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规划理论

2022-07-20

第一篇:交通运输规划理论

现代航空运输规划理论课程学习报告

本学期,作为工程硕士,我有幸选修了朱金福老师的“现代航空运输规划理论”一课,收获很大,朱老师渊博的学识与认真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

朱老师教授的现代航空运输规划是一门研究制定包括运输生产计划在内的航空运输规划,也即是进行航空运输产品设计的课程,课程首先介绍了航空运输有关基础概念,同时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解决航空运输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机场运行规划、空中交通规划、市场计划和机队规划、维修和航材规划、航线网络规划、航班计划,以及机组排班、运行控制问题及优化和航空运输收益管理等问题,概念清晰、结构紧凑、内容丰富,实用性非常强。尤其对于将来从事航空运输产品规划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航空运输规划不但直接影响航空运输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还是航空运输系统竞争能力和决策水平的体现。航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运输规划的核心技术,以及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的技术人员上。在先进的航空公司,R&D

1 小组(一般叫做OR Group)主要的研究工作就是开发运输规划的核心技术,该小组的成员则是公司的宝贵财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薄弱,相当程度上还依赖国外。而朱老师编著的《航空运输规划》一书在国内外还没有类似先例,部分成果也还没有公开发表过,因此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航空产品开发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以航线网络规划一章为例,航线是航空公司的客货运输市场,是航空公司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航线网络的布局是航班计划的前提,航班计划等生产计划只能针对现有的航线网络来安排布置。如果航线网络布局不合理,不管怎样安排航班计划,航空公司都难以产生最佳效益。所以,航线网络布局是否合理在航空公司运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实事求是地设计航线网络,对于有效地组织生产,充分地发挥民航运输企业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航线网络上存在三种流:客货流、飞机流、机组流,航线网络规划主要解决旅客或货物流的路线优化问题,航线规划问题优化配置航线容量、市场需求、预算,并使运输总成本最小。 影响航线决策的主要外部因素有:

1、全球性、地区性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走向;

2、社会对空运服务的需求变化;

3、政府对空运业管制的程度;

4、航空公司联盟对加入联盟的具体要求;

5、空域资源的可利用状况;

6、机场等地面保障单位的条件;

7、空运业竞争的程度;

8、替代品的挑战。影响航线决策的主要内部因素有:

1、航空公司的战略目标;

2、航空公司现有航线网络的利弊;

3、航空公司机队结构;

4、航空公司市场开发能力;

5、信息技术(IT)在航空公司内部应用的情况。

二、学习的心得体会

学习本课程首先需要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和运筹学基础知识,同时熟悉航空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实际,在此基础上,针对机场运营、机队建设和航班航线规划等具体问题的需要,综合运用Lagrange松弛解法、列生成解法、Danzig-Wolfe 分解算法、Benders分解算法、遗传算法等数学工具,取得最优解。与过去纯粹凭个人经验相比,通过精确计算所得结果更为准确。

我从事的是公路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作,与航空运输相比,既有不同之处,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如与航线规划网络规划相比,公路规划是公路建设的重要前提,公路网络布置、运力运量的分配必须针对现有公路现状,同时调查了解潜在的需求,从而正确判断交通出行构成,以产生最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公路网络布局合理与否在公路交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制定公路网络,对于充分发挥公路运输企业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航线网络类似,在公路网络上也存在客货流、汽车流,公路网络运输规划需要有效解决旅

3 客或货物流的路线优化问题,优化配置公路容量、市场需求、预算,使运输总成本最小。就江苏而言,影响公路网决策的主要因素包括: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加大,导致公路运输需求也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2、对于公路运输量内部结构而言,公路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的增长将明显快于公路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的增长;

3、从地域分布看,伴随江苏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苏北、苏中地区公路运输量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的趋势;

4、人均出行次数不断增加的趋势;

5、公路货运强度逐步降低,运输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

6、公路运输平均运距稳步增长的趋势;

7、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共同发展、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将产生巨大交通出行需求的趋势。

同时,因公路与航空行业差异,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有所不同。如与航空系统相对封闭不同,除高速公路外,公路系统基本处于开放状态,节点众多,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在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的条件很多。仅以交通量预测为例,由于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远景年交通量中包含的趋势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等受不同时期特定因素影响较大,比较难建立相对稳定的模型,给预测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通过学习朱老师的“现代航空运输规划理论”课程,我

4 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很欠缺,对现实情况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浅,提炼要素,建立模型的能力还比较弱,同时,数学与运筹学知识也不够扎实,这些都会制约我在公路规划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与发展,首先必须打好数学基础,吃透运筹学理论的运用,熟练运用解决规划问题的工具,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升个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取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再次感谢朱老师对我的教诲!

