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10

我国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恢复以来已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 30年来, 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社会贡献和国际交流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 从2002年开始, 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连续多年大规模扩招, 招生规模大致以20%~30%的速度递增, 到2009年在校人数是2002年的2倍多。随着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 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以学校管理为主的一级管理模式, 已不能满足以学术研究为中心任务的研究生进行学习交流和课题研讨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以导师和院系、研究所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模式, 在促进科研和学术交流、发挥导师作用和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等方面, 均能有效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本文阐述了我们对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进行的一些探讨和实践经验。

1 明确岗位职责, 推进和谐管理

校一级的管理部门主要发挥宏观决策和监督管理的作用, 重视学科体系的总体规划与建设, 论证并形成重大决策。通过一级管理, 统筹协调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降低办学成本, 提高办学效益, 促进学科建设的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学校层面有校领导职责、研究生处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职责、学科建设咨询委员会职责、学校招生领导小组职责等。

我校基础学院作为我校二级管理机构之一。在研究生教育中, 其主要职责是在学校相关政策的指导下, 制定本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发展计划, 完成具体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任务。因此, 我们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岗位职责, 分别有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书记职责、研究生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职责、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职责、学院教学督导组职责等。

在明确各级岗位职责的基础上, 我们推进和谐管理。科学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协调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调整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系, 有利于开展公平竞争, 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促进相互间的合作。学校与二级学院之间, 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互相沟通, 共同构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和谐体系。

2 确保工作实施, 完善人员配备

实行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后, 院系、研究所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承担着更重要更直接的责任, 研究生管理人员要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如招生专业目录的组织编写与初审工作, 组织生源, 入学教育管理、日常管理、学生培养计划的组织制定与初审, 学生成绩管理, 组织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工作, 授予学位的初审工作, 以及评奖评优、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和毕业教育管理及统计等等工作, 因此为了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探索和实施具有学科特点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 需要一支稳定、专业的二级管理人员,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生教育管理规律, 不断完善和发展科学的研究生管理体系。

同时, 专业、合理的管理人员配备是实行二级管理的重要保障[2]。为了使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协调地进行, 从研究生管理队伍的发展需要, 基础学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基础学院内部组织机构, 分别有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书记、研究生管理人员、学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同时对各个岗位制定和明确各自的职责, 做到责权利的界定清楚, 以免出现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现象。基础学院注重管理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 强调研究生管理人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教育者, 在服务学生的同时又有培养人才的义务。我们认为, 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将研究生处和各二级研究生管理部门上下协调, 此种管理方式不失为一条较好的途径。

3 正确引导学生, 促进思想交流

医药学研究生往往把学医学药当成自己的荣耀和优势, 他们还梦想着将来能够在医学领域、药学研究和药品开发上有所作为。有的期待能够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官员, 有的希望进医药企业做高级管理人员, 有的向往能够进入药品研发机构, 他们对自己未来期望都非常高。但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 称心如意的工作越来越难找。当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时候, 他们往往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体会到一些研究生面临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因医药行业就业困难而迷茫等问题时产生了一些心理压力, 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 将会造成不良后果。研究生群体相对本科生具有更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更科学更系统的社会认知能力, 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因此, 我们在进行研究生管理教育的时候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性,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以学生之乐而乐, 以学生之忧而忧”, 不以管理者的态度高高在上, 于学生的苦衷而不顾。

由于医药类研究生的学习培养方式大多是采取在各自导师指导下的个别培养方法进行的, 每个导师每年招收名额有限, 从而“师兄弟”不会太多, 加之每个人的专业和专业方向不同, 所修课程和从事的医药学科研课题不同, 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模式, 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 导致固步自封的状态。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从教育要“以人为本”出发, 首先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包括电话、邮件、飞信和QQ群等各种手段, 方便研究生与辅导员、班主任的联系, 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其次, 定期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促进研究生集体之间的交流。我们还在一些传统的日子, 如中秋节、春节, 集中研究生举行一些茶话会, 加深他们的集体温暖感。

4 适应医药发展需求, 加强人文教育管理

目前, 多数医药院校对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专业教育管理工作, 包含了招生管理, 学籍管理, 培养管理和学位管理, 这就形成了传统的研究生管理以专业教育为重心, 而忽视人文教育管理的现象[3]。人文教育管理是包括研究生的德育教育管理、入学教育管理、日常管理、评奖评优、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和毕业教育管理等。人文教育管理是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日趋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鉴于多数医药院校对研究生培养的硬性规定的强调, 如必须发表综述或SCI论文等;以及对软实力的轻视, 医药院校研究生的个人软实力主要包括:医德、科德和教德, 医风和学风, 创新意识、魄力和毅力, 辩证思维与决断, 逻辑性与表达能力, 人文背景, 胸怀与大志等, 很多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功利性很强, 不能收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效果。

在医疗体制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大背景下, 除了要解决医疗体制的突出问题, 还应该重视对未来医药事业的重要接班人——医药学研究生的人文教育管理。所以, 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医药发展, 加强人文教育管理”的管理策略, 经常在集体活动中加入德育教育部分, 让研究生在活动中受教育, 认识到国家和党组织对自身的密切影响, 增强研究生学以致用、报效国家的使命感。同时, 通过评奖评优, 促进研究生不断探索, 要求上进的意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 纠正学生的歪曲心压力, 从而为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体系提高一个更高质量的管理队伍和群众队伍。

5 导师队伍建设

“名师出高徒”。导师是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现实中看, 研究生与导师的接触、联系最为紧密,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导师的知识结构、治学态度、工作风格、处世经验、思想品德等各方面将对研究生产生深刻乃至终身的影响。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要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 首先要遴选优秀的研究生导师, 而我们在遴选研究生导师时, 是根据学校遴选标准, 由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进行, 二级学院负责导师的培训、考核、考评、日常管理等项工作。在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下, 我们建立新导师上岗培训制度、导师述职、考评制度和进修机制,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分委会和学位评定分委会在研究生导师遴选、资格审查、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切实有效地提高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小组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其次, 在导师队伍中, 基础学院要求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应该是“一岗三责”, 即负责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对导师“一岗三责”培养研究生工作的检查、评比和激励机制, 促使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自觉地把对研究生的专业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结合起来, 把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引导他们在思想、道德、生活、事业各方面健康发展。

总之, 在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实施二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就是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管理积极性, 结合医药专业研究生的特点, 加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层面各自的职责和工作重点, 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 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中, 双方通力合作, 共同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努力, 为医药事业单位输送合格、有用的人才。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和医药院校培养类型的进一步特色化, 研究生教育由学校一级管理模式过渡到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 有利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提高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在我校基础学院实行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中, 根据不断的实践, 总结一些经验, 讨论了如何注重推进和谐管理、完善人员配置, 正确引导学生, 加强人文教育管理和导师队伍建设, 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

关键词: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 谢延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0年历程、成就和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6) :33~36.

[2] 张建林.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3) :25~28.

[3] 刘志强.研究生管理与考核评估实务手册:第1册[M].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 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打造小学英语自主高效的课堂下一篇:高中英语电影教学选修课与创建“三峡红叶”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