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医学论文

2022-04-17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目的比較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总和,为治疗方法的决策制定和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依据。方法时间跨度设定为10年,既从2018~2028年,建立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马尔科夫模型。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医学论文 篇1:

精细化管理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实施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精细化管理在80岁以上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超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超高龄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2)。试验组在患者围术期中接受精细化管理,对照组在患者围术期中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Harris、Barthel指數、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Harris、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07、11.889、10.944,P=0.000、0.000、0.000)。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96,P=0.025)。结论: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围术期中采取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做好髋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髋关节置换手术; 超高龄患者; 围术期护理

【Key words】 Delicacy management;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Over-aged patients; Perioperative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Fengcheng People’s Hospital,Fengcheng 331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32.030

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中的钙质不断流失,出现骨折、关节功能障碍等概率也越来越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就是指通过手术的方式,完成髋臼置换及股骨头置换的一种操作[1],又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该手术操作简单、耐用性强,是一些高龄老年患者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2]。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护理管理方式尤为重要[3]。本文主要探究分析精细化管理在80岁以上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超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实施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超高龄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髋关节手术标准;年龄均超过80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史,精神状态不稳定;存在其他肢体功能障碍;无法自行配合完成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2)。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间采取的常规护理管理,包括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康复锻炼、常规护理措施等。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精细化管理,具体操作如下:(1)在护理管理中融入协同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宣传等方式,提升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及康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其明确协同护理的重要性,从而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得到家属的鼎力配合,保证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2)术前准备。患者接受手术前,由于对手术的恐惧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与其沟通交流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情绪,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接受手术。同时,在手术前,为了减少各种并发症与危险因素,确保患者身体状态符合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要求,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充分了解患者身体数据,包括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完成检查后,医护人员需要仔细分析数据,确定患者符合手术要求后,才能进行手术。只有这样,手术成功率才能大大提升,以后的护理也能更为顺利地开展。(3)术中配合。在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安抚患者情绪。同时,实时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出现危险。(4)术后护理。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手术中切口渗液、渗血、生命体征变化等进行密切观察。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导尿和引流,并且对尿液、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进行记录,同时观察患者肢体运动情况与患者下肢的血流特征,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做好下肢护理,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方案。并且协助患者采取康复锻炼措施,通过一定的下肢活动等,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锻炼期间,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保证锻炼效果。患者康复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其日常饮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为了保证患者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及时补充营养,多饮水,多吃瓜果蔬菜,保证体内电解质与其他物质的平衡,促进术后康复。超高龄患者由于自身年龄因素的限制,大多用药依从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用药指导,定时、定量地为患者发放口服药物,并且监督其服用。(5)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3 d,为了保证患者出院后,依然能够得到延续性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出院指导,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能,患者家属掌握延续性护理技能。同时,针对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嘱咐其做好随访。医院还需要开设24 h随访专线,安排专人轮岗,保证患者能够得到24 h的咨询服务,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管理前后的人工全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其中,Harris评分标准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及活动度等内容,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分以上为良;70分以上为中;<70分为差,分数越高效果越好。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无需依赖四个等级,总分≤40分为重度依赖,全部需要他人照护;41~60分为中度依赖,大部分需他人照护;61~99分为轻度依赖,少部分需他人照护;100分为无需依赖,无需他人照护。生活质量评分根据本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来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患者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测定,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82~90岁,平均(84.16±1.68)岁。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83~90岁,平均(84.11±1.5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管理前后Harris、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較 管理前,两组Harris、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07、11.889、10.944,P=0.000、0.000、0.000),见表1。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96,P=0.025),见表2。