第二篇:梳理城市规划理论

梳理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作为一级学科的理论问题

一门独立学科之所以成为独立学科,在于具有自己独立的核心理论。

第三,在中国,城市规划的理论问题更加复杂,不但面临着和美国规划界相似的理论—实践关系问题,而且由于大部分所谓的“现代规划理论”源于西方,中国规划界还面临着西方规划理论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与局限性问题,以及由此引出的建立中国自己的规划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及实施问题。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无法在短时期内解决,有些问题也许永远无法完全解决(如作为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论—实践关系问题)。 作为起点,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城市规划理论进行一些正本清源式的梳理,尽可能理出规划理论的主干、演变及当代发展的趋势。 1.“城市规划理论”的多重定义

“城市规划理论”一词包含着多方面的内涵。首先,“城市规划理论”应该分成“城市理论”(urban theory)和“规划理论”(planning thory)两部分,两者是不同的理论。

归根结底,城市研究关注的是社会学、经济学在城市问题中的应用,而不是这些社会科学本身。而且城市理论关注城市问题的机理,一般也不讨论解决具体城市问题的方案(如具体的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等)。

规划理论(planning theory)则关注作为人类干预城市发展、解决城市问题的一种努力即规划工作,因此规划理论不仅研究城市这个客体,更着重于研究如何通过规划手段来解决城市问题,目的是以规划理论来指导具体的规划方案。

法因斯坦特别反对把城市理论和规划理论完全分隔,她认为规划无法脱离其工作背景即具体的城市,脱离了城市,规划就没有了工作对象(Fainstein,2005)。 规划理论本身又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规划学科自身的理论,以及为了编制各种规划而对规划编制对象的理论研究。荷兰规划教授法吕迪(Faludi,1973)指出:对规划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规划是“功能性”(function)的,这样的规划是已知工作目标,规划师在给定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做规划”;另一种规划是“规范性”(nomative)的,目的是在理性选择的框架内,为规划工作自身制定目标,即“为何做规划”。与此对应,规划理论也有两种,“功能性”的规划理论被称为“规划中的理论”(theory in palnning),“规范性”的规划理论被称为“规划的理论”(theory of planning)。

第一种功能性规划理论即“规划中的理论”关注的是在目标给定以后,如何为落实目标而提出规划建议,中心是不同功能的具体规划的编制原则及方法(例如用地规划、交通规划等的原则及方法)。“规划中的理论”指导着具体的规划工作,所以其内容比较密切地反映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第二种是规范性规划理论,研究规划工作的自身,包括规划行业的发展历史、基本目标、社会功能、工作程序等,中心是规划这个学科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法吕迪把它称为“规划的理论”(theory of planning),它受到哲学、社会学的极大影响,具有明显的人文科学属性,但由于比较抽象,往往和具体城市问题有脱节。 2 研究城市规划理论的目的

“纯规划理论”的核心恰恰是强调规划目标及价值观问题。然而,对于规划教育界来说,培育规划师必须包括三个内容: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及职业道德(ethics),首要问题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规划价值观,因此“规划的理论“十分重要。

弗理德曼认为,规划的理论“第一个任务是在规划中融入经过深思熟虑的人文哲学,并探寻它对规划实践的影响。这是规划理论的哲学任务。第二个任务是帮助规划实践适应现实世界中尺度、复杂性及时间的约束„„我称其为规划理论的适应任务。第三个任务是将其他领域产生的理念和知识转化到我们自己的领域,使他们易于获得、并有益于规划及其实践。我称其为规划理论的转译任务。

为什么要研究规划理论?康奈尔大学的著名规划理论学者J·福里斯特(J.Forester)被问到为什么进行规划理论研究时,他的答复是:第一,为了反对、纠正传统规划行业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例如对待种族及男女不平等问题的缺陷。第二,在学术层面讨论重要的规划实质性问题,例如土地利用中的价值观问题。第三,改变某些规划实践——有些问题在实践中有解决的办法,但是在理论上却无法解释这些办法;也有些问题在理论上提出了解决办法,但是在实践中却无法实施。它们都需要重新研究,重构理论基础。第四,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及城市空间以改进规划理论。他提出:“城市规划是重新构筑希望,而不仅仅是解决城市问题。”(Planning is the reorganization of hope,not just for solving problems)解决具体城市问题需要“规划中的理论”,而重构希望则依靠“规划的理论”。 3 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

西方规划理论可以分成四个时期:前现代规划时期;现代规划理论时期(第一代);现代规划理论修正时期(第二代);后现代规划理论时期(第三代)。

在现实中,理论的演变是多向性的、渐变的、前后重叠覆盖的,而不是线性的、突变的、前后隔离断裂的。在严格意义上,可以说并没有明确的代际区划或“代沟”。

广为流传的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J.Jacobs,1961),极力维护城市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其实是规划领域最早的后现代主义著作,标志着规划范式离开现代主义的根本转变。 新一代的规划工作并非完全替代了老一代的规划工作,理论演变也不是简单的新中心“点”对于老中心“点”的替代关系,而是中心“点”扩展到“面”的扩展关系:规划理论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全面。与此同时,关注的中心点也在渐渐转移。 以集体理性客服个体理性的缺点。

