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花女有关的论文

2022-05-16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与茶花女有关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该研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光光度法等对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茶茶花中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糖和粗纤维。茶花中的脂肪、粗纤维和水溶性糖含量随花蕾至开放的形成过程呈增加趋势,谢花后其含量呈下降趋势。开放花中总黄酮、皂甙、儿茶素、VE含量比花蕾和谢花中含量高。

第一篇:与茶花女有关的论文

我国茶花育种展望与建议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茶花育种的现状,认为我国拥有占世界山茶属约90%的种类,理应更好地利用这一丰富的种质资源,培育出观赏性更佳的茶花品种。指出茶花的杂交育种必须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选择亲缘关系较近的类群,以及雄蕊可育茶花品种与具有所需性状的种进行杂交,其成功的机会更大。并提出在我国丰富的山茶属遗传资源的基础上创新茶花育种的思路和方向,如培育黄色茶花品种,培育有香气的茶花品种,培育终年开花的茶花品种,培育抗寒茶花品种等,以及培育乔木型观赏山茶和灌木型、耐修剪的观赏山茶等。

关键词:山茶属,茶花品种,亲缘关系,育种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3-15

修回日期:2013-04-07

“赤干虬桠翠叠华,红黄绿白色香佳;耐冬比肩梅丹桂,月月张氏红山茶” [1]。此诗点出了茶花形态特征,四季常青,枝干虬曲赤色,花色红,白,黄,绿皆有,性能耐寒,耐旱,还有终年开花的张氏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2-6]。目前发现的山茶属种类已接近300种,而新的种质资源仍然不断地被发现,例如金花茶组[7]Camellia Sect. Archecamellia Sealy.迄今在中国境内发表的金花茶种类已届40个,其中崇左金花茶C. chuongtsoensis Liang et Huang[8]和毛籽金花茶C. ptilosperma Liang et Chen是一年多次开花的种类,在越南自北而南发现的金花茶达22个。从18世纪茶花被引入西方国家以来300年间,在国外培育成的茶花品种超过15 000个,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茶花育种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培育的茶花品种仅有区区的数百个。但是现在情况即将彻底改变。自1980s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先是金花茶,然后是长年开花的张氏红山茶,崇左金花茶等得天独厚的种质资源优势吸引了全世界园艺业者的注意,无论研究院所,民营企业,茶花爱好者,把茶花选育种、茶事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都有地方争先恐后承办茶花协会交流和育种会议。目前国内茶花选育种正蓄势待发,无论在选育种规模上还是选育新品种的质量上,即观赏性、适应性等都将超过西方经过几百年才达到育种规模和效果。在总结过去茶花选育种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也需要开拓新的茶花育种理论,使今后的茶花选育种工作少走弯路。

在自然界中,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不但是异花传粉的类群,而且在种间存在着广泛杂交现象,正因为如此,山茶属的种系繁复。过去从芽变中进行茶花选育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主要的育种手段;在遗传学理论指导下,杂交育种已经成为近现代茶花育种的主要手段。为了培育更具观赏性、更长花期、更强抗逆性的茶花品种,经过人工设计的选择性杂交育种将大大地提高育种的速度,实现育种目标的实现。

1. 杂交育种必须考虑种间的亲缘关系

张宏达将山茶属划分为四个亚属20个组,亚属内的种亲缘关系较密切,而亚属间的亲缘关系较疏远。组内各种亲缘关系更密切,组间各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选择杂交亲本时,尤其要考虑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红山茶组有58种,包括越北红山茶C. rubiflora Ninh et Hakoda 和2个白花变种。不属于红山茶组花红色的还有实果茶组的越南长叶山茶C. krempfii (Gagnep.) Sealy,瘤果茶组的厚壳红瘤果茶C. rubituberculata Chang ex Lin et Liu和荔波红瘤果茶C. rubimuricata Chang et Xu,长柄茶组越南抱茎茶C. amplexicaulis (Pitard) Cohen Stuart,短柱茶组中樱花短柱茶C. maliflora Lindl.,粉红短柱茶C. puniceiflora Chang,连蕊茶组的玫瑰连蕊茶C. rosaeflora Hooker花均是红色的。可以说,已经育成的绝大部分茶花品种是由红山茶组的种类山茶C. japonica L.,滇山茶C. reticulata Lindley,西南红山茶C. pitardii Cohen Stuart,怒江红山茶C. saluenensis Stapf. ex Bean,尖萼红山茶C.edithae Hance,香港红山茶C. hongkongensis Seemann,和油茶组茶梅C. sasanqua Thunb.杂交经选育而成的。而以红山茶组为主的红山茶以及其他开红花的山茶资源,从较低纬度的越南到较高纬度的我国山东半岛,不但有嗜热种类,也有较耐寒的种类,它们无疑为培育茶花新品种提供了最为丰富材料。

尚有一些品种是经由小花、小叶型的连蕊茶如玫瑰连蕊茶C. rosaeflora Hooker,琉球连蕊茶C. lutchuensis T. Ito杂交选育而成的有香气或红花的茶花品种。近年由中国引进的金花茶C. nitidissima Chi,张氏红山茶也经杂交选育出一些观赏性并不理想的品种,比如花色半黄不白的黄花品种,如“初黄”,“正黄旗”,“新世纪”等,依旧为单瓣的一次性开花的张氏红山茶杂交种(图1)。

