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新模式营销管理论文

2022-04-3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智能新模式营销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及科学通信技术发展,电力企业运营方式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发展,要求电力企业建立双向、高速的新型通信网络,建立便捷、智能的新型营销用电互动服务平台。文章以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为依托,开发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整合现有光纤通信网络资源,实现低压用户双向高速通信全覆盖,开拓电力公司的新业务领域。

智能新模式营销管理论文 篇1:

银行AI的应用与展望

摘 要:本文从人工智能在银行营销管理中的优势入手,就人工智能未来在银行营销管理的发展与应用上提出建议,以期使人工智能在银行营销管理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银行;AI;网络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对金融体系及资源的垄断,新模式下的金融服务和平台被微小企业和百姓所认知与接受,挤压了传统银行的利润空间,甚至威胁到传统银行的生存环境。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在这种认知下,银行迫切面临转型升级。

中国的银行業近几年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电子支付app和余额宝等新型金融模式的冲击,另一方面是经济转型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压力。于是许多银行一边改变传统模式,将某些传统模式网点改造成全机具化、智能化的“无人”营业网点,将科技融入传统业务,同时推进开发电子金融部门的发展,增加自己的智能app平台,将金融衍生品、投资工具、智能客服、购物平台等植入自己的app上;另一边加大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推出智能化的自助交易和线上交易产品,例如工商银行的“一键AI投资”模块已经完善并启用,在智能化的解析、评测客户能承受风险度、客户日常投资趋势等,为客户打造属于自己配套产品。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让传统银行网点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客户能借助的智能工具越多,意味着银行作为金融媒介的作用越小,现在还在柜台办理传统业务的客户也大多是信息不对称、运用科技信息手段不便利的人群,而这些人的范围越来越窄、人数也越来越少,所以银行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思路,从传统货币兑换、存取款、贷款的功能转化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融入AI科技,让客户对银行保有新的依赖点。人工智能的发展除了带给银行冲击,也成为银行发现产品的工具、维系固有客户、拓展新客户的手段。

数字化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将不再是单纯的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而将会成为移动连接的缔造者、数据价值的创造者、智能化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提供者。依托金融行业积累的大数据基础,借助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创新拓展到客户所在的价值链和生态圈,通过积极布局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提升大数据洞察力、决策分析力和自我优化力,商业银行将在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精准营销等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数据源头到最终决策的生命周期来看,数据驱动转型是从银行内外部获取金融及非金融的多元数据和信息,再将数据汇集到数据分析平台和架构体系中,根据银行业务场景,通过适当的分析技术和工具获得对整个银行生态环境的洞察力,并将洞察结果应用到银行决策或精确行动的流程中,以期更加契合银行业务发展需求,激发银行更大的潜能。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领域的大量投入和快速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级分析技术、自动化分析和决策的能力,这也是当前数据分析发展的技术方向。

当大数据营销成为主流时,物理网点、地域环境等因素的主导作用便已经不在,银行更应该借助网络新渠道获客,扩大营销半径。要借势人工智能,结合银行专业优势对客户群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运用AI这一手段便可以用大数据建立模型筛选客户,对客户群进行画像、归类,实现有针对性的精准营销。

目前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还主要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过去5年,中国银行业投资最多的金融科技领域包括:区块链、数据分析、金融服务软件、支付结算和合规等。目前在银行业最突出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是用于降低成本和合规管理,帮助银行按政府规定运作,同时将各类数据与业务平台系统挂钩,与各相关政府机构进行网络数据联动,实施反洗钱、反欺诈、检测员工不当行为等风险防范工作。

金融体系是国家的命脉,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合理配置资源的金融体系是整个国家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风向标。金融科技公司由于自身具有的创新基因和大数据的优势,在许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传统银行可以利用自己拥有大量优质客户资源、大量优质数据、品牌和雄厚资本的优势,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加速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应用落地。现在智能投顾服务已在银行业中逐渐发展起来,银行可以利用自己广泛的客户资源、品牌信誉,和在投资领域比较中立的市场定位,推出可靠的智能投顾服务,帮助中国庞大的投资群体,抢占和巩固自己在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地位。

