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

2022-05-08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关系我国的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生活。同时,国家粮食的产量对于国家工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随气候和地域分布不均等特点,造成农业用水的极大阻碍,而水资源是粮食能否取得增收的最重要的基础保证。

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 篇1:

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和谐世界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的核心是生产发展,生产不发展,人民生活怎么宽裕,然后乡风才能文明。关键是管理民主。昨天新闻媒体广播了江苏很有名的大队,讲他的老书记,他现在是四百多亿。这个老书记准备在全国培养多少呢?培养五万个支部书记,第一批,一个老书记在媒体上讲的。所以现在我们国家的建设,不出问题则罢,出问题就在农业方面、环境方面。我们现在土壤也好,肥料也好,研究水的也好,要非常重视农业的问题,非常重视我们的环境问题。所以小平同志就讲了这个,他在1963年就讲农业问题,他还给外国记者讲,你们想了解中国的经验吗?在中国的经验第一就是自力更生为主,第二就是重视发展农业。他说农业发展要全面规划,首先是生产粮食。中国人每年大概吃四、五百斤粮食,这是83年讲的。86年大概要八百斤的粮食。他说农业翻番不能只搞粮食,还要搞各种经营。后来讲农业的文章很多,还没有做起。从长远来看,粮食问题很重要,要通过农业改革改变后进问题。同志们,我们小平同志在1986年12月19号就谈到农业改革后进问题,现在我们就到了后进问题了。

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农村土地改革,一下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也大幅度增长。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在于城市的改革。经济发展比较快,是1984年到1988年,这五年我们是从农村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副产品的增加,农村市场的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勇于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这五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6万亿,平均每年增长21.7%,这是1992年1月18号到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的。所以他说美国为什么工业发展的快,有很好的农业做基础。日本二战以后也是首先发展农业,所以它后来工业发展很快。所以我们现在非要很重视农业,很重视土壤肥料工作。

我们现在农业有没有问题,我们GDP已经相当高了,但是粮食减少,粮食也有一个GDP,粮食减产。有一个省减产了50%,有的减了30%,有的减了20%。同志们,这是大事情。从秦始皇建国就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运。我们的粮食最多的是吉林,第二是黑龙江,第三是内蒙古,过去文化大革命的时候2500万人口,平均25公斤粮食,后来开了290万亩水田,现在人均粮食占全国第三,第四是宁夏。我们这些粮食大省,像我的家乡湖南,现在虽然还是有余粮,但是比起以前是少多了。85年的时候,我们湖南粮食是525亿斤,去年是500亿斤,虽然只减少了25亿斤,但是人口增加了1000多万,那时候是5000多万,现在6000多万了。

昨天我从湖南农村回来,我找了一个老支部书记,我说你当书记当了20年,你说现在这个农业怎么搞?国家有许多惠农的政策,农业税免了,畜牧税免了,但是农产品产量并没有增加,这是什么原因?我跟那个支部书记讨论,我们现在的肥料,大家有很多缓释肥料,包衣肥料,这都是正确的,我都是支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东西。没有很好的土壤做基础,土壤里面的有机无机胶体太少,它的吸附能力很少了。所以现在的土壤缺乏有机的胶体,它就不能吸附这些离子,什么铵离子、硝酸根离子、钾离子等等。现在我们没有改良土壤,觉得土壤就是那样子,所以施了很多肥料,就等于是把肥料施到沙子上一样,一来水就洗到江里、河里去了。到江河里面,就会产生蓝藻,所以太湖就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国家在农业的问题上是重中之重,三农的问题是中央提出来。现在中央提出来一个,就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所以对于农业我说说我的看法,不能说我们农业都是落后的,不对,我们中国很多地方是先进的,我们中国很多的农业也用了机器。

世界的农业起先是旧制度为主的,后来1840年提出了无机培养学说,后来又提出了规模学说,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这些在农业学界有一个老师叫贝尔,对这个有怀疑。就做了一个实验,叫洛桑实验。根据这个实验,只要你每公顷施144公斤氮肥,它的产量有大幅度提高,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但是洛桑实验单施化肥有多大作用没做,单施化肥病虫害多少没做。他只是说单施化肥每公顷144公斤,有相当于45吨有机肥,就这么一个结论,所以大力宣传化肥。我们去年化肥是4600万吨,乘以5,就是两亿吨了。我们有水浇地田施化肥,旱田是不会使用化肥。水浇田施化肥提高了种田的成本。

