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搞好课后反思

2023-02-08

《学记》中载道:“学, 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大意是说:学与教需要反思, 反思可知不足, 反思能够自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 自我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尤显突出。因此, 必须切实加强教学课后反思,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 构建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搞好课后反思, 谈谈个人做法。

1 要求学生做好反思的内容准备

要反思, 就要有反思的内容。否则, 反思便没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这样, 学生的课后反思才能有效进行, 才有实际意义。事实上, 笔记是学生最好的反思内容依据, 也是学生再次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载体。可以说, 学生要获得个人体验, 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造能力, 课堂笔记功不可没。因此, 做好课后反思的内容准备, 其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

2 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

反思应该做到经常性, 事事反思, 时时反思, 所谓“一日三省必自知”。一方面, 要了解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的学习, 促进学生养成反思习惯。反思可以从对自身的认识进行, 反思也可以从联系他人的实践活动进行, 反思还可以从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进行。同时, 反思还具有阶段性。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呢?

(1) 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 “题海战术”已成为过去时, “少而精”则成为当今的宠儿。可是, 要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 不完成一定量、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并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体会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是显然不行的。然而, 学生在解答问题时, 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解题, 常常缺乏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 导致解题质量低下, 学习效率不高。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进行积极反思, 回顾解题思路, 概括解题方法, 进而达到练习和作业的目的。

(2)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反思。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而学生个人受经验、背景等的影响, 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往往相对有限, 难免导致片面性。因此,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组织开展集体探究讨论, 不仅能够了解同伴的认识理解情况, 而且更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想方法, 增强认知迁移能力。

(3) 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反思。预习新课时的反思, 能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复习回顾已学知识时的反思, 可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对旧知识加深认识的目的。预习和复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方法的重要途径, 加强预习、复习中的反思活动, 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提炼数学思想。由于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 难免会受到具体情景的制约, 使得解题方法难以产生迁移。因此, 教师在注重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还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反思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 从中提炼出应用广泛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 在分析具体解题方法中反思。所谓解题技巧, 实际上就是解题方法的巧妙。在分析具体解题方法时进行反思, 容易形成巧妙的解题方法, 进而体验到自身的优势。然而,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做出题目, 不仅不对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优劣评价, 甚至对自己解题的对错都很少进行检查, 导致解题过程逻辑混乱、主次不分、叙述冗长等不足。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解题方法中进行主动积极的反思活动, 通过对解题方法优劣的分析开阔学生的视野, 通过对问题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对解题过程的优化形成巧妙的解题方法, 使学生的思维朝着灵活、新颖的方向发展, 进而形成具有系统性强、联系紧密的数学认知结构。

(5) 在不足和失误中反思。初中学生作为即将成年的未成年人, 他们对许多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但他们又非常缺乏正确的认识方法和判断能力。比如:在学习基础知识时, 初中学生往往因求胜心切、急于求成而忽视对结论的反思, 以致粗心大意、不求甚解, 造成在练习、作业中频繁出错。因而必须加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教给他们如何在不足和失误中反思, 使之在纠错中享受成功。怎样指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错误, 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 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 教师首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和错误,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认识到错误的原因, 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认识理解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础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 并养成自觉检验结果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

方法靠练习去掌握, 习惯靠反复去养成, 能力靠实践去锻炼。一节课下来, 花些时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 静心沉思, 一是摸索出知识间的一些规律, 二是体会出自己在知识点上的新发现, 三是突破解题的诸多误区, 四是反思受到启迪是否得当, 五是反思自己进行的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无疑都是培养反思能力的良方。因此, 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 尤其是对待批改之后的作业, 花些时间及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记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必定能够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进而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 帮助学生提高反思的效果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无效的反思只能使人厌烦, 只有有效的反思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 教师必须大力提高学生的反思效果, 决不能简单地做一做样子。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时, 要给学生以大量的鼓励、启示, 要让学生通过反思活动后, 能够真正体会到反思的好处。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学生对反思活动产生厌烦情绪,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后继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功。显然, 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在不断的反思后, 能够不断地取得成功, 才能培养起自觉地、经常地、认真地进行反思的习惯, 才能帮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到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 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 搞好课后反思必将强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 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数学教学, 提出了帮助学生搞好课后反思的方法。

关键词:课后反思,载体,迁移能力,静心沉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为例下一篇:做强做精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