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评论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27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建筑评论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现阶段,我国各行各领域的发展都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建筑评论研究管理论文 篇1:

建设方建筑工程前期管理的重点

摘要:建筑工程前期管理实践主要由建设方完成,主要任务是进行安全、投资、进度与质量控制,重点完成项目策划、可行性报告研究、确定投资目标、编制设计任务书、相关手续办理和对外协调等工作。工程项目前期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后续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只有合理的前期管理才能为工程项目的后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方还要对建设工程前期管理进行充分的分析,提高工程项目的宏观控制水平,明确前期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为工程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工工程;建设方;前期管理;优化措施

建设方建筑工程前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沟通与立项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研究,跟踪做好工程项目的勘查设计工作,优化工程招标文件,并且完成与签合同订立有关工作。建设方还要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进而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促进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一、前期沟通交流的重点

建设方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应当保持与各方面的协调沟通,在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就广泛的收集信息,充分论证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例如,了解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分析设定建筑工程规模所需的资金,以及工程项目质量、规模、资金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从而找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均衡点。建设方应当在工程项目立项前不断的讨论和论证,与设计部门或其它职能部门充分的交流,对原本的工程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将建筑工程项目形成文字资料以及最终的工程项目报告。前期策划对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有深远的影响,建设方应当收集同类型工程信息,对工程项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总结有助于推动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经验,从而对各类资源进行系统化的规划,保证工程项目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前期策划对于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有重要的意义,还要加强工程建设的深入调查与分析,对工程项目的构思、定义、科研与评估进行充分研究。

二、立项与可行性管理重点

在拟定建筑工程项目定义以后,还要对相关的确认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书,在建议书批复后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再进行项目的评估。建议书主要对项目定义中的漏洞进行反馈,需要对建筑的规模、功能、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分析国内外建筑工程的基本水平,把握国家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法规,全面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建设方应当把重点放在建筑技术与经济统筹分析方面,尽可能的研究出最小的投资成本与最有效的科学技术措施,可行性分析在整体建筑工程管理中处于关键地位,通过可行性研究可以找出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因素,并且对工程项目进行鉴赏评论,对工程量进行全面的估算。项目可行性主要对实现建设方拟建项目来确定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还包括建筑技术与经济可行性的研究,从而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三、勘查设计管理的重点

1.加强工程调查研究

勘查设计工作水平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强化工程管理实践,有效消除施工隐患具有重要的重要作用。工程项目的前期 策划与设计都要以勘查设计为基础。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好必要的施工准备,还要足够重视勘查设计工作。建设方应当主动带领设计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积极主动的了解工程项目的实地情况,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相关的技术参数,从而在工程项目设计之间对工程项目形成正确的感性认知,避免设计的盲目性。

2.加强设计文件审查

为了解决建筑工程实施中的问题,还要保证内部审查的准确性。设计文件的内审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点,也是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控制的关键,建设方应当对建筑工程投资与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审核人员重点对工程功能与设计规范性进行综合分析,实现资金管理的最大化。具体通过工程项目方案与施工图设计进行工程的全面管理,从而满足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有效的节约工程投资,为工程招投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进一步节约工程项目成本的效果。

四、建设方招投标管理重点

1.考察施工单位

招投标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选择优质的施工企业,为建筑工程项目选择的最佳施工方。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减少后续施工作业风险,降低工程成本,还要全面加强施工方考察工作。包括了解施工方的资质,施工方以往施工项目,调查施工方的口碑等。进一步了解施工方的技术水平,包括技术设备配置水平,现有施工人员资质情况,以及施工团队是否具备环保施工技术方法。建设方还需要了解施工方的管理机制,以及团队内部管理的运转体系,团队内部人员配置情况等。为了保证建设方考察施工方的有效性应当派遣项目负责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进行沟通,或者与其它建筑工程企业人员进行接触,获得项目开发方面的信用评价信息。还可以从施工单位承建项目的物业公司或业主委员会等获取工程相关的一些数据信息。只有全面的收集施工方的数据信息,才能了解建设方基本情况,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有序进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有效减少因施工方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给工程项目造成的影响。