3 讨论

髋关节是由韧带、关节囊、股骨颈、髋臼、股骨头等部分组成,连接脊柱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5-7]。在人体的所有关节当中,髋关节稳定性最强,保证髋关节活动功能是保证下肢功能稳定的重要手段[8]。因此,当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等疾病时,髋关节活动功能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9]。针对80岁以上的超高龄患者,临床上需要充分考虑其手术耐受度,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远期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适用年龄广泛等优势,在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10]。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当中,想要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还需要选择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辅助治疗[11]。精细化管理手段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率[12]。精细化管理具备系统性、阶段性、全面性,在围术期通过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将整个手术阶段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13]。运用精细化管理后,医护人员能够明确工作的重点,确保有始有终、有的放矢[14-16]。同时,精细化护理对护理人员要求比较高,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正确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及过硬的护理操作技巧[17]。运用精细化护理后,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护患纠纷,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18]。所以,在超过80岁的超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中运用精细化护理管理临床意义显著[19]。

本次研究选择105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超高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分别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患者Harris、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均明显更高。该研究结果与文献[2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围术期中采取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做好髋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刚,梁桂珍.不同热氮肠外营养配合肠内营养支持在超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24):58-59.

[2]汪钦,尚希福.终末期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4):1325-1327.

[3]徐雅萍,王焕军,刘雨,等.精细化管理在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排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1):4465-4467.

[4]王宇,张攀,韩文锋,等.快速康复理念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2):110-113.

[5]王爱巧,石彩英.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76-78.

[6]单亚楠,董丽.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76-79.

[7]石广卉,王姣,杜玲,等.临床路径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216-217.

[8]詹鹏,赵畅,张宇.围手术期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隐性失血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5):669-671.

[9]廖春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20):2516-2518.

[10]王华,罗奇,周天健,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4):2909-2912.

[11]蔡瑞歆,李奕标.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愈后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8):1237-1238.

[12]欧丽珍,陈铭青,夏坚祯.精细化管理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护理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4):130-132.

[13]林波.全程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2):120-122.

[14]马涛静.群组管理模式在髖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6,23(3):189-191.

[15]李迎霞.38例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6(4):404-406.

[16]李琳.FTS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医药,2016,40(9):999-1000.

[17]王小锐,李阳阳,万亮,等.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麻醉期氧代谢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5):594-596.

[18]陈兵乾,薛峰,盛晓文,等.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9):786-789.

[19]赵卫兵,陈菲,彭方亮,等.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循环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0):2994-2996.

[20]吴晖,汪珍.精细化管理在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83-85.

作者:邹荣花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医学论文 篇2:

马尔科夫模型下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較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总和,为治疗方法的决策制定和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依据。 方法 时间跨度设定为10年,既从2018~2028年,建立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马尔科夫模型。对数个数据库进行检索,纳入比较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研究,提取模型所需要的临床结果概率数据。利用决策软件计算两种治疗方法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并对结果进行敏感度分析。 结果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手术10年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为5.062年,接收内固定治疗10年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为5.745年。患者经内固定治疗比经半髋关节置换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多。单因素和双因素敏感度分析支持模型结果。 结论 在预期10年寿命的患者中,半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相比不具备优势。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经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需达到0.8,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才会比内固定治疗高。

[关键词] 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髋关节置换;半髋关节置换;质量调整生命年;经济效益分析

[Key words] Femoral trochanteric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Hip replacement; Hemiarthroplasty; 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且严重的外伤,发生骨折后患者常常面临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风险[1-3]。文献中报道在髋部骨折中,股骨粗隆骨折的发生率高于股骨颈骨折[4]。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通常行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由于可以早期负重活动,术后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5,6]。与股骨颈骨折不同,股骨粗隆骨折一般采用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的预后有时难以预测。由于术后需要一段限制负重时间以等待骨折愈合,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的行走能力往往会比受伤前降低一个等级[7-9]。

