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维护管理工程建设论文

2022-04-18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航道维护管理工程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电网工程建设中,影响外部环境的因素诸多,涉及面广,协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如何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该文探讨的内容。关键词:电网工程建设外部环境协调电网科学发展,需要良好的建设外部环境。

航道维护管理工程建设论文 篇1:

提升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以笔者多年从事长江中游航道维护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总结,通过对制约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提升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关键词:长江中游 航道 通过能力

按照长江航道维护特征划分,长江中游航道是指上起宜昌、下至武汉,全长626公里的长江干线河段航道。几十年来,长江中游一直是长江航道建设维护的重点,该河段集中了如芦家河、太平口、周公堤、窑监、尺八口、武桥等一批重点碍航水道。其中尤以九曲回肠、滩多水浅、复杂多变的荆江河段为最,是长江中游乃至全线著名的“卡脖子”河段,成为制约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的“肠梗阻”。为此,长江航道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采取调标、改槽和疏浚等多种维护措施,才能保障安全通航。

“十一五”期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逐步对长江中游重点浅险水道实施航道治理。随着部分航道整治工程的竣工和整治效果的初显,长江中游航道条件正在不断改善。近年来,长江航道部门也适时的多次分时、分段提高中游航道维护尺度。2009年11月1日起,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最小维护水深提高至3.0米,2010年11月又提高至3.2米,打破了长江中游航道维护2.9米水深56年不变的历史。2010年4月实施了“海轮航道双延”,开放了武汉至城陵矶河段海轮航道。自“十一五”期末,长江航道局启动了智能航道建设,先后成功研发了长江电子航道图(1.0版)和(2.0版)系统。2012年10月1日,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系统在长江全线试运行,同年11月1日,电子航道图深水航道开始试运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游航道通过能力。尽管如此,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不足与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航道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较大。

制约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

1、中游水道的河道特征制约航道尺度的提高

长江中游河段多蜿蜒、分汊型水道,浅滩众多,河床地形复杂多变,冲淤变化剧烈。荆江段以上是长江由山区性河流向冲积平原河流过渡的河段,受两岸边界条件的制约,河势相对稳定,河床冲淤年内呈周期性变化,上段为卵石河床,有芦家河等重点浅滩水道。荆江河段迂回曲折,弯道甚多,主流平面位置摆动较大,自然裁弯和切滩频繁,河势极不稳定,浅滩变化复杂,冲滩淤槽现象时有发生,滩槽格局极易被破坏,该河段有太平口、周公提、尺八口等重点浅滩水道。城陵矶以下河段受洞庭湖水系汇入,流量增大,江面较宽,两岸多为孤独山丘,因两岸土质有所不同,侧向侵蚀较严重,易形成分汊和弯曲河道,该河段有武桥等重点浅滩水道。长江中游水道的这些自身特征,制约了航道水深的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制约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最主要的因素。

2、部分河段的碍航物限制了航道尺度的拓展

这里所说的限制航道尺度拓展的碍航物分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碍航物是指部分河段的碍航礁石、矶头、乱石堆等,或处于航道中央、或位于沿岸航道的边缘,限制了航道宽度,不利于航道条件的改善,如中游河段的仙峰礁、金口列礁等。人工碍航物是指由人类社会活动所建造的对航道通航有一定影响的临、跨河碍航建筑物,如桥梁、过江缆线、取水头等,由于早期设计未充分考虑航道条件与通航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道宽度、通航净空的进一步拓展,如长江中游的荆州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

3、部分河段的航道布置影响了航道尺度的改善

近年来,随着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长江中游一些河段河床地形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航道布置未能及时调整优化,特别是一些多年来船舶已经习惯航行的沿岸航道、过河航道等航路。由于河床地形的改变,这些河段的航道布置、航标配布已显得不甚合理,枯水期部分河段航道水深、航道宽度都略显紧张,影响了航道尺度的进一步改善。

4、三峡工程蓄水调度改变了中游天然水沙条件

自三峡工程蓄水以来,特别是实施175米试验蓄水以来,对中游天然来水来沙条件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航条件的优化与改善。首先,蓄水调度改变了中游水位年内的自然变化规律,一方面三峡水库枯水期补水下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游水深条件,但另一方面汛后蓄水常造成长江中游水位快速下降,一些河段浅滩冲刷不赢。其次,三峡水库长期清水下泄,造成其坝下的长江中游河段河床沿程冲刷下切,同流量下水位下降。最后,新的水沙条件也使得中游许多河段泥沙运动规律发生改变,致使河床调整,形成新的造床运动。

