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计量分析论文

2022-04-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计量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伴随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节能管理”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是否拥有齐全的计量器具、测量设备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衡量一个企业节能工作好坏的标准。如果没有计量节能成果,效益就无从谈起。每年企业将直接消耗大量的能源,占用很多宝贵的生产资料。所以,企业要想实现挖潜增效、降低成本,就必须节约使用资源。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计量分析论文 篇1:

浅析计量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2013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希望年,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生产,就是要求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收入、铺新摊子、盲目追求数量,转换到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上来。建立科学的和完备的计量检测体系,是企业加强管理工作、有效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必备条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计量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经济发展;企业管理;计量工作

2013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希望年。国务院明确指出:2013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生产,就是要求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收入、铺新摊子、盲目追求数量,转换到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上来。建立科学的和完备的计量检测体系,是企业加强管理工作、有效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必备条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计量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

首先,计量是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计量管理,只有依靠科学的能源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节能降耗,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进厂原材料计量验收,出厂产品计量核算,是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 如果缺乏计量检测手段或计量不准确,将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物料进、出厂环节配备准确的计量器具,可以使企业避免由于进厂物料亏量而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在物料产品出厂时配备准确的计量器具,不仅可以避免由于多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可以避免由于少付而影响企业的信誉。

经济核算要以计量数据为准。加强企业管理,车间、班组必须进行经济核算,消耗的物料都要进行全面计量,依计量数据作为经济核算的依据。要根据计量检测数据的分析,探索合理的改进方案,进行技术改造,就能够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求计量器具必须准确、可靠,否则就会直接影响核算,损害有关各方的利益。降低消耗是降低成本的根本因素,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多的盈利。因此,降低消耗是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从生产流程看,选用价格低廉的原材料,选用能满足工艺条件又易于掌握的设备,都是降低成本的因素。但是,前提是要通过检测数据证明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这除了涉及到产品质量检验外,原材料、原器材、计量仪器设备的选用和比较,都得靠测量来。

其次,计量检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计量是产品质量最基本的保证。从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到生产加工的各个重要环节,只有每道工序检验合格,才有最终产品的检验合格。制定产品标准要靠计量检测数据,而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又要靠计量检测来鉴定、检验。没有准确的计量 就不可能实现料批的准确配比 进而导致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 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更谈不上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所以说计量检测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水平。为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要不断地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效果如何,又需要计量检测。所以,计量检测是基础手段。从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发展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早期的质量检验阶段,中期的统计管理阶段,还是现代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都是以完备的计量检测手段作为其技术基础。因此,世界上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把优质的原材料、先进的工艺装备和科学的计量检测手段作为现代工业的三大支柱。

最后,计量也是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的必要保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是关系到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大事,是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是企业必须做好的工作。而必要计量器具的配备是保证生产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最基本的措施之一。由于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直接关系着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因而我国《计量法》把用于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的计量器具列入了国家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中,对于这些计量器具,国家不但要求企业配齐用好,而且要求企业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門申报,由其规定的检定机构进行周期检定,以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同样,为了保护环境,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排放出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气体、粉尘、废液、放射性物质等的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排放物进行监测,收集排放信息,根据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进行对照检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造。所以说,环保监测计量是企业环保的眼睛,是完善企业生产工艺和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

计量工作是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事业,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企业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符合科学规范并与世界接轨的计量管理体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科]

作者:孔祥伟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计量分析论文 篇2: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促进节能降耗

【摘要】伴随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节能管理”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是否拥有齐全的计量器具、测量设备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衡量一个企业节能工作好坏的标准。如果没有计量节能成果,效益就无从谈起。每年企业将直接消耗大量的能源,占用很多宝贵的生产资料。所以,企业要想实现挖潜增效、降低成本,就必须节约使用资源。本文将对能源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能源 计量 管理 节能降耗

1 概述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在这期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0%以上,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下,大多企业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节能降耗,简言之就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用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强化管理入手,加大管理降耗和改造降耗力度,使高耗能设备的经济运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向节能降耗要效益。

目前,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企业在单位能源消耗和物料消耗等方面大大高于国外发达国家,能耗综合利用率只有30%,高消耗降低了企业的效益,削弱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狠抓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求得最大经济效益。

计量是实现能源科学管理的技术基础和手段,只有通过计量工作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才能有效地减少电、气、水资源的浪费现象,真正达到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配齐能源计量器具,做好抄、核、收工作,加强能源计量检测,搞好能源计量管理,才能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能耗数据,用来进行能耗分析、预测、计划、编制定额等,做出科学决策,才能做到用能有数,节能有数,减少浪费现象,计量工作与降低能耗有着密切关系。

2 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不足之处

2.1 有些能源计量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经营形势的需要

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下,由于企业对电、气、水等能源投入产出的意识不强,所以没有足够重视单位的计量器具是否配备齐全。随着设备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逐步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测试和维修。这样不仅保证了检测质量,也能降低能源消耗,使测量数据更敬爱科学和准确。