已经育成的茶花品种并非十全十美,目前观赏性较好的黄花,香花,长花期、周年开花,耐旱、耐寒、耐水湿,花谢后脱落,抗病能力强的茶花品种依然缺乏。而以我国丰富的山茶属野生资源中却不乏具有上述优良性状的种类,例如花大深黄的金花茶是单瓣的,花有芳香的毛蕊茶组毛药山茶C. renxiangshangiae Ye et Zheng花是小的,张氏红山茶一年约有10个月在开花,但它的花色不够丰富,抗病性稍差,栽培不易。油茶组与短柱茶组多种花开后花瓣易于脱落,浙江红山茶C. chekiangoleosa Hu能抵抗?5℃以下的低温,但它们的花是单瓣的,花形和花色均欠丰富。把山茶属植物具有的优良性状加以组合,就能培育出经济性状和观赏性状更加优良的茶花品种。山茶属的4个亚属中原始山茶亚属是较为原始的,它以苞被大型多数且宿存作为它最显著的特征,和山茶亚属除了苞被花后脱落这一特征不相同之外,应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选择这两个亚属间的种进行杂交,存在着成功的机会。应指出虽然学名改变了,但金花茶组Sect. Archaecamellia Sealy依然属于山茶亚属,而古茶组[8]Sect. Protocamellia Chang属于原始山茶亚属。如果希望有更多的杂交成功的机会,具有同样遗传背景的同一亚属内或同一组内的种进行杂交是必要的。组内种间的亲缘关系比组间种类的亲缘关系显然要更密切。红山茶组与油茶组和短柱茶组之间的种能够进行亲和性的杂交,瘤果茶组和糙果茶组之间的种进行杂交,也就有更多成功的机会。茶亚属下的金花茶组和山茶亚属下红山茶组进行杂交是不容易成功的,因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且黄色对于红色是隐性的,近四十年金花茶育种至今未获得优秀品种,与错误地选择了杂交亲本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山茶属另两个亚属茶亚属和后生茶亚属是具有较明显花梗、苞被已经分化为小苞片和萼片的类群,茶亚属与后生茶亚属之间具有比它们与前两个亚属更为亲密的关系。广泛的遗传背景作为育种的基础,以及已经育成的能育的品种之间反复杂交获得了数量繁多的茶花品种,这些茶花品种的主要表现为花形和花色的多样化,与花期的改变或延长,还育成了一些有香气的茶花品种,有几个黄色花系的茶花品种却未达到花色金黄的育种目标。

原始山茶亚属和山茶亚属多有大型的花,而茶亚属和后生茶亚属相对来说具有小型的花。即使有玫瑰连蕊茶这样的小花型的栽培茶花品种,但大多数的茶花育种者仍以追求花大色艳为目标。在整个山茶属里,小型花种类占了一半以上,从它们选育出花形、花色俱佳的园艺品种,将大受欢迎。茶亚属和后生茶亚属都是苞被已经分化为小苞片和萼片的类群,但在茶亚属里有萼片同样宿存,却分化出小苞片宿存和小苞片脱落的类群,如金花茶组和长柄茶组是苞片和萼片均宿存的类群,推测它们与后生茶亚属两个组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后生茶亚属目前花形最大的是玫瑰连蕊茶,其余种类花均不大,但是却不乏具有优良性状的种类,如广布的长尾毛蕊茶C. caudate Wall.和柳叶山茶C. salicifolia Champ.花丝均有毛,琉球连蕊茶和毛药山茶具有香气,玫瑰连蕊茶花红色,微花连蕊茶、细叶连蕊茶C. parvilimba Merr. et Metcalf.和长管连蕊茶C. elongata (Rehd. et Wils.) Rehder花瓣外面具有美丽的红晕。短柱茶组中有开红花的樱花短柱茶C. maliflora Lindl.,和粉红短柱茶C. puniceiflora Chang都可以作为培育小型茶花的原始材料。

2. 创新茶花育种

(1) 培育黄色茶花品种。在金花茶问世后,以金花茶为亲本,与现有的茶花园艺品

种及一些原种进行杂交,得到了一些黄色花系的园艺品种,但是由于黄色相对于红色来说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单从F1代中选择优良品系是不容易的,目前所得到黄花品系花色少有金黄和纯黄的。尚需在F1代完成自交,与亲本金花茶进行回交,或反复杂交后有可能培育出更好的黄花园艺品种。现在也已发现,培育黄花品系的茶花园艺品种,并不一定需要金花茶作亲本,棕榈园林高继银、刘信凯等用半重瓣的红色茶花品种‘媚丽Tama Beauty’× 越南抱茎茶C. amplexicaulis进行杂交,得到半重瓣的淡黄色的茶花品系。因此培育黄色花系的园艺品种就有了两条途径,有金花茶亲本参与的经过反复杂交得到的黄色茶花品种,也有从红色和白色或复色茶花(如花瓣显现黄斑等)的品种间进行杂交,也可能得到黄色茶花品种(图2)。