根据我们调查,在温室里面一个平方米一年是0.7公斤单施,一个平方米3.5公斤化肥。人家说不可能,3.5公斤不把苗害死了吗?我说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懂怎么搞农业。所以现在这么看起来,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中国的农业有些方面是先进的,是好的。我们创造了很多特产、名产,这是美国的、欧洲的那些农业都赶不上的。美国的农业叫五大农业,大区域种植,玉米区、红豆区,大规模经营,大机器作业,大批量生产,大距离运输。这个五大农业的好处,商品率价值高,农场就有钱赚。怎么生产它都知道,那个仓库就改成货源,所有的粮食运到那里去,然后跟人家谈判,多少钱一吨,它只搞这个。五大农业就不可能有特色农业,不可能有名产,什么名产?哈密瓜不是名产,沙田柚不是名产?好多地方都有名产。

毛主席1950年访苏的时候,就把江西南丰蜜桔带了一车送给了斯大林吃,斯大林觉得这是地球上最好吃的东西,就给了六架飞机。我们国内的哈密瓜多好,成熟到70%,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大量采摘下来了,搞大批量生产的之后,也不甜了。我们农科院有一个特产所,有一个科技人员找到山葡萄,野生葡萄。结果我们用山葡萄搞酒,叫山葡萄酒。当时我当副院长的时候,每个人过年的时候就给一小瓶。大部分是给谁了?给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朱总理把这个酒招待钟诚根,钟诚根说这个东西好,把这个消息就传出来了。这样一来,我们贷款,把这个大批量生产,扩大以后山葡萄就没有了,也不甜了,就加糖,加水。后来钟诚根再来的时候说你们是不懂市场经济,有的东西是越多越好,有的东西是越少价格就越高,价格你定。所以我们的特色农业,现在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我们60%、70%的人去搞山区和丘区,我们把它这些地方搞出特色来,我们学五大农业是学不成的,是没有前途的。现在澳大利亚是多么喜欢中国,他们现在很多学中文,学中国的文化。

我们肥料方面的问题,我建议大家学习一下日本的猪场,我们现在搞有机肥料,用大水冲猪场,最后变成了有机污染源。日本不是这样的,日本一个猪场就是七八十头猪,搬到山里也没人管,下面垫了一些干的东西,猪粪和这些干的东西,然后压成煤球大的有机肥。我们现在很缺乏有机

肥。我们说土壤产量越高了,就有根插。但是根插的有机胶体和猪粪的有机胶体、人粪的有机胶体是不同的,猪粪的有机胶体最好。所以我们现在农学是三门科学发展起来的,就是生物学、生命科学,地学,经济学。农学里面包括这几个方面。生命科学不说了,现在生命科学有的地方讲得太多了,好像什么都是分子生物学可以解决。分子生物学不可以解决全部问题,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粒种子改变不了世界,它只有有土壤、肥料才能改变世界,没有肥料,撒在沙上不发芽。

恩格斯说现在整个运动都是由太阳来的排斥,他讲的排斥。所以就是说我们现在要特别注意光和空气湿度。内蒙为什么产量那么高,它光照是2700到2800个小时,长沙是1300个小时,贵州是600个小时,光合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现在好多为什么北方的产量特别高,新疆的棉花多少?13000到17000株,比长江流域的棉花好多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把农村里面的人口转移,到城市里面去,发展城镇。对不对?对,但是究竟转移多少谁也不说。转移多少?我们能够像美国转移了3%的农民吗?日本转移5%的农民吗?同志们,不行的,我们现在农村缺乏劳动力了。南韩的农业是8%,但是现在南韩提出来农民太少了,要从8%增加到20%,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这次十七大上面重庆一个副书记提出来,重庆有三千万人口,一千万到农村,一千万到城镇,一千万当农民工,又城镇,又农村。所以我们要研究究竟保持多少人口在农村,怎么样发展我们的特色农业。这是我们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要想不仅仅输出我们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和信息产品,我们要输出我们的文化。同志们,我们想一想,唐朝既没有电,也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话,它当时的产量小麦只有50多公斤,但是唐朝文化为什么那么高?当时有一首诗,“宁可食无路,不可居无竹”,意思是吃饭没地方无所谓,但是我们的房子没有竹子不行。所以我们要推崇我们的文化。伊拉克那些死了70万人,好多人居无定所,伊拉克人到上海一待,说真好的文化,最安定的地方是中国。所以好多人都来中国。澳大利亚特别学习中文,想和中国建立长期的关系。中国人勤奋努力,我的女儿就到澳大利亚,去了几年以后,她就是打扫卫生,世界银行保税区的。她现在有钱了,我说你工资怎么样?她说我的工资不能再提了,再提就是部长一级了。所以我们要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世界,所以我们的肥料,我们的土壤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刘更另

