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阅读:走进文本的有效方式

2022-09-12

文本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 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始终是阅读教学的重心。而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所谓课文情境也就是文本语境, 借助文本情境的阅读理解才是“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的体验式阅读。文本是作家生活体验的结晶, 因而阅读活动就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读体验去解析文本。

1 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读体验去解析文本

1.1 找准最佳切入点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的时候, 如果抓不住切入点的话, 学生的体验就会不得要领, 偏离方向。对于切入点的把握需要我们去深入地理解, 和作者一起走进情节, 走进人物的内心。那么什么是最佳切入点?我们以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简洁明, 方便学生接受的;二是能统领全文、表现主题的;三是比较巧妙的, 独特的。经典的文章总是一个完善的整体, 在脉络、结构、情感等方面肯定有自己的印记。最佳切入点的寻找, 需要仔细审读文本, 理清脉络, 把握结构, 品味情感。文本研习就要从中抓住这个最佳切入点, 就是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 语言和精神是合二为一的, 同构同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切入点的引领下体验, 在体验中去感悟。

1.2 以对话为基础

对话是体验的基础, 对话包括人与文本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和自我对话。而在这三种对话中, 言语问答是主要形式, 是理解文本和自我对话的外显。文本研习的过程是以师生之间的对话为媒介的, 这就对对话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对话应有启发性, 能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还要能照顾大多数学生。所以我们在备课时需要研究的是教师如何引导, 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通道, 深化思维的进程, 才能有助于学生去体验课文?教学语言的设计至关重要, 这是有效对话的前提。

不同的文本是作家各自弹拨出的“自己的声音”, 受到作家经历、动机、情感、气质以及文化的塑造, 是一种个体的生命的独特表达。学生由于阅读经验以及生活经验的不同也会引发对文本体验的差异, 基于此, 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 把自己的生活当正文, 把文本当注释, 进而读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 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方向。这种对话不是一种形式表现, 而是一种实质性的生命交往。这要求阅读教学让学生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文本的生命体验之中。因此, 课堂上要形成民主、宽松的氛围, 生本对话, 碰撞出新思维、新灵感, 拓展学生文本理解的期待视野, 激发真情实感, 最终达到“人文互动, 体验自主”的境界。

1.3 进入审美情景

文本多是充满情感的载体, 它以具体可感的感性形象、生动逼真的意象唤起读者的想象与创造。因此, 文本的理解是一种情的领悟、价值的叩问。文本为读者开设了一条进入纯美世界的通道, 学生只有真正进入这一审美情境, 对文本的理解才能触及个人的心灵, 否则对美的理解只能是他人的或强加的。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感知与享受。例如, 我们鉴赏李清照《醉花阴》时候, 就可以利用联想和想象进入审美情景, 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加以感悟。“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词人重阳节独守空闺, 从早到晚, 孤寂无聊, 愁闷难捱。寥寥数言, 尽写出少妇愁态情状。试想,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身处此情此景, 不正是如此吗?“一切景语皆情语”, 以愁情写愁景, 以愁景村愁情, 情景交融, 物我合一, 使得该词强烈地感染读者, 打动读者, 自然产生情感共鸣, 达到最佳的文学效果。

2 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这一个” (黑格尔语) 。我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 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力, 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体验。但也要注意下面两点:

2.1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也要重视价值取向

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表达与时代和民族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时, 就要特别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关系, 教师决不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 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在珍视学生自由感悟, 对他们所表现的早期智慧, 对文本意义有创见的体验表示惊喜与支持, 也要对他们的偏颇与不足进行指导和帮助, 或启发争论、思辩, 或进行富有人情味、说服力的耐心引导, 促成思想自由的交汇、碰撞、升华, 以平等的对话, 将注意价值取向和尊重独特体验统一到“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学生的独特体验就会在教师的鼓励、指导、帮助下从幼稚走向成熟, 因此, “尊重独特体验”切莫忽视“价值取向”!

2.2 正确处理多元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 不少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多元”, 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 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 而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多元解读要以尊重文本为前提。”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 他们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 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可“多元理解”、“独特感受”也不能撇开文本而言它。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生对文本的反应自然是多元的, 只要学生的独特体验不是违背真善美的基本原则, 都是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的。把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多元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 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门艺术, 处理好这一门艺术的关键就在于, 我们不但要看到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多元与文本价值取向的千差万别, 我们更要看到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既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 又要引导学生能够走出文本, 感悟新的价值。走得进, 出得来, 个性与共性, 文本与生活, 也就相得益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下一篇:高校群体性事件规范化应对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