近几年,有数位作者提倡使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10]。虽然早期的非对比研究提示关节置换可以获得优良结果,但是近年来的回顾性比较研究、前瞻性比较研究,甚至是随机对照研究未提示关节置换与内固定相比,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时的显著优势[11]。在对比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术后的功能方面,最近的几项荟萃分析显示出相悖的结果[12,13]。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性骨质疏松已经不单纯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髋部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逐年上升,是社会保障系统的沉重负担[14,15]。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是经济效益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针对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分别建立马尔科夫模型,计算并比较在预期寿命内,两种方法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1.1 研究目标人群设定  本实验将年龄为70岁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人群作为目标人群。选择这个年龄是因为根据文献报道,此年龄组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可以选择内固定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半髋置换进行治疗。根据预期寿命,我们将模型的时间跨度设定为10年,既从2018~2028年。

1.1.2 模型设计  本实验对内固定和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建立马尔科夫模型(图1)。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经过半髋置换后最终会转入3种健康状态,分别是:(1)成功初次半髋置换后;(2)翻修术后;(3)死亡。半髋置换术后是一项临时状态,代表初次半髋置换手术后,所有经半髋置换治疗的患者都从这个状态开始。本实验假定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经过半髋置换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发生脱位、深部感染或大转子骨折块不愈合,需进行翻修手术。最多经过两次翻修手术,患者会进入成功初次半髋置换后、翻修术后和死亡3种健康状态。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經过内固定治疗后最终会转入3种健康状态,分别是:(1)骨折愈合;(2)翻修术后;(3)死亡。内固定术后是一项临时状态,所有经过内固定治疗的患者都从这个状态开始。本实验假定,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经过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发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或深部感染,需翻修手术治疗。最终患者会进入骨折愈合、翻修术后和死亡状态。死亡是吸收状态,进入这个状态的患者不会向其他状态转变。

1.2 实验参数设定

1.2.1 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设定  根据文献回顾,股骨粗隆骨折经过内固定治疗,没有并发症发生并骨折愈合后,患者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为0.6~0.8,本实验将经过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参考病例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设定为0.7[16,17]。文献中没有报道过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经过半髋关节置换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利用EQ-5D表比较了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经内固定手术和半髋置换手术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这项研究表明,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18]。有一项荟萃分析表明,经关节置换后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获得的功能结果要好于经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2]。另一项荟萃分析则报道,经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获得的功能结果好于关节置换的患者[13]。综合文献所述,本实验假设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经过半髋关节置换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与经内固定治疗后一致。

1.2.2 临床结果概率设定  本实验使用如下主题词和关键词组合,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对比较内固定和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文献进行检索:hip fractures、hip* fractures、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trochanteric fractures、pertrochanteric fractures、peritrochanteric fractures、femur fractures、femoral fractures、acetabul* fractures、arthroplasty,internal fixators、bone screws、bone plates、bone nails、pin*、nail*、screw*、plate*、arthroplasty*、prosthes*。检索时没有语言限制,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手工检索入选研究的参考文献。

经过检索和阅读,本实验纳入了9项比较半髋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的对照研究[10,19-26]。经过数据提取和整合,从这些纳入的研究中提取了如下结果概率数据:(1)内固定手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0.169,范围0.088~0.286;(2)半髋置换手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0.243,范围0.147~0.351;(3)内固定手术后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或深部感染的翻修率为0.080,范围0.038~0.158;(4)半髋手术后因关节脱位、股骨大粗隆不愈合或深部感染的翻修率为0.049,范围0~0.121。本实验假设翻修手术后1年内死亡率与初次手术后1年内死亡率相等,翻修手术后患者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将比初次手术后下降10%。本实验依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设定老年人群非股骨粗隆骨折导致的年度自然死亡率。

由于文献中没有报道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的长期生存数据,本实验引用瑞士关节成形注册组织(Swedish Arthroplasty Register)的数据来设定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成功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需翻修成全髋关节置换的年度概率[27]。同样,本实验引用瑞士关节成形注册组织的数据来设定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年度翻修概率。

1.3 分析

1.3.1 决策分析软件  本实验使用决策分析软件TreeAge Pro建立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马尔科夫模型(TreeAge Pro 2011,Williamstown, Massachusetts),计算经过10年后,经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