(2) 培育香花茶花品种。曾经有人认为茶花虽艳丽妩媚却缺少香气,这是因为山茶

属中花有香气的种确实不多。国外也有从花具香气的琉球连蕊茶与他种杂交培育出‘粉香Fragrant Pink’,‘烈香High Fragrant’等几个茶花品种,但它们的香气欠佳,有些俗气。现在已经发现短柱茶中有攸县油茶C. yuhsienensis Hu,窄叶短柱茶C. fluviatilis Hand.-Mazz.,长瓣短柱茶C. grijsii Hance花有香气。在连蕊茶组中除了琉球连蕊茶外,尚有微花连蕊茶C. minutiflora Chang,毛花连蕊茶C. fraterna Hance,岳麓连蕊茶C. handelii Sealy,披针叶连蕊茶 C. lancilimba Chang,荔波连蕊茶C. lipoensis Chang et Xu,长果连蕊茶C. longicarpa Chang,川滇连蕊茶C. synaptica Sealy,三花连蕊茶C. triantha Chang,云南连蕊茶C. tsaii Hu,川鄂连蕊茶C. rosthorniana Hand.-Mazz.等种,其花具有较好的香气。在毛蕊茶组中新近发现的毛药山茶是香气较好的一种。这些有香气的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植物可能成为培育小花型、香花,花后易于脱落的茶花品种绝佳杂交亲本材料。红山茶组具有香气的种类不多,据说大花红山茶C. magniflora Chang花略有香气,而糙果茶组中的博白油茶C.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香花糙果茶C. suaveolens Ye, Wang et Shi不仅花大而且花具有香气,如果将它们引入作为杂交育种材料,有可能培育出花大而且有香气的茶花品种。

(3) 培育终年开花的茶花品种。现已发现张氏红山茶,崇左金花茶,毛籽金花茶

C. ptilosperma Liang et Chen在一年内多次开花或开花时间达10个月以上。这预示着我们可以用这些稀有的种质资源培育出延长花期甚至是终年开花的茶花园艺品种。现在已育成了一些可在夏季开花张氏红山茶杂交种(图3),这预示着离培育观赏性强、花期长的茶花品种已经不远了,也宣告茶花育种新时代的到来。

(4) 培育抗寒茶花品种。山茶属植物应该是向着嗜热方向发展的类群,但我们也同

时看到,山茶属植物在云南省的东北和西北高海拔山地,川西地区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山,桂北,以及湖南桑植、溆浦,华东地区均有分布,这些地区冬季的最低温度可低于?5℃,茶梅品种耐冬在山东崂山可以生长得很好,也表明能够培育花色更加靓丽耐看的耐寒茶花品种的。耐寒与抗旱的性状可能是相关联的,如叶片厚表面有一层蜡被的对于抗干旱是有帮助的。山茶属植物均是常绿的种类,假如培育出具有落叶的茶花园艺品种,就可以将茶花北移,在冰天雪地中观赏到争妍斗艳的茶花。庆幸的是有园艺学家已经初步经由杂交得到了具有落叶特性的后代。

3. 茶花育种的新方向

(1) 乔木型的观赏山茶。山茶属中乔木型的种类是不少的,尤以油茶组、糙果茶组、

红山茶组和茶组为多。例如红皮糙果茶C. crapnelliana Tutcher,博白油茶其树形挺拔,叶大而厚,常绿,尤以树干深红或灰绿极引人注目。越南油茶C. vietnamensis Huang ex Hu,茶梨油茶C. octopetala Hu均为乔木型种类,红山茶组中滇山茶C. reticulata Lindley,峨嵋红山茶C. omeiensis Chang,浙江红山茶,多齿红山茶C. polyodonta How ex Hu,毛籽红山茶C. trichosperma Chang,南山茶C. semiserrata,大果红山茶C. magnocarpa (Hu et Huang) Chang,木果红山茶C. xylocarpa (Hu) Chang,山茶C. japonica L.均具有乔木的习性,笔者所见的木果红山茶在野外有胸径达到90cm者。越南抱茎茶和金花茶均能长成小乔木,前者有红花和白花的种群,后者花色金黄;大白山茶C. albogigas Hu和大苞白山茶C. granthamiana Sealy成小乔木,花大盈碗,花白亦有红色的。而茶树有高达25m的苦茶C. kucha (Chang et Wang) Chang,基径达1.7m的五柱茶C. pentastyla Chang。上述种类以及其他的种类均可以经选择作为绿化乔木类,孤植,丛植,列植均可。

作者:叶创兴 叶银珠

第二篇:金花茶茶花的营养成分分析

摘要: 该研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光光度法等对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茶茶花中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糖和粗纤维。茶花中的脂肪、粗纤维和水溶性糖含量随花蕾至开放的形成过程呈增加趋势,谢花后其含量呈下降趋势。开放花中总黄酮、皂甙、儿茶素、VE含量比花蕾和谢花中含量高。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三个阶段中氨基酸总量分别是7.44、5.14、5.00 g·100 g1。金花茶茶花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花蕾内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综合表明,金花茶茶花具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该研究结果为了解金花茶花朵不同采收期的营养组成以及金花茶花朵的开发及采收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金花茶, 花, 营养成分, 生理活性成分, 氨基酸