2.2 随着企业生产工艺的发展,某些计量器具的精度和计量手段、方法已不能满足检测和监控的需要

有的能源计量器具,例如锅炉燃气计量表、蒸汽流量计、水表、电表等由于检测、检修不及时,甚至在损坏后没有得到更换,没能真正担负起企业内部计量、加强成本管理和量化监控的作用,从而导致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

2.3 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计量器具的配置、维修、计量和收费,甚至有时校验企业也可以管理,有一定的自主权。因存在利益驱动易使计量产生偏差。同时,能源管理和能源计量工作互相脱节,管计量的不管能源消耗,管能源的对能源又不能管计量工作,这都对能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不良影响。

3 加强能源消耗计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的全过程管理

从能源计量器具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维修和检定等各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和全过程监督,制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计划,集中管理能源计量器具和计量信息,确保统计的各种数据准确可靠,为合理进行能耗定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档案,提高计量技术管理水平

建立计量标准档案,有专人负责,其内容包括:测量设备、仪器仪表及配套设备明细、使用保管人姓名、检足记录、维修记录、计量装置设计、安装技术图纸资料,计量仪表历次检定证书,计量仪表使用说明书等几部分。计量标准档案的建立,保证了计量仪表的数据准确、可靠,同时又为正常计量交接提供了有效的法定依据,也避免了因计量技术问题而产生的计量纠纷。

3.3 认真执行国家计量法规,严格按照计量检测体系要求,更好地发挥计量检测体系的作用

企业必须认真贯彻国家计量法规,根据ISO10012标准的要求,按照有关程序加强内部检查审核,针对内审中的不符合项,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安排,限定时间落实整改情况,逐步推行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工作进行量化检查考核,通过计量检测和监控,节能降耗,增加经济效益。

3.4 加强节能宣传力度,使节能降耗的理念深入人心,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每个企业都应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节能降耗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谁也不应该轻视它,我们不能不屑一顾于一滴水、一度电、一块煤的价值。

企业要在职工中广泛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意义,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从我做起”活动,经常性地开展以“从我做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一立方米天然气”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牢固树立一种“点点滴滴降成本,从细微之处节约”的节能意识。

节约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应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增强节约意识。看到水管没关严主动给关上,工作完毕随手关灯、关闭电脑和空调等办公室耗电设施,发现管道跑冒滴漏,及时修理。以不断增强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地投入到节能降耗活动中去,坚持不懈地做好节约能源的工作。以最好的管理,来实现节能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能源的使用效率,节能降耗。

3.5 加强计量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提高计量人员技术素质

计量标准法规的实施与先进的计量技术的应用,离不开高素质计量人员的努力。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对推进计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组织人员参加局举办的技术监督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培训班,听有关计量专家讲座和有关计量技术的理论,进行技术交流,并请有关计量仪表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讲解有关计量仪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特点,先进计量仪表应用等技术问题。使计量人员系统地学习计量技术理论,大大提高了计量人员技术素质。

4 结论

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水平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应严格加强对能源计量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的计划、组织、检查和落实,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坚持不断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努力探索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的新途径,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向更好、更深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珂.从企业节能降耗谈能源计量[J].节能技术.2010(04)

作者:孙玲 郜小华 张彬 史烈庆 张广敏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计量分析论文 篇3:

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若干探索

[摘要] 本文通过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结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结合1985年~2005年民营企业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民营企业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国家巨大的贡献,同时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及城市新增就业的巨大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特殊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条件,我国的民营企业的产业形成了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已经影响到我国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找出自身产业结构的弊病,并有计划的进行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结构特征

民营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主要特点如下:

(1)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由于制度及国家对农林畜牧业的保护等外在环境和自身的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主要选择进入壁垒比较低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发展。但早期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如近些年来中小型的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正能很好说明这一点。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对外贸易等行业对民营企业的开放,民营经济在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2)第二产业中的民营企业有许多是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落后企业。尽管民营企业在第二产业上的相对比重在降低,但绝对量并未减少。而处于第二产业中的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属于低效率的落后产业。在这些产业中,许多民营企业由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较低的附加价值已经对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甚至已经影响到这些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2.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早在2004年12月,由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主办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就指出了我国民营企业产业发展中新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三个产业间的结构严重不合理。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

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结构的现状是伴随着我国继改革开放后各个时期推行的政策决定的。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我国民营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这不仅影响民营企业总体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还影响到各方面、各层次的比例失调,最终制约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