1.3.2 敏感性分析  本实验在以下临床结果概率范围内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敏感度分析:(1)内固定手术后死亡率;(2)半髋关节置换后死亡率;(3)初次内固定手术后翻修率;(4)初次半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率;(5)经内固定治疗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6)经半髋关节置换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本实验在以下临床结果概率范围内对实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敏感度分析:(1)内固定手术后死亡率和半髋关节置换后死亡率;(2)初次内固定手术后翻修率和初次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翻修率;(3)经内固定治疗后和经半髋关节置换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

2 结果

2.1 目标人群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结果

本实验结果表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10年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为5.062年。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10年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为5.745年。患者经过内固定治疗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要比经半髋关节置换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多。

2.2 单因素敏感度分析

单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1)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后的死亡率如果低于0.151,半髋关节置换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将比内固定高(图2);(2)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后的死亡率如果高于0.264,半髋关节置换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将比内固定高(图3);(3)在初次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翻修率和初次内固定手术翻修率范围内,内固定治疗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总是比半髋关节置换高;(4)如果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高于0.79,10年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将比内固定高(图4);(5)如果患者接收内固定手术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數低于0.62,10年后半髋关节置换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将比内固定高(图5)。

2.3 双因素敏感性分析

双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1)在内固定和半髋置换手术死亡率范围内,内固定手术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相比较高的几率大(图6);(2)在初次内固定手术翻修率和初次半髋置换手术翻修率范围内,内固定手术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都会比半髋关节置换高;(3)在经内固定手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范围内,内固定手术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相比较高的几率大(图7)。

3 讨论

髋部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28-30]。不同于腕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腰椎的压缩性骨折,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经卧床保守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手术治疗对于髋部骨折是必要的[2,31]。文献中报道,在髋部骨折中,股骨粗隆骨折的发生率高于股骨颈骨折[4,32]。以往,内固定被认为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标准方法[33,34]。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通常给予关节置换治疗,术后患者即可负重行走[35,36]。与股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后需伤肢避免负重直至骨折愈合,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高,且内固定治疗有发生固定失败的风险,因此这些患者预后比较难预测[37]。过去数年,有多项文献报道使用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骨折,这些报道提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可以早期负重活动,避免骨折端间压缩,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11]。但也有研究提出,与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相比,关节置换没有明显优势[18]。而且关节置换的治疗费用要高于内固定手术。

由于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社会保障系统的沉重负担。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而不单纯是医学问题。在选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方法时,必须考虑到经济效益问题。质量调整生命年是对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经济效益比较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文献中还没有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经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进行比较的报道。因此,本实验利用决策软件,建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经内固定手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马尔科夫模型,计算手术后10年,患者可以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为这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本实验结果提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10年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为5.062年。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10年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为5.745年。患者经过内固定治疗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要比经半髋关节置换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多。本实验对研究中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提示,实验结果不会随初次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翻修率改变发生变化。实验结果会随内固定手术后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死亡率变化发生变化,但内固定手术后死亡率需达到0.264或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死亡率需低于0.151,这已经分别接近内固定手术后死亡率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死亡率的上限和下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还提示,实验结果会随内固定手术后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改变发生变化,但内固定手术后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需低于0.62或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需高于0.79,这也已经分别接近内固定手术后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的下限和上限。双因素敏感性分析也支持本实验的结果,理论范围内,在两个参数同时变化的情况下,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比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获得更多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可能性更大。

本实验是首次在决策分析软件上建立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马尔科夫模型,计算治疗后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总和。本实验使用多个主题词和关键词组合对数个数据库进行检索,纳入多项比较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对照研究,取得关键临床结果概率数据。本实验也有不足,文献中没有报道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經过半髋关节置换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根据一项利用EQ-5D量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获得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结合几项荟萃分析结果,本实验将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设定为相同,并在实验中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单因素和双因素敏感性分析。

本次通过建立马尔科夫模型,计算并比较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的实验表明,在预期10年寿命的患者中,半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相比不具备优势。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经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系数需达到0.8,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总和才会比内固定治疗高。本实验的结果将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治疗的临床决策及经济效益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Von Friesendorff M,McGuigan FE,Wizert A,et al. Hip fracture,mortality risk,and cause of death over two decades[J]. Osteoporos Int,2016,27(10):2945-2953.

