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 篇1:

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思考及教学尝试

【摘 要】近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纷纷提出了对这一理念的看法,并进行了教学尝试。本文旨在通过阅读和整理文献,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明确理论内涵,探讨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而起到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界定;教学尝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具体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是并没有给出“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的定义。在此后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阐释也延续了这种间接反映的方式。由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综合性学习的反复强调,“综合性学习”俨然成为了一个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教学理念。然而“语文

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内涵应该如何界定,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并未明确界定的,教育界对这一概念的阐释也是众说纷纭,现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展开论述。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内涵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1]。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除了能够掌握具体知识,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获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种观点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为出发点,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仅仅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看作一种学习方式,不免有些狭隘,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该是教師进行教学设计的指挥棒,应该被用在教师的教学中,如此也能“以教带学”,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崔峦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隶属于语文,是改革后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这个观点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定位为语文学习的内容。这是从目标引领的角度指导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应该树立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之下,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也能够有更大的提升。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具体知识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锻炼,能够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而这种教学效果的获得正是建立在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基础之上的。但是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视作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不切实际的。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可视化、具体化、精细化的,只有如此,在落实目标时才能精准把握切入点,才能落到实处。应将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这样既能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引领作用,也能使日常的语文教学落实到位。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别于传统语文课堂的课堂组织形态

朱绍禹有一种新的主张,他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全新的课程形态。在他看来,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语文的学习内容来让学生掌握,也应该作为一种学生应该获取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看作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语文课堂的课堂组织形态的观点,是对综合性学习比较深入的理解。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科本位的狭隘视角,从语文学科的内部框架跳脱出来,从一个综合学科的视角看待语文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而不仅仅止于在语文学科领域内讨论语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通过完整的课程活动来呈现,以某一专题为中心,以实地调查访问、纸媒、网媒等渠道的资料搜集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课上师生讨论、交流、分享为主要课堂状态,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多方面的视野为课堂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这样的课堂要求学生立足所要解决的具体专题,充分运用综合性学习的多种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报刊、采访、调查等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在合作探究中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在这个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体会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最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掌握综合性学习能力,实现“授之以渔”的核心教学目的。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尝试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语文课堂的课堂组织形态,但其教学理念跟传统语文课堂是一致的,即为要寻找到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笔者的“作文素材积累的正确打开方式”一课正体现了这样的教学初衷——基于学情,改善学情。

课程名称为“作文素材积累的正确打开方式”,课程受众是高三年级学生。高三学生在应试提分方面的学习需求是最大的,而在语文学科上,作文题所占分值比较大,也是比较能拉开分数差距的题型。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作文板块有所突破,是高三语文备考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写作中要有话可说,有理可诉,离不开作文素材的积累,然而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虽然抄写了许多优质素材,但却不能很好地应用,学生在考场上还是觉得无论据可用,无事例可论。事实说明,盲目地抄写大量素材,收效甚微,学生在素材积累上耗费了大量时间,但是素材却不能为己所用,难以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积累的素材并没有真正内化于心,没有深刻地理解分析素材。唯有学生自己分析、理解、消化、运用的素材,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素材库里,在遇到相关话题时,才能很好地被学生运用。在了解了这一学情以后,笔者设计了“作文素材积累的正确打开方式”一课,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积累素材,走出素材积累的窘境。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更应该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走出传统讲授式教学的“舒适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吸引学生。如笔者在“作文素材积累的正确打开方式”的教学中,使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知识要点的归纳和呈现,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比较直观地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学生认识到思维导图能够高效、系统地归纳整理学科知识,便能学习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知识整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即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并运用在教学之中,也给学生带来陌生化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吸收更加高效。在潜移默化中,既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思维、能力、认知等各方面获得提升。