当然机遇与挑战向来是并存的,银行在不断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高度自动化的过程会给银行和客户提供许多便利,机器为人类提供更高效的服务,但当银行在把很多决策权赋予机器的同时,如果缺乏强力的监管方式,就会积聚操作风险,比如在通过人脸识别帮助客户简化流程时发生主机宕机的情况,或者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出现不当言论,又或是识别过程中可能出现种族歧视等问题,因此银行必须考虑法律方面操作风险的成本。

其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做一些决策,比如信用贷款,而信用风险有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最后,当人工智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时,复杂的系统环境会带来更加复杂的人工智能市场风险。所以在银行各种应用中,虽然可以采用新的技术解决一些风险问题,但是随之也出现了新的风险,比如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可能会涉及相关的风险监管或道德风险等问题。银行利用人工智能做一些流程的优化和简化,但同时人工智能也需要一套风控流程去监督它,所以这可能会带来新的具有不同表征的风险点。因此,未来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重新审视风控的整套流程和框架。

在竞争压力方面,目前金融科技创新给银行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人工智能赋予金融科技创新更多活力和行动力,传统金融服务中“眼”和“手”的部分逐步转变为“口”和“耳”的部分,银行开始要更多地借助语音技术平台,提供相关金融资讯和更多互动的过程。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和非金融机构开始进入金融领域,这使得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被取代性越来越高。另外,互联网企业在支付行业的技术革新,同样给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在业务数据分析方面,银行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科学家、数据资料和高效能的计算工具,但这些资源无疑都是高成本的。因此,银行需要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并把数据快速地放置在分析平台,且数据分析平台需兼具共同运算等功能,这种需求对银行而言是很大的挑战。

另外,在数据安全治理方面,因为数据科学家想利用共享或社区机制,跳出传统分析的框架,但银行业中大量信息和数据不可能轻易地开放权限,因此造成两难境地,如何能够让数据科学家畅意地使用数据,给予他们相关的计算能力和数据权限,这也是银行亟待突破的问题。

虽然面对内外部多种挑战和压力,各大商业银行还是以开放、积极的态度拥抱大数据时代,逐渐建立面向大数据分析的全生命周期链路,将大数据运用和人工智能开发应用作为转型规划的重点内容。

分析现在的大环境、大趋势,中国在AI应用方面的发展速度是要比西方快的,银行需要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案处理过去的负担和当前新技术之间的关系。中国在AI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储备充足,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愿意投身AI,AI的商业化之路需要场景与人才的双重加持,除了从帮助银行从系统层面实现“Powered By AI”,通过为客户源源不断地补给人才,提供系统、应用、人才等全链路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对银行业务人才的培训,可以使他们在短期内了解和熟练构建AI应用,帮助金融企业打通业务场景与数据、模型的闭环,为银行客户的各个业务场景的AI化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及人才保障,助力中国金融机构全面进入AI提速时代。有西方的借鉴,有人员、政府、市场主流的推动,有逐渐完善的大数据分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正向好发展。

作者简介:

李敖男,女,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现居天津,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港保税区分行对公客户经理及国际单证业务科员。

作者:李敖男

智能新模式营销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智能用电服务在广电数据平台的应用前景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及科学通信技术发展,电力企业运营方式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发展,要求电力企业建立双向、高速的新型通信网络,建立便捷、智能的新型营销用电互动服务平台。文章以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为依托,开发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整合现有光纤通信网络资源,实现低压用户双向高速通信全覆盖,开拓电力公司的新业务领域。