2.起草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对于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设方在确定施工方的基本要求以后,还要及时起草招标文件,为后续投标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很多建设方为了保证招投标的科学性,往往将招标文件起草外包给专业的招标中介管理机构。但是,建设方还要由专门人员负责参与招标文件的起草工作。它不仅囊括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包括了建设方的投资情况。其中涉及一些具体的资金使用方面情况。建设方在指定招标代理机构以后,还要参与资金来源、招标人、招标语言、开标与评标方式、建设与承建方的责任进行细化,包括工程验收方式,合同修改、招标文件的附件等的修改提出一系列的意见或建议,

五、工程合同管理的重点

1.融入全过程管理

建设方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应当采用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强调建筑工程项目立项、施工到竣工的所有经济行为都要符合合同的要求。首先,应当围绕合同约定的履行来有效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结算、风险控制、索赔均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基于强有力的合同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能够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有效性。

2.加强条款的修订

为了发挥合同在工程前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还要加强招标文件的管理,应当对施工合同的条款进行明确分析,进一步保证合同信息的细化与表述规范化,需要对合同中存在遗漏信息及时进行补充。合同管理应当对概念性问题给予明确或及时解答,对特殊内容要求给予适当的分析和说明。合同签订时应当注重体现合同的功能性价值,保证约定内容准确,注意合同的时效性和特殊性。合同内容应当提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明确、具體、全面要求,这样有利于工程项目后期的顺利实施。准确性要求合同的标准每一条都清晰可见,尤其要标明合同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技术环节。合同管理应当具有周期性,强调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明确违约条款惩罚措施。合同管理时还要考虑施工是否细化,施工过程中具体情况,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结论

我国对建筑工程的前期管理重视还不足,未能构建科学的前期管理体系,前期管理没能引起建设方的高度重视,这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当前,建设方还要高度重视前期工程项目管理,强调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建设方前期工程管理的要点,创新前期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前期管理的效率,从而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沈军.建设工程中建设方工程管理的实施策略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9):220.

[2]尹宏宇.建筑工程管理控制水平优化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126-127.

[3]孔卫国.建设工程中建设方管理的重要环节探讨[J].工程经济,2014(10):7-9.

寰裕置业(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 518027

作者:王俊杰

建筑评论研究管理论文 篇2:

大数据挖掘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我国各行各领域的发展都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创新机遇,对于管理中所遇到的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需要实现对其的科学化管理和处理,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针对于当前工程项目管理在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还需要管理单位从整体入手,构建全过程的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项目管理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特点;挖掘;优势;建筑工程管理

引言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目前,信息化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且,还有助于企业进行管理,从而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数据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通过整理与分析大量的信息数据,可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力度,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建筑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1.1了解工程数据规律

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充分发掘和分析工程管理中的数据,并掌握其中一些基本的数据规律。工程管理中的数据规律分为两种:第一,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较为容易分析和处理;第二,非结构化的数据,具有特异性,需要对其样本进行单独的分析和处理,有利于完善和补充工程管理。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具有任务重、复杂性等特点,且涉及建筑工程从投资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这期间必然牵涉工程量、资金以及工期等问题,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同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平均化的处理,通过分析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资金以及工期等进行大致的判断和确定,为工程造价和资金的投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的特异性是指建筑工程中的部分工程缺乏具体的参考对象,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该部分工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所得数据结果将作为同类工程的指导和参考依据,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工程管理。

1.2有利于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必然。大数据挖掘不仅可以提升数据的整合分析能力,同时还能协调不同阶段的工程管理工作,对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实现了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此外,大数据挖掘还能提升建筑企业对自身發展情况的了解,通过数据分析,能准确预测行业发展,为管理人员确定企业发展决策,把握发展方向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大数据挖掘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有效避免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及防控,为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1.3优化管理路径

在工程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的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必将成为主流。大数据挖掘技术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通过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信息路径的分析,优化信息处理、分析和整合的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和压力,促进工程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进而起到优化管理路径的作用。