5、非法破坏航道行为扰乱了和谐通航环境与秩序

多年来,船舶“超吃水”装载航行和非法采砂等破坏航道行为一直是困扰中游航道有序通航的重要难题。由于长江干线各种私船、民船较多,船型各式各样,管理也比较混乱,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推动的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也进展缓慢。所以越是一些航道通过能力薄弱的重点浅段,越容易造成“超吃水”船舶搁浅破坏航道,更进一步造成了航道通过能力的不足。非法采砂是另一种严重破坏航道行为,由于非法挖沙,破坏了稳定的河床形态和滩槽格局,造成新的河床运动,有的强占航道挖沙,更严重影响了其他船舶的正常通航。

提升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的几点思考

全面系统治理长江中游水道。从当前和长远考虑,既要有可以采取的治标之法,更要有能够实施的治本之道,标本兼治才能有效提升中游航道的通过能力。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的关键还是要航道维护尺度的提高,既需要有航道水深的提升,也需要有航道宽度的拓展。全面系统的对长江中游重点浅险水道进行航道整治,打通制约中游航道维护尺度提高的“瓶颈”河段,“稳定河势、固滩稳槽”,对碍航礁石进行炸礁清障等,从根本上改善长江中游航道条件,逐步稳健地提高中游航道维护尺度,这是提升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的根本之道。2012年,长江航道启动了“大荆江”航道系统整治工程,开启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治理的序幕,这为进一步提升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提供了基础保证。

及时开放海轮航道和经济航道。2010年,长江航道实施了“海轮航道双延”,每年5月至9月开放武汉至城陵矶河段海轮航道,为有较大吃水需求的海轮进江船舶直达湖南岳阳提供了深水通道。当然,航道通过能力的提升,并不是航道维护水深越深越好,既要有满足较大吃水船舶航行需要的深水航道,也要有供小型或空载船舶航行需要的经济航道。长江中洪水期,在适时开放海轮航道的同时,应及时开放缓流航道、支汊短捷航道等经济航道,并做好经济航道的布置、航标配布和维护管理等。同时,应加强水道分析研究,适时开发开辟新的经济航道。

充分利用智能航道建设成果。近年来,随着长江数字航道、智能航道建设,一些科技成果在长江航道上得以应用。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系统上线试运行后,也为改善航行条件,提升航道通过能力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为满足不同船型、不同吃水船舶航行,可以在电子航道图上设计出不同水深的航路,指引不同吃水船舶按照需求选择不同水深的航路航行。这既可以充分利用航道水深,提升航道通过能力,又为行轮节约了成本,创造了经济效益。未来随着数字航道、智能航道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可建立三维水流水深测量,在电子航道图系统上直接显示三维水深,并综合提供水位、流速、流态、泥沙等各种水文指标数据。

持续增强航道维护管理能力。三峡工程175米试验蓄水以来,长江中游航道维护面临着新的形势,水位大幅涨落,河床变化剧烈。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航道维护管理,长江航道部门持续加大投入,增强维护力量,改造、新建航道维护船艇、疏浚船舶和快艇等,提升了航道维护疏浚效率和航道维护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还积极总结、研究三峡工程蓄水后中游河段航道演变规律,制定特殊时期航道维护方案措施,优化航道布置与航标配布,改造、改建航道航标设施,强化日常航道维护管理等。

主动开展个性化需求服务。为了满足一些航运公司、沿江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特殊维护需求,近年来长江航道部门积极主动开展了个性化服务。如针对南京长江油运公司提出临时提高白尾至武桥段航道维护水深要求,针对湖南省岳阳市政府提出的岳阳至澳门定期海轮航线问题,以及针对一些桥梁、港口和其它涉航工程的建设对航道维护的特殊需要,长江航道部门主动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制定特别维护方式,对有特殊需求的船舶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维护与服务。

