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设计管理论文

2022-05-05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电路设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针对业界需求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单体电池采集板的设计。单体电池控制板采用低功耗的MPS430FR2100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设计了电压测量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电池均衡模块、通信模块以及状态显示模块。测试实验表明,本系统电路就地直接测量电池电压,测量更加准确。

电路设计管理论文 篇1:

电源管理芯片中振荡电路设计

【摘要】采用施密特觸发器成功设计一种基于BiCMOS工艺的振荡电路,振荡频率为700KHz。对设计的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2.7-5.5V电源电压下,振荡电路输出周期为1.43e-6s的方波,在温度-40-120度范围内频率稳定。

【关键词】电源管理;振荡电;路触发器

作者:谭传志 谭传武

电路设计管理论文 篇2:

一种基于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设计

摘要:本文针对业界需求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单体电池采集板的设计。单体电池控制板采用低功耗的MPS430FR2100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设计了电压测量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电池均衡模块、通信模块以及状态显示模块。测试实验表明,本系统电路就地直接测量电池电压,测量更加准确。同时,因为测量设备是被测电池的从属设备,测量过程也可以不受常规噪声的干扰。

关键词:电池管理;分布式;低功耗;MSP430FR2100

对于动力锂电池组的管理,传统设计方案一般采用集中式管理。首先,采集单元对电池组中每块电池的单体电压、温度、充放电电流等参数进行采集,然后利用中央处理单元对电池参数进行分析计算,以此确定电池组的剩余电量,并记录数据以备分析。这种管理系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首先,使用单一的控制单元对几十、数百的单体电池进行参数采集、计算、通信、显示,系统的设计复杂,稳定性较差,当其中某组电池出现故障会影响整个系统工作;其次,电传动车辆空间紧凑,动力电池呈分布式布置,控制单元往往与电池有较长距离,这样信号从电池到微控制器间的传输非常容易受到电动汽车内部功率器件、高压和大电流动力线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的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下降,从而在计算电池参数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电池的实际工作状态,最后引起电池剩余电量计算的不准确甚至错误;且集中式管理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差,对于不同的电池组结构、不同数量的电池,都需要重新进行系统设计,严重影响了电池管理系统的通用性。

本文为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提供了可行的电路方案。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統中,核心问题为单体电池的电路控制,本文对其经行了详细的介绍。

1 单体电池电路

1.1 主控制器选型

MSP430FR2100微处理器是单体电池电路板的核心。它负责测量电池的电压和温度,驱动均衡负载,还负责与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微处理器工作电范围宽1.8V3.6V;功耗低,待机电流不超过1uA。另外,此微处理器功能强大,配备了8路10位AD转换器、1.5V内部基准电压、片上振荡器、一个UART通信口。

1.2 电源电路设计

电源电路设计了熔断器,具有过流保护作用,设计了TVS管,具有过压保护作用。同时设计了LC滤波器,可以滤除掉电池上产生的一些高频电压噪声信号。调压器采用一个固定电压为2V的TLV713。

TLV713芯片特点:

(1)输入电压范围:1.4V 至 5.5V;

(2)极低压降:150mA 时为230mV;

(3)使用或不使用电容时均可稳定运行;

(4)低IQ:50μA;

(5)折返过流保护;

(6)封装小:1mm × 1mm 4引脚X2SON。

1.3 电压采集和温度采集电路

由两个精准电阻器构成的电压分压器将电池电压降低至低于基准电压,如图1。MSP430FR2100内部基准电压为1.5V,电阻分压后是电池电压的1/4,大约为0.5V1.1V。两个电阻阻值必须非常大,从而保证不会产生旁路电流。

LPV802是超低功耗运算放大器,适用于由电池供电的低功耗设备中的感测应用。LPV802 放大器的带宽为8kHz,静态电流为320nA,可最大限度降低运行电池寿命至关重要的设备消耗的功率。除超低功耗特性外,LPV802 放大器还具有实现毫微微安偏置电流的CMOS 输入级。LPV802 放大器还特有一个负轨感测输入级和一个相对于电源轨的摆幅为毫伏级的轨到轨输出级,从而尽可能保持最宽的动态范围LPV802 设有电磁干扰(EMI) 保护,可降低来自手机、WiFi、无线电发射器和标签阅读器的无用射频信号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电池管理系统对温度的采集精度要求并不高,更多的是考虑温升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因此考虑到单体电池电路的成本,温度传感器采用价格低廉的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通过电阻分压的方式来获取热敏电阻的阻值。为了控制输入电压在微处理器AD参考电压(MSP430FR2100内部参考电压为1.5V)范围内,热敏电阻并联电阻后在进行分压。VT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电源电压2V。由式(2)可以看出RT越大,越大。