规范的联络性规划为规划制定了一套具有排外性的规范,导致无法解释现实中真正的规划工作。事实上理解规划需要懂得广阔的现实、理解多样化的城市运作机制,而不仅仅是交流。 狭义的联络性规划过于强调“只有规划师所作的联络工作才能够对城市发展起作用”,忽视了其他更强势的社会机构、组织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天真的联络性规划把规划作为一个公共政策过程,认为这个过程可以脱离更加强大的社会机构的影响,仅仅通过公众参与来实现公平,却忽视了现实政府的强大影响。 联络性规划客观上将规划师同相关的政治力量分离出来,导致不恰当地提升了规划师的重要性,误导人们对社区破坏原因的认识。事实上规划师仅仅为他们背后的权力服务,规划师不是决策者。

事实上很多被当作理智的东西,其实只是被权威宣扬、并再三重复而看起来合理的东西。如果未能证明制度转型可以产生实质性成果,就不可能引发群众广泛地参与变革的热情。 当代国际规划理论研究无疑仍然以美国为首,英国规划只有霍尔及希利两位受到关注,其他西方国家的恩规划理论优化(除了法吕迪(Faludi)在美国几乎无人提及,X论发展中国家的规划理论及实践。

第三篇: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处2010年理论学

习计划

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对我处做出2010年理论学习,做出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曹妃甸论坛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要求,联系交通发展和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研究探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和措施,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交通发展的新跨越。

二、学习内容 1.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干部作风实现新的改变。2.根据《河北省行政机关限时办结制度(试行)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处限时办结制度。

3.进一步学习行政许可法,相互交流业和学习各科室业务知识并且做到理论结合实际。

三、学习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以个人自学为主、学原著为辅的原则,采取阅读原著、专题学习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全年的学习分为四个专题进行,每个专题安排一次集中学习讨论。

四、举办读书会拟于每月举办一次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相互交流,通过集中学习,集中研讨,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交通

发展步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研究有关工作措施。

五、有关事项集中学习讨论和举办读书会的具体时间、地点等事宜,再另行通知。

第四篇:交通局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职工政治学习,切实解决职工爱岗敬业问题,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对本年政治学习计划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今年,我局政治学习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明确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广泛深入开展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要通过学习,充分发扬“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攻坚克难、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交通,为推进木垒交通事业沿着均衡、公平、和谐的方向又好又快发展尽到应有的职责。

二、学习措施

1、加强领导工作。党支部和行政一班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带头抓,带头学,带头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学习真正摆上工作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求每次学习都达到应有的效果。政治学习要增强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要精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治学习计划,学习中要作好记载,学习之后要进行考核。

2、深化学习内容。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深入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并与学习中央和区、州、县有关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法律、历史等方面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深化学习内容,拓宽理论视野,增强融会贯通能力。

3、创新学习形式。要坚持制度化集中学习与互动学习相结合,把集中学习、理论宣讲、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结合起来,促进交流、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升认知。要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电视教育片等载体鲜活、快捷、方便的优势,开展形象化教学,拓宽交流渠道,增强学习效果。

4、完善学习制度。要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把成功的做法、把好的经验转化为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干部自学制度,规定学习内容,制定自学计划,提倡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潜下心来,多读一点书,多吸收一些新知识。要进一步健全调查研究制度,抓好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理论学习与科学决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5、增强学习实效。理论学习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理论同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转变思想作风同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水平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转化为切合我局实际的工作思路,转化为促进工作向前发展的良策。

三、学习内容

1、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是一个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报告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是反映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要把十七大报告作为今年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安排全体干部职工采取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要结合工作实际XX县委的中心工作,把学习主动融入中心工作。通过学习,真正把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为推进交通工作再上台阶,为木垒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深入学习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十七大对党章作了重要修改,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新党章,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大意义。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把学习贯彻新党章落实到党员思想理论建设之中,落实到基层组织建设之中,落实到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中,结合党员队伍和我支部的实际,通过通读一遍党章原文、上一堂党章学习辅导课、召开一次学习座谈会、撰写一篇学习体会等方式增强学习效果。

3、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江泽民文选》是江泽民同志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为我们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政治学习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任务,要按照中央、区、州、县委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学习的领导,作出周密部署,强化落实措施,坚持学习、宣传、研究相结合,通过集中政治学习、自学等形式,把《江泽民文选》的学习引向深入。

