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视角农业科技论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农户视角农业科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的良好、快速发展又受制于农业科技水平及农业科技服务质量。本文选取阿拉尔市十二团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从农业科技服务需求者农民的角度分析十二团农业科技服务现状,进而反映目前南疆农业科技服务的状况,并通过调查发现南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农户视角农业科技论文 篇1:

基于农户视角的科技服务需求模式研究

摘 要:农户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应用者,其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需求模式,直接影响着科技服务的成效。该研究从农户视角出发,剖析农业科技服务与农户需求的因果关系,调查农户的需求意愿,探索农户的需求模式。结果表明,种植规模在6.67hm2以上的农户对科技的需求意愿达到95%以上,对技术的需求类型集中在病虫害防治,需求区间在50%~72%;需求方式集中在面对面指导方式,达到60.89%;影响科技服务的因素重点是农户缺乏相应技能,达到55.1%。为满足农户的多元化需求,从创新服务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培育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变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业科技与农户的无缝对接,为农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户;科技服务;影响因素;需求模式;服务方式

Key words: Farmer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s; Demand pattern

农业科技服务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涉农科研高校、院所、企业等机构,依托科技服务资源平台,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咨询服务等手段,以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应用载体,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环节,从而提高区域农业科技含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服务过程。它是农业科技直接惠及农户的关键环节,其运行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进程[1]。作为农业科技服务最终应用者的农户,其對科技服务需求的意愿、模式,直接影响着科技服务的实施成效[2]。目前,许多学者针对农户科技服务方面已开展了一些研究,例如,邬震坤[3]从农户知识需求特点方面,构建面向农户的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熊鹰、张永升等[4-5]从农户支付意愿方面分析了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甄若宏等[6]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意愿方面探讨了科技服务的对策;孙美美[7]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供需差异方面,以浙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陈东萍[8]从服务需求方面分析了上饶市的科技推广需求差异。综合来看,各位学者均是侧重于科技服务的某一方面进行了研究,而针对不同规模农户在需求意愿、需求类型、影响因素以及科技服务模式的综合性研究报道还较鲜见。为此,本研究从农户视角出发,剖析农业科技服务与农户需求的差异,调查农户的需求意愿,探索农户的需求模式,并提出了建设性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业科技与农户的无缝对接,为农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基于“涉农科研院所+农户”联合申报、共同实施的科研院校重大农业技术服务试点项目,抽取2016年和2017年获得立项的有需求、有积极性、有基础、有示范带动意愿的98个农户(本文农户是普通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的总称),通过文案剖析、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项目实施中期汇报会、项目结题验收会等形式,收集汇总相关数据,采取统计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剖析农户的科技服务需求,以改变科技成果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成果转化率低、农户满意度低的现状,解决新时期“缺”(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成果区域性供给不足,缺会指导的推广力量,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及“科研与推广两张皮”的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科技服务需求意愿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规模农户对科技服务的需求程度差异显著(图1),经营规模越大的主体,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越强烈。种植规模在6.67hm2以上的农户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达到95%,而种植规模在0.67hm2以下农户的需求意愿仅为23%。主要原因是经营规模越大的农户,对产业效益的追求越高,经受市场的风险考验就越高,尤其是在缺乏农业专门人才的农户,就更加急需经得住市场检验且具有区域特点而真有用的科技成果、有真本事的農业科技服务人员在关键环节进行农业科技服务和指导,以降低风险;而规模越小的部分农户对产业的经营效益持无所谓态度,部分认为已具备能够抵抗风险的能力。

2.2 科技服务需求类型 从种植业需求类型情况来看(图2),无论是经营0.67hm2以下还是经营6.67hm2以上的大户、合作社,甚至是企业,对技术的需求类型集中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需求区间在50%~72%;其次是良种,需求区间在30%~46%,再次是肥料使用,而对市场销售和加工技术的需求微乎其微。技术需求类型的差异原因主要是农户在种植初期就基本选择了适宜的良种,而地域性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因自然条件或未科学防治引起的病虫害大暴发阶段,如果防治措施采取不当,将给经营产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在肥料使用方面,认为如果不进行有机生产,正常用肥即可,需求不是很大。市场销售的需求主要是规模较大的农户,规模较小的农户认为村已有经纪人队伍,产品不愁销路。加工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农业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大,需要精深加工技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2.3 科技服务需求方式 通过农户对科技服务需求方式的调查(图3)发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农户,需求方式集中在面对面指导方式,达到60.89%,其次是电话指导为20.95%,再次为课堂培训9.62%,最后为当地大户带动8.54%。主要原因是农户认为只有与专家面对面指导才最有效果,才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其次是电话指导,通过某一途径知晓专家的手机号码后,有问题不用跑长途直接打电话,也能解决部分问题;而部分农户认为他们课堂培训不切实际,与实际需求不符,同时也由于培训老师口音问题而影响上课效果;在当地大户指导方面,部分农户认为他们相互之间有竞争力,保密性强,不会传授核心技术。

