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公司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论文重点分析了企业组织架构变革的动因和变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对案例进行系统剖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组织架构变革如何适应并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变革的主要动力、变革的主要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企业组织架构变革的相关建议。

公司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

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摘要】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制度环境、企业能力、企业生命周期、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企业所处外部环境5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企业能力 企业生命周期

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眼前的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发展观。

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企业在现有条件下生存能力的,二是影响企业长期保持并加强生存能力的发展能力的。而企业将发展潜力转变为竞争优势的方式和能力又是由企业战略决策和管理能力决定的,因此上市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管理能力成为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具有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其战略决策与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强。实际上,公司的治理状况和领导层的管理能力是企业战略管理规范化的一个柔性指标,它直接决定了上市公司的战略管理能力和决策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制度环境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制,又非国际上标准的股份公司的股东所有制,而是股份公司及其控股公司的员工所有制,这就出现了“一股独大,一人独裁”的现象,给上市公司带来极大的系统风险。我国上市公司中50%以上的股权属于国家股,国家股就与普通国有资产一样徒有虚名,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假大股东”,“大股东”所依附的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才是真正的大股东。由于上市公司的员工并未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因而理论上大股东危害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在我国已演变为员工危害股东权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建立起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和危害股东权益的行为,也才有可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环境。目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解决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问题,真正落实人员、财务、资产“三分开”,减少关联交易,提高业绩的可靠性。

二、企业能力

众所周知,运用企业能力理论揭示企业发展的奥妙是当今世界的最新潮流。时至今日,战略管理专家们仍然把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能力理论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解释企业产生长期收益的机制,也就是说,阐释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存在及存在的原因就是解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础上的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一个企业如果不具备核心能力,即使在某一时期取得了高速发展,这种发展也是不能持续的,这就是企业缺乏抵御竞争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考察企业是否拥有核心能力主要看企业是否树立了战略管理理念。

战略专家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产业选择问题和在产业内的竞争地位问题。企业成功来源于两个方面,即企业所处产业的吸引力(产业效益)和企业在该产业中的相对地位。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革命的冲击下,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变革越来越快,如产业生命周期缩短和产业结构知识化等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能否从容应对产业方面的大变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企业生命周期

周期有周而复始的含义,就如同一年的春夏秋冬,然而通过企业的生命周期分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这种周而复始就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通过不断创新,从一个周期的终点回归到一个更新、更高层次的起点的持续发展。

首先定位企业所在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即所在行业是成长中的新兴产业还是已经成熟的产业或是走向衰退的产业。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所在行业是新兴产业,那么企业本身也相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所在行业是已经成熟了的产业,那么关注企业在该行业中是否处于领先地位;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所在行业是走向衰退的产业,那么再关注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否能长期保持,或者是考虑创新转型。其次,结合企业本身的生命周期分析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优势是上市公司竞争优势中最突出的优势,对公司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公司只有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企业管理经验,才能在行业中保持龙头地位并突出品牌优势。企业文化是管理优势形成的基础,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它是一个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它可以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并且提供竞争优势,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拥有能够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即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及创造和谐有效的工作氛围。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作风、人际关系等现象在良好的习惯和氛围中被熏陶和改善,能够创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内增聚力,外树形象,是企业潜在的生产力,是员工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力量。通过营造良好的习惯氛围,让企业文化深深扎根于员工心灵深处,变成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永恒的动力源泉。例如,海尔的文化理念是“集众愿为大公”,把员工发展的欲望转化成推动公司发展的动力,通过满足市场的外需推动员工内需的实现,再用满意的员工去赢得更多满意的客户,是靠“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成的管理体系。这一体系运行的具体模式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推出代表理念与价值观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在理念与价值观指导下,制定保证这种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正是最后形成的制度与机制,保证了员工对“理念与价值观”广泛接受并认同,一度成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典范。

时代在发展,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也在不断完善更新。企业追求的高境界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热心公益、共享双赢、科学发展的文化,这种文化超越企业狭隘的利益观,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肩负社会责任,谋求与社会和谐共进。

五、企业所处外部环境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在受到挑战,这些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因素的变化对商业企业来讲都是需要关注的,企业需要和不同的人、不同的利害相关方做充分的沟通,使得其商业决策能够既兼顾眼前利益,又看到长远影响。例如评价一家国际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着重分析该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实施业务时,是否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对当地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保证资源的来源、使用能够公平地分配下去。这些都是社会环境对一些国际企业的客观影响因素,分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作为一个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既要在商业上成功,同时也要在运营过程中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周水银、陈荣秋: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6).