Key words: Camellia nitidissima, flowers, nutritional compositions, physiological active components, amino acids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是山茶科山茶屬金花茶组植物,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金花茶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性的名贵观赏植物(张宏达,1979;黄瑞斌等,2007)。金花茶以其茶花家族中唯一花瓣金黄色的珍稀物种而著名于世,其花金黄色,蜡质光泽,显得珍贵高雅,享有“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之美誉(梁盛业,1993)。金花茶主要间断分布于越南北和我国广西南部和西南部,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广西南部地区(韦霄等,2006)。金花茶植物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同时还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机锗、硒和锌等维持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适宜制茶(林华娟等,2010;梁机等,1996);而且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金花茶花茶、金花茶袋泡茶、金花茶饮料、金花茶含片和金花茶口服液等饮品和保健品;金花茶茶花不仅被国内消费者广泛接受,甚至远销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美各国。

目前,国内外已在很多领域对金花茶有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分类学、形态解剖学、群落学、遗传多样性、指纹图谱(杨立芳等,2016)、化学成分(贺栋业等,2016)、开发利用(罗昭润等,2016)等方面。但是,对金花茶花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和药效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而且对金花茶花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报道更是稀少。本研究对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初谢花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了解金花茶花朵不同采收期的营养组成,为金花茶花朵的开发及采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金花茶茶花样品于2014年3月17日14:00采自广西植物研究所金花茶茶园内。在园内选取花朵较多的植株17株,每株采取相同数量的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各76朵,分别去除花托,洗净,擦干,装袋;送广西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进行鲜样测定。

1.2 检测依据和分析方法

检测依据:各组分测定有国家标准的按照国家标准测定,没有国家标准的按照有关部委标准测定。如灰分、水分、蛋白质和硒的测定,分别按GB 5009.42010、 GB 5009.32010、GB 5009.52010、GB 5009.932010测定;矿质元素(如镍、锗、磷、铜、锌、铁、镁、锰、钾、钠、钙、氨基酸、粗纤维、脂肪、水溶性糖、维生素C和维生素E,按照国家标准GB/T 5009.X2003测定;铝按照GB/T233742009测定;钴、钼、钒、硼按照国家标准DB53T 2882009测定;花青素、总黄酮按照《保健食品检测与评价技术规定》测定;茶多酚、儿茶素按照GB/T 83132008测定;茶多糖按照NY/T 16762008测定;皂甙按照NY 3181997测定。

仪器:L8900氨基酸分析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济南海能),电子天平(梅特勒),高速冷冻离心机(日本日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美国Waters),双光束扫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美国热电),ZEEEnit 700原子吸收光谱仪(德国耶拿),IRIS Intrepid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热电),X7 Series等离子体质谱仪(美国热电),SA10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北京吉天),TU181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北京谱析)等。

分析方法: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灰分含量测定采用灼烧称重法,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总糖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粗纤维采用重量法测定,维生素C、茶多酚、总皂甙和总黄酮含量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E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矿质元素分别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K、Ca、Fe、Mg、Mn、Na、Zn、Cu、Ni),原子荧光光谱法(Se、G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B、Mo、V、Co、Al)等方法测定;氨基酸含量采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每个样品测定2次。

2结果与分析

2.1 金花茶茶花不同采收阶段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金花茶茶花不同采收阶段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以干物质计,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金花茶茶花中粗纤维、水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含量分别为19.50~20.60、10.10~14.80、6.89~9.16 g·100 g1,说明金花茶茶花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金花茶花中的脂肪、粗纤维和水溶性糖随着花蕾的形成至开放过程其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谢花后其含量呈下降的趋势。金花茶茶花中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则是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灰分仍保持在4%以上的含量,说明金花茶茶花含有较丰富的矿质元素。

2.2 金花茶茶花中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成分分析

由表2可知,金花茶花除含有多种活性物质(黄酮、茶多酚、皂甙)外,还含有Vc和VE等维生素。金花茶开放花中总黄酮、 茶多酚以及皂甙的含量分别是2.93%、4.35%、2.84,分别是花蕾的1.70、0.95、1.54倍,初谢花的1.26、0.94、1.18倍。金花茶开放花中Vc和VE含量分别为311、19.4 mg·100 g1,是花蕾中Vc和VE含量的1.92倍、2.06倍,是初谢花中Vc和VE含量的0.62倍、1.44倍。由此可知,开放花中生理活性成分含量最高、生理功能最显著,其次是初谢花和花蕾。

2.3 金花茶茶花中矿物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

由表3可知,金花茶花朵中钾(K)、钠(Na)、钙(Ca)、镁(Mg)、铝(Al)、磷(P)等元素含量非常丰富。花朵中各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其中变化范围较大的是Na元素,在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中Na元素含量分别是23.30、49.30、28.70 mg·kg1;开放花中Na元素的含量分别是花蕾和初谢花中含量的2.12倍和1.72倍。其次变化范围较大的是K元素,在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中K元素的含量分别是1.70%、1.64%、1.14%,花蕾和开放花中K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但是它们含量分别是初谢花的1.49倍和1.44倍。P元素在花蕾中含有1 680 mg·kg1,开放花和初谢花分别是1 311 mg·kg1和1 200 mg·kg1,花蕾中的含量分别是开放花和初谢花的1.28倍和1.40倍。3种金花茶花中其他元素之间变化范围较小。总体来说,金花茶的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均是呈现高钾低钠的特点,Ca元素和P元素的含量也较高,开放花中矿物质常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