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和巩固知识时,应采用综合性的学习方法,利用多方面的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资源、报刊书籍、电视报道等渠道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在“作文素材积累的正确打开方式”的教学中,课后作业是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开放共赢”话题的名句和论据,并将所积累的名句和论据有机结合,写出一个论证语段。有学生在网上找到了关于“开放共赢”的名句,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四海之内若一家”“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然后学生将积累的名句和素材串联成一段说理文字,如“一千多年前的唐太宗选择了开放包容,于是有了贞观之治;二百多年前的魏源选择了举起西洋镜‘开眼看世界’,于是迷茫不已的中国人开悟了。‘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当今的我们更应推倒冷战之墙,筑和平之桥。柏林墙的倒塌是“四海一家”的里程碑,而和平合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更将在‘一带一路’上被传向八方四海。”学生为了完成这一作业,需要查阅、筛选并整合资料,需要自主思考加工重组,充分锻炼了综合性能力,这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理念的贯彻和体现。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仅仅用单节课来呈现是不够的,其内涵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应该用综合性学习的眼光去开展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收集课堂反馈,并进行改进。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各方资源,运用多种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郑国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褚树荣.语文教学新思维丛书: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黄晓雯(1992~),女,广东中山人,本科,高中语文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黄晓雯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 篇2:

“教学形态”视野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评析样本】叶月宏.在跨越课程界限中杜绝“去语文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12期.

殷静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罗悦丹.中英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浦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洪海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J].考试与评价,2015年11期.

周艳群.如何开展理想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J].语文天地,2015年03期.

郭兆志.用实践带动语文综合性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33期.

苏洁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32期.

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M].大象出版社,2015.

翁靖琳.PTA量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初探[J].教学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年01期.

蒋惠琴.破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难题[J].人民教育,2015年20期.

于保东.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维度整合与着眼点统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1期.

周启群.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热点题型例析[J].初中生,2015年03期.

陈美兰.从非连续性文本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教学[J].语文学刊,2015年03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没有进行明确的概念界定,但还是从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两方面给予了一些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目标和内容①。从这些目标和内容的表述来看,《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活动内容、活动方法两个层面;至于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如何展开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程建设,如何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纳入到既有的书面考试中去等问题都没有给予明确的关注,实际上,这些问题恰恰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推进过程中无法绕开的话题。由于《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概念界定上的含糊性,学界对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的命名就产生过一点质疑:既然“语文”与任何学科一样本身就是综合性学科,“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有画蛇添足之嫌,这就牵涉到这个概念之提出的合法性问题。但这种质疑暗含着这样的错误预设: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解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针对这种预设,有学者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从语文学习的方式入手的,它不属于学科形态,而属于教学形态。②”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无疑廓清了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合法性的疑虑,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教学形态”视野下去观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界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拟从问题现状、活动内容、活动评价、书面测试等四方面就2015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初步理解。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状研究

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到各地考试之中,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注也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但是作为语文教学的新“疆界”,处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地带的“综合性学习”实际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身份困惑以及由此带来的认识和操作误区。对此,学界是有所认识和警惕的。以下对此做一简述。

对“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李艳冰指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教学理念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二、对综合性学习各方面关注不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过程及整体性规划,显得零碎而缺乏系统;三、教师专业素养能力偏低,教学停留在语文知识和课文讲解的既有框架之中,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脱节③。郎云莉认为,目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两大问题:其一是教师、学生重视度不够;其二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够丰富④。田冬梅认为除了教师、学生的不重视以外,教育主管部门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培训不到位,相关理论体系滞后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⑤。《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认为目前“综合性学习”活动症结在于:思想认识有偏差。语文教学仍然被束缚在应试层面;教学资源有局限。教学很大程度上仍固守教材、教参;教学方式单一落后。难以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窠臼⑥。尹美玲站在农村教育的立场上,分析了“综合性学习”面临的难题:农村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受应试教育的禁锢更大;硬件设备不完善制约“综合性学习”;缺乏完善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体系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认为,“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包括:一是不能正确处理语文性与综合性的关系:一方面忽视“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味”,一方面又忽视其中的综合性,使“综合性学习”不伦不类;二是忽视课程资源开发⑧。何俊超认为,“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师生综合学习投入不足,受到应试教育限制较多;教材设计偏离学生实际;评价方式使用不当⑨等等。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其“综合”这一特点的客观存在,常常会与其他“学科”形成关联,如何在这种关联中保持“语文”的学科特性,如何经由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有效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向单纯的“综合性学习”蜕变,是一些论者着力考虑的重点。《教师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语文性》一文认为,要落实“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语文性”,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把握好活动的“语文性”评价尺度,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作为终极目标;二、立足文本,将教材内容融汇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避免活动与具体文本的脱节;三、在跨学科综合中着力关注活动内容与语文能力培养上的共同点,善于将其他学科资源转化为语文学习资源⑩。叶月宏提出了跨界教学活动中杜绝“去语文化”的三大策略:一、贯穿口语交际训练:在小组合作中学会表达;在访问调查中学会交往。二、开展主题性探究阅读:展开群文阅读教学;展开自主探究阅读;三、强化写的活动:填写表格;记录观察;记叙心得。以说、读、写为红线贯穿语文“综合性学习”始终{11}。