(2)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很不协调、高耗能的产业比例增长过快。我国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产业是以能源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工业部分仍局限于其所处的工业发展阶段,增长主要表现在量的扩张上,很多经济大幅的增长都是以能源的过渡消耗为代价的。一般而言,产业结构实际上决定了能源利用结构,产业结构“重”,则能耗相对高;产业结构“轻”,则能耗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GDP能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种工业比重偏高的产业结构以及重工业增长偏快的发展趋势,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3)热点行业的投资(房地产、汽车、钢铁、水泥等)增长过快,区域过于集中。投资的过快增长,一直有深刻的体制原因,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些企业追求短期效益,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等等。而对于民营企业,在利润等利益等短期目标的驱使下,更愿意在热点行业投资,以取得更大的、更快的投资回报。当前投资高增长在区域和产业上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投资的高增长对中长期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要控制当前投资增长过快的局面,应大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产业结构理论强调经济的发展是与一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而且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能够适应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而言,既然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发展的障碍,因此,要想进一步健康地持续地发展,就必须要对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度的调整,使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适应新时期的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数量分析

产业结构作为一国经济的基石,其变动总是和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增长也是与一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前文已经通过对民营企业产业结构的特征的阐述结合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凸显出来的矛盾,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进行适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趋势,可以推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一种好的思路,但是就规模递增效应而言,是否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否应该将资本和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还有待验证,下面本文就民营企业的三次产业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我国的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可行的。

本文选取1985年~2004年民营企业的相关数据分析比较民营企业各个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投入贡献率和各个产业的规模效应,从而分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行性。

1.模型的确立

影响民营企业的产出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如:自然资源、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等。鉴于我国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对民营企业的产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选取劳动力和资本两个要素来加以研究。民营企业产业结构是否需要调整,关键在于比较相同的各个产业的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也就是各个产业的劳动力和资本对各自产业的贡献率并判断各个产业是否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综合以上因素,本文将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各个产业的劳动力与资本的投入对各个产业的产出的贡献率。

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表示第i产业第t年的民营企业总产值;A为规模参数,表示第i产业第i年在民营企业中从业人员的总人数;表示第i产业的资本,一般我们用该产业第 年的民营企业投入的总资产来代替,为随机误差项。

为方便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对各个产业产出的影响,我们通常对上式两边去对数,则得到如下形式:

2.数据分析和结论

本文选取1985年~2005年的民营企业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出值、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相关数据,先进行整理,然后用Eviews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借此来分析劳动力和资本两要素的投入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出的影响。

根据第二产业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根据表中第三产业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从以上的两个Eviews软件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回归的效果都比较好,可以认为已经通过显著性检验,說明用该C-D生产函数来分析民营企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

从以上得到的计量经济模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比较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分析结果,, 说明了劳动力和资本在不同产业中的作用不同,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简单,因此增加劳动力就可以带来较多的产出,而第二产业主要为制造加工业,需要较高层次的有技术的熟练劳动者,因而加大劳动力的投入并没办法达到象第三产业一样多的产出。因此,在现阶段,为更有效率的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鼓励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是有必要的。,说明在现阶段,民营企业将资本投入到第二产业仍然可以带来很高的产出,但是资本的投入所带来的第三产业的产出相比较相同资本投入到第二产业所带来的产出相差并不是太大,而且从分析表中还可以看到,的值非常接近于1,但是比1略小,鉴于模型存在的误差,基本可以认为民营企业的第二产业目前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但是有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而的值相比较1而言非常接近但略大一点,基本可以认为我国民营企业的第三产业正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但是有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也就是说将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到第三产业相比较投入到第二产业会带来较高的回报。因此,从模型分析结果上可以认为将资本和劳动力有计划的向第三产业转移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可行的。

三、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建议

从前文中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我国民营企业的第二产业已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迹象,这就不难解释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受到产能过剩问题的困扰,加上我国民营企业进入的产业大多都是劳动力和资本大量投入的粗放型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消耗、高投入分不开的,这种高消耗、高投入只能带来了短期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要使得我国民营企业能做得更大更久,就必须正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另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第三产业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加大第三产业的投入将会带来更多的产值回报,而且第三产业的部门主要是服务部门,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较第二产业要低,吸纳的就业人员也较多,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不仅可以缓解我国民营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因此,为确保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顺利的发展,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从理论上说是必要的,从数据上显示是可行的。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以下的政策建议来改善产业结构的矛盾。

1.明确产业发展导向,政府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

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譬如说从政府角度讲,对那些可竞争的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产业部门,政府一定要尽快放松规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另外,政府还应通过国债、财政贴息、税收等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促使广大民营企业由过去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价值的粗放经营模式向低耗能、低污染和高附加价值的集约经营模式转化。

2.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培育产业集群,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导致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内耗式的低水平竞争,产品档次质量低,结果导致整个行业衰落,资源浪费。民营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创新。

3.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力抓技术结构的调整

当前,民营企业大多技术创新能力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要使企业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4.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

首先,相对而言,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的壁垒较低。其次,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信息、物流、会计等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利于降低农业、制造业的运輸成本和交易费用、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增进专业分工协作、创造新的部门,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率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第三,大力发展服务业,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对外劳务输出、承包工程、国际运输等服务出口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创汇,经验表明,服务业的新增就业率比第二产业超过一倍以上。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胡玉霞 程细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水平科研机械类教学理论论文下一篇: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