[2] Van de Ree CLP,De Jongh MAC,Peeters CMM,et al. Hip fractures in elderly people:Surgery or no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Geriatric orthopaedic surgery & rehabilitation,2017,8(3):173-180.

[3] Tucker A,Warnock M,McDonald S,et al. Fatigue failure of the cephalomedullary nail:Revision options,outcom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 Traumatology:Orthopedie Traumatologie,2018,28(3):511-520.

[4] Friedman SM,Mendelson DA. Epidemiology of fragility fractures[J]. Clinics in Geriatric Medicine,2014,30(2):175-181.

[5] Wang Z,Bhattacharyya T. Outcomes of hemi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A medicare cohort study[J]. J Orthop Trauma,2017,31(5):260-263.

[6] Ye CY,Liu A,Xu MY,et al. Arthroplasty versus internal fixation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the elderl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short-and long-term effectiveness[J]. Chin Med J (Engl),2016,129(21):2630-2638.

[7] Kregor PJ,Obremskey WT,Kreder HJ,et al. Unstable p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J]. J Orthop Trauma,2014, 28 (Suppl 8):S25-28.

[8] Pradeep AR,KiranKumar A,Dheenadhayalan J,et al. Intraoperative lateral wall fractures during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incidence,causative fac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J]. Injury,2018,49 (2):334-338.

[9] Guo Y,Yang HP,Dou QJ,et al. Efficacy of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of helical blade in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J].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17,21(3 Suppl):6-11.

[10] Jun S,Dong-Lai W,Guang-Xiang C,et al.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compar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 J Orthop Sci,2012,17(6):722-729.

[11] Makinen TJ,Gunton M,Fichman SG,et al. Arthroplasty for p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J]. The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5,46 (4):433-444.

[12] Jun Il Y,Yong Chan H,Jae Young L,et al. Early rehabilitation in elderly after arthroplasty versus in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Korean Med Sci,2017,32(5):858-867.

[13] Boyuan N,Dou W,Zhaohui Y,et al. Comparison of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and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A metaanalysis[J]. Medicine (Baltimore),2017,96(27):e7446.

[14] Williamson S,Landeiro F,McConnell T,et al. Costs of fragility hip fractures globall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 Osteoporos Int,2017,28 (10):2791-2800.

[15] Veronese N,Maggi S. Epidemiology and social costs of hip fracture[J]. Injury,2018,49 (8):1458-1460.

[16] Matt DS,Myfanwy Lloyd J.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establish the relative efficacy of vitamin K1 compared with alendronate[J]. Med Decis Making,2011,31(1):43-52.

[17] Fredrik B,Oskar S,Fernando M,et al. Cost effectiveness of teriparatide and PTH(1-84)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 J Med Econ,2010,13(3):381-392.

[18] Engin ED,Yunus,Murat E,et al. Quality of life following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 versus cementless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in elderly[J]. Clin Invest Med,2015,38(2):63-72.

[19] Peifu T,Fangke H,Jing S,et al.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versus hemiarthroplasty:A stud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 Injury,2012,43 (6):876-881.

[20] Bonnevialle P,Saragaglia D,Ehlinger M,et al. Trochanteric locking nail versus arthroplasty in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patients aged over 75 years [J]. 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2011,97 (6 Suppl):95-100.

[21] Nadir,Güvenir O,Kemal A.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treated with either proximal femur nailing or hemi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linical study[J]. Injury,2015,46(Suppl 2):3-8.

[22] YouSung S,JaeHwi N,SeongMin K,et al.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outcomes among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compression hip screw and 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 in treating comminute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Hip Pelvis,2015,27(1):30-35.