王丽影认为,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决于学习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教材衍生资源。发挥教材优势,着力实现统编教材的校本化和本土化;找准契合点,整合语文教学的内部资源;个性化课程资源。实现科学人文的融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12}。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张静仁的看法是:一、着力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的理念和设计;二、把加强学习的实践性特点,促进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作为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三、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13}。吕雪颖提倡关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利用地方名胜古迹开展综合性学习;利用地方民俗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14}。这两点在众多地方命题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的体现。

殷静茹学位论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着力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等问题{15}。

罗悦丹在其学位论文中,通过中英“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着力关注中英综合性学习理念、教材编排体例及内容,并以案例研究为载体,探究两国在教学观念、教材设计和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异同。进而,为语文 “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一、完善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二、完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三、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四、明确活动设计的目标;五、增强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16}。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的亮点在于:比较好地厘清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赋予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以学理上的合法性;从教材编排和课堂教学两个层面分析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从教材、教学和评价三方面探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改进策略。作者认为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远非理想,甚至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却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17}。

另外还有一批论文,站在一线教学的立场上,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案例资源为依托对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发表了见解。《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从三方面探讨了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做法:一、借助网络资源与生活素材拓展活动内容;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整合综合知识与语文课程内容;三、调整考核内容,凸显综合性特点{18}。林植旻运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引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从两方面探索了这一思想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一是找好“做”的切入点,架设教与学的桥梁;二是扮好“做”的角色,实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19}。《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途径》一文提供了综合性学习的四条路径:一、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开展综合性学习;二、在听、说、读、写中开展综合性学习;三、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20}。周艳群就如何开展理想的综合性活动发表如下看法:一、建构多元开放的教学内容:用好语文教材,丰富课外知识,共享“资源包”;二、构建和谐有序的活动过程;三、构建扎实有效的评价{21}。有的论者特别强调“实践”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价值,郭兆志认为可用办刊实践、劳动实践、生活实践来带动、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2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强调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须把握的几方面重点:一、把握流程:应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四个环节;二、关注进程:注意价值定位、方法选择和评价方式等的指导;三、方法指导:包括主题选择和分解方法、方案制定方法、社会活动方法和校园活动方法;四、正确评价:坚持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多元性{23}。《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板块: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就如何具体开展综合性学习课堂活动提供了三点策略: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挖掘资源、开展活动;整合内容,写作实践。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在作者看来还是不能离开语言表达训练{24}。袁爱国的论文凸显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生命教育价值,“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关注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意义,才能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25}”,这种对生命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重要性的强调目前是不多见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研究

从论文、论著数量上看,目前国内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的研究还很不够,基本属于起步阶段,但从既有文献来看,对评价问题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端倪。

申宣成论著《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就表现性评价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介入得出了三方面的结论:一、表现性评价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匹配;二、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需要诉诸一定的基本程序;三、集合性案例研究结果证明了应用程序的有效性。同时,他还指出了表现性评价在介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一是表现性评价的适切性;二是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条件:教师的评价素养、耐心和勇气;学校的支持鼓励和行政力量的导向和推动。该书七、八两章的案例研究为教师深入研究表现性评价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26}。