关键词: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广播有线电视网络;智能电网;广电数据平台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电力市场日益开放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单向低效、高碳排放为特征的传统电网局限性日益明显,为解决传统电网存在问题,“智能电网”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电力企业竞相发展研究方向。智能电网就是电网智能化,以现有高速、双向通信的网络为基础,通过传感技术、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来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使电力市场和资产优化高效运行。而电力通信平台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智能电网数据获取、处理和业务配合的重要支撑平台。通过电力通信网,设备与设备之间信息可互通、互操作,电力系统能够进行业务配合、统一规划,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我国已利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纤复合相线、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等特种光缆建设电力专用光纤通信网络,但总体趋势呈现“骨干网强,接入网弱”、“高电压端强,低电压端弱”的特性,低压配、用电网通信网络建设已成为制约智能电网发展的瓶颈。

现阶段,用户获取用电信息通信渠道依赖于电信运营商短信推送和人工服务,电力企业每年需花费大量支出来保证用户服务优质性,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互动性差的问题。随着电力改革的推进,电力企业需要以市场经济的观点为用户提供用电服务,需要准确把握用电群体需求,提出新型营销用电服务方案。

本文以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为依托,开发新型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整合现有光纤通信网络资源,建立电力企业与用户间高速通信双向通道,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提升服务信息支撑力度,完善电力通信网络用户侧的缺失。智能电网借用广播有线电视网络数据传输与屏幕互动的渠道运用将会有广大的发展前景。

1 广播有线电视网络通信技术浅析

传统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大部分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结构通信,利用光纤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区,在进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采用同轴电缆传输。随着以太网无源光纤网络平台出现,自2010年起,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利用EPON技术,以最低代价实现了传统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和双向通信改造。新型广播有线电视网络通信采用光缆、射频电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网络。随着改造的完成,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也成为了社会有线光纤数据传播最普及的网络。与其他用电信息采集通信方式对比,有线电视网络在采集方面更具有优势,如表1所示。其主干网络采用光纤环形连接,通信过程具有自诊断功能,能够快速处理故障。

2 电力通信现状

在通信网络核心层釆用有线光纤通信已经成为了共识。无论是长途骨干网、城域网还是接入网,光纤通信因其廉价、优良的带宽特性成为通信技术中最主要的传输手段。电力配电网用户侧一般采用无线专网、中压电力线通信、光纤专网等常见通信方式,均无法承载智能用电小区后台服务业务,建立强大的有线光纤配用电侧通信网络势在必行。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持续推进“电力光纤到户”项目,即利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将光纤随电缆一起敷设到电表和用户家中,配合无源光网络技术,搭建电力光纤到户公共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电力光纤到户”项目已在多地建立试点工程。同时电力系统正处于“二遥”向“三遥”升级拓展过程中,电力光纤专用通信网络仅覆盖了个别馈线中的个别开闭所、环网柜及开关,低压用户侧电力光纤覆盖率几乎为0。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了小区入户工程难、标准实施难、成本改造难、建设推进难等问题。目前,制约“电力光纤到户”通信网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上的不可行性,而是成本过高的基础设施投入,极大限制了电力智能小区的建设及智能电网的发展。

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已基本实现小区居民全覆盖,且具有传输距离远、带宽稳定、无杂波干扰、传输延迟小及丢包率低等优点,能满足智能电网数据采集和为用户提供互动服务的需求,将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作为电力公司智能电网数据采集监测的有利补充,减少企业的短信运营成本,增强公变数据实时高效传输。电力网络若与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主动融合,将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作为电力低压用户侧通信渠道的补充,提高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利用率,将是一种很好的高效双赢的合作新模式,也为推进“电力光纤到户”工程奠定基础。

