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8年级下语文课件

2022-12-13

第一篇:部编8年级下语文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精品课说课稿

8.红楼春趣

一、说教材: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

《红楼春趣》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中,简要介绍《红楼梦》、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放风筝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使学生懂得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

教学本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过这几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3.教学难点: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比较陌生,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关于《红楼梦》的生活体验几乎为零,理解更为不易。因此,在教学中要致力于指导学生读通课文,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所以,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并举,突出学生的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感悟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体会语言、肖像描写。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播放《红楼梦》插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交流并相继导入课题。导入课题后,为学生补充有关《红楼梦》、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提出阅读要求: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激发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重点做好学生对课文朗读情况的检查,指名多个学生合作读课文,通过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通,把课文读顺。

(4)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后,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为了解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5)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在交流中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1)为了让学生较快地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首先提出阅读要求: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阅读要求的提出其实也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3)在了解故事内容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在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产旨,感受他们放风筝的自由欢乐,感受贾宝玉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4)在感受人物形象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最多。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人物。引导学生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例如,在引导学生针对文中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的交流中,结合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抓住对贾宝玉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便急得头上出汗,怕被嘲笑等,感受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

4.通过回顾全文,总结写法,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深入感受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总结在阅读中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5.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中描写“凤辣子”的一个片段,感受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的妙笔生花,并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彩,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中国汉语言文学在表达形式上,在遣词造句上,在文字表面,在朗读感觉上所特有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读来朗朗上口的语言风格,感受明清小说“古白话文”特别的语言风味。受到没得熏陶和享受。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5.在布置作业环节,推荐学生从《红楼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读出《红楼梦》中悠久的历史,读出《红楼梦》中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成功的将阅读的视野引向课外是必要的,课文的阅读仿佛是一扇大门,打开了大门,学生就可以从大门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而大门里的阅读给予学生的是“方法”──读懂人物方法。也正是这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最终回归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去。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根据学生课堂上自主阅读中对课文的了解和感悟体会逐步形成的。内容简单,概括性强,有助于学生通过板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主旨。

第二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古诗二首

8.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他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突破措施:随文识字,多种方式识字。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导入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依、尽”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引出作者――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诵读汇报

(1)(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类生字。(出示4个生字:炉、烟、流、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仔细观察4个生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同桌说说,再提问。) ③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点评时指出注意事项。 ④比赛谁写得好: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4个生字,同桌互评。 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四、讲解文章大意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最后一句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生动形象的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2)朗读并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第三篇: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 8《静夜思》教学反思

《静夜思》教学反思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能背诵自如,所以一上课当我刚揭示课题时,学生就在下面说开了,有的甚至就背诵起了《静夜思》,看到这种情况,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学安排,而是话题一转,问学生:“你能站起来背背你所知道的古诗吗?”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纷纷举手,都想站起来一背方休,但请了几个同学后,我发现他们背的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古诗,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又微笑着问学生:“你能背诵一些老师没有介绍过,你也没有从课文中学过的古诗吗?”这下举起的小手减少了一些,但不一会,就有学生蠢蠢欲动了,先后有学生站起来了背诵、讲解了《春晓》、《锄禾》、《静夜思》等,但仍局限与书本中学过的诗句,其中沈思言同学站起来了背诵了一首同学们都没有听过的诗经上的诗篇,但解释不出来,只能照着所有的课外书念,因为有些字不认识,再加上不理解,所以解释的让人一头雾水,连我都听着累,何况学生呢!针对这样的情况,联系到平时不主动去看课外书的情况,我问学生:“这个时候,你最想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表示“以后回家都看点书本以外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那么下次就可以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了。”我想此时的教育可能比平时空洞的说教,空洞的要他们看半小时课外书的魅力更足、效果更佳。

接下来,我就针对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自由地读〈静夜思〉,看着学生摇头晃脑的诵读着诗句,听着学生琅琅地朗读,我想诗句的意思学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备好的课讲解呢?最后我决定摒弃教案上的东西,让学生在找朋友说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自己找朋友,准备表演《静夜思》,事先我作了说明怎么表演,一组三人,一人背诵古诗,一人在旁边讲解,还有一人表演诗人李白的情况。如在一生摇头晃脑的诵读中,负责解释诗句意思的同学在边上开始合着节拍一句一句的解释,而此时李白也在台上表演开了,一会举头望明月,一会低头思故乡等等。学生准备时的热情空前高涨,人人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教学反思2 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悟教学。通过出示《静夜思》背景插图,优美的配乐,李白的图像,以及理解“霜”这个词的图片等,能够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走进诗人思乡的情怀中。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雨点儿-部编版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会写“问”字。

3.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尤其要读好疑问句。

3.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感受雨点,整体把握

一、回顾导入

1.谈话:“同学们,听!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它是?”(播放雨声)

2.板书课题。

3.贴“雨点”,引导学生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并利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好儿化音。

二、畅游字词

1.你们把雨点儿说得这么可爱,这么亲切,它可高兴了,想听听你们读读这三个词。(数不清、云彩、飘落)

2.你能用一个词、两个词或者三个词说一句话吗?