《PTA量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初探》利用美国沃尔夫德和安迪生开发的PTA(基本要素分析)量表为教材中“寻访园林之美”单元综合性活动设计了评价量表,确定了说明要素、鉴赏要素、合作要素、“引注格式”要素、加分项目等五个评价要素,并分别赋分,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综合性活动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反响{27}。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业评价研究》围绕“评价”问题谈了三个方面:评价现状分析。评价工作由于认识欠缺、方法失当或升学率的压力等难以有效展开;构建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建设:一个完整的评价过程应包括准备、开展和总结三个阶段{28}。

《破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难题》提供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的三项策略:一、表现性评价匹配综合性学习。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行为过程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与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目标互为表里。二、构建多维评价内容。文章建议从人文素养、探究合作、问题解决和个性心理四个维度出发展开评价。三、指向真实情境的评价任务。在设计评价任务时关注两点:任务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契合;任务程序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29}。

于保东关于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维度的思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评价维度的整合。在评价过程中应整合课标、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四个维度;二是评价着眼点的统摄。在评价过程中需统摄学生自主性、学生合作态度和探究精神、学生创新精神、学生情感体验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五个着力点{30}。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书面测试研究

即使从应试角度来看,如果忽视语文“综合性学习”,也会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随着国家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不断推进,随着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的不断变革,培养学生利用语文素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正在逐步成为各地语文命题的关注焦点。

有论者对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进行了如下分类:撰写标语类;活动策划类;劝说邀请类;材料提炼类;探究结果类;表达看法类{31}。《从非连续性文本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结合《课程标准》和语文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着重探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32}。洪彦芳就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书面测试的命题现状进行了思考,认为目前的测试存在着内容单一,游离教材,缺乏过程和个性等问题{33}。

五、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几点思考

如前所述,既然我们承认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教学形态”,那么就有必要重新审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必须要扭转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局面,更多地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诉求,让学生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第二,学生和教材的关系。目前的语文教科书大部分篇目以定篇的形式出现,笔者以为,学生和定篇的关系有三种:学习定篇、用定篇学、通过定篇学。第一层是学习定篇中的文化知识或语言知识等;第二层是学习定篇中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等;第三层是经由定篇提供的知识、观念和方法进行自由的探索、思考和创造。这就需要教材为学生展开“综合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装备,目前的语文教科书普遍缺乏对“综合性学习”的系统规划,内容编排失之芜杂、缺乏条理,且在相当程度上脱离现实,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教科书,在传统意义上的定篇教学和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之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逻辑联系。

第三,教师和教材的关系。“综合性学习”是对“用教材教”这一理念的深度落实,教师要学会利用教科书篇目达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而不是被教科书篇目所左右。

第四,学生和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问题,用所学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文化知识去解读或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够根据一定的要求,以符合逻辑的语言来陈述这些问题,乃至表达自己的价值判断。

第五,教师和社会的关系。教师对社会的理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得以成功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第六,教材和社会的关系。提高教科书中“综合性学习”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度,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用好教科书,发挥好语文教科书在指导学生知人论世方面应有的作用。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新疆界,充满了别开生面的挑战和丰富多样的可能性。只有处理好以上六方面关系,它才能在一线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

————————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王荣生、申宣成:《语文综合学习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③李艳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知识经济》,2015年第3期。

④郎云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4期。

⑤田冬梅:《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的研究》,《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8期。

⑥韩书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快乐阅读》,2015年第24期。

⑦尹美玲:《农村高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课外语文》,2015年第22期。

⑧吴跃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课外语文》,2015年第24期。

⑨何俊超:《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课外语文》,2015年第22期。

⑩康爱春,张俊娜:《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语文性》,《基础教育论坛》,2015年第10期。

{11}叶月宏:《在跨越课程界限中杜绝“去语文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

{12}王丽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与实践》,《赤子(上中旬)》,2015年第23期。

{13}张静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资源开发策略》,《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6期。

{14}吕雪颖:《有地方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开发》,《好家长》,2015年第4期。

{15}殷静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16}罗悦丹:《中英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比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7}浦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8}洪海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考试与评价》,2015年第11期。

{19}林植旻:《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文学教育(上)》,2015年第1期。

{20}杨凤:《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途径》,《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4期。