[23] BongJu P,HongMan C,WoongBae M. A comparison of internal fixation and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reverse oblique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 Hip Pelvis,2015,27(3):152-163.

[24] Gkay G,Mehmet Fatih K,Cemile Aye G,et al. Comparison of femu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ixation with hemiarthroplasty 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 systems[J]. Ulus Travma Acil Cerrahi Derg,2015,21(6):503-508.

[25] Simcha GF,Tatu JM,Oleg S,et al. Arthroplasty for unstable p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may offer a lower re-operation rate as compared to cephalomedullary nailing[J]. Int Orthop,2016,40(1):15-20.

[26] Melih G,Onur K,Budak A,et al. Proximal femoral nail shows better concordance of gait analysis between operated and uninjured limbs compared to hemiarthroplasty in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J]. Injury,2016,47(6):1325-1331.

[27] The Swedish hip arthroplasty register annual report. www.jru.orthop.gu.se. 2016.

[28] Sanz-Reig J,Marín JS,Alba JMP,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hospital mortality following hip fracture[J]. Rev Esp Cir Ortop Traumatol,2017,61(4):209-215.

[29] Dyer SM,Crotty M,Fairhall N,et al.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ong-term disability outcomes following hip fracture[J].BMC Geriatrics,2016,16 (Sep 2):158.

[30] Nijmeijer WS,Folbert EC,Vermeer M,et al. Prediction of early mortality following hip fracture surgery in frail elderly:The Almelo Hip Fracture Score(AHFS)[J]. Injury,2016,47 (10):2138-2143.

[31] Johansen A,Tsang C,Boulton C,et al. Understanding mortality rates after hip fracture repair using ASA physical status in the National Hip Fracture Database[J]. Anaesthesia,2017,72 (8):961-966.

[32] Leyi C,Te W,Lu D,et al. Comparison of intramedullary and extramedullary fixation of 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exploring hidden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J].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6,17 (1):475.

[33] Acar N,Harb A,Albaya A,et al.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a novel method for minimal invasive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one[J]. European Journal of Trauma and Emergency Surgery: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Trauma Society,2017,43(5):627-635.

[34] Niu E,Yang A,Harris AH,et al. Which fixation device is preferred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urve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15,473 (11):3647-3655.

[35] Radziszewski M,Kozlowski P. Predicting functio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treated by hemiarthroplasty[J]. Ortopedia,Traumatologia,Rehabilitacja,2017,19(4):341-347.

[36] Grosso MG,Danoff JR,Padgett DE,et al. The cemented unipolar prosthe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dependent osteopenic elderly[J]. J Arthroplasty,2016,31(5):1040-1046.

[37] Seyed Abdolhossein Mehdi N,Ebrahim K. The assessment of mort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n patients older than 60 at Emam Khomeini Hospital of Ahvaz[J]. Pak J Med Sci,2017,33(4):895-898.

(收稿日期:2019-02-25)

作者:吴剑彬 杨雷 王逸扬 汤骏 冯永增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医学论文 篇3:

应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48例,其中21例接受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3D组),27例接受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常规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Harris评分等。结果:3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效果与常规手术无明显区别,但其具有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Key words】 3D printing techniqu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ongenital hip dysplasia

First-author’s address:Yangji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Yangjiang 529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8.001

先天性髖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主要是指股骨头在关节囊内丧失与髓臼的正常关系,导致不能正常发育,也是目前引起小儿跛行的常见原因之一[1-2]。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大多是儿童期的误诊或漏治所致,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已相当严重,若不能及时治疗,还会引起髓关节和脊柱产生疼痛及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

