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背景下中国大陆女性话语权的境况研析

2022-10-22

1何谓新媒介

从早期的书籍, 近代的广播, 现代的电视、杂志、报纸, 到当代的网络以及最新的移动平台, 媒介的发展伴随着也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那么, 如何来界定林林总总的媒介呢?当代媒介环境学派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媒介的作用具有深刻的影响, 其中, 保罗·莱文森被誉为当代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莱文森曾提出“当代媒介的三分说”, 他将媒介分为旧媒介、新媒介以及新新媒介三大类型。所谓旧媒介是指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一切媒介, 一般是空间和时间定位不变的媒介, 比如报刊、广播、电视等。他认为旧媒介的突出特征是自上而下的控制、专业人士的生产;新媒介是指互联网上的第一代媒介, 它滥觞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其界定特征是:一旦上传到互联网上, 人们就可以使用、欣赏, 并从中获益, 而且是按照使用者方便的时间去使用, 而不是按照媒介确定的时间表去使用, 如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新新媒介则指的是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 它发端于20世纪末, 兴盛于21世纪, 主要代表有优视网 (Youtube) 、推特网 (Twitter) 等。莱文森明确道出新新媒介的界定性特征:“其消费者即生产者、个人都能选择适合自己才能和兴趣的新新媒介去表达和出版, 新新媒介没有自上而下的控制, 使人人成为出版人、制作人和促销人等。”[1]

笔者在借鉴莱文森的三分法基础上, 以对媒介表达的控制强度为标准, 将媒介划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前者指的是莱文森所谓的旧媒介, 后者则是控制度相对自由化、个性化的新媒介, 包括了莱文森的新媒介和新新媒介。笔者认为, 新媒介相较于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在于, 传统媒介统一“发声”, 传播渠道较窄, “发声”主体有限;新媒介 (以微博为例) 最大的优点就是人人都是播音员, 人人都有麦克风, 人人都拥有话语权。

回顾新媒介的发展, 从MSN、QQ等聊天工具到博客、微

项目支持:本文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青年项目 (KY201347C) 。博、微信, 新媒介在短短20年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 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 也不断地完善自身功能, 并始终以人性化、舒适性趋势为发展方向和发展宗旨。以微博为例, 他融合了聊天工具和博客的优点, 集“交流”和“发布”信息两大重要功能, 同时还增加了“轻巧”这一显著优点。根据微博的转发功能, 微博的传播途径十分快速和广泛。其传播速度和深度不得不让人惊呼大众对于话语权前所未有的高度拥有和极度掌控。

2何谓微博

微博, 即微型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2006年在美国出现的Twitter网站是其发端。在微博中, 使用者只需要输入140个字符以内的文字信息即可发布信息, 也可以通过“关注”和“转发”实现对他人所发内容进行即时分享与更新。2009年, 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开始在国内迅猛发展。观察微博的发展过程, 不难发现, 微博一开始就被广大网民视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 逐渐被草根阶层掌握并成为其维权的利器, 因而深得大众的推崇和支持。据CNNIC第31次互联网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12月, 微博用户规模达到3.09亿, 占总网民用户的55%。到2013年6月, 这一数字再次被刷新, 达到了3.31亿, 微博的迅猛发展颠覆和占领了在微博之前的博客、QQ空间等交流平台, 成为大众交流和掌握话语权的最直接方式。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微博主要有以下优势:一是微博具有双向性, 与传统媒体的单项传输相比, 微博具有了双向互动性, 信息的接受和发布都可完全由大众自主发出、完成, 脱离了管控;二是微博具有碎片性, 这一特征是众多学者诟病微博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原因, 但也正是这一特点赋予了微博勃勃生机, 140的数字范围使大众卸掉了“发声”的负担, 用简短、直接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三是微博具有全球性。他打破了地域、时间、文化的藩篱, 使大众之间的交流没有限制, 普通大众可以关注名人的动态, 大众的关注度也成为微博名人人气的标识。同时, 微博也赋予了大众表达自己的平台, 成就了许多出身草根的微博达人。

正如麦克卢汉所言, 新媒介的出现必然改变社会结构及其表达方式。在微博赋予大众无限话语权的同时, 在传统媒介时代备受压抑的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分享了这一成果。许多学者都认为, 微博让女性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 有了参与制作并发布新闻的便捷途径, 从被动的受众变为主动的传播者, 从被评论者变成评论者, 从被影响者变成了影响者。微博中的女性形象由此开始发生变化:从传统媒介中的刻板形象向公民形象转变, 从单一扁平形象向多元形象转变。在我们为微博带来的女性话语权转变欢呼雀跃的同时, 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审视在微博时代的女性话语权的真实境况。

3中国大陆微博中的女性话语权

话语权是指信息传播主体所享有的表达的权利。在我国, 每个公民都享有话语权。但事实上, 不同公民之间话语权表达的渠道以及表达后对他人或者事物的影响力不同, 从而影响不同个体之间权利的实现, 甚至致使部分个体处于权利积弱或者缺失的状态[2]。微博因其进入门槛低、交流可匿名等特点, 给女性的话语权表达提供了便捷的平台, 从而给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女性微博的发展态势、女性微博的内容及其影响来审视在新媒介时代背景下女性话语权的真实境况。