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 篇2:

浅析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实施对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摘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关系我国的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生活。同时,国家粮食的产量对于国家工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随气候和地域分布不均等特点,造成农业用水的极大阻碍,而水资源是粮食能否取得增收的最重要的基础保证。为保证水资源的正常供给,满足粮食作物的灌溉,国家在东北四省区开展了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确保粮食增收、国家粮食的安全,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关键词:节水增粮行动 灌溉 现代化农业建设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的增产增收是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开展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有效的保证了粮食的产量,本研究就目前我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开展情况及发展问题开展研讨,提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1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概况

1.1传统粮食种植概况

我国传统粮食的种植一般选在土壤肥沃、土地平坦和靠近水源的平原地区,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多,迫切需要开发扩大粮食的生长土地,机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使粮食产区不再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但是与粮食生长有关的水资源却成了粮食能否获得增产的主要矛盾,在粮食作物生长对水资源利用方面,我国传统的方式是“望天收”,在农作物生长所需水量单纯的依靠天气降水与河流湖泊的水源,特别是在我地区十分依赖气候条件,在部分离河流湖泊水源较远的地区就造成了“十年九旱”的局面。特别是我县年拥有水资源3.61亿立方米,年可利用水资源为2.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20mm。幅员面积5728.4平方公里,耕地380万亩,人口64万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在一些较为干旱的年份,造成了粮食的大量减产,更严重的情况可能造成粮食绝收,为农民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1.2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主要内容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是针对我国东北部分粮食作物主产区由于气候降雨等原因,在较为干旱的季节利用水利工程和一些节水措施进行灌溉的方式,其目的是在节约用水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增收。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实施有效的保证了在干旱的季节或年份粮食作物的生长,使粮食作物在缺少水源的季节也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满足自身营养物质生长的需要。在我国目前主要的节水增粮项目主要有水利设施建设,水坝、水库、湖泊等蓄水作用。开凿地下水、开挖蓄水灌溉渠道,铺设灌溉管、带等措施来进行节水增粮计划,建立新型的灌溉方式,改变传统的漫灌方式,节约了大量水资源,保证了在干旱少雨年份粮食的增收。

1.3节水增粮项目的发展阻碍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在我国局部受气候条件影响严重的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仍然不能满足粮食灌溉的需要,水利工程设施兴建较少,不能满足一定地区的存水蓄水功能,没有在水资源丰富的季节进行水量的存积的设施设备导致降水的大量流失,在利用地下水改造井水资源方面还有待完善,水源改造不过关,技术有待提高,对地下水不能够合理的利用,造成地下水的大量流失,在粮食灌溉方面利用传统漫灌方式的灌溉较多,漫灌灌溉方式不能够很好的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和使用。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工业用水的大量增加,一些不正规的小厂家将用过的污水直接排放,污染农业用水,这也不利于节水增粮项目的进行。

2创新方案,完善节水增粮方案

2.1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水资源蓄积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改变传统“望天收”的主要方式,所以为了保障节水增粮项目的正常进行,在一些江河流域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利用拦河大坝、蓄水水库等水利设施在水资源丰沛的季节对降水进行收集,然后在遇到较为干旱的年份就可以利用水库蓄水池中的对粮食作物进行灌溉,这样就可以保证粮食的增收,同时水利设施还可以进行发电等其他工业用途。所以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水力资源积蓄有利于节水增粮项目的实施。

2.2合理利用开发地下水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地理条件要求较高,只有在一些江河流域才能够进行,所以现阶段节水增粮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地下水对遭受干旱的粮食土地进行浇灌,一般方式是利用地下水,利用抽水机具将地下水提上来进行农田灌溉,但是地下水资源毕竟有限所以对于提上来的地下水要合理利用,对于灌溉的水井一定要案要求的工艺、标准施工,这样有利于地下水的采集,对地下水的利用是节水增粮的最主要的方式,地下水灌溉能够保证干旱土地粮食的生长需求,在干旱季节各级政府和地方部门要大力扶持村民合理利用地下水以保证农民粮食的正常增产。