目前临床上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间置关节囊关节形成术、关节周围截骨术、重定向截骨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等,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较好,但髓臼的修复难度较大[5-6]。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将黏合质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创造实物的技术,其可为医师提供具体实物来了解患者的解剖异常,并针对病理解剖改变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7-8]。为了进一步探讨应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本院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为临床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与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48例,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符合Crowe分析标准;(2)无外伤、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史。排除标准:(1)无法耐受手术者;(2)术前长期或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物;(3)合并有恶性肿瘤、免疫缺陷性疾病等严重基础性疾病。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3D组(n=21)和常规组(n=27)。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患者采用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取侧卧位,以髓关节后外侧入路,依次切开皮肤、筋膜后钝性劈开臀大肌,切断臀大肌后显露并切断外旋肌止点,切除被拉长增厚的关节囊后松解肌腱和筋膜,将股骨头脱出后按术前制定的截骨线进行截骨。充分显露髓臼后寻找真臼,彻底清除髓臼内的软组织和骨赘,对中央髋白进行磨挫、加深,对于髓臼窝较浅者可采用加盖植骨的方式加深髓臼。依照术中的具体情况进行造臼,试模测试后在真臼内安放髓臼假体。利用髓腔锉扩大股骨近端骨髓腔,置入尺寸相当的股骨近端及股骨头假体,试模、复位后检查骸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假体安置完成后,复位髓臼,见位置满意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2.2 3D组 采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术前采用64层螺旋CT(美国通用公司)对双侧髋关节进行薄层扫描,将所有图像传送到计算机CT三维重建工作平台,利用Mimics16.0软件完成对髋关节的三维重建,并建立患髋关节3D模型。利用3D-ORTHO打印机,以聚乳酸(PLA)为打印材料,打印患髋关节模型。同法打印健侧髋关节模型,并根据3D打印评估出髋臼缺损的大小和形状,制作符合修复该患者髋臼缺损的髋臼盖。手术方法如下: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取侧卧位,以髓关节后外侧入路,依次切开皮肤、筋膜后钝性劈开臀大肌,切断臀大肌后显露并切断外旋肌止点,切除被拉长增厚的关节囊后松解肌腱和筋膜,将股骨头脱出后按术前制定的截骨线进行截骨。依据术前3D打印髋臼缺损的形状与大小,取同侧自体髂骨块进行髋臼缺损部位植骨,并用术前研制的髋臼盖固定植骨块来修复髋臼缺损,矫正患侧髋臼形状后进行髋臼打磨,置入髋臼假体。将股骨近端扩髓后置入股骨假体,复位髋关节,检测其稳定性、活动度,利用C臂X线机透视髋关节假体和髋臼盖与植骨块位置,满意后创面清洗止血置引流,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给予支持和防治感染治疗,按计划进行患侧髋关节功能锻炼,术后4周开始扶双拐下地行走,3个月后弃拐行走。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2)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患者到本科接受髋关节功能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面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rowe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3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及骨愈合时间比较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术后1年,3D组和常规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典型病例 某男性患者,52岁,右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前Harris评分为52分,在本院行右髋关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盖加植骨修复髋臼缺损,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人工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91分,X线片显示植骨块已融合,髋臼盖和髋关节假体位置无松动,人工关节位置良好。见图1~6。