1.4 均衡负载及状态显示

本系统设计中采用更加经济实用的被动均衡方式,使用大功率电阻作为被动负载,应用MOSFET对电池进行均衡控制。通过LED实现对单体电池电路板均衡状态及其他活动状态进行视觉反馈。如图2。

1.5 单体电池采集板与中央处理单元的通信

图3所示电路通过两个光电隔离器实现单体电池电路板和总线的隔离。其中一个光电隔离器用于前级单体电池电路板与微处理器UART的RX输入之间,接收中央处理单元发出的数据;另一个则应用于微处理器UART的RX输出与后级单体电池电路板之间,用于向主控制器传送数据。

2 电流采集模块设计

在电池管理系统中,不必每个单体电池都采集电流数据,只需要每个串联支路安装一个电流采集器,这就大大节省了系统成本。在本系统中电流采集采用莱姆公司的HC2F80S电流互感器,最大电流达80A,并且以模拟电压量进行输出。HC2F80S供电电压为5V,为此设计了升压泵TPS61222为其供电。HC2F80S输出滤波后,进行分压供MSP430FR2100的AD采集电流数据。电路图如图9所示。

3 结论

本文提出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案,更多的考虑了硬件成本。单体电池采集电路的主要器件在选型上都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节省单体电池采集电路的成本。同时也比较注重器件的功耗,旨在减小电池管理系统本身的功耗。实验表明,本系统电路测量电池电压准确同时,抗干扰能力强,更换电池方便,实用性强,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黄可龙,王兆翔,刘素琴.锂离子电池原理与关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30.

[2]张金顶.基于MSP430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1.

[3]杨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设计[D].大连理丄大学,2011.

作者:贾利浦 郑帅 孙春峰

电路设计管理论文 篇3:

集成电路设计的本科教学现状及探索

摘要:随着各种集成电路产品的不断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在全球集成电路经济繁荣的带动下,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繁荣,对集成电路设计相关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仅靠国内少数高校的研究生已很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集成电路设计在国内众多高等院校都由原来纯粹的研究生教学逐渐转为由本科教学开始。文章从课程设置到实验教学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集成电路设计在本科教学的现状,剖析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集成电路设计在本科教学中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简介:殷树娟(1981-),女,江苏宿迁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系,讲师;齐臣杰(1958-),男,河南扶沟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系,教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项目编号:KM201110772018)、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0JG40)的研究成果。

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展示了全球第一块集成电路板,这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到了集成电路的时代。在近50年的时间里,集成电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通讯和遥控等各个领域。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成本也相对低廉,便于进行大规模生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成电路发展迅猛,21世纪第1个1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5%,集成电路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23%。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经由2001年不足世界集成电路产业总规模的2%提高到2010年的近9%。我国成为过去10年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伴随着国内集成电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设计相关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正是在这种压力驱动下,政府从“十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集成电路设计相关课程都是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本科阶段很少涉及。不仅是因为其难度相对本科生较难接受,而且集成电路设计人员的需求在我国还未进入爆发期。我国的集成电路发展总体滞后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集成电路发展迅速,集成电路设计需求剧增。[1]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更好地推进我国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国家开始加大力度推广集成电路设计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经过十年多的发展,集成电路设计的本科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较好地推进了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发展,但凸显出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本文将以已有的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对相关院校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教学的调研,详细分析集成电路设计的本科教学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探索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教学的改革。

一、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自“十五”计划开始,国内的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教学开始走向正轨。从最初的少数几个重点高校到后来众多相关院校纷纷设置了集成电路设计本科专业并开设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近几年本科学历的集成电路设计人员数量逐渐增加,经历本科教学后的本科生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继续深造,都对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人员紧缺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从企业和相关院校的反馈来看,目前国内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本科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手段需做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应更多地适应现阶段产业界发展需求。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不合理,导致学生学习热情降低。现阶段,对于集成电路设计,国内的多数院校在本科阶段主要开设有如下课程:“固体物理”、“晶体管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各校命名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等。固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是方向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公式推导较多,同时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一方面,复杂的理论分析和繁琐的公式推导严重降低了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很多总体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而另外一方面,较强的数学基础要求又进一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有一些高等院校在设置课程教学时间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有些高等院校将“固体物理”课程和“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放在同一个学期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固体物理的基础就直接进入“晶体管原理”课程的学习会让学生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进入状态,将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厌学甚至放弃相关方向的学习。而这两门课是集成电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集成电路设计的重点课程“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学习需要这两门课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如果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很难想象学生如何进行后续相关专业知识的的学习,从而直接导致学业的荒废。