优化调整三峡蓄水调度方案。三峡下泄流量对长江中游的水位、航道实际维护尺度影响很大,适当优化调整三峡蓄水调度方案,有益中游航道通过能力的提升。三峡蓄水期,起蓄时间宜早不宜迟,蓄水过程宜缓不宜急,蓄水时间宜长不宜短。枯水期,三峡水库应适当增加下泄流量,给中游稳定补充水量。三峡水位消落期,坝上水位消落时段宜适当提前,并适当加大4、5月份下泄流量。

统筹协调航道、港口、锚地三者关系。长江航运的发展,既与航道通过能力有关,也与港口发展水平、锚地建设状况等密切相关。由于水运资源有限,航道、港口、锚地三者之间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发展关系。因此,提升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除了要不断提高航道自身建设水平和管理能力外,也要充分考虑长江航运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港口布局,有序推进港口建设,加强锚地、锚泊区域的建设与管理,统筹协调好航道、港口、锚地三者的建设与发展关系,警惕水运资源过度开发。

积极引导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船舶作为长江运输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存在着船型杂乱、平均吨位小、部分船舶技术落后、安全性能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航道通过能力的提升。2009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提出了利用五年左右时间,逐步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对于长江中下游非限制航段,应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推广标准船型,依托骨干航运企业开发主流船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示范作用,引导市场船型逐步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联合打击违法破坏航道行为。船舶“超吃水”航行、非法采砂等违法破坏航道行为,涉及到航道、海事、公安、水利等多部门,各部门应统一协调,相互配合,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强化营运船舶管理和采砂管理,坚决打击影响河势和航道稳定、破坏航道设施、危害航运安全的行为。

(作者单位:长江武汉航道局)

作者:范先友

航道维护管理工程建设论文 篇2:

电网工程建设外部环境协调工作的探讨

摘要:电网工程建设中,影响外部环境的因素诸多,涉及面广,协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如何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该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电网工程建设 外部环境 协调

电网科学发展,需要良好的建设外部环境。电网工程建设外部环境,对保障电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外部环境协调工作是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效性快、利益交织复杂的服务于项目建设的综合性工作。协调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政府、老百姓是否支持,施工环境是否宽松,人和自然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把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作为协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增强协调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协调工作的实效性,创造施工所需要的宽松的外部环境,保障电网建设的正常进行。

电网工程建设中政策处理难、规划落实难、造价控制难、阻挠施工的情况普遍存在,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增加,施工难度日益加大,工程建设外部环境问题日趋复杂,已经成为影响电网发展、建设工期和控制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原因多种多样:或是青苗赔偿不到位,或是漫天要价,或是破坏了地方政府的小规划,或是对电磁辐射的认识存在误区,可谓是五花八门,处理不当不仅会引起工程造价大幅上涨,甚至会引发社会矛盾。

1 影响电网工程建设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分析

(1)近几年,电网建设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在加大,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2)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电力需求不旺,社会各利益方对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及外部支持力度减弱。

(3)高压电网跨境工程,对当地政府无实际效益,支持力度更弱,造成工程协调工作难度加大。

(4)规划和前期工作量不断增加,建设项目土地审批、环评、水保等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协调工作的难度在加大。

(5)电网建设面临的不可控因素在增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随之增加。工程建设外部环境协调主要涉及规划、国土、环保、消防、矿产、文物、电信、军事、民用航空、航道、公路、铁路、石油天燃气、林业、河道、水利等主管部门。工作任务重、核准程序复杂、规划不落地、施工工期紧,协调工作做细做实很难,变电站站址、线路走廊得不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有效保护等问题仍然突出。

(6)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电网建设外部环境的文件,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强。电网建设征地拆迁及赔偿范围和标准,跨越铁路、公路、林区等手续,赔偿方式,线路通道房屋拆迁范围,相关优惠政策等有些还不是很具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省辖市、甚至省辖市下属的各县区之间都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标准,客观上造成了各地区政策处理标准差异较大。

(7)随着《物权法》和相关法规的实施,群众利用《物权法》的维权意识日益强烈,借工程之机赚取钱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土地使用手续报批阶段,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落实承诺手续的办理程序还不畅通。2电网建设工程协调外部环境工作的有效对策

(I)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把电网建设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紧紧依靠各级政府,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出台相关政策和统一标准,推进工程建设外部环境协调,进一步明确电网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原则、方法、范围、标准及优惠政策,作为电网规划和建设等的依据。

(2)利用电力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良好企业现象,努力将工程项目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减免或部分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争取与公路、铁路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等的优惠政策。

