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赏识教育论文提纲

2022-09-03

论文题目: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爱”为出发点,富含温度的教育。它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正经历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剧烈变化,比较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有利于满足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亲和力,进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应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运用赏识教育,本文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式,笔者发现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赏识教育的运用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对赏识教育认识不到位;二是有效赏识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缺乏课上赏识教育的深度开发;四是忽视课下对学生的赏识和引导。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学生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一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二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的能力;三是用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赏识教育的课堂教学渠道;四是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外赏识教育的途径。以上策略的实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策略仍需进一步完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讨,使赏识教育的运用更加的成熟。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赏识教育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赏识教育的相关概述

1.1 赏识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1.1.1 赏识教育的内涵

1.1.2 赏识教育的特点

1.2 赏识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1.2.1 儒家的仁爱思想

1.2.2 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理论

1.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2.4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3 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独特性

1.3.1 赏识对象的独特性

1.3.2 赏识内容的独特性

1.3.3 赏识过程的独特性

1.3.4 赏识结果的独特性

1.4 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1.4.1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4.2 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1.4.3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向上的人格

1.4.4 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

第二章 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对象

2.1.3 调查实施

2.2 调查的结果分析

2.2.1 运用赏识教育的认知层面分析

2.2.2 运用赏识教育的实施层面分析

2.2.3 运用赏识教育的效果层面分析

2.3 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对赏识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2.3.2 有效赏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2.3.3 缺乏课堂赏识教育的深度开发

2.3.4 忽视课外对学生的赏识和引导

2.4 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4.1 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2.4.2 赏识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4.3 赏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不彻底

第三章 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

3.1.1 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理念

3.1.2 夯实赏识教育的理论素质基础

3.1.3 积极探索正确的赏识教育方式

3.2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的能力

3.2.1 “有教无类”的全面性赏识

3.2.2 “因材施教”的针对性赏识

3.2.3 “把握时机”的适时性赏识

3.2.4 “以爱育爱”的情感性赏识

3.3 用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赏识教育的课堂教学渠道

3.3.1 在教学目标方面:完善赏识教育的目标

3.3.2 在教学内容方面:提炼赏识教育元素

3.3.3 在教学情境方面:创设良好的赏识教育情境

3.3.4 在教学过程方面:优化赏识教育的教学环节

3.3.5 在教学评价方面: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的教学语言

3.4 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外赏识教育的途径

3.4.1 调动全员积极参与赏识教育

3.4.2 给予学生积极及时的作业反馈

3.4.3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B 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C 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教学案例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影视艺术论文提纲下一篇:乡镇中学安全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