4、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宏观思考,采取切实措施,妥善处理交通事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5、学习法律法规,努力构建和谐交通。组织职员工继续认真学习《公路法》、《路政管理条例》、《行政诉讼法》、《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努力构建和谐交通,推进木垒交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交通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3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交通运输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具有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交通运输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科学研究等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与管理技术

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及公路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管理理论与方法,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需求管理,城市交通GIS和ITS的应用,交通仿真模拟技术应用等。

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交通运输发展政策及模式。

3、交通安全工程

主要研究道路运输方式的安全特性,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管理、设计、规划和评价,交通安全检测与事故诊断技术,交通事故模拟分析,安全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推广与应用,交通减灾与防灾的理论与方法等。

4、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研究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枢纽总图设计及优化,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调,各种港站设计、港站作业能力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或半年),在职硕士生可延长二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学分要求: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2学分实践性环节)。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

1、学位课

公共基础学位课(7学分)

(1)自然辨证法2学分

(2)第一外国语5学分

基础理论学位课(选≥5学分)

(1)矩阵论3

(2)应用数理统计

(3)数学建模与算法3

(4)高等运筹学3

(5)模糊数学

专业基础和专业学位课(选≥6学分)

(1)交通工程学理论2

(2)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2

(3)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2

(4)交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5)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2

(6)交通系统仿真技术2

(7)交通运输经济理论2

2、选修课(约选12学分)

(1)智能交通系统2

(2)交通需求管理2

(3)城市交通网络分析2

(4)交通环境工程

(5)交通流理论2

(6)道路交通控制工程2

(7)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2

(8)高速公路导论

(9)智能交通系统2

(10)城市规划原理2

(11)公路网规划2

(12)交通运输工程专论2

(13)交通系统工程2

(14)交通可持续发展导论1

(15)交通工程设计2

(16)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2

(17)车流组织理论与方法2

(18)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2

(19)工程经济学2

(20)道路绿地景观2

(21)工程计算机应用2

2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1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2(22)学术研讨(必选)1学分

(23)文献检索与利用1学分

(24)第二外国语2学分

(25)道路线形分析与设计2学分

3.学位课程说明:

(1)交通工程学理论

主要讲述交通工程学的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包括道路交通工程学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交通流参数、交通特性分析、驾驶员行为特性、跟弛理论、连续流模型、宏观交通流模型、交通影响模型和交叉口理论等内容。

(2)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讲述交通规划引论、交通调查理论与模型、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非集计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平衡交通分配模型的扩展、组合模型、交通需求快速预测模型、动态交通分析模型、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基本思路、指标、方法等。

(3)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

该课程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公共电汽车、城市轨道、出租汽车、公共交通枢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与技术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的票制与票价、城市公共交通法规、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及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等。

(4)交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主要讲述交通系统安全规划的基本原理,交通系统安全规划方法,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可靠性分析,综合交通安全评价,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计算机管理系统,交通安全规划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方法。

(5)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讲述交通枢纽及规划设计的概念及新理念、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交通枢纽设计的主要内容、铁路枢纽、公路主枢纽、航空枢纽、水运枢纽、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方法及具体案例分析等(以公路和城市交通枢纽为主)。

(6)交通系统仿真技术

主要讲述交通运输系统仿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全面介绍国外交通系统仿真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交通仿真的关键技术和具体应用,掌握交通系统仿真中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估的技术及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7)交通运输经济理论

主要介绍交通运输行业的性质及其生产特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交通运输成本构成及其计算,交通运输服务价格的形成,交通运输市场的运行与管制,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政策,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中的经济问题。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应加强硕士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导师和有关学科组要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要求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时事政策学习、形势教育、公益劳动和文体等活动。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按每一个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

定出培养计划。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采取导师和学科组集体培养的基本方式,在指导方面可采取导师负责指导或以导师为主的小组指导等方式。硕士生以自学为主,导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本学科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或生产实践、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40个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或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及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2学分。

导师和学科组应积极要求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1篇论文记1个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要求研究生必修学术研讨课,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或讲座,并写出研讨报告。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业务考核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本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

考核由学科组组织专家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组织进行。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延长学习时间,考核组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其他各项要求,经考试合格(每门课程成绩及格,学位课程成绩总平均达70分以上)和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在论文工作阶段,研究生应认真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路线和方法,并在中期考核合格、修完研究生课程半年内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应努力结合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开展理论论证、实验验证,总结分析研究数据,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工程技术和知识创造有所贡献。

学位论文依次包括如下内容:封面、题目、扉页、摘要(中、英文)、目录、引言或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论文应着重叙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成果,并加以分析讨论。对于科学论点,要有理论上的论证,或实验验证。对选用的研究方法,要加以严谨的论证。引用别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利用他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时,要加以附注。论文立题及主要论点要正确,应有新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申请参加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务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纪委书记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