从表4可以看出,金花茶茶花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金花茶花中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锰、铁、锌、铜、镍,其中锰的含量最高,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中其含量分别是150、147、131 mg·kg1。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中Se元素的含量分别是0.02、0.04、0.04 mg·kg1,开放花和初谢花中Se元素含量是花蕾的2.05倍。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中Fe元素的含量分别是12.90、18.00、23.10 mg·kg1,初谢花中Fe元素分别是开放花和花蕾的1.28倍和1.79倍。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中其他元素含量差异相对较小。

2.4 金花茶花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中氨基酸总量分别是7.44、5.14、5.00 g·100 g1,花蕾内氨基酸含量最高,开放花与初谢花中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其含量都达到了5%。金花茶花中氨基酸含量较高,主要有谷氨酸、门冬氨酸、亮氨酸,其中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

3讨论与结论

金花茶茶花中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糖和粗纤维。金花茶花开放时脂肪、粗纤维和水溶性糖的含量最为丰富。金花茶开放花的组织虽然细腻,但风干后仍然能较好保持茶花形状,不易变形,可以推测其高含量粗纤维对茶花形状的保持起到较大的作用。

金花茶花含有多种活性物质,除黄酮、茶多酚、皂甙外还有Vc和VE等多种维生素。本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中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含量与金花茶的抗氧化活性最为密切,是金花茶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基础。黄酮类成分具有改善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防治肿瘤生成的作用(李旭玫和傅水玉,2006)。开放花中总黄酮、皂甙、儿茶素、VE的含量比花蕾和初谢花中的都高,说明金花茶开放花的生理功能最显著,可以推测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降血脂功能。

金花茶茶花含有较丰富的矿质元素:常量元素以K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a元素,Na元素的含量最低。花蕾、開放花和初谢花都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与红雪茶和白雪茶中常量元素所表现的规律相似(付惠等,2005)。何志廉(1988)研究表明,高钾低钠的膳食能有效维持身体内部的酸碱平衡及血压正常,可有效防止高血压。金花茶中Ca元素和P元素的含量也较高,而Ca元素和P元素是构成身体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中国长寿地区人们摄入的钙、镁含量明显高于一般地区(汤长青和朱芳坤,2010)。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Ca/Mg比值是2.2倍多,而金花茶花中的Ca/Mg比值也是2.2倍多,两者几近相等。由此可见,金花茶花朵能有效补充人体需要的矿物质,亦有较好的保健价值,尤其是针对高血压。

金花茶茶花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锰、铁、锌、铜、镍,其中锰的含量最高,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中其含量分别是150、147、131 mg·kg1。锰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品,其生理作用与能量代谢有关,能维持与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参与造血、氧化還原、钙磷代谢、骨骼形成、促进生长发育等功能。锰具有增强人的防御能力,抑制或消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具有抗衰防老、延年益寿之功效(孙晓丽等,2003;柴胜丰等,2016)。这些均提示金花茶花茶可作用于机体多种酶类,可以清除有害致癌物质如氧自由基等,减少脂质过氧化。

茶树中的氨基酸是体内合成及代谢的参与物质,也是构成茶叶色香味的重要生化成分。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5%,已鉴定的有26种,其中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蛋白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和撷氨酸等为必需氨基酸。还有精氨酸、组氨酸、脱氨酸与半胧氨酸也很重要(萧伟祥,1989)。在金花茶花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含有以上8种必须氨基酸和部分其他氨基酸。金花茶花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而这两种氨基酸可增加茶叶的鲜爽味(赵和涛,1989)。金花茶花蕾内氨基酸含量最高,开放花与初谢花中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这说明金花茶氨基酸种类较为丰富,尤其是花蕾中,不仅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含有较高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可能促使金花茶花茶鲜爽味更为浓郁。在使用金花茶花制茶过程中,酚/氨比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的酚/氨比分别是0.585、0.804、0.878。金花茶花酚/氨比较小,使得金花茶口感清香鲜爽,并富有收敛性,符合优质茶的质量特点。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大小为开放花>初谢花>花蕾。金花茶茶花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丰富,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具有深度开发利用的价值潜力。

参考文献:

CHAI SF, TANG JM, CHEN ZY, et al, 2016.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ys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in flowers of Camellia pubipetala [J]. Lishizhen Med Mat Res, 27(3):575-577. [柴胜丰,唐健民,陈宗游,等, 2016. 毛瓣金花茶花朵中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物质分析 [J]. 时珍国医国药,27(3):575-577.]

FU H, WANG LS, CHEN YH, et al, 2005. A study on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two different lichen teas from Yunnan [J]. Nat Prod Res Dev,17(3):340-343. [付惠,王立松,陈玉惠,等, 2005. 云南两种地衣茶白雪茶(Thamnolia spp.)和红雪茶(Lethariella spp.)的营养成分分析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7(3):340-343.]

