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分析论文

2022-12-24

1 职高生心理健康要求道德人格的培养

职高生正处在从个体生理成熟到心理成熟的一段时期, 是个体一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处于青年初期的学生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我开始进行较清晰和深入地思考,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开始形成, 并关注自己的未来。这一时期也是个性的定型期和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阶段。这意味着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都对职高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职高生生活环境与教育是否恰当, 直接关系到职高生良好道德人格品质的形成。适当的道德人格教育可以促进职高生良好道德人格品质的形成, 不适当的环境影响与教育, 则会导致职高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 乃至变态人格的形成。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在职高生这一时期, 出现情绪不稳定、嫉妒、自私、自卑、自大、脾气暴躁、叛逆、攻击性行为等不良心理与行为问题。而这些不良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主要是不当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造成的。对于这些不良的心理与行为, 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 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格健康与发展。所以, 从消极方面来说, 道德人格教育有助于解决职高生成长过程中存在某些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

从积极方面来说, 道德人格教育有利于职高生良好道德人格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职高生阶段, 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 生理和心理处于发展时期。但是, 他们具有良好的进取心态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些良好的心态和发展潜力的形成与发展, 不仅依赖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 而且需要个人良好的道德人格品质。不同国家关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表明, 上进心、求知欲和持久性等等非智力因素或道德人格特征对于智力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我国传统教育并未能很好地处理智力与非智力的辨证关系, 在职高生阶段, 忽略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或道德人格品质的发展, 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性下降、厌恶学习和看书, 因而阻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潜力的发挥。由于道德人格教育发生的潜在性, 并没有使学校看到它产生的直接效益, 但是它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动机和健康的人格, 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 并在最大限度上促进职高生潜力的发挥。

2 职高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2.1 信仰存在感性的认识, 道德价值取向多元性

职高生作为接受一定程度文化教育的群体, 是未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自身的道德水平对未来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社会规范与价值体系已经开始内化, 具备了一定的道德品质, 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及对社会主义初步了解, 部分学生意识不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使得他们的理想信仰存在着感性、模糊的认识。

市场经济带来好的精神食粮, 也会带来坏的精神食粮。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社会思潮的变化使得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越来越实用化和功利化。通过在2008年10月9日对某职业高中的职高生的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都重视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 能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55%以上的学生选择“为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在对“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有40%的学生选择“为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35%的学生选择“为社会多做贡献”, 20%的学生选择“实现自己的理想, 实现自我价值”。而在入党的动机一栏中, 有近30%的学生入党的动机带有功利性倾向。从以上数据, 我们不难发现, 当代职高生道德品质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自立、竞争、公平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 但同时又注重现实, 讲求实际, 崇尚自我,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向。

2.2 道德情感淡漠, 责任意识弱化

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内容的满堂灌, 但学生却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道德人格内容没有吸收并内化, 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道德人格教育的失败, 这就必然会出现一些职高生在选择行为时对道德抱无所谓的态度, 缺乏相应的道德情感。首先, 对不道德的行为缺乏厌恶、憎恨感, 有些同学看见罪犯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 似乎没看见一样, 没有“该出手的出手”;其次, 对道德榜样行为缺乏敬佩、仰慕之情。职高生道德情感淡漠, 必然会引起行为上的不负责任, 即责任意识弱化。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培养职高生的责任意识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轻视的影响。但是由于职高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的局限, 以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他们缺乏苦干的精神, 重视自我需要, 自我发展, 忽视社会需求, 冷落他人。

2.3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离, 道德行为的双重性

目前在高中阶段, 很少有人去思考人生的精神问题, 道德人格修养似乎变的无关紧要了, 人的良知、情操、人格日益贬值和失落。这种对于道德教育“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以及善恶不分、邪正混杂的生活状态导致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困惑和迷茫, 最终的结果, 只能是导致青少年学生言行脱离。他们心里知道应该怎样做, 但在实际上却没有那样做, 认知与行动相分离。调查数据显示, 85%的学生崇尚无偿奉献, 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93%以上的有助人为乐的行为, 85%的学生认为应遵守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他们表示愿意无偿献血, 做义务劳动等社会公益活动;信奉在社会交往, 经济交往中应人人平等, 讲究诚信;提倡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但问及在今后工作生活中你是否行贿, 20%的学生选择“肯定不会”,75%的选择“看情况而定”或“说不准”,还有不到5%的学生认为“肯定会做”。这就是能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但存在诸多的困惑, 导致其道德判断的偏颇, 出现道德行为的双重性的表现。

3 职高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1 主观努力——道德人格自律

尚志。孟子说“志”即是“仁义而已矣”。职高生要想进行自我道德人格修养, 首先是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目标, 严于律己, 确立正确的道德修养态度。这个道德理想目标就是“道”, 立志就是“志道”。孔子说“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人, 游于艺”。儒家哲人认为凡人皆应尚志, 尚志不在于求荣华富贵, 不在于锦衣美食, 而在于得道, 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意义, 其价值高于对物质生活的享受, 高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也高于自己的生命。志于道, 至于仁义, 是对社会大众的要求, 或贫或富、或年长或年幼, 只要尚志, 努力从事于道, 就可以成为道德人格修养方面的圣贤, 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3.2 客观影响与教育——教育环境的整治和优化

家庭对职高生道德人格的培育有很大影响。职高生在独立生活之前, 在多数时间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因此, 家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深深烙印在职高生的心灵上, 都会影响他们个体未来的生活, 塑造着个体的道德人格。一般来说, 人的社会化过程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领域:一是接受家庭教育的熏陶;一是接受社会的教育 (包括学校教育和舆论引导) 和约束。

摘要:职高生的道德人格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价值失落, 是建立和谐社会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从信仰的感性认识、道德情感的淡漠和道德认知与行为的脱离的角度分析职高生道德人格缺失的现状, 并建议从主观努力和客观教育两方面培养职高生的道德人格。

关键词:职高生,道德,人格,道德人格

参考文献

[1] 姚新中.道德研究与伦理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 白生中.浅谈教师高尚道德人格所起的教育作用[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3] 毛瑞芹.浅析当代青年道德人格[J].文教资料, 2009,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以及实现途径探讨下一篇: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地化管理遇到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