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论文范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课改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课改,顾名思义就是课堂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努力成为复合型的教育工作者,即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育过程的研究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的学习群体中的“首席”。

第一篇:小学课改论文范文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从课改前注重结果、注重教师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传授等等逐渐转变为注重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而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等等。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这些要求从实施起来困难,到现在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本文将综合课改以来教师的实践,对课改后数学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以及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为未来的新手教师提供一定的经验,帮助他们迅速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推行了十多年,这十多年间,从推行之初受到人们的质疑,到如今形成一定的模式,新课程可以说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是其结果是可喜的,教师以及学生都从新课程改革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的,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由此总结出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为未来的新手教师提供经验,以便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国在各个学科均颁布了相应的课程计划,以及相应的教材,来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师做好相应的改革工作,其中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改革科目,新课改要求改变原来过于偏重知识的死记硬背,过于强调学习的结果等等不符合小学教学实际的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知识的体验,并且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这些改变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下文总结了新课程改革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合作性原则

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以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性原则,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真正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

(二)探究式原则

新课改后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遵循探究式原则,通过创设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体悟,比如:在人教版《圆柱、圆锥和球》的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并引导学生找到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当然,探究式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主题,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身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确立探究式学习的主题,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生活化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前,数学教材有着明显的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实际上数学源于生活,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以后学习高难度的任务奠定基础,而且更是帮助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遵循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原则十分有必要。另一方面,学生对生活实际比较熟悉,通过与生活有关的情境甚至通过生活实物,对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认知发展应该是先从生活实物再逐步抽象出数学符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十分有必要。

(四)开放性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开放性原则,能够正确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且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课改后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后,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新的挑战,因此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们开启了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完善了教学方法,下文对一些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重视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管是新课程改革以前还是新课程改革之后,都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合作学习大部分都流于形式,在课堂中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但是新课程改革后,十分强调合作学习能够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合作学习的变得有意义,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从合作中掌握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人教版《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合作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重视探究式教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探究中发现的,因此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觀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从探究中得到数学知识的体验,这样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但是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很多数学知识的发现不是经历简单地探索能得到的,很多知识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研究才形成了今天的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时候,要结合现代的教育技术,使得有些知识的探究成为了可能,而不是为了探究而进行探究。

(三)注重生活化教学

毫无疑问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接触数学不是从一年级开始,而是从很早的生活中就开始不断地接触数学了,比如学生可能在一年级之前就会简单地数苹果,在学习除法之前也会分苹果,这些都说明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而数学教育主要的任务就是从这些生活中实物的数学抽象出符号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结合生活化的题材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的数学。

总之,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上文总结的三种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后变动最大的三种教学方法,其实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发挥这些方法的优点,使这些方法更好地位数学教学服务,同时这些教学方法不是割裂的,在很多教学内容中,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熟悉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芬.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42.

[2]李红庆.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简论[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83-84.

[3]韩宗鹏.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4]赵洪银.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J].才智,2018(21):45.

作者简介:田正彩,1965年1月,女,汉族,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芒市民族小学,小学一级,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作者:田正彩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课改

课改,顾名思义就是课堂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努力成为复合型的教育工作者,即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育过程的研究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的学习群体中的“首席”。此外,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递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因此,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

随着世界进入多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更需要综合型的人才。应试教育的弊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越发显得突出。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教育模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天性,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以广大农民为主的中国,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给学生的是什么,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以前的教育模式,只会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不会独立思考,学习没有主动性,没有求知欲望。课改势在必行。

苏格拉底有一句哲学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它告诉我们,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如果说教育是在塑造、培育生命,是在唤醒和点燃生命,那么新形势下的教学课改,就是唤醒和点燃生命的火种,而其中的教师课堂教学更富有有效性。

语文教师如果能切实有效地运用有效课堂,不仅有利学生从小扎实有效地学习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言语能力,更能让他们从小在语文课堂里激起兴趣,收获积极,获取愉悦,增强学生一份发自内心地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执著。新的教学模式,是在追求高效的课堂,我们要特别重视利用有效评价打造幸福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体现的课堂。

我校也顺应社会潮流,与时俱进,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改革。那么,如何使课改顺利进行呢?