HE DY, LI XY, WANG LL, et al, 2016.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J]. Chin J Exp Trad Med Form, 22(3): 231-234. [贺栋业,李晓宇,王丽丽,等, 2016. 金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2(3): 231-234.]

HE ZL, 1988. Human nutrition [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何志廉, 1988. 人类营养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HUANG RB, HE TP, ZHUANG J, et al, 2007. Plant resource and its conservational countermeasure of sect.Chrysantha Chang in Fangchenggang [J]. J Guangxi Agric Biol Sci, 26, Sup. 32-37. [黄瑞斌,和太平,庄嘉,等, 2007. 广西防城港市金花茶组植物资源及其保育对策 [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6,Sup. 32-37].

LI XM, FU SY, 2006. Determination and studies on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of mulberry tea [J]. J Hangzhou Teach Coll (Nat Sci Ed), 5(1):59-60. [李旭玫,傅水玉. 桑叶茶中营养成分的测定与研究 [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5(1):59-60.]

LIANG J, YANG ZD, LU TL, et al, 1996. Evaluation on teaprocess fitness of eight yellow Camellias based on tea polyphenols and amino acids [J]. Guangxi Sci, 6(1):72-74. [梁机, 杨振德, 卢天玲,等, 1996.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 [J]. 广西科学,6(1):72-74.]

LIANG SY, 1993. Camellia nitidissima [M].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ess: 1-100. [梁盛业, 1993. 金花茶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100.]

LIN HJ, QIN XM, ZENG QW, et al, 2010. Analysis on chemical and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flower of Camellia chrysantha (Hu) Tuyama [J]. Food Sci Technol, 35(10):89-91. [林华娟, 秦小明, 曾秋文, 等, 2010. 金花茶茶花的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成分分析 [J]. 食品科技, 35(10):89-91.]

LUO ZR, YIN AH, WANG LX, et al, 2016.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scented and leaf tea products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J]. FuJian Agric Sci Technol, 2: 50-51. [罗昭润,殷爱华,万利鑫, 2016. 金花茶的花茶与叶茶制作技术 [J]. 福建农业科技,2: 50-51.]

SUN XL, LIU C, DONG SF, et al, 2003.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and macro elements content in Aloe tea and it’s boiled water [J]. Stud Trace Ele Heal, 20(2):32-34. [孙晓丽,刘灿,董顺福,等, 2003. 芦荟茶及其茶水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32-34.]

TANG CQ, ZHU FK, 2010. Determination of the dissol ved rates of eight trace elements in seven kinds of scented teas [J]. Chin J Spectr Lab, 27(4):1415-1418. [汤长青,朱芳坤, 2010. ICPAES测定7种花茶中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溶出率 [J]. 光谱实验室,27(4):1415-1418.]

WEI X, JIANG SY, JIANG YS, et al, 2006. Research progress of Camellia nitidssiama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J]. J Fujian For Sci Technol, 33(3):169-174. [韦霄,蒋水元,蒋运生,等, 2006. 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研究进展 [J]. 福建林业科技,33(3):169-174.]

XIAO WX, 1989. Nutrition and health function of tea [J]. Fujian Tea, 3:42-48. [萧伟祥, 1989. 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能 [J]. 福建茶叶, 3:42-48.]

YANG LF, LIU HC, LUO J, et al, 2016. Development of an HPLC fingerprint for flower of 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 [J]. Sci Technol Food Ind, 37: 86-89. [楊立芳,刘洪存,罗佳,等, 2016. 金花茶茶花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J]. 食品科技,37: 86-89.]

ZHANG HD, 1979. Chrysantha, a section of golden Camellias from Cathaysian Flora. [J]. Acta Ascien Nat Univ Sunyatseny, 18(3): 69-74. [张宏达, 1979. 华夏植物区系的金花茶组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版),18(3):69-74.]

ZHAO HT, 1989. Kinds of chinesetea and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in tea [J]. J Amino Acids,3:42-43. [赵和涛, 1989. 我国各名茶和茶类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组成 [J]. 氨基酸杂志,3:42-43.]

作者:唐健民 史艳财 廖玉琼 范进顺 韦记青 文香英 韦霄

第三篇:山茶花品种的历史演化及其园林应用

摘 要:山茶花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中国南方、西南云贵高原乃至全世界都有较广泛的分布。随着人类的栽培选育,山茶花经历了千百年演化,形成目前形态各异的优良品种千余种。同时,山茶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观价值,现已成为中国各地景观公园、庭院乃至行道绿化普遍采用的花木品种。

关键词:山茶花 品种 历史演化 园林应用

山茶花(Camellia)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花常于严冬盛开,被誉为“十德之花”,亦是“花中四友”之一,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其下分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等亚种。

中国是山茶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种质资源。其中,华东山茶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以浙江、江苏、安徽三省最多;云南山茶又称滇山茶,分布于西南云贵高原地区;广西省作为金花茶的发源地,拥有最多的金花茶资源;同属岭南的广东和福建两省也分布着相当数量的茶花资源。