1.4提升建筑工程预防风险的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金风险,二是安全风险,两者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充分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和价值,为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以及判断项目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风险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将工程管理中存在联系的数据内容进行结合,可以提高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提升防控风险的能力。

2大数据挖掘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1构建大数据挖掘的制度框架与管理层次

想要使大数据挖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首先就需要构建大数据挖掘的制度框架和管理层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各个部门与机构都有不同的作用与职责。因此,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分层管理和集中控制的模式,使各个部门与机构可以明确自身的职能。项目公司属于信息数据的收集者,集团公司属于通过信息数据进行决策的决策者,所以,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项目公司需要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需求,对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并把收集到的信息完整的传送给集团公司。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式,集团公司可以有效整理、分析、评估多有的信息数据,以便于集团公司对项目工程进行准确合理的判断,做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决策。在构建大数据挖掘制度框架时,建筑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信息数据、管理工作的需求,从而构建一个控制与处理信息数据的中心,只有这样才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2.2构建工期进度控制模型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工期进度是较为控制的环节,导致工期延误的情况有很多种,例如项目设计偏差、准备工作不足、施工设备没有按时就位、施工管理不恰当。因此,建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创建相关部门与相关管理机制,通过数据,把施工一线的实时信息数据传送到管理人员面前,并把信息数据进行存储,以便于以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在行政管理制度上,可以通过集团总部-地区公司-项目公司-前线的模式,来加强管理。工程项目部和现场施工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业务往来,工程项目部门需要把施工过程中各种现场信息数据录入到系统中,然后将信息数据传送到公司的数据库中,在此同时,公司也可以把数据库中的数据传送给工程项目部。此外,建筑公司的各个部门可以在大数据库中,对信息进行查看,以便于更好的进行管理调度,而且还可以利用各种数据库挖掘项目组,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2.3组建大数据挖掘小组

大数据挖掘小组的组建对于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数据信息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系统分析与评估的前提和保障。而大数据挖掘小组的组建需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工作。1)需要形成一个施工进度数据挖掘小组,这是因为通过施工进度数据挖掘小组能够对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根据专业人员的分析与评估来完善项目工程施工建筑中的控制管理工作,以此有效提高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2)还需要组建一支施工质量数据挖掘小组,这是因为,通过该小组能够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基础、质量检验、物流仓储以及施工进度数据进行详细的收集和整理,从而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一个清楚、准确的认知,避免工程项目施工受到不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确保施工质量。

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遇到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大数据挖掘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难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形成适宜大数据挖掘的管理层次和制度架构,同时组建一支高效的大数据挖掘小组,才能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应用大数据来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葛华丰.大数据挖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9):98-99.

[2] 王秋平.大数据挖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6,14(23):92-93.

[3] 施骞.智能交互的决策场大数据情景下重大工程项目管理新趋势[J].项目管理评论,2018(2).

(作者身份证号码:130481198009302167)

作者:韩彦霞

建筑评论研究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建筑创作与评论的标准问题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创作与评论的标准问题

关键词:建筑创作 评论 标准

一、从传统建筑美学走向生态美学

1.传统建筑设计及美学标准的局限性

随着自然环境危机对人类的警示,传统建筑设计及评判标准在面临人类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要求和复杂的生态问题时其局限性就显现出来。面对当今建筑这样一个超越形式与功能的复杂系统,传统建筑设计及评判标准由于缺乏对环境、生态和与建筑相关的自然的深刻认识,使得我们对建成的建筑及城市环境对外部系统大自然未能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其生态效益由于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微乎其微。

2.自然美学和生态美学

建筑,凝结了建筑师的情感。在传统(自然)美学中,它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为世人所传诵的作品皆出自大师之手,因为他们独具各自的风格,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美的感官享受。显而易见,这种偏重审美的评判取向均是以人为衡量的标尺的,它为了人类而美。然而,实际上建筑并非只为人而美,它包含着自身的价值。汉斯·萨克塞指出:"物体的美是其自身价值的一个标志,当然这是我们判断给予它的。但是,美不仅仅是主观的事物,它比人的存在更早。"