[2] 苏冬蔚、吴仰儒: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1).

[3] 黄速建、卢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J].经济管理,2002(3).

[4] 黄永红: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2(12).

[5] 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4).

(责任编辑:胡婉君)

作者:王 婷 田月昕 张建红

公司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组织架构变革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影响研究

【摘  要】论文重点分析了企业组织架构变革的动因和变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对案例进行系统剖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组织架构变革如何适应并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变革的主要动力、变革的主要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企业组织架构变革的相关建议。

【關键词】组织架构;变革;问题;建议

1 引言

组织架构是公司战略实施体系的核心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管控模式的直接体现,组织架构变革可以直接有效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组织架构变革不仅是股东会、董事会的直接管理要求,更是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对公司战略支撑,并解决中长期发展相关潜在瓶颈问题,蓄力公司发展后劲、提高管控效率。但组织架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变革本身有其固有的复杂性与周期性,在变革策略方法上应本着宜粗不宜细,从顶层设计与总体方向上着手,由浅入深进行变革。本文对组织架构变革推动公司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2 案例背景

某国有能源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以下简称案例公司),以液化天然气及相关业务为核心,以现有接收站和管网为基础,积极建设天然气大动脉,致力于为沿海地区提供持续、可靠、充足的清洁能源,2008年重组成立时,明确定位为国际化清洁能源供应公司,所属项目公司有24家,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架构,通过相对集权的管控模式,各职能部门管理较为深入,实施战略管控支撑公司快速发展。

2008年重组之初,案例公司只有24家所属项目公司,7个职能部门。2015年,案例公司拥有百余家分子公司,15个职能部门,逐步从直线职能制向混合职能制组织架构过渡,先后成立了研发中心、财务共享中心及一个事业部。现今案例公司又在逐步成立采办共享中心、审计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基础设施事业部等。

由于案例公司的快速发展,其过度扁平化的管控模式,对组织架构形成冲击,与此同时,随着自身发展需要与市场规模的快速提升,案例公司逐步向股权多元化、细分市场化、跨区域发展转变,伴随案例公司发展过程中,其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变革和调整,寻求适应并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1]。

3 案例剖析

3.1 案例公司组织架构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

随着案例公司的快速发展,其管控模式与组织架构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步显现,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大多数现代跨国企业的发展史,大致都会经历幼小、成长、成熟,再兴或到衰亡的阶段,其中以快速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最为重要。在这个过渡阶段,随着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与市场规模的迅速提升,管理模式也将从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逐步向混合职能制组织结构的模式靠拢。相较之下,案例公司已经从重组之初的24家项目公司,发展成为拥有百余家分子公司的集团企业,横跨国内外,围绕核心产业,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积极参与包括:上游能源开发、下游终端建设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其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步显现,开始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其组织架构也在逐步调整[2]。

3.2 案例公司组织架构变革的主要动力

案例公司组织架构变革的主要动力为:一是管控模式与过度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不相适应;二是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现有组织架构尚不能全面支撑公司战略,面临持续盈利增长困难;三是集团横向管理幅度偏大,组织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有待提升,集团的决策和制度部分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职能与运作层面的目标联系不紧密,影响管理效率与目标达成;四是集团总部受事务性干扰较多,本职核心与关键管理职责受到影响等,在多年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不利局面,不断分散高层的注意力;五是集团部分组织单元和功能定位可优化空间较大,需要建立更为科学高效的决策程序;六是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项目公司应通过三会相关决议决策项目公司相关重大生产经营事项,需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提高项目公司经营决策效率;七是项目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备,但在实际公司治理过程中,董事会、监事会履职过于形式化,难以满足项目公司对业务发展、业务指导的需求,影响项目公司中长期经营发展;八是对外协调类同事项时,区域内项目公司多头出击,不能形成合力,影响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3]。