{21}周艳群:《如何开展理想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天地》,2015年第3期。

{22}郭兆志:《用实践带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第33期。

{23}苏洁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2期。

{24}赵世昌:《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板块: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新课程(中)》,2015年第7期。

{25}袁爱国:《融通: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品质》,《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年第1期。

{26}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大象出版社,2015年版。

{27}翁靖琳:《PTA量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初探》,《教学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年第1期。

{28}冷新武:《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才智》,2015年第36期。

{29}蒋惠琴:《破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难题》,《人民教育》,2015年第20期。

{30}于保东:《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维度整合与着眼点统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1期。

{31}周启群:《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热点题型例析》,《初中生》,2015年第3期。

{32}陈美兰:《从非连续性文本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语文学刊》,2015年第3期。

{33}洪彦芳:《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纸笔测试的若干思考》,《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年第4期。

[作者通联:姜 毅,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胡根林,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作者:姜毅 胡根林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 篇3: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方式的探讨

摘 要 本文在参阅梳理国内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理论、背景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不足,通过部分实验区“典型案例”的科学分析,结合语文教学自身特点、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与综合性学习理论启示,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为核心来探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问题,试图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方案或实施模式,在理论上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等探究提供策略借鉴。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实施模式 探究

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述有关课程标准问题时提出:“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关于课程实施的表述部分又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无疑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一个集中体现。目前虽然多版本语文实验教材也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也仅仅是对内容目标简单陈述或列举示范,而对操作(活动实施层面)的具体实施指导却存在不足。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具体实施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

对部分实验区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显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通过一个个专题或项目进行的,而这些专题间彼此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呈现非线性、多样性的发展历程。笔者在梳理国内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概念、特征、背景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状况进行阶段性追踪研究,研究结论表述如下。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从微观上看,每次专题或课题探究的操作均包括内容的选题方式、内容的主题确立、内容的主题设计、实施内容的设计、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性学习方式、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教师指导方式、交流合作方式等主要实施项目或方式;从宏观上看,整个实施过程中的每项探究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模块,而每个模块大致经历如下五个阶段(或四个纬度)的实践活动或操作流程,即本文所谓的“五段四层流程”。

A选题方式(课题确立)——B主题设计(制定方案)——C开发资源(摄取信息)——D小组探究(研究学习)——E成果交流(发展评价)

A(学生自主学习)——BCD(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E(加深探究学习)

A(教师导向指导)——B(导法指导)——CD(心理疏通、方法途径、教育价值等指导)——E(学末交流阶段的指导)

A(师生、个体交流)——B(小组、师生、个体、阶段性交流)——CD(小组、师生、个体、阶段性交流)——E(小组、师生、个体、成果性交流)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五段四层流程”

1.选题方式阶段

(1)问题意识是选题设计的第一步,本阶段主要是内容的选题设计(见表1)。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题意识是选题设计的第一步。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活动,提出问题的设计或确立课题的设计,就像是进入“倒置漏斗”时要采取的一种入口方案,入口虽小干系重大,需要认真斟酌一番。实施中应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即发展性原则)和后现代课程观的主体性原则,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资源、阶段目标等客观因素整体实施选题。

(2)自主学习中教师须提出框架性建议,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兴趣、实际问题和语文课程资源、阶段实施目标等遵循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课程统整理论的开放性原则,给予选题引导、提出框架性建议。其目的不是引向一个结论,而是提供方向、信息、思路、知识、方法、线索等帮助。主要通过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的方式进行指导交流。

2.主题设计阶段

(1)实施中须结合学生、课程资源条件设计主题。本阶段根据问题或专题、主题来组织(搜集)有关材料,并设计探究的活动方式、方案计划等内容。虽然实验教材在内容设计中已基本完成了主题设计部分,但只能作为一个例子,实施中须结合学生、课程资源条件设计主题。这也是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也须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课程阶段的要求、课程资源情况,采取学生自主、半自主和非自主(教师设计)的师生共同开发方式(尤其义务教育阶段)分层分阶段设计,主要从学科内和跨学科(领域)两个基础角度去设计(见表2)。