3.建筑审美的生态美原则

如若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去研究建筑审美的标准,那么生态美学的三个特征(或称原则)应是建筑评判的尺度。

生态美学的第一特征,生命力。生态美是以生命过程的持续流动来维持的,良好的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如果这一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不具备或是被破坏,诸如因建筑的营造造成了景观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能源的巨额耗费等等,那么这一建筑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甚至是具有破坏力的,也就根本谈不上美了。

生态美学的第二特征,和谐。人工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使人工系统的功能需要与生态系统特性各有所得,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这就造就了人工和生态景观的和谐美。对建筑而言,和谐不仅指的是视觉上的融洽,而更应包括物尽其用、地尽其力、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的第三特征,健康。建筑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在争取到自然与和谐的前提下,创造出使人生理、心理、现实、未来的需求能得以满足且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应是当代建筑师设计的一个原则。"一个能使人类天性得到充分表现的环境,是进化的环境。"

二、建筑策划是建筑创作与评论的重要依据

1.建筑策划的意义

"建筑策划"是什么?建筑策划就是在建筑学领域中,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目标设定,运用建筑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通过对目标环境及条件的实态调查,对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既满足业主要求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而全面的建筑设计的依据。

2.建筑策划是创造"精品"和建筑评论客观标准的保证和先决条件

建筑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于西方的过程。中国建筑从殷商时代开始至今三千多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从老子对建筑的释义到先秦古籍的《考工记》、汉代的《九章算术》、唐代王孝通的《缉古算经》、宋代秦九韶的《数学九章》及李诫的《营造法式》、明代的《园冶》、清代的《工段营造录》直到近世的《营造法原》等专著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论特别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建筑界的重要宝藏。但中国的建筑知识的教习一直是师徒相授、父子相传,往往人亡艺绝,阻碍了建筑学的发展。直到20世纪初,现代建筑师的称号及其知识传授方式才由西方传入中国,上述情况才得以改变。

由于我国建筑教育模式的特征和自身的局限,加上建筑创作中的社会经济因素等的影响,使建筑创作理论、方法和建筑评论的研究和发展较西方国家滞后了很长一段时间。建筑创作環境的窘迫、建筑论坛的封闭、建设部门结构体制的几十年一贯制,加上建筑商品化进程的缓慢,使得几十年来我国的建筑创作和评论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只片面强调经验传统,忽略方法论的研究;只注重经验资料的借鉴,忽略建筑创作思想和方法的创新;只强调建筑的空间组合、比例、尺度等感性的因素而忽略建筑与社会、环境、文化、使用以及技术中的科学性,使建筑完全变成了刻意追求风格和标新立异的个人情感的载体。建筑评论也雷同于欣赏一个雕塑或一幅画,浮于表面的感官评价被炒来炒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态度,此时的建筑师无疑已经沦为一个匠人。这种情景在我国目前"大建设"时期同时又是外来各种流派蜂拥而至,而我们建筑师又极想一下子成名的特殊时期尤为显得突出。难怪有些我们认为相当不错的作品在外国人眼里是那么不可理解。

3.关于建筑策划的"全民意识"

建筑创作无论有多少理论内涵和技术含量,其成果总是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种类同于艺术品且明明白白立于世间的展示,其招至而来的评论必将是全社会的。显而易见,全社会人群组成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和方式的不同,使得评判的结论干差万别。但无论如何,一幢建筑的客观条件是一定的,其使用及内在运作机理是一定的,因而它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评价结论应是唯一的。可实际上,当众人评价一幢建筑时往往由于不懂得运用相关的原理和科学的方法而只是停留在对外观和体形的评判上。公众都来有意识地提高评论的水平和评价的科学意识,普及建筑策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全民的建筑审美素质是我们建筑创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建筑策划理论和方法的普及,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将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何种等级以上的建筑一定要进行建筑策划之后才能开始建筑设计。当建筑策划成为建筑创作中一项不可缺的环节时(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就会有许多专职建筑策划师及建筑策划事务所出现。随着建筑策划研究的社会化、商品化,其研究机构的组织形式、收费标准、管理体制直至法律程序也都将完善起来。那时,我国基本建设及建筑创作的发展就会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格局。讲求科学的、逻辑的以及社会和经济实效的建筑创作之风将盛行。