3.3 案例公司组织架构变革符合发展需要

案例公司组织结构变革后更加符合其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需求,起到凝聚内力,提升管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支撑作用,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案例集团在传统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基础上,结合现有项目公司资产规模、地域分布、细分业务种类、所处能源产业链节点、管控横向幅度过大等因素,在横向上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例如,建立公文处理、查阅、共享系统平台,在系统平台上各机关部门做到信息共享,横向上协同一致;在纵向上增加专业化事业部、区域公司、共享中心,收窄横向管理幅度、加强同区域、同类型项目公司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在传统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上,融合事业部制的优点,逐步形成创新优化的混合职能制组织架构,在统一围绕能源产业经营的同时,把具体业务类型进行了细分:能源贸易、基础设施、能源发电、城市燃气、车船加注,伴随着组织架构变革与推进,逐步实现集团化管控目标与总部功能定位[4]。

4 总结与分析

4.1 要求充分把握集团总部的功能定位,通过适宜的组织架构实施适合的管控模式

充分把握集团总部功能定位,通过简政放权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加强和改善集团化管理措施,优化业务传递与衔接、简化审批事项与流程,将集团总部的功能定位与组织架构把握准确,将好的管控措施通过组织架构用在集团战略经营上。从集团总部对所属单位的发展期望、战略位置、调控资源、发展阶段分析怎样对所属单位进行集分权管理。

4.2 组织架构变革的动力源自公司内部,适宜的组织架构推动和支撑公司可持续发展

公司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后,开始主动并逐步谋划并调整组织架构,在适应产业竞争及资源优化配置要求的同时,有效驾驭公司持续扩张中的各种管理风险。因此,在成长型经营环境的公司,公司必须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变革来推动和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从而创造显著的管理價值和卓越业绩[5]。

4.3 公司在成长阶段且处于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必将面临组织架构变革阵痛期

当今全球能源价格剧烈波动,行业环境竞争激烈,公司在制定中长期战略的同时,组织架构变更和管控模式的有机统一,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组织架构变革过程中,要合理地组织设计和实施方案,充分考虑组织架构变革的困难和阻力,用“动态”的方式进行实施,以减轻变革过程中的阵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公司组织架构与管控模式密不可分,组织架构既不能频繁变动,也不能一成不变。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公司组织架构必然面临变革,通过组织架构变革适应公司发展新环境,并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同时,组织架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充分考虑到变革本身有其固有的复杂性与周期性,估计到变革的困难和阻力,用“动态”的方式实施组织架构变更。组织架构变革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和提升公司在产业、布局、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五大核心竞争力层面的优势,从根本上调整与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实现公司产业的长期优质发展。公司组织架构变革,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从总体方向上着手,密切联系管控模式,由浅入深进行变革,逐步提升集团公司层面管控能力、项目公司层面执行能力,更好服务集团整体战略。

【参考文献】

【1】张庆龙.数字经济背景下集团财务组织架构转型趋势分析[J].财会月刊,2020(14):10-14.

【2】王晓飞,方崇敏.竞争性国有企业集团总部定位及组织架构设计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2):61-62.

【3】朱元林.健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织架构的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9,18(05):38-42.

【4】邓梅芳.浅议国有集团公司内审内控组织架构[J].经济师,2019(04):135+152.

【5】黄葵,孔藤桥.关于企业集团组织架构的作用分析[J].智库时代,2018(48):55-56.

作者:王夕友

公司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3:

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虽然小额贷款行业发展正逐步走向规范,但融资渠道狭窄、征信滞后等问题仍旧制约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在行业震荡整理阶段,保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实属难得。本文通过阐述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深入探讨该类贷款公司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希望能对小额贷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以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或个人消费需求为目标,在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中实现自身价值、承担社会责任。随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全面铺开,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在近期发展成绩亮眼。