(3)切实加强与地市规划部门的沟通,建立年度电网建设规划与地方规划对接的常态机制,滚动修编地方电网发展规划,及时纳入地方规划的控制性详规,实现电网建设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和谐共赢的目标。

(4)电网建设的选址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尽量少占耕地,避开基本农田,按照国家标准节约集约用地。

(5)把电网建设资金优先用于电网建设要求强烈、用电需求迫切、电网建设环境好的地区、建设条件已经落实的工程项目。

(6)建设单位要及时支付征地补偿和耕地开垦费用,确保及时报批。

(7)协调政府成立各级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电网工程建设启动会。明确电网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补偿工作由沿线各市(县、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组织实施,各级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的电网建设协调小组,建立定期协调会制度。

(8)现场工作应紧紧依靠区县一级政府,促请政府组建政策处理班子,专人负责,以点带面。

(9)针对电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征地拆迁难、补偿费用高、施工环境恶化等问题,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建立沟通协调长效机制,尤其是与规划、国土、环保三个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加快工作进度,共同解决电网建设中涉及各方的利益问题,改善电网建设外部环境。

(10)电力系统内部各专业也要协同推进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协调工作,整合计划、营销、生产、调度、法律等部门的力量,统一标准,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对外宣传电磁环境等科普知识,建立外部环境协调工作跨部门统筹机制。

(11)强化属地管理原则,把外部环境协调工作纳入属地供电单位绩效考核,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制定协管办法,调动属地公司积极性。做到同一区域内主网、配网同步建设,赔偿费用力求统一。

(12)施工单位要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实行人性化施工。要积极为当地群众利益考虑,坚持征地手续不全、补偿不清不开工。

(13)电网工程建设所需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拆迁补助费、青苗补助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等,施工单位可以委托建设地政府或供电单位包干使用,实行政务公开,避免克扣截流个人应得补偿款的情况发生,减少人为造成的矛盾。

(14)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为取得老百姓支持而作出的承诺,要及时兑现,做到不失信于民。避免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工程款问题,导致受阻事件。做到有理、有利、有序,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工程建设外部环境,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

(15)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典型设计,降低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输电线路单位输送容量,减少线路走廊面积,缓解建设场地清理相关工作中的矛盾。

(16)充分采用节能、节水、节地,减少生态破坏、电磁辐射、噪声等设备材料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环保水平。

(17)选择路径时要尽量远的避开城镇规划区、建筑物、人口密集区、基本农田、森林。尤其要注意矿区、矿藏地段、采石场、炸药库、军事设施、光缆通讯等容易引起争议的地区,综合考虑行业规范要求,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8)提高设计标准,提高建场费的设计深度,做好设计各种协议签订工作,做细做实初步设计方案,减少因设计方案不细不实增加的施工难度。

(19)按照“法律化、属地化、和谐化”原则,“用心、用情、用智”开展工程赔偿工作,努力营造“和谐工程”。

(20)协调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离开了人这个载体,协调工作就无从谈起。在协调工作中要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21)在工作方法上,要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的所思所想,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坚持以人为本,以平等的人格,诚恳的态度,礼貌的做法,维护对方的合法权益,赢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

(22)要讲诚信,讲真情,说真话,办实事,只要协调工作合乎情理,解决实际问题,就一定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3)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力度,争取媒体的理解和支持,做好电网建设的正面宣传,阐明道理,树立典型,形成以支持电网建设为荣,阻扰电网建设可耻的良好氛围。

(24)多层次、多批次、多系列宣传科普知识和电网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25)普及电网有关科学知识,消除市民对电磁辐射、噪音污染的误解。让更多群众理解、支持电网建设,积极稳妥的处理电网建设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冲突事件发生,确保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多方共赢、和谐发展。

(26)坚持做思想工作与依法打击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人们价值取向的扭曲,以及不同的利益关系,协调工作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与政府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是在复杂环境下排除施工阻力,打开工作局面的一种必然选择。

(27)对于敲诈勒索、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无理取闹、破坏办公和施工环境、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和事等违法行为,必须运用法律的武器,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组织强制施工,维护施工单位利益。

(28)联合执法不仅要声势浩大,而且要务求取得实效,在联合执法的过程中,对违法阻工者要依法进行处罚,不留情面。对黑恶势力要除恶务尽,一网打尽,不留后患。对当地执法人员到施工单位乱执法,变相索拿卡要的恶劣行径从严惩治,决不手软。

