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2-09-11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为趋早性。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 从小开始培养, 易形成好习惯。二为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过程, 是循序渐进的, 内容由少到多, 要求由低到, 逐步积累, 逐渐定型。三为反复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 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 表现不稳定。

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来自家庭的, 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 它们通过不同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 观念先导因素

在调查问卷中, 对于幼儿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43%的人认为是“家长在家重视训练”;41%的人认为是“教师重视循序渐进的培养”。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45%的人认为是“家长过分溺爱, 事事包办、纵容”;38%的人认为是“家长无所谓, 抱树大自然直的态度”。这集中反映出一个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观念先导”问题。

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 教育方法正确与否, 首先是观念问题。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成人重视, 加以培养。有些家长对子女望子成龙, 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 生活上关怀备至, 却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 听之任之。成人的错误观念会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 变成孩子的观念。个别家长公开宣称孩子到幼儿园一要吃饱睡好, 二要多学点东西, 其他方面无所谓。这种将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置若罔闻的做法, 明显影响了老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方面的教育效果。

2 实践锻炼因素

实践活动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调查中, 32%的人认为“家长、教师思想重视, 但没耐心培养”是幼儿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成人仅仅思想上重视, 但不能耐心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那么要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是不现实的。

行为形成来自实践, 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幼儿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 进行着饮食、睡眠、盥洗、与人交往等方面技能、习惯的训练, 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 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 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强化, 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不少孩子正因为从小被成人剥夺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一直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3 环境熏陶因素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 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幼儿的习惯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园教育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调查中, 44%的人认为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62%的人认为家园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是幼儿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可见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是深刻的。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如整洁、干净的居室, 宁静、温馨的卧室, 独立进餐的合适的餐具和桌椅等, 都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好模仿, 思维具体形象, 成人及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 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幼儿行为形成的渐进性、反复性决定了幼儿行为需要成人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导。只有家园密切配合, 拧成一股教育合力, 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 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培养。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下一篇:解析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