3.1女性微博的发展态势

根据CNNIC于2013年发布的第32次互联网报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 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 中国网民的男女性别比例为55.6:44.4, 与2012年情况基本一致。报告指出, 近年来, 我国网民性别比例保持稳定。也就是说, 在网络平台占有数量上, 男性网民仍然占有优势。有研究者以新浪微博为例, 根据2013年4月的“名人影响力榜”月榜的前100名用户中, 男性微博占到了70%, 女性仅为30%。在前10名的用户中, 男性微博占到了80%, 女性仅为20%。显而易见, 女性在话语权数量不占优势的背景下, 女性话语权的影响力也十分弱小。

3.2女性微博的内容

女性通过微博表达自己、关注社会、评论他者, 通过微博的内容来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因此, 微博内容是我们审视女性话语权的重要途径。短小、快捷是微博内容的重要特征, 也能集中体现大众在社会中的自我定位。有研究调查研究发现, 在男女两性的微博内容对比发现, 男性微博用户更关注公众领域, 而女性微博用户将关注和表达的内容主要放在了情感、家庭、时尚美容等私人领域。第二, 男性微博内容主要呈现为对公众信息的分享、交流和评论, 而女性微博内容主要呈现为对私人生活的分享、交流。第三, 男性微博内容侧重于理性, 而女性微博内容则侧重于感性。微博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话语表达平台, 但在这崭新的平台上, 大多数女性仍然以贤妻良母或者美丽、性感这一类“刻板形象”示人, 限制了女性微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不但对于女性掌握话语权毫无裨益, 更让女性的刻板形象变得变本加厉, 让女性话语权陷入自我的桎梏之中。

3.3女性微博的影响

有研究者指出, 话语是一种制度化的产物, 是一种权力体制的象征。长期时间以来, 话语一直被男性所操纵和控制, 并逐渐融入男权文化对女性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要求, 女性则存在于男性所创造的文化陷阱中, 女性话语在男权文化的制约和覆盖下走向边缘化, 并依附于男性话语而生存。也就是说, 在传统媒介时代, 女性形象展示和界定的权利没有掌握在女性自己手里, 反而一直被男权主义为中心的话语体系所制约。回顾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 由于男性在传统的文化结构中处于主宰地位, 制定人类生活中的一切规范形式, 因此女性形象的设定与展示都是由相应的媒介机构来完成的, 女性大多是作为“被看”的角色出现。因此, 传统媒介常常是从男性视角刻画着大众眼中的女性形象, 从而形成大众对于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 这些片面的女性形象并没有全面展示真实的、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扭曲、压抑了女性的形象特征[2]。

新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女性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平台和方法、途径, 但女性话语权还是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这突出表现在女性微博影响的局限性。正如前文所言, 近年来, 女性微博在数量上已经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但男性微博用户群仍然掌握着话语的绝对优势, 同时, 由于女性视觉的限制, 女性微博的内容呈现出私人化、隐私化, 导致女性微博的影响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在2014年新浪微博名人影响力榜中, 在财经、政治、科技等社会主流领域, 女性微博数量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性微博“发声”的局限性。因此,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体制大背景下, 笔者认为无论是传统媒介, 还是新媒介, 女性话语权仍处于式微的态势。

4女性话语权的几点思考

自女权运动以来, 女性话语权一直是女性主义者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之一, 让女性拥有表达的权利, 并让这一表达对社会、经济、文化、国家的发展产生影响, 让女性摆脱“被审视”“被告知”的地位。新媒介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介对于女性的桎梏, 女性开始在争夺话语权的战场上崭露头角, 于是出现了一些女性博客红人、女性博客写手等, 微博的到来更是将女性话语权的拥有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 如何让微博发挥正面作用, 提升女性话语权的地位、提高女性话语的影响力和作用,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4.1提升女性微博的数量和质量

随着微博的发展, 女性微博的数量正在逐步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 女性微博的主要集中地仍为中等以上发达城市, 小城镇及农村女性微博的数量很少, 这是我国女性微博发展的重要潜力。只有绝大部分的女性拥有了话语权, 女性才是真实地拥有了话语权, 极少数女性知识分子的发声并不能算是女性话语权的拥有。

4.2形成女性微博的合力和影响力

目前, 女性微博的主要关注方向仍为生活、娱乐、休闲、教育等生活类领域, 而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则较少, 但正是这些社会主流领域才能对国家及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女性微博只有积极参与、关注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才能在主流领域集体发声, 形成具有女性视觉和判断的合力, 逐步提升女性微博的影响力, 成为新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4.3开拓女性话语权的新平台

近年来, 现代电子技术的升级更新呈现出日渐加速的趋势。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并占据主流市场, 微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威胁。据第32次互联网报告统计报告显示, 2013年微博数量第一次出现下降, 与之相对比的是, 微信等手机客户端的迅速发展。因此, 在新媒介的多元化发展的当下, 女性要取得话语权就要逐渐开拓新平台, 而不再是在男性话语权为主导的平台上“跟随性”发言。

摘要:正如麦克卢汉曾言, 媒介可以改变人的交流方式, 更可以改变人的思想方式、生存方式。新媒介的发展层出不穷,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由博客到微博, 再到今天移动平台的微信, 新媒介给予了大众更宽广、公平的表达平台, 更多元化的交流渠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国大陆女性的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貌似平等、自由、多元的新媒介平台中, 女性话语权的主导力、影响力仍令人堪忧。本文试图以微博这一典型的新媒介为例解析目前中国大陆女性话语权的真实境况。

关键词:新媒介,女性,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保罗·利文森.新新媒介.何道宽, 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2] 梁颐.女性话语权的网络表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 (3) :10-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效果下一篇:“对分课堂”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