3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

近年来,95598客户服务热线、营业厅视觉识别体系、服务规范化体系、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电能采集系统等系统的应用满足了电力营销服务及技术的基础性业务开展,但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仍存在购电模式不够方便快捷、用户对用电具体数据不够明确、缺乏客户个性化服务措施等问题。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新型电力营销方案势在必行。电力企业应准确把握用电群体的用电需求,从市场经济观出发来完成供电服务工作,这样就对营销用电服务业务提出了以下要求:信息传递方式应由“被动”过渡到用户“主动”获取;业务传递方式由“人工”处理过渡到“电子”办理。

3.1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基本运营模式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由电力企业与广播电视集团共同开发,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双向通信网络,一方面,电力企业能将用电信息主动推送至用户侧,方便用户进行电力查询;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可采集用户用电特性,了解用户需求,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将95598客服支持系统、银行实时收费账务处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电能采集系统、电话及短信平台等多种系统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用电方式。

目前,电能表与公变集中器间采用载波通信方式,公变集中器与电力系统服务器间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建立沟通电能表、公变集中器与用户家庭机顶盒的双向通信渠道,将电力通信网络覆盖至用户室内网络。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利用每家电视与电能表对应的唯一性和内在关联性,即每个电能表的资产(户号、户名、用电地址)的唯一性与每个有线电视机顶合IP地址的唯一性,进行客户关系与识别,建立客户信息始末端的统一,实现数据信息互动。在用户接收端架设信息发布前置机,对电费通知、电费催缴、停电信息等用户个人用电信息采用点对点方式传输;对公共电价信息、恶劣天气用电预警、业务办理等公共用电信息采用广播方式传输。原理如图2所示:

3.2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安全性

按照国家以及电力公司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必须确保双向通信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实时性。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通信方案将电力信息通过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电缆专门光纤通道进行通信,实现物理及逻辑隔离,并在传输过程中根据电力公司规定做好信息加密、安全防护工作。

3.3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功能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为用户提供互动化用电服务,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优化了供电端与客户端设备连接,建立了用电和信息交互通信网络,使计量装置更加智能化、数据采集更加实时化、收费方式更加多样化、服务手段更加便捷化。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系将成为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友好、可视的交互平台,通过信息上传下达,促进电力企业和客户双向良好沟通。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3.3.1 实时用电信息推送。用户可实时查询电费电量电价,了解电力相关法律法规。随着费控政策的推行,帮助用户及时了解智能电表余额不足问题,方便用户及时充值,避免欠费导致的停电。帮助用户实现科学用电,使用户主动参与到用电管理中来。

3.3.2 基于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双向高速通信信道传输用电采集信息数据。用户层面上,分析用户用电行为,为用户定制提供最优用电策略,引导用户间接或直接进行符合运行方式调整,合理用电;在用电设备层面上,对配变电压、电流等参数实时监测、系统预警,对重、满载配变安装热传感、影像监控等后续综合监测设备,实行高峰用电在线巡视。

3.3.3 为实现“三表抄收”提供平台,一网多用,多方合作,使用户同时能获得水表、气表、电表三表数据,提高网络利用率。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电力光纤入户”及智能电网到家落户提供数据传输保障。

4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应用前景

现代化通信技术下,数据可实现远距离快速传输,跨行业数据共享,为智能电网建设现代化业务平台奠定了基础。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优质、更智能的服务,一直是电力企业建设智能电网的最终目标。传统电网配售环节一直采用劳动密集型的营销模式,劳动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以保证。随着新型通信技术发展,传统电力营销模式需要变革,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与客户建立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型供用电关系,建设智能化用电社区,为提供智能化用电服务,将是电力企业未来努力方向。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可应用至联动级智能家居服务,实现多平台贯通,使电话、手机、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与用户用能设备实现通信,用户可通过移动设备远程对家庭用能设备监测、采集、分析及控制。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可应用于管理用户端储能、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电、小区公共用电设施等,引导用户电力负荷低价时段存储电能,高峰时段释放电能,能有效减缓电网电力负荷波动状况,提高负荷利用率。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为实现稳定、高效的电价下发工作提供可能,同时采集智能电表电价参数,与营销系统客户电表对比,筛选出电价不一致电表,能迅速排查故障电表,便于电力员工及时处理。