(29)通过联合执法,健全施工单位与当地公安机关联动的机制,牢牢把握协调工作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始终把握协调工作的大局,维护施工环境的稳定。

3 结述语

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电网工程建设外部环境协调工作,既是落实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也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关系的客观需要。实现电网规划与地方规划的无缝衔接,充分利用双方在电网建设和地方规划的各自优势,把电网建设规划纳入地方总体发展规划,是解决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协调工作的基础。责权利相统一的属地化电网工程建设协管办法,界面清晰、责任分明,能够提高属地协管单位(属地政府、供电公司)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推进电网工程建设外部协调工作的目标。只有把握协调工作的预见性、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带着法律法规去协调,带着政策去协调,带着感情去协调,提高协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不断开创协调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S]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S]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S]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S]

[5]《电力设施保护条例》[S]

[6]《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编制纲要》[S]

[7]《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编制纲要》[S]

[8]《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S]

[9]《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标准化管理规定》[S]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S]

[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S]

[12]《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S]

作者:魏铁军

航道维护管理工程建设论文 篇3:

新时代航道维护技术与手段的新探索

摘 要:为了保证航船客运以及货运的稳定性,应认识到航道维护的重要性,并能结合新时代航道维护主要技术以及手段的发展,根据不同航道的特点,开展科学的航道维护操作。本文就新时代航道维护工作中所使用的技术以及手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航道;新时代;维护;

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给长江上游航道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三峡水库分别于2003、2006、2008年进行坝前135(139)、156、175米蓄水,回水末端分别达到丰都、长寿和江津。上游航道由过去的大型山区航道变为常年回水区、变动回水区和天然航道相结合的三段式航道。常年库区航道水深、航宽大幅度增加,水流速度减缓,航道通航条件较过去优良;设标水深较过去大幅增加、变动回水区航段由于受泥沙淤积的影响,航道维护的难度增加。本文主要针对长江上游航道的特点,提出在新时代航道维护技术与手段的探索或设想,为了给水路运输创造更好的发展基础支撑,应注意强化水路运输航道的维护以及综合管理。

1水路航道维护重要性

和陆地运输公路体系相比,水运航道系统更容易受到环境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尤其在一些不同季节环节气候或者是水流情况变化较大的地区中,航道更容易随之出现变化,而对于航船而言,如果航道环境出现问题,那么就航船的安全性也将难以保证,而航道维护工作的重要价值也就在于能促进航道安全性的提升,为过往以及停泊船只创造最好的行驶环境。船舶在航道中行驶的时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可能会给船舶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分别为自然灾害方面的危险,人为行动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船员在操纵船舶阶段中出现的失误。而在开展航道安全维护的时候也要能参考着三个方面,开展更为有效的航道安全维护。

2新时代航道维护措施分析

2.1、大数据在智能航道应用

2.1.1、加强数据感知与获取

大数据强调的是海量数据,所有数据。所以智能航道建设中,航道河床数据、航标数据、水文数据、整治建筑物数据、船舶数据、气象数据、用户行为等数据都要纳入考虑,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与航道相关的文档数据、图片数据、音视频数据等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都要录入航道数据库。数据的全面性非常重要,只有感知了全部数据,才可能掌控航道状态,洞见航道状态和发展趋势。

2.1.2、做好数据库顶层设计

良好的顶层设计有助于数据的存储、融合、提取、分析以及挖掘。智能航道中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可由基础数据层、基础设施层、数据挖掘层、终端发布层组成。基础数据层对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整合,融合成航道要素数据库、航运要素数据库、气象环境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层通过建立云计算平台,将各类基础IT设施虚拟化为设备资源服务,为大数据分析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提供基础支撑。数据挖掘层通过对基础数据层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结合各类专家数学模型,对所获得的航道要素、航运要素、气象环境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航道演变趋势预测、航运通航状态预测等一系列洞见未来的行为。终端发布层采用云计算服务,将航道的状态、船舶通航状态、天气气象状态等信息通过多终端(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类型(文字、音视频等)发布给管理者和一般用户。管理者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判,一般用户可以实时感知和獲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同时反过来用户状态、行为所产生的数据又可反馈回基础数据库,为后续给一般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供数据分析依据。