2.3调节灌溉模式,节约水资源

对于目前的现代化农业建设,要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要进行农业灌溉改革,改变传统的漫灌方式,将漫灌改为喷灌、滴管等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兴建输水管线,将传统的土壤堆积的输水渠道改为水泥或者管线运输,这样能有效的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尽管在短时间输水管线的建设成本较大,但是就水资源利用和粮食增产来看是最有利的一种节水增粮的方式,是对以后粮食增产的基本的保证。实施喷灌、滴灌等农业灌溉的方式既有利于农作物对水资源的最大利用又节省了水资源,是现阶段最有效的农业节水方式,在未来农业灌溉方面一定会占有较大的比例,是现代化灌溉农业的典型代表。

2.4加强对工业污水的管控力度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用水的需求正逐渐增加,对于一些设施较为简陋的小厂家,工厂污水没有净化系统,就直接排入河道造成农业灌溉水源的污染,对于农业灌溉的影响极大。大大的减少了农业灌溉可以使用的良好的水资源,使农作物减产。所以,对于污水排放的小工厂有关环保部门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对于污染较重的工厂要进行整顿和关闭,不能只看工厂的短期利益就放弃环境和粮食作物的增产,对工业污水的管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污染,增加了可以灌溉的农业用水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节水增量行动项目工程的促进。

2.5创新科研,开发抗旱品种

在严重缺水的农业地区可以利用增加灌溉农田的渠道来增加粮食收入,同时也可以在苗种方面进行改良以促进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对于一些较为干旱的地区要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这样在缺少水的时候可以保证粮食的一定收入,不至于损失过于严重,同时要对苗种进行改良,这就要求科研人员提高科研质量,多研究耐旱的品种,提高粮食作物对水的利用效率以促进节水增粮项目的进行。

3节水增粮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节水增粮项目的进行有效的保证了现代农业粮食的增收,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有效的节省了水力资源,解决了在干旱季节我国局部地区粮食的增产问题,极大的挖掘水资源的价值。由于淡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保证粮食作物的持续增产,就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现代农业对农业灌溉的新要求就是节约每一滴水资源,使水资源尽可能的被农作物吸收,使粮食作物取得显著地增产。

4结束

节水增粮项目是现代农业对于粮食增产的需要,是保证我国粮食减少对气候依赖的主要方式之一,有效的促进了农民粮食作物的增收,要保证节水增粮项目的正常进行不只是农民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更是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大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尽最大努力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供需矛盾缓解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促进现代化农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宝招,陆桂华,李原园,等.水资源需求驱动因素分析[J]水科学进展, 2010, 18(3):404 -4091

[2]张光辉,费宇红,刘克岩.华北平原农田区地下水开采量对降水变化响应[J]水科学进展, 2009, 17(1):43 -481

作者:侯立国

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 篇3:

建设现代化农业

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9月经科技部批准设立。园区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层级。园区实行省、市、区三级共建,由淮阴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园区坚持科技引领、镇园一体、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先行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四化同步样板区,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立足园区总体规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按照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为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淮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淮安的区位优势和农业特色,提出建设“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想,并以此為载体,集聚农业高新科技资源,加速推进淮安农业现代化进程,辐射带动淮河流域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园区建设总体思路与总体目标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吸引企业集聚,再以企业集聚带动新型城镇化来完善科技支撑链。园区把建设特色产业链作为重点,创新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加强现代服务业引领和三产融合,实现园城建设结合、产城发展结合,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和产业支撑。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园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层次布局。核心区位于淮阴区码头镇,面积2.25万亩,主要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展示平台、农业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龙头企业集聚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园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农产品物流区等8个功能区。“示范区”分布于淮阴区其他有关乡镇,面积22万亩,主要建设优质稻麦产业科技示范区、特色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区、健康畜禽产业科技示范区、特种水产产业科技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业科技示范区。“辐射区”覆盖淮安市所属县(区)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并辐射河南、安徽等淮河流域其它地区。

园区实行省、市、区三级联创共建机制,由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规划投资20亿元,资金筹措由财政资金引导和多元投资相结合,2015年园区基本建成,此后不断完善提升。在组织管理上,园区借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经验,实行“1+1+1+N”的组织管理模式。