其次,学生实验教学量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随着IC产业的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中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EDA)无论是在工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已经成为必备的基础手段,一系列的设计方法学的研究成果在其中得以体现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作为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本科生,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继续深造,熟悉并掌握一些常用的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是必备的本领,也是促进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推进EDA工具的使用,很多EDA公司有专门的大学计划,高校购买相关软件的价格相对便宜得多。国家在推进IC产业发展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现在也有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具备购买相关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的条件,但学生的实际使用情况却喜忧参半。有些高校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确实下足功夫,学生有公用机房可以自由上机,只要有兴趣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摸索各种EDA软件的使用,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仍然还有很多高校难以实现软件使用的最大化,购买的软件主要供学生实验课上使用,平时学生很少使用,实验课上学到的一点知识大都是教师填鸭式灌输进去的,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摸索,毕业后实验课上学到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在后续的工作或学习中再用到相关工具时还得从头再来学习。动手能力差在学生择业时成为一个很大的不足。[2]

再者,理工分科紊乱,属性不一致。集成电路设计方向从专业内容及专业性质上分应该属于工科性质,但很多高校在专业划分时却将该专业划归理科专业。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就业时遇到问题。很多招聘单位一看是理科就片面认为是偏理论的内容,从而让很多学生错失了进一步就业的好机会。而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后面报考该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最后只能靠调剂维持正常教学。其实,很多高校即使是理科性质的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与工科性质的集成电路设计方向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定位属性不一致,结果却大相径庭。

二、改革措施

鉴于目前国内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本科教学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从而更好地推进集成电路设计的本科教学。

1.增加实验教学量

现阶段的集成电路本科教学中实验教学量太少,以“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为例,多媒体教学量40个学时但实验教学仅8个学时。相对于40个学时的理论学习内容,8个学时的实验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以致用或将理论融入实践的需求。40个学时的理论课囊括了单级预算放大器、全差分运算放大器、多级级联运算放大器、基准电压源电流源电路、开关电路等多种电路结构,而8个学时的实验课除去1至2学时的工具学习,留给学生电路设计的课时量太少。

在本科阶段就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常用EDA软件,对于增加学生的就业及继续深造机会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现在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很少有单位愿意招收入职后还要花比较长的时间专门充电的新员工,能够一入职就工作那是最好不过的。另一方面,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比纯理论的学习更容易接受,而且实验过程除了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样会深化学生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增加本科教学的实验教学量可以有效促进教学和增进学生学习兴趣。

2.降低理论课难度尤其是复杂的公式推导

“教师的任务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句话对于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老师来说恰如其分。对于相同的电路结构,任何一个电路参数的变化都可能会导致电路性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际国内,每年都会有数百个新电路结构专利产生,而这些电路的设计人员多是研究生或以上学历人员,几乎没有一个新的电路结构是由本科生提出的。

对于本科生来说,他们只是刚刚涉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学习的内容是最基础的集成电路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结构及特点。在创新方面对他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他们不需要非常深刻地理解电路的各种公式尤其是复杂的公式及公式推导,其学习重点应该是掌握基础的电路结构、电路分析基本方法等,而不是纠结于电路各性能参数的推导。例如,对于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本科必修课程——“固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冗长的公式及繁琐的推导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没有太多的益处。[3]另外,从专业需要方面出发,对于集成电路设计者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特性,而并非是具体的公式。因此,减少理论教学中繁琐的公式推导,转而侧重于基本原理及特性的物理意义的介绍,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容易接受,也有益于之后“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的教学。

3.增加就业相关基础知识含量

从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进入本科教学后的近十年间本科生就业情况看,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直接从事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相关工作的非常少,多数选择继续深造或改行另谋生路。这方面的原因除了因为本科生在基本知识储备方面还不能达到集成电路设计人员的要求外,更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国家对集成电路的大力扶持,现在开设集成电路设计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具有研究生办学能力的高校,也就是说有更多的更高层次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在竞争相对原本就不是很多的集成电路设计岗位。

另外一方面,集成电路的版图、集成电路的工艺以及集成电路的测试等方面也都是与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工作,而且这些岗位相对于集成电路设计岗位来说对电路设计知识的要求要低很多。而从事集成电路版图、集成电路工艺或集成电路测试相关工作若干年的知识积累将极大地有利于其由相关岗位跳槽至集成电路设计的相关岗位。因此,从长期的发展目标考虑,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版图、工艺、测试相关方向的工作可能更有竞争力,也更为符合本科生知识储备及长期发展的需求。这就对集成电路设计的本科教学内容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地贴近学生就业,在集成电路设计的本科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更多地侧重于基本的电路版图知识、硅片工艺流程、芯片测试等相关内容的教学。

三、结论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必须强化集成电路设计在国内的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而国内的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教学还处在孕育发展的崭新阶段,它是适应现代IC产业发展及本科就业形势的,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已有的教学经验及调研情况做了一些分析,但这远没有涉及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的方方面面。不过,可以预测,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在相关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教学定会逐步走向成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为庆.高职高专《Protel电路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索[J].考试周刊,2011,(23).

[2]宋伟.“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8).

[3]张坤.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11).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殷树娟 齐臣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IPO经济学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