一、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概况

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一般由大型集团或少数资金富余企业发起设立,以“立足集团、服务产业”为业务导向,围绕产业链内外部、上下游开展多个品类的小额贷款业务,既解决了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及自然人融资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集团产业付款压力,实现了三方共赢和产业链金融优势,初步实现了产融结合、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自小额贷款业务试点以来,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从业人员、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均大幅增加,但随着经营环境日益严峻,监管规范逐步完善,近5年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数量逐渐减少、从业人员不断流失,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也略有回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小额贷款企业机构数量减少5.73%,从业人员减少10.73%,实收资本回升1.29%,贷款余额下降2.43%。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宏观经济下行势头显现,全国小额贷款行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震荡整理阶段。同全国小额贷款行业总体发展趋势不同,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同一时期各项经济指标均能取得显著成绩,资产质量良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这是因为该类公司一般具有集团或产业背景,能够在产业协同、方向指导、资金保证等方面获得有力支持,充分利用股东多业态体系、丰厚的产业链资源优势,用科技手段创新“产业链业务模式”,将经营活动融入资金监控和闭环管理环节,确保了公司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的良性循环状态。

三、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

1.融资渠道多元化不够,影响公司规模化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受法律限制,只贷不存难引“活水”,小额贷款公司普遍资金紧张。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可以获得集团或产业集群的部分增资,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同时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轻资产公司,资产主要由债权构成并且与集团联系紧密,反而不易向银行寻求更多融资。因此即便是有了适度放宽的政策支持和实力雄厚的集团支撑,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目前面对丰富的业务资源依旧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实现公司规模化发展。

2.风险控制完善度不够,影响公司高质量发展

由于小额贷款行业入行门槛低、监管待完善等问题,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中面临多重风险,风险控制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还没有引入央行的征信系统,这将为公司的经营管理留下风险隐患,影响公司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

3.业务经营创新性不够,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小额贷款公司深化传统业务结构、持续市场化运作,在业务模式方面做了部分创新。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针对上游客户以未结算款项作为质押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产品也是一种尝试,但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过度依赖产业链,而且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业务经营创新性不够,将深刻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

四、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

银保监会于2020年9月发布了《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随后,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形式批复广东高院,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为金融机构。这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借款人、小额贷款公司自身发展,以及监管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未来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消息。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要乘势而为,积极应对,坚守初心,转型升级,以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1.强精准扶持,助力公司成长

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在过去十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面临的政策困境仍然不少。虽然国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但是对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可享受国家给予金融业的支农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及如何适用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细则等,均未给出明确规定。随着金融机构身份的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终于迎来发展的曙光。面对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盈利空间收窄、风险压力加大的情况,金融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应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适度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领域,提升小额贷款公司的科技运营能力,让小额贷款公司在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中真正做到社会、客户和股东三赢,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

2.强化底线思维,优化风险控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注意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风险控制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公司自上而下都应该坚持底线思维,要有危机意识和风控意识。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是从地区试点起步的,因此各地区、各部门监管标准、政策和要求都略有不同。小额贷款公司应该积极了解和学习国家及当地的监管政策,关注实体经济发展趋势,判断小额贷款行业未来走向,从而降低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经营管理风险,保证公司依法合规健康发展。

3.坚持需求导向,创新业务模式

产业依托型小额贷款公司以产业链为依托,能够实现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贷款方案,形成自成体系的产品线。尽管这类公司多年来发展亮眼,但从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公司还是应该拓展服务对象,创新业务模式,走上市場化运作的道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科技赋能金融业已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4.注重人才培养,增强发展活力

迈入“十四五”,踏上新征程,创新发展是贯彻始终的主旋律,“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为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规模高效优质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注意公司自身员工培养,甚至可以根据公司发展需求,与高校合作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一批具有精通专业、熟悉企业、善于创新、勇于开拓的行业人才,为企业加速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五、结语

尽管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前景信心不足的影响,小额贷款行业规模和利润逐年缩水,但是机遇与挑战向来相伴而行,相向而生。随着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的身份得到明确,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小额贷款行业自身的积极转型,小额贷款公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芮.试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路——兼论其身份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18):216.

[2]茅于轼.小额贷款机构的所有权[J].农村金融研究,2008(2):61,71.

[3]王平.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设计与成效评价[J].中国金融,2007(3):48-50.

[4]杨大楷,郭春红.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困境与出路[J].上海金融,2007(3):14-18.

作者:郝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合唱与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艺术类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