三、关于中国当代建筑评优标准刍议

1.优秀建筑的困惑

首规委一年一度在北京举办首都建筑设计成果汇报展,展出期间评选出当年度"十佳建筑"。建设部及其他部委和地方系统也每年举行国家、部委和地方的建筑评优活动。评优活动的成效是显著的,从中许多优秀建筑和设计脱颖而出,也缔造了一批基本功扎实、有社会责任心、不断追求完美的新一代建筑师。

如果有心翻看一下近来国外获奖作品,会发现其评选的标准似乎与我们大相径庭。获奖作品有些外观、造型极其普通甚至算不上美,但其对环境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利用环境、改善环境、融入到环境中去、与自然合而为一却研究得那么透彻。其中利用自然的光、自然的通风、自然的景观、节能、储能的设计构想以及因此而衍生出来的全新的建筑形制其巧妙令人赞叹。特别是国外建筑师对待环境、自然、能源及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积极投入其中的热情着实令人钦佩。

显然,在当今潮流中优秀建筑的标准已绝不是单纯的造型上的好看与难看的问题了、没有对环境的分析与理解,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如此创造出来的建筑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仅代表建筑师个人情感和意愿的作品。不可否认,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对建筑评论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新的标准。

2.现代建筑评论对传统美学标准的拓展

现代建筑评论尽管加入了浓重的时代色彩,但也并非是对传统美学标准的全面扬弃。建筑创作的最原始的机理仍旧使我们不能放弃传统的美学原则。准确地讲,现代建筑评论的标准应是对传统美学原则的拓展。

首先是建筑的评论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宏观指导。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在198O年就已被国际自然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forthe Conservationof Nature)所接受,但大體而论,它只限于保护主义者的论坛,此概念引入建筑界只是近十年的事。它描述了一个不允许使自然资源基础恶化的过程。在建筑中"可持续性"特别强调地球与人类共生环境不被破坏,能够持续向未来发展,它超越了"节能"这一单一的概念,考虑寻求共生未来。既然当代建筑创作已不得不遵循这一原则,那么显然,衡量与评价它的标准也必然应遵循这一原则。

其二,现代建筑评论的标准应把自然和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放在第一位。建筑不是孤立的艺术品,它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更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如果一幢建筑破坏了景观,污染了环境,妨害了社会秩序,即便它再美也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建筑。所以,现代建筑评论应首先考察建筑对其环境的作用,看其在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景观、能源、小气候、排污及自净等方面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是否能是一幢无废无污的绿色建筑。只有当环境这第一位的问题考察充分了才能进行下一步对功能、空间、比例、尺度、美观等的评价。

第三,现代建筑评论标准应建立在客观的、科学的、定量的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这一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完全可以解决。GI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动态模拟系统、实态调查快速跟踪系统等近代科技手段已逐渐为建筑师所熟悉,并愈来愈被广泛地运用到建筑设计与建筑评论中。

3、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筑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历史使命,克服个人主义,拓展知识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是当代建筑师的首要任务。

建筑师要以平常而客观的心态来研究环境,研究社会,研究建筑和人的活动,以达到创作中的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境界。

结语随着中国一步步坚实地步入国际现代建筑舞台,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将愈来愈受到全球的关注。中国建筑师已不再陶醉于老祖宗古建筑的诗情画意,而更希望在现代建筑创作领域中独树一帜。现代建筑评论作为建筑发展的必须,其宏观指导与导向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建筑创作的前沿性和水平。当新世纪来临之时,我们不应该仍旧还是死抱着"美观、漂亮"等感性描述式的评价,向世人展示那些缺乏环境研究、破坏自然的所谓美的建筑。我们应向世界展示的是中国不但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创造环境和改造自然的哲学思想,更有今天的研究环境、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创作理念和水平。

作者:战鲁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古典主义建筑分析论文下一篇:健康建筑内涵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