实时交互的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对未来建立市场化电能定价机制,优化管理分布式能源、新能源及储能资源,及后期智能电网数据传输提供保障。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的开发促进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与传统电力行业深度融合,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客户。电缆上搭载多光纤路通道,即可在一根传输介质上实现有线电视、互联网接入、多媒体业务、语音通话、家庭智能电表等多种业务,这不仅可为电力网提供信息传输通道,还可作为电信网、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及互联网的独立物理数据传输通道。

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的合作模式也可进一步推广至与电信网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整合通信网络资源,通过一方投资建立复合光缆,另一方通过购买或租赁方式获取廉价的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四网”融合,可节约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将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最后一公里”接入方案。

在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开发的中后期,还将预计开发以电能表为数据传输节点,电能表与有线机顶盒直接进行信息传递的电力通讯模块,同时继续推进“电力光纤到户”项目,以此替代对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移动电信网的依赖,真正完成电力高速双向通信网络全覆盖。

5 结语

目前,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已经在泉州市洛江区进行试点和验收工作,嘉琳小区与福炼小区2000户居民参与试点,系统匹配成功率高达100%。通过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帮助17户用户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电量异常、串户等问题。与广电集团合作,利用广电媒体资源和带宽资源,使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营销用电服务双向互动系统将多信息渠道资源进行整合,深化了电力企业与客户间的双向互动,提升了营销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和精益化水平。为未来建设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实现了电力企业、广电集团、小区居民等多方利益体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磊.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 石际.电力通信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6).

作者:杨辉龙

智能新模式营销管理论文 篇3:

移动互联时代的出版营销新模式

摘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出版营销出现新模式,主要包括线上推广营销、线上推广+线下体验营销、线下推广+线上营销三种类型。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出版营销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与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凭借“精准、互动、整合”的优势,已成为新时期企业营销的必争之地,传统的电商营销体系也在加速向移动端迁移。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也开始有所行动,不断创新适合本行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以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跨越发展。

一、我国传统出版营销模式的类型与不足

经过长期发展,目前我国传统出版营销模式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几种类型。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营销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版营销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出版营销模式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类型是地面发行和传统的线上发行。其中,地面发行的营销渠道主要包括新华书店流通渠道及实体书店流通渠道,在业务模式上仍以片区承包制为主,主要业务为收发订单、联系各地书店、发货、补熊结款、退货管理等。

传统线上发行较为成熟的主要是B2C、C2C等传统电子商务模式,我国已有相当一部分出版企业自建了电子商务网站,开展B2C模式的图书营销;大多数出版企业则借助于亚马逊、当当、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B2C营销;更有大量的中小型民营书店选择了淘宝网这一C2C平台来扩大图书销量。

地面发行尽管仍是目前我国图书产品尤其是教材类图书的主要营销模式,但其营销环节多,精准性差,存在地域保护的壁垒,在线上营销方式的冲击下逐渐呈现出萎缩状态。传统线上发行是对地面发行的改革与创新,但自建平台难以完善,受电商巨头的制约性强,折扣幅度大,与新兴移动营销模式相比,缺乏竞争优势。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地面发行或单纯的PC端电子商务等传统的出版营销模式已无法充分适应市场与消费的发展趋势,其局限性日益突出,出版营销为求发展必须要有所创新。

二、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新模式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相互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的沟通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此环境下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也应运而生。结合移动互联网传播高效精准和沟通互动方便快捷的特点,移动互联网营销可分为基于目标用户的精准营销、基于信息分享的社交媒体营销两种模式。