3.出示课文语段,读好、读准会认字(红色)。

板块二

感悟词语,读透文本

一、理解重点词语

1.理解“数不清”

(1)同学们,你们有在下雨的时候数过雨点儿吗?可以数吗?

(2)找出书中表示很多的词语:数不清。“数不清”是什么意思?

(3)随文认读多音字:数。

(4)通过指名读、齐读、加动作读,引导学生理解雨点儿“多”。

(5)拓展生活中数不清的事物。

2.理解“飘落”

(1)从文中找出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云彩)

(2)贴“云彩”,认读“彩”字。

(3)雨点是怎样落下来的?(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斜着)为什么是斜的呀?因为有风,所以“飘落”的“飘”是风字边。

(4)通过指名读、齐读、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出“飘落”的轻柔感觉。

(5)数不清的雨点飘落下来是多么美的情景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加上动作,把这种美读出来吧!

(6)句式说话训练

二、课中活动:《雨点沙沙》

三、读好对话

1.自由朗读2-4自然段。

2.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都到哪里去了?(板书:有花有草;没花没草)

3.学写“问”字,师示范,生描红,反馈。

4.引导学生理解,指名读、师生读、齐读。

5.思考:你想当大雨点还是小雨点,为什么?

四、感谢雨点儿

1.孩子们,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大雨点和小雨点都到了最需要它们的地方,滋润了大地,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被雨水滋润过的小花小草,究竟会有什么变化呢?

2.出示动画,并指导学生找到与动画匹配的段落。

3.随文认读多音字:长。

4.指导朗读,想象画面,师范读,注意读好停顿。

5.思考:这些地方有什么变化。(板书:更红更绿

红花绿草)

6.口语表达训练:假如你是这些小花小草,你想对雨点儿说点什么呢?

板块三

学以致用,拓展想象

一、

熟读成诵

二、

想象:雨点儿还可能去哪里?

三、

拓展阅读《雨点去旅行》。

【板书设计】

雨点儿

有花有草

更红更绿

没花没草

红花绿草

第五篇: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8.小雨点教学设计

8、雨点儿

教材解析: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

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设计说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情境中合作,在情境中学习。一年级教材要求生字认写分开,认字教学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其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并进行拓展和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 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有、从”。 教学准备:

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彩”等12个生字,会写“问、有”等5个字,认识“彡、穴、刂”3个偏旁和“乛”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准备:

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师生) 2.认读生字,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用时:5分钟)

1.导入: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好吗?(播放歌曲《小雨点》) 小雨小雨沙沙沙, 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 在说话:

哎呀呀雨水真甜, 哎哟哟我要发芽。

2.播放动画。过渡:这首歌唱的是小雨点儿,我们来看看。多可爱的雨点呀,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喊它吧!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

本课生字:数、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长 认识多音字:

数 shù (数学) shǔ(数数) 长 zhǎnɡ(长大) chánɡ(长短)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适时点拨。

三、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5个会写字:问、有、半、从、你。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强调书写要点。

5.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飘落(piào piāo) 数不清(shǔ shù) ..云彩(yún yùn) 半空(kōnɡ kînɡ) 回答(huí huì) ...

2、我会写。

教学反思: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本节课不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的朗读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2.有兴趣地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进一步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下雨图,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这节课我们要和雨点儿一起去进行一次旅行。

2.过渡:想和雨点儿一起去旅行,先要和刚认识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们会拦住你们的。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二、品读课文。(用时:25分钟) 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启发学生思考: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你们数清了吗?

(2)过渡: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吗?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引导练习用“数不清”说话。

(3)引导学生齐读这个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1)过渡: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组织学生自由读二至四自然段。

(2)出示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并适时评价。 (3)组织同桌分角色读。 (4)组织男、女生分角色读。 3.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课件出示雨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感受。 (3)引导学生齐读这个自然段。 4.想一想,填一填。

雨哗哗地下着,他们高兴地唱起了歌儿,有的雨点落在了( )里,花儿见了笑呵呵,多开心呀!有的落在( )里,鱼儿了的摇尾巴,他们高兴地游到水面上和小雨点儿玩耍。有的落进了( )里,禾苗扭着身子,高兴地笑了。

三、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给那里带去什么变化? 如果我是雨点儿,我想到去,给那里带去。

2.引导学生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你写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思考服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7月销售行业工作总结下一篇:6学校治理三乱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