1 山茶品种的历史演化

与其他传统名花类似,山茶花从野生繁殖到人工栽植,从实用性植物到现代观赏花卉,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化。关于中国茶花栽培历史的最早记载可追朔至三国时期蜀汉人张翊所著的《花经》,书中将山茶花列为“七品三命”的观赏等级。北魏年间的《魏王花木志》将茶花品种归为两大类,即栽于中原地区的”海石榴”以及栽于沿海地区的“山茶”。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中国古代茶花已有称谓总共有153种,其中茶花别名及分类名有22种,茶花品种名有131种。其中唐、宋、明、清这几个朝代分别为中国历代茶花品种的兴起、鼎盛和发展时期。

唐代是中国古代茶花品种第一次兴盛时期。唐代的段成式所著的笔记《酉阳杂俎》中首次记录了山茶花的树高、叶形、花型、花色等形态特征,是中国最早记录茶花的文献之一。唐代宰相李德裕(787-850年)著的《平泉山居草木记》中有“是岁又得稽山之……贞桐山茗”的记载,这是中国最早的茶花品种记载。唐代诗人温庭筠(?-866年)在茶花诗《海榴》中第一次提到了经人工培育的重瓣茶花:“湘彩剪成丛”。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其诗作《留题天竺、灵隐两寺》的自注中说“灵隐多海石榴也”,这也反映出了当时江浙地区栽植山茶的风气已十分兴盛。唐代确切记载的山茶品种便是上文所提及的“贞桐山茗”,据考证,该品种为中州山茶的一个品种,引种自会稽山(今浙江绍兴)。

唐末由于时局动荡,民间茶花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自宋代始,茶花栽培热再次兴起,有关茶花的专著开始出现,茶花新品种也不断涌现。北宋诗人梅尧臣(1002-1060年)的诗《和普公赋东园山茶》中首次提到了“越丹”这一山茶品种。据称,越丹为牡丹型红色茶花。诗人陶弼(1015-1078年)《山茶》诗中提及了“玉茗”为白色山茶花中的上品。著名诗人苏东坡首次在《王伯杨所藏赵昌山茶》诗中首次提到了山茶品种“鹤顶红”,而徐致中《山茶》诗中记载了八个山茶花品种:“黄香”、“粉红”、“玉环”、“红百叶”、“月丹”、“吐丝”、“玉磐”“桃叶”。宋代周师厚所著《洛阳花木记》也记录了多个北方茶花品种,如“馨口茶”、“玉茶”、“千叶多心茶”等。

明清两代,茶花培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了28种山茶花,如鹤顶茶、玛瑙茶、宝珠茶、石榴茶、海榴茶、踯躅茶(即杜鹃茶)、珍珠茶、串珠茶、杨妃茶、正宫粉、赛宫粉、千叶红、千叶白(今称“雪塔”)等。陈淏子《花镜》及朴静子、李祖望等《茶花谱》记载了当时茶花名种多达120余种。特别是清朝初年至清中期,涌现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茶花名种,如“十八学士”、“大白”、“红八角”、“红六角”、“绿牡丹”和“九曲”等。

近现代时期,我国茶花品种选育工作得到了极大发展。尤为一提的是上世纪6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在广西南宁一带发现金花茶这一稀有品种,震惊了国际茶花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外交流不断深化,国外新品种茶花陆续涌入国内,大大丰富了我国的茶花种质资源。随着国外茶花的引进和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我国茶花新品种培育工作进入新阶段,目前中国山茶花品种已有300余种。在浙江、福建和江苏等地出现了许多以经营茶花产业为主的专业村镇,更涌现了一大批茶花种植大户,茶花已成为当地花卉市场冬季主要的盆栽观赏花木。

2 现有的国内外山茶名种

2.1 国内常见华东山茶品种

华东山茶系目前存世品种数量相对最多的山茶品种,在浙江原产就有四十余种。其花有单瓣、半重瓣、重瓣等瓣型,花色繁多。花期较长,一般分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三类。目前国内华东山茶品种主要有花佛鼎、花鹤翎、红露珍、白千层(雪塔)、十八学士、赤丹、小桃红、狮子笑、金盘荔枝、九曲、倚阑娇、花牡丹、嫦娥彩、六角、革命旗、绯爪芙蓉,十样景、鸳鸯凤冠等。

2.2 国内常见云南山茶品种

云南山茶也叫滇山茶。原产云南,现广泛分布于云贵以及四川南部一带。其树体较高大,荫浓叶阔,叶子稍小而肥厚,花朵硕大,花色艳丽。云南山茶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也是“八大名花”中最享有盛名的一种。目前国内广泛应用于栽植的云南山茶的品种主要有:恨天高、童子面、早桃红、柳叶银红、大银红、凤山茶(又称“软枝绣球”)、大理茶等。