(2)操作方法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本阶段的学生以合作小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主要对主题设计的方案制定、计划安排、确立课题提供一些方法或组合模式指导,启发学生提炼主题中有价值、值得开发的论题(子课题),提供相关资料并对学生的选题内容、主题设计等进行审查和改进(非包办代替)。学生的选题方式、主题设计等综合性学习内容设计中的操作方法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扶”主要是方法指导,“放”主要是学习方式、个性化特点等表现)的过程,并注意“扶”“放”的有机结合,采取小组(内外)交流、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探究学习的阶段性交流方式进行指导评价、交流分享。

3.开发资源阶段

(1)注重适时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研究学生的需要。本阶段主要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研究学生的需要、研究采取什么方式开发课程资源,以适应学生的兴趣认知发展,并以摄取所需的资料信息为目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2)心理疏通、探究方法、学习途径、开发资源价值等系列指导须相机到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通、探究方法、学习途径、开发资源教育价值等指导。采取小组(内外)交流、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等探究学习的阶段性交流方式进行指导评价、交流分享。

4.小组探究阶段

(1)合作探究阶段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水平提升的关键期。本阶段是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阶段,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体部分,对内容(选题、主题、计划等)设计进行实质性的操作,此阶段也是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能力等语文知识综合运用水平提升的关键期,是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实践学习的重要阶段。

(2)实施者要注重实施有重点有程序的示范性指导。本阶段,学生以合作小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心理疏通、探究方法、学习途径、开发资源教育价值等有重点有程序的示范性指导(含个体、集体指导)。采取小组(内外)交流、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探究学习的阶段性交流方式进行指导评价、交流分享。须遵循建构主义理论的探究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和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主体性原则。

5.成果交流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对成果的呈现进行以评价为主的交流,需要遵循后现代课程、建构主义等理论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生成性原则,并充分体现过程,即关于实施目标的理念。评价须以学生活动的过程为主要对象,评价要科学实际,也即实施者主要提供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而评价交流的实施目的是学生整体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整合提高,教师的指导也要相机引导。换言之,没有最好的评价方法,只有合适的评价方法,这确实需要实施者根据实施现状多方考虑,创造性实施课程方案。

实施中教师要强化指导,注重评价的活动性。本阶段的学生以加深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师的指导主要是进行活动评价,教师要强化指导。包括:指导学生反思、自评、评价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知识能力情况。如此通过自评互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模式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综上所述,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模式的五个阶段(四个纬度)是一个开放性的组合体系,绝非固定实施模式,即可依据实际情况(学生发展、教师素养、教材要求、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等)灵活操作。目前已经出版发行的三套(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版、语文出版社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教科书)和实验版高中语文教材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已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来讲,这只是提供了一个范例或示范样本,具体实施还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课程阶段的要求、课程资源情况具体实施综合性学习,须结合学生、课程资源条件进行灵活设计,也须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实验教材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方式、主题设计已进行了部分安排,开发资源也部分涉及到了,在选用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改造整合、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以开展适宜学生实际的“现实版”语文综合性学习。譬如:人教版七年级(下)“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广州地区的学生完全就可以由探寻黄河引申为探寻珠江的活动,调查有关珠江的人文历史、文化传说,为珠江污染防治提出建议,为珠江创设公益广告等。人教版七年级(下)“戏曲大舞台”,也可以以课本的活动方向为蓝本,寻访广州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粤剧,为如何保存这一文化遗产进行思考。

简言之,本文所述实施模式——“五段四层操作流程”只是提供给实施者一个操作层面的范式(或样本),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者完全可以参考并据客观情况进行变通,灵活运用操作流程。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也要不惟教材设计、不惟教参(教学参考资料),不惟所谓的一些“真理”,而要实事求是,依据本地区、本学区、本学校、本班级实际情况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并着重学会运用这种综合性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3.

[6]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2.

[7] 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 孙春成.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语文学习编辑部.语文研究性学习个案选[M].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中国教育报,2001-7-27.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马卫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三困生德育教育策略论文下一篇: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