2.2.电子巡航技术

从功能上讲,电子巡航系统平台通过“一模拟、两线、两值”方式实现了辖区“船舶定线制秩序、船舶过桥区秩序、船舶警戒区秩序、锚停泊秩序、船舶靠码头秩序、客渡运秩序、危险品作业、船舶超载、枯洪水位和大风大雾”等十项巡航功能,满足了常规巡航的功能要求。具体的说一是通过模拟巡航技术实现船舶信息与网上海事的数据比对,实时获取船舶的基本信息,形成船舶巡航报告并对报告的问题进行逐一处理。二是通过分隔线技术实现了定线制的有效监控,达到监控船舶按规范航路行驶的效果。三是通过边界线技术对桥区、渡区、施工区、锚泊区、警戒区、浅区、一类监管区等七大区域实施有效监管。四是通过集成了气象、水文系统,通过将辖区内气象站采集的水文气象等信息临界值技术实现恶劣气况的预警。五是通过领域值技术实现在航船舶安全预警防止船舶碰撞、超越和并行。

电子巡航系统平台的关键,首先是位置数据的有机融合。船舶位置数据是电子巡航系统中实时监控和各种预警及处理的重要数据,该数据分别从GPS系统、AIS系统及VTS系统中获取,而这几个系统中的船舶位置数据又相互不兼容,为了保证船舶的唯一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船舶位置数据的有机融合是电子巡航系统关键技术之一。

其二是长江海事电子航行参考图的开发。电子巡航系统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预警和违章巡查功能,必须完成与海事监管业务密切结合的电子航行参考图,通过对已有电子江图的二次开发,完善海事监管业务数据,为电子巡航系统提供空间数据支撑。如芜湖海事局船舶定线制规定、危险品码头地理位置和标识等。

其三是业务数据的整合。海事业务数据繁杂众多、数据来源不统一,为了使电子巡航系统基础数据能够更加准确,系统利用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对海事业务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抽取也是重要的一环。

其四是建立安全预警服务。通过建立安全违章监控服务,对航行船舶进行实时监测,当航行船舶违反航行规定或存在安全隐患时,通过该服务能及时提醒值班人员或航行船舶。

2.3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应用

2.1利用该系统主动发现失常的航标

传统的航道维护管理都是被动型的,所以难以及时掌握航标的动态信息,在很多标志失常之后,大都由附近村民和过往的船舶发现并报告,而很少由巡航工作船发现。这就使得在获取航标失常信息方面具有较强的被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切实加强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应用,利用其主动掌握航标所处的状态,动态地掌握航标信息,并对其失常与否进行判断。这样就能发现大量的标志失常情况,从而主动加强防御。

2.2利用该系统及时获取异常信息

在航道维护管理中,在航标失常之后,采用传统的方式往往难以立即获知。而正是由于滞后的信息获取导致标志恢复被延误。所以需加强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应用,一旦标志失常,就能及时触发劲爆,且检测人员能在2 min内发现航标异常,掌握其具体的异常信息,并通知相关船舶加强对其的处理和恢复,从而更好地将失常标志的恢复周期大大缩短,有效促进航道的畅通运行。

2.3利用该系统及时判断航标失常的情况

在航道维护管理中,为了更好地促进维护管理成效的提升,应在航标失常信息处理方面加强对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应用。在传统的航道管理模式下,往往难以正常、细致地对航标的动态信息进行判断。当收到失常的报告之后,需要及时派船出航进行处理。所以在应用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及时地分析和判断失常信息,同时做好分类指导,以便更好地促进对异常信息的处理。这样既能减少出航的次数,又能有效地提升航道的维护管理效率,从而在提高通行能力的同时确保航运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3、结束语

内河航道维护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保障航道及其设施符合标准和技术要求,做到保尺度、保航标、保畅通,既满足目前航运管理的需要,又为航运发展创造条件。航道维护工作者要能不断的学习新型维护技术,实现维护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旦诞.库区航道维护中特殊岸形的浮标设置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

[2]刘佳.长江下游航道维护管理船舶标准化研究探索[J].江苏船舶,2012(4):1-6.

[3]袁芳芳.河道疏浚与港航航道维护结合的技术浅析[J].新材料新装饰,2014(11).

作者:李金 李建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供销合作企业管理会计论文下一篇: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论文

热门文章

航道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