汇聚特色产业,打造高科技农业产业基地

园区核心区和示范区,位于淮安市淮阴区。近几年来,淮安市以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和高效农业产业化为主题,实施了农业科技4大工程,以此来支撑园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项目带动等多种途径,围绕优质稻米、设施蔬菜、高效畜禽、特色水产、农产品深加工等5大产业技术重点领域,聚集和整合省内外农业科技资源,开展优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开发等10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升淮安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

在产业相对集中和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的县(区),以高效现代农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实施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自2004年来,江苏启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以来,5个县(区)先后被列为项目示范区、辐射区,总面积达到180万亩。淮安市通过典型引路、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服务和产业化带动等形式,创新了推广服务模式和机制,促进了园区先进技术与千家万户的对接,提高了科技到位率,有力地提升了淮安市水稻生产科技水平,促进了稻米产业化经营。

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工程

围绕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淮安市着力构建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除江苏省农科院淮阴农科所外,还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成了江苏省饲料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淡水鳌虾培育及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淮安市正在筹备合作建设中国农科院淮安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河海大学淮安研究院等合作平台。通过实施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工程,将淮安打造成为汇聚省内外农业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发展成为全省农业高技术产业高地,为园区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园区除了有农业科学技术支持外,还具有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在地理区位上,淮安市淮阴区位于苏北平原腹地,水陆空交通便利。除京杭大运河等水路外,京沪、同三、宁连、徐淮盐等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205国道、305省道穿境而过;新长铁路贯通城区,规划中的宁淮、宿淮、淮扬等3条铁路也将穿越全境。四通八达的交通为农产品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经济状况方面,淮阴区快速增长的经济为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园区农业发展情况方面,淮阴区按照产业化经营思路,围绕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品来调整农业结构,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的台湾农民创业园,集聚了皇达兰花、台生源菌业等一批台资企业;建成了丁集日光能温室蔬菜科技园和刘老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园区;开发出了淮阴稻米、丁集黄瓜、苏淮猪3个特色农产品;建成了优质水稻、有机蔬菜、特色畜禽、特优水产4大主导产业基地;创建了王兴特色产业园、吴城生态产业园、棉花庄西瓜产业园、袁集辣椒产业园和凌桥香瓜产业园5个市级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了一批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食品加工业发展快速。

此外,园区稻麦产业、蔬菜产业、畜禽产业发达。淮阴区是全国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优质油料基地,先后3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荣誉称号。“淮稻”和“淮麦”系列品种更是享誉全国。同时,淮阴区蔬菜产业发达。丁集“淮安黄瓜”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被授予“江苏省黄瓜产业基地”。刘老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主要发展蔬菜种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此外,园区还有王兴特色产业园、吴城生态产业园、袁集大棚辣椒产业园等,示范推广了设施蔬菜无公害栽培、蔬菜有机栽培等新技术,创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品牌多个。淮阴区省级规模猪场22个,市级规模猪场118个;肉禽省级规模养殖场90个,市级规模场169个。有4个良种示范场、1个农牧结合示范场、32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3个市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45个畜禽综合利用示范场通过验收。其中,“苏淮猪”位列农业部2012年推介的畜牧类主导品种第1位;“淮阴黑猪”2013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刘老庄镇和渔沟镇分别建有“苏淮猪”原种场和保种场,并推广标准养殖技术、规模养殖场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

水产产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是园区特色产业。淮阴区现有淡水养殖面积8.6万亩,其中高效渔业占2/3、高效设施渔业占1/5,水产品总产量1.6万吨,渔业总产值4.04亿元。全区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5%,名特优水产品产量达1万吨,占养殖总产量的60%,水产品加工率达到10%。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方面,淮阴区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0余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家、市级27家;建成连锁经营网点580个;成立了供销合作经济联合会和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引导农民经纪人从单纯的农副产品交易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运、营销等一体化经营转变。

围绕主导产业,园区还建立了种子加工、环境监测、测土配方施肥、植物保护和疫病防治、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体系,建立了专家大院、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农产品信息网络。

自建立以来,淮阴区对照创建标准,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园区科技服务超市、食品技术研究院等多个高科技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未来发展中,园区将继续加大投入,在农业现代化高科技道路上越走越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新课改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