2.3 常见的国外山茶品种

十七世纪末期,山茶花逐渐引种至欧洲,随后又被引种至美洲。随着现代园艺科学和育种科学的兴起,许多新的茶花品种被不断杂交出来。自上世纪中后期起,一些花形美观且独特的优秀山茶品种被陆续引种回国内。目前国内已引进的优秀国外山茶品种有:午夜魔幻(Midnight Magic)、黑魔法(Black Magic)、火瀑布(Fire Fall)、朱红宽彩带(Margaret Daris Var.)、情人节(Valentine Day)、复色情人节(Valentine Day Var.)、大海伦(Helen Bower)、帕克斯先生(Dr.Clifford Parks)、深斑大卡特(Cater’s Sunburst Pink Var.)、银凯旋(Silver Triumph)、赛牡丹(Elegant Splendor)、大卡特(Cater’s Sunburst)、毛缘黑玛瑙(Clake Hubbs Var.)、复色期望(Anticipation Var.)、黑塞墨(Heisaimo)等。

2.4 常见的金花茶品种

近年来,金花茶因其美丽、高贵的金黄色花色而被茶花育种界广泛关注,但因其存世数量稀少,也被誉为“山茶界中的大熊猫”。目前常见的金花茶品种有:金花茶、毛瓣金花茶(Camellia pubipetala)、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rrinerris)、淡黄金花茶(Camellia flarida)等。

2.5 其他常见的山茶科品种

除以上提及的华东山茶、云南山茶、金花茶和国外山茶品种之外,还有一些同属山茶科的品种。它们或是具有美丽的花型花色,或是与某些茶花品种亲缘关系密切、可作为亲本材料或优良砧木使用。目前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有:油茶(C.oleifera)、短柱茶(C.brevistyla)、越南抱茎茶(C.amplexicaulis)、大头茶(C. Gordonia)、梨茶(C.octopetala)、美人茶(C.uraku)、浙江红山茶(C.chekiangoleosa)、杜鹃红山茶(C.azalea)、连蕊茶(C.cuspidata)等。

3 山茶花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

山茶花花色艳丽如锦,叶色油亮,树冠多姿,因此被广泛利用于公园绿地、自然风景区和名胜古迹。由于山茶花耐阴,将其配置于疏林边,生长最好;若在假山旁栽植可构成山石小景;亭台附近散种三、五株山茶花,亦显雅致。在庭院中可于院墙一角,散植几株,自然潇洒;小片群植或与其他初春开花的树种(如紫荆、玉兰等)搭配组合,则群芳争奇斗艳,也可以作为主景欣赏。公园内可于园路旁散植,搭配各色树种,可为园林生色;山茶花亦可盆栽,做成盆景,置于公园出入口或道旁,或是腾出一处作为山茶盆景园对外开放展示,初春时节让游人身处一片花海,更显春意盎然。乔木型茶树以其挺拔的身姿、开张的树冠、常绿的树叶、纷繁的花朵成为行道树树种中的佼佼者。可以广泛种植于城市道路、城乡公路两侧,也可用于河流、湖泊、航道两侧绿化、小区绿地建设和庭院造景。以灌木型茶树单一品种或与其他园林植物混栽、间作组成绿篱、绿墙,凭借其多样的叶形叶色,实现绿篱的多彩化、多样化。以小乔木型、灌木型或奇形品种的茶树为主体,通过嫁接、修剪等手段,形成绿化单体或群体造型,如孤植、球形、带状或其他特殊造型(如动物造型等),以增加绿地美感。

目前山茶花常用于中国南方各省公园绿地景观营造,也可专门用于花卉主题公园营造。特别一提的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专门以茶花为主题的公园,如浙江金华的中国茶花文化园,国际山茶物种园以及广西南宁的金花茶公园等。以中国茶花文化园为例:占地350多亩的中国茶花文化园是一个以茶花文化为主题,融山水、园林、花卉于一体的观光游览型公园,全园分花佛鼎、松子山、花鹤翎、塔山及水上活动区等五个景区,园中栽植数百个品种的茶花、茶梅等2万多株。公园内山茶花品种繁多,观赏特性各异。园内山茶花栽植方式以片植为主,有时可见一株或几株山茶依地势栽于山丘一隅、或是亭台楼阁等园林小品四周,彼此相映成趣;在植物搭配上以日本晚樱、玉兰、毛鹃、洒金珊瑚、紫荆等组景。灌木型茶花主要分布于园门入口,以及园内游步道两侧。在公园主体建筑——嘉会堂两侧,孤植有冠形好、冠幅大,树体高大的乔木型山茶作为庭荫树,远远望去,树冠丰满匀称,在天际线的映衬下形成独特景观。每当春季山茶开花之时,整个园内繁花似锦,遍山争芳吐艳,成为了当地市民休闲观光的主要去处。

综上所述,山茶花作为传统名花,具有自己独特的绿化美化功能。在园林应用上,需要景观设计者巧妙运用园地地势,掌握山茶花与其他植物的配置规律,适当搭配各类精美小巧的园林小品,才能充分体现山茶花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乐初,游慕贤.中国茶花文化[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2] 侯海毅,段永平.山茶花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及园林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4).

[3] 施德法.与自然和谐相处,展博大茶花文化——金华中国茶花文化园介绍[J].中国花卉园艺,2003(6).

[4] 施德法,张荣庭.满园茶花景色美——记中国茶花文化园[C]//中国公园协会2009年论文集,2009.

作者:陈国方 何海平 俞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思修课程小论文下一篇:化工安全技术学年论文

热门文章

茶花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