首先,必须从教师改起。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参与,愿意改,乐意改,并且不断探索如何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注入活水,课堂才能注入活力。

其次,引导学生改。学生已经适应了那种依赖性学习。刚开始,学生肯定无所适从,很不适应,教师要耐心引导,循序渐进,心急不得。

看我们课改后的语文课堂,教室其他三面墙上都有白板。学生六人一组(分组根据本班情况而定),围坐在一起,每组学生好中差搭配。上课前,学生起立,喊学习口号:“我质疑,我探索;我思考,我回答;我体验,我快乐。”(口号由本班学生自己定)然后,教师先问“同学们好”,学生回敬,坐下。学生预习后,自由上板写生字词,然后同学互改。有错的,就说“老师,我纠正”。这时班里,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改同学的错字,却不乱。因为他们的走动是有目的的。回到座位后,学生自由回答,刚才写的字,哪个可以换偏旁或跟哪个字容易混淆,会组什么词,会造什么句。这时课堂就更热闹了,在学生的快乐抢答中,字词障碍得以扫清。然后,教师让学生再次读文,并在读后进行质疑。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会的或不会的都写在纸上,然后小组汇总。接着进入“你提问,我回答”环节。词语写得不好的一组,先提问,其他组回答;再由其他组提问,重复的问题不再提问;学生答不上来的题,教师写在黑板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并适时引导、点拨。教师起的作用是牵线、搭桥和纠正学生没有纠正的问题。提问结束后,学生讨论不解的问题,本组讨论不出的,可以自由结合参与其他小组的讨论,讨论还无果的,教师引导、点拨、讲解。需要搜集资料的课文,学生把课下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展示,由于学生搜集的资料各不一样,所以他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进行展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又锻炼了自己。

现在的课堂,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热情高涨,勇于质疑、探索,课堂活而不乱,学生欢而不乱,教师轻松,学生快乐。我们称之为“高效课堂”。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学生“鱼”,还要给学生“渔”,“会学”比“学会”重要得多。让学生在质疑、探索、交流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快乐所在。同时教师必须得认真备课,积极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否则很难应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了,现在,要有一大缸水,甚至是一条河才行。

新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勇于质疑,乐于探索,懂得了交流,学会了合作。课改初见成效。

任何一个新事物从产生到完善,都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课改也不例外。我们还在探索阶段,也有不足之。比如,学生上板写的题,有时就是一种无味的重复。由于条件所限,农村孩子阅读少,知识面窄,讨论就受到限制,不够热烈。这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逐渐完善。

我认为,课堂改革是广义的,教室不是唯一的课堂。农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如美丽的田间地头、静谧的小树林、辽阔的田野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堂。我们本来就属于大自然,为什么不能回归自然呢?这样不更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就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改革中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我们要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彻底更新教育理念,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责编 张翼翔)

作者:李晓红

第三篇:小学语文新课改探讨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该门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升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从内容到理念都有了全新改革与变化。新课改靠教师实施,教师实施新课改靠教学策略。

一、树立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出四点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素养:即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一种涵养水平。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点应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态度,丰富语文的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养成良好个性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即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言文字的独特性。

二、把握课程目标

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的关键。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全面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其目的是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三维目标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统一在同一过程之中。很明显,新课程不是不要“双基”,但是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教学的“双基”不同。

三、开放语文课程

开放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的基本理念。开放性的语文课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社会性、全程性、实效性。开放语文课程,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设计;要包括语文学科课程,也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要不局限于课本、教室、校园,还应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相沟通;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要根植现实,面向未来,还应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进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新时期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变化的、发展的、有活力的。

四、改变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核心任务。传统教学主张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养规格化人才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变。对学生来讲,这种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教育的教学忽视情感,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关注课程评价

关注课程评价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的评价不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不再仅仅是得一个分数。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改进教学。评价内容应多样化,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化的、互动的。

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灵丹妙药”。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他们才能在学习上体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做到对知识的有效学习与探究,做到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构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做到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突破,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从教学经验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效融入情景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其能力的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当前教学应用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做到对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有内涵、有意境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若是能够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则能使学生有效融入情境当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例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园林建筑视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用园林介绍的音频,让学生跟着朗读,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视频与音频结合的方式,可以应用于很多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

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勤奋努力同等重要。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科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尤其是那些经典的案例材料,教师要精心设计素材呈现的形式、时机,内容的深度、广度等,课上、课下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资源的理解和运用,豐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提供保障。比如,在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比萨斜塔公开试验。学生看着这样的试验视频很兴奋,想通过观察看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对,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自然谈科学有浓厚学习兴趣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书籍,或者是从网站上查阅“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相关假说、试验、讨论的资料等。通过一系列学习和感悟,学生理解了科学的真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教师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分析由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的观点的变化,体验科学发展的艰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八、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能离开科学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交流、感悟、实践的平台,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张召旭.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

[2]邓雯.妙笔生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68-2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下坳小学)

作者:韦炳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数据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出口贸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