3 讨论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包括股骨头半脱位、髓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完全脱位等,若不能及时早期治疗,对患者以后的行走活动、工作、生活、甚至心理都会产生严重影响[9-10]。先天性髓关节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股骨头在关节囊内丧失它与髓臼的正常关系,导致其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能正常发育,但若能在出生后就确立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可获得最佳的效果[11]。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多与儿童期的误诊或漏治等有关,且其病理改变相当严重,且多伴有严重的髋关节炎等症状,给临床上治疗带来了不小的难度[1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髓关节发育不良合并晚期骨性关节炎的首选方法,其可在消除疼痛的同时大大地提高关节功能,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文献[13]研究也表明,成人髓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手术难度较大,手术较为复杂,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尤其是骨盆骸臼骨量缺损和股骨近端发育不良的处理较为棘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斷发展,临床医疗也正向着个体化、精准化来发展,而个体化治疗也是骨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3D打印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效果。为此,本研究对本院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文献[14]研究表明,多数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由于长期髋部畸形,其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形状与正常髋关节相差很大,这无疑增加了全髋关节置换时髋臼侧的处理难度,尤其是髋臼缺损多时,往往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利用黏合质料通来创造实物的技术,其可制作与实体等大的骨关节模型,从而为医师提供具体实物来了解患者的解剖异常;而医师也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理解剖改变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不但能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还能缩短了手术时间[15-16]。本研究发现,3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提示应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较好,其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本研究认為,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髋臼形态结构发生率改变,常规的CT扫描三维重建难以反映髋臼缺损的部位和程度,而利用3D打印技术对髋关节、髋臼及髋臼缺损进行模拟打印,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相应的修复材料可极大地方便术中修复髋臼缺损,进而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也相应减少。本研究中,笔者根据患者骨盆CT及三维重建数据,打印出与患者一样大小的骨盆模型,在模型上先操作,在原真臼地方打磨髋臼至合适大小,试模,在髋臼骨质缺损区用骨蜡填充,取出骨蜡。术中根据骨蜡块的大小和形状,在取出的股骨头上修整一大小和形状与骨蜡块一致的骨块植入髋臼骨质缺损区并用螺钉将其固定,植入的骨块能使髋臼假体得到很好的包容从而获得较好的稳定。

Harris评分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常常用来评价保髋和关节置换的效果,得分越高则恢复效果越好[17]。本研究发现,3D组和常规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3D组和常规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效果相当。进一步分析发现,3D组和常规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完全可以达到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恢复效果也较好[18-19]。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探讨分析了应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发现治疗效果与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这与方洪松[2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本研究限于研究样本的不足,对于应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具体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发生率仍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效果与常规手术无明显区别,但其具有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Kotlarsky P,Haber R,Bialik V,et al.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What has changed in the last 20 years?[J].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15,6(11):886.

[2] Mulpuri K,Song K M.AAO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Detection and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n Infants up to Six Months of Ag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2015,23(3):206-207.

[3]吴锡进.自制多功能外展支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22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1):52-54.

[4]李健,吴添龙,程细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3):1202-1205.

[5]孙西虎,赵建军,张圣军.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2):185-187.

[6]干子阳,周建生.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4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34-36.

[7]吴帆,王立军,崔慧先.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5,28(10):113-116.

[8]朱诗白,蒋超,叶灿华,等.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6,9(1):88-93.

[9] Phelan N,Thoren J,Fox C,et al.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incidence and treatment outcomes in the Southeast of Ireland[J].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15,184(2):411-415.

[10] Hamada H,Takao M,Nakahara I,et al.Hip range-of-motion(ROM)is less than normal after 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 for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a simulated ROM analysis[J].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2015,34(2):217-223.

[11]庞彤,宁金沛,江梦瑶.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11):1008-1011.

[12]肖凯,张洪,罗殿中,等.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颈前倾角的影像学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5):353-356.

[13]于辰曦,孙水.3D打印技术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7,57(32):104-106.

[14]张永兵,高吉海,褚秀成,等.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5):89-90.

[15]王忆茗,阎作勤,黄佳军,等.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19):1229-1234.

[16]官建中,刘亚军,吴敏,等.3D打印技术在成人DD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080-1082.

[17]周进,姚庆强,胡军,等.3D打印快速原型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成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2):36-38.

[18]杨清,杨毅,杨柳,等.3D打印技术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DDH的临床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8):693-697.

[19]杨龙,王建吉,刘国勇,等.3D打印技术在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置换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7):1550-1553.

[20]方洪松,陈森,彭昊.3D打印技术在成人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6):458-460.

(收稿日期:2018-08-29) (本文编辑:张爽)

作者:李俊豪 张帅 黄其志 孙小东 陈大乐 颜林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乳腺增生西医治疗效果论文下一篇:社会主义下的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