1.基于目标用户的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是指基于对用户信息的深度挖掘,结合其偏好所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点对点营销。精准营销从选择特定的目标群体开始,在营销过程的各个阶段,实现营销手段的全方位精准实施。其典型类型有LBS营销、App营销和O2O营销等。LBS营销是指通过精准的定位技术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从而为其提供商家信息或推送广告。例如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百度地图等应用就将LBS与移动终端相结合,能针对性地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App营销则借助移动应用的功能差异和产品特性来细分用户,进而实现精准营销,且一旦用户将App下载到移动设备上,应用中的各类内容和互动就会逐渐吸引用户,形成较为强大的用户黏性。而O2O营销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特点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和便利的消费体验,也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创造了条件,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中备受青睐,目前渐成为各行业的营销利器。

2.基于信息分享的社交媒体营销

社交媒体营销是指通过新媒体和社交网络,将人们的关系由线下延伸至线上,并借助关系让用户产生对产品的认知、认同和认购,因此在参与感和用户黏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常见的类型有微博营销、微信营销和网络社区营销。由于其信息交互性强、内容丰富、参与范围广,一旦在营销工作中成功运用,往往会为企业取得惊人的营销效果。例如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就借助了微博庞大的用户基础,让有关话题和信息在短时间内实现“病毒式”传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票房神话。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依托微信的强聚合性、高亲密度,由一款自媒体产品,逐渐成长为拥有200多万粉丝的移动互联网知识社群。小米手机则以网络社区的方式筛选用户,聚合志同道合之人,使“米粉”逐渐成为标榜个性化的一张名片。

三、移动互联营销在出版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营销模式的全新变革,越来越多的出版发行企业借助这一营销工具,结合自身特色,使其在出版营销中得到了丰富多元的运用与创新。笔者认为,按照营销渠道的不同,结合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特点,目前我国出版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可分为线上推广营销、线上推广+线下体验营销、线下推广十线上营销三种类型。

1.线上推广营销

线上推广营销即图书产品的宣传、销售皆于移动在线平台上进行的营销方式,目前有着多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如微信公众号推广、微商城营销、网络社区、App营销等。统计表明,截至2015年9月底,认证并启用的出版单位微信公众号有261家,书店公众号有187家,书单、书摘、书评、作者专访、活动预告、赠书抽奖等是这些公众号宣传推广的主要内容。而2013年3月微信支付功能全面开放后,微商城成为出版营销的新热点,例如青岛微书城打造了包括图书销售、定制服务和互动交流等业务在内的全新移动书城;华文天下、读库等出版机构的微信商城自开通以来,销量不断稳步上升。近年来App营销也日益流行,中信出版社自建了App“尚书房”,磨铁推出了“磨铁书栈”移动阅读客户端,重庆新华书城则开发智能App向读者提供商品查阅、预定、购买、意见反馈等多种服务。

在线上推广营销中,大V店作为后起之秀,在童书营销领域异军突起。与许多微商不同的是,在大V店模式中,用户只要交129元,就可以成为大V店会员并销售大V店提供的货品,且货源、物流、仓储、配送、售后等由大V店统一负责,店主只需要在线上的社交网络(微信、微博、QQ空间等)推广自己的店铺或商品,卖出产品后便可获得相应的销售佣金。除销售产品外,大V店还建立了社区,开创了“微商+社群”的全新营销模式。目前,大V店已和多家少儿类出版企业合作销售童书,由于大V店的每一位注册用户都以分销商的角色而存在,图书在大V店上的销量非常可观。笔者认为,大V店模式给出版界带来了新的借鉴之处,出版企业在进行线上平台营销时,需要考虑用户的个性化,可通过私人定制化的服务,加深与粉丝、用户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做营销,更要做社交生态圈,使粉丝、用户成为自己的“代言人”乃至“分销商”。

2.线上推广+线下体验

O2O的兴起为出版营销带来了新的生机,“线上推广+线下体验”模式是其在出版营销中的主要呈现方式。借助于大数据的支撑,以实体书店为落脚点,“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的图书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的内容推送、交易平台的引流、实体店的库存支撑、本地化实时自取、社交化网络点评来提升读者的购书体验,促进实体书店实现了图书销售及社会服务的多重功能,也推动了图书的在线宣传推广平台向综合营销服务平台的转变。

