪。

5、说读──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示了作者什么感情?

作者以海自比,志在容纳。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容纳宇宙的广博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示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

学生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状物是为了言志。

6、吟读──体会感情,培养语感:

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读,体会诗情和语气节奏,读出气势与豪情。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3、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预习提示 作者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诗歌格律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重点字词

沧海(cāng)碣石(jiã)竦峙(sǒngzhì)浅草(qiǎn)潮平(cháo) 归雁(yàn)沙堤(dī)啄(zhuó)春泥 萧瑟(sâ)枯藤(tãng)澹澹(dàn)

一、导读《观沧海》

(一)题解: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二)熟悉诗歌。教正读音。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

(三)理解字词。

沧: 临: 碣石: 何: 澹澹: 竦峙:

萧瑟: 行: 若: 星汉: 灿烂: 幸: 至: 以: 咏: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讨论回答) 主旨:

(五)欣赏诗歌。(讨论回答)

1、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诗句是?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 、导读《次北固山下》

(一)题解:

1、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

(二)熟悉诗歌。

(三)理解字词。

次: 客路: 行舟: 潮平: 风正: 悬: 残夜: 乡书: 达: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主旨: 总结:

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近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颈联是这首诗中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联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见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五)欣赏诗歌

1、《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什么美景?

三、主题归纳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诗人即景抒情,细致的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四、写作特色

《观沧海》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3、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次北固山下》

1、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2、对仗工整,语言凝练。

五、布置作业:

1、默写与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熟读背诵《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不懂的字词自己查出来。

第五篇:诗歌赏析教案

诗 歌 赏 析

屯桥中学 夏利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特点

2、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

3、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再创造”、“想象”、“泡”、“找”、“进”、“猜”、“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同学在欣赏古诗词时觉得无从下手,这固然和缺乏积累有关。诗歌鉴赏对有一定文学积累的人来说有时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感性的理解,但欣赏诗歌也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首先,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其次,诗歌欣赏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了诗人创造的形象”。读者的想像活动是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主要是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赏析《大漠落日》

大漠落日

孔孚

寂 学生自由赏析一分钟填空

在这首诗中我悟到了 _ _ _ _, 看出了诗歌的_ _ _ _ _特点。

全诗就两个字,实际上只是一个词,但分行排列,既具象,又抽象,形神兼备地把“大漠落日”这位得道高僧,经历了岁月沧桑、人间变迁后终于由“圆”到“寂”的过程全包容进去了。太阳在将要落下去的时候,看上去很圆、很红、很美,落下去后大地一片沉寂,正如高僧“圆寂”了一样庄严肃穆。但是我们看到的落日,在另半球的人看来却正是朝阳,与“圆寂”不灭再生的意义暗合。生便是死,死便是生,生生死死,此消彼长。

三、结合《大漠落日》分析诗歌的特点:

诗 歌 的 特 点 外在特点:

1、分行排列

2、节奏和谐

3、语言凝练 内在特点:

1、联想自然

2、意象生动

3、意境优美

4、抒情言志

5、反映生活

四、诗歌赏析从何入手

(一)步骤:

第一步

作者、写作背景

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观点认为;作文如做人,文学即人学,“诗品出于人品”。“ 人品”的内涵主要指人的品德和才情气质,而强调作家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见其诗如见其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他豪放、浪漫的性格;柳永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其细腻、婉约。

我们可从作者的生活历程透视其诗歌蕴藏的主体倾向,从他的文学创作观察其个体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从他的主要事迹解读他诗作的创造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步

把握意象

1、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天上的街市》“星空”意象:表现了作者要求奋飞、新生、自由的愿望,同时也包含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态度,流露出浓重失望、悲愁的情绪;“纸船”意象: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物象——形象——意象

3、意象的特点:

①意象要鲜明、有力,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意象渗透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柳树、水草、清潭、夏虫,都是寻常景物,但在诗人充满离情别意的眼里,他们都显得那么美丽、迷人而深情依依。

②意象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四个意象都统一于“早春”。

第三步

品味意境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意/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归隐情趣,闲适恬淡之情,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诀窍:

1、再创造: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2、想像: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3泡——形象

诗人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缩成精约的典型的诗歌形象 欣赏诗歌就要把它“泡”开来,还原到繁复的生活现象中 臧克家的《老马》诗中的句子: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象它的寓意——诗是鼓励这么做的——我们相信:诗人写出来的是不堪重负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韧的毅力的赞美。

4、找——情思

诗歌是含蓄的,隐喻的,所以欣赏诗歌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不尽韵味。例如采菊东篱,心境悠然与南山相合,情寄东篱之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繁富的色彩和音响,烘托着江天子夜的秋景。末尾一句,以传到客船的夜半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言语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

5、进——意境

读者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了诗的客观世界中去。欣赏诗歌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诗人的启迪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

人们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他们对这首词的感受一般也被限定在追怀往昔的范围之内,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亡国之君的哀怨,而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怅惘、失落的情怀的寄托。

6、猜——意图

“猜”是对诗和诗人的综合性思考。诗歌形象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猜”,去“补充和阐发”。

7、补——语言

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跃性很大,因此需要加以填补、连缀。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这首短诗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前一个“巴山夜雨”,是思念此时此地的;后一个“巴山夜雨”,跳到了想象中的未来,夫妻团聚后的彼时彼地。那时节,西窗闪着烛光,他们一起回想如今这个令人情思绵绵的雨夜。当诗中跳跃的奥妙被我们所理解时,当跳跃之间的关连为我们所连缀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

五、小结: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想像“泡”开形象,“找”到情思,“进”入意境,“猜”出意图,“补”充语言,最终全盘把握意象,深入品味意境,与作者共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七年级历史部编教案下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