例如,广州购书中心以微信粉丝征集为切入点,以线上“微信新媒体”加线下实体店为平台,通过提供会员内容推送、阅读定制、社交聚会等公众服务,实现线上用户向线下书店的引流。除博库网外,浙江省新华书店的线上订单均在实体店取货,读者通过移动商城不仅可以查询实体店图书价位,方便到店后直接取书,还可参与投票等互动活动。半年不到,移动商城已有3500个订单,实现码洋27万。湖北崇文书城推出了二维码实体引流模式,顾客在线上的订单直接生成二维码,持二维码可在线下到书店自提,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使读者享受到实体书店的切身体验。

“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的营销模式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增强了线上线下的用户黏性,还以“服务+体验”的模式拓展新的赢利点,避开了互联网电商巨头对图书营销的价格战,开辟了出版图书营销的新境地。

3.线下推广+线上营销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借助这一契机,出版业结合具体实际,在实践运用中加以创新,发掘出“线下推广+线上营销”的全新图书营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出版企业先在线下面向读者进行图书的宣传推广,进而引导读者线上购买,使读者能够享受网上购买的优惠与便捷。

本课题组在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实地调研时发现,其儿童绘本的出版发行近年来发展迅猛,诸多图书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儿童绘本市场中居第一方阵。进一步探究发现,其开展的“线下推广+线上营销”的营销创新实践,对其业绩的获得功不可没,值得推介。例如,海豚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和营销团队发现儿童绘本的购买决策群体主要是年轻妈妈,于是他们选择和年轻妈妈经常带孩子光顾的麦当劳进行跨界合作,线下在麦当劳的儿童休息区结合童书和绘本内容给孩子们“讲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妈妈们学习帮助孩子通过看图“想象”故事情节、“阅读”儿童绘本。这个趣味盎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童书绘本的有效推广。同时,在麦当劳套餐中附上购书券的二维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线上购书的抵用券,从而将线下的推广对象引流到线上消费。如此不仅实现了童书的精准营销,获得了良好的营销业绩和市场美誉,而且给麦当劳带来了更旺的人气,使跨界合作实现了双赢。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青岛微书城”,它是青岛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新媒体中心与腾讯微信平台合作,于2014年4月推出的全国第一个微信书城。“青岛微书城”整合集团旗下的青岛新华书店、青岛出版社及合作出版社的优质图书、音像、文化衍生品资源,创新性地推出了“作者签名图书”“图书私人定制”“重点图书推荐”“阅读分享交流”等特色服务,通过微信检索迅速、沟通方便、支付便捷和数据挖掘优化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化阅读与交流的综合服务平台。与此同时,青岛新华书店在实体书店里进行了“智能WIFI”布设,线下读者可通过“青岛微书城”线上平台获取密码,并使用微信支付购书,使得读者在实体书店能够通过移动支付进行购物,从而逐步将线下书店的客流量更有效地转移到线上。

作为O2O在出版营销中的另一种创新应用,“线下推广+线上营销”模式更加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与购买习惯,使出版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平台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综合服务,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引导用户,从而进一步优化图书营销环境。

与传统出版营销模式相比,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版营销新模式在营销思维、营销技术和营销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突破与创新,展现出巨大的营销潜力。出版企业应顺应时代,树立移动化、场景化和即时连接思维,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施精准营销,拓展业务链条,使移动互联网从宣传推广平台向综合营销服务平台转变,通过定制服务、互动交流实现用户培养和增值服务延伸;同时,开展跨界合作发掘新的营销模式与盈利方式,实现出版营销的新突破。

作者:张美娟 张琪 曹子郁 柏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科技企业技术管理论文下一篇: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