2.4 科技服务影响因素 通过调研发现,制约农户接受科技成果的因素(图4),主要是缺乏使用技能,占到55.1%,尤其是较复杂、不易掌握的技术。其次是使用效果,为43.9%,担心应用新成果后达不到科技人员宣传的预期效益,或者应用成效不如传统成果的应用效益,从而导致收益下降。再次是应用成本,为38.9%,如果新成果的应用成本提高,而周边也无成功使用案例,效益不明确的情况下也是拒绝使用,推广者无偿为农户提供有关新品种、种苗的情况除外。第四是获得渠道,很多农户意识到品种老化、技术不配套,急需更新换代,但由于信息的不畅通,不知道从哪里可以获得最新成果及其使用技术,这也是制约农户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还有一些毕业于农业院校或者已从事农业生产多年的农户,认为自身已具备一定的农业技能,可以选择合适的成果,规避相应的风险,不迫切需要专家指导。

3 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农户多元化、实效性科技服务需求的特点,科研院所应围绕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重点从创新服务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培育实用型成果、转变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通过实现与农户的面对面、人对人、地对地的一体化服务,为农户提供可行性、经济性、先进性三性统一的一体化、简化的技术方案,以切实提高科技服务质量,扩大影响力。

3.1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农户多元化需求 虽然经营规模越大的农户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达到95%,但总体来看均是以公益型服务需求为主,该类型也是目前政府、公益类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部门重要的服务方式,然而公益型服务受到人员、经费、基地等方面的条件制约,已不能满足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发展需求。“即研即推、即推即用”全产业链科技服务模式的平台型科技服务[9],是目前农业龙头企业寻求新型科技服务的主要方式,该类型采取“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农业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的”共建模式,针对合作企业技术需求,建立“企业+科研团队”的专业化、市场化科技服务模式,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构建科技合作联盟、共同研发体、利益共同体,实现技术转移节点前置,不仅借助商品市场效应从而有效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转化,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也是对目前公益性服务的有益补充。

3.2 培养农技人才,提升服务农户效能 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竞争力[10],是提高服务农户效能的有力抓手。因此,建议今后:一是培养一支有真本事的科技服务团队,科技服务人员直接面对农户,其服务技能直接关系服务农户的效能。科研院所应通过驻点锻炼、考察观摩、课堂培训、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培育一批愿意下到基层、拥有服务地方的真本事、了解服务政策、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科技服务人才团队,打造一支有知名度、有影响力、可持续、带不走的科技服务队伍。二是培养能带头的实用型基层农技人才,以基层专家工作站、博士服务工作站等科技服务平台为抓手,充分吸取社会科技服务力量的参与,尤其是将大学生村官、本土专家、农技能手等土专家纳入本单位科技服务团队,通过手把手示范、针对性培训等方式让土专家掌握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使用要点,使土专家完全掌握示范应用的新科技成果。掌握新科技的当地土专家具有天天在地方,在田头的距离效应,能对周边农户进行时时示范带动,从而保证成果的有效应用,保证成效拷贝不走样,不仅扭转过去的单一物化补贴式服务模式,也通过人才培养由输血向造血模式转变。

3.3 强化市场运作,推进农户成果应用率 市场是农业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有力推手,也是检验农户对科技成果使用好坏的试金石,质量不过硬、技术不过关、服务不到位,必然遭到淘汰[11]。之所以出现新时期“缺”(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问题,农户对科技成果不接受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推广的科技成果不接地气,使用程序繁琐、成本高、效用低,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也不符合农业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难以被农户所接受。因此,为使农业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推进,与科研院所共建产业研究院建设为抓手,对接企业,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调整科研创新思路,培育一批农户需要、市场发展潜力大、产业发展急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效益的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技术配套出熟化、以熟化出简化、以简化出转化,为农户构建一体化、经济可行化的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方案。

3.4 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农户满意度 针对上文所述的农户对科技服务的影响因素来看,科技人员应根据服务区域、服务对象、服务产业采取科学、合理、易行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今后應重点从区域产业发展,针对农户需求开展小规模、面对面、问题解答式的培训。在项目考核时,由培训人数向培训效果转变,向提高农户的使用技能转变。为提高科技服务农户的效能,针对科技服务的特质性,重点考核科技服务人员的驻点天数、解决的实际问题、服务成效、服务影响力等方面。同时,加强对科技服务成效的考核,比如农户对科技人员所示范应用的科技成果的满意度和接受度,农户对科技服务人员指导次数、指导方式、指导时间、指导成效的满意度等。

参考文献

[1]古秋霞,陈碧韶,赵程,等.新时期创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5.

[2]詹杭京.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分析——以临安市为例[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6:2-4.

[3]邬震坤.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3.

[4]熊鹰.基于农户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的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97-100.

[5]张永升,杨建肖,陶佩君.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与供给评价实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3(2):133-137,149.

[6]甄若宏,王强盛,李德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需求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10(4):36-40.

[7]孙美美.农户视角下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需求分析[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38-49.

[8]陈东萍.上饶市农户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需求分析——基于供需均衡视角[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24-38.

[9]顾磊,李德新,马晓杰.即研就转 即研即推 省农科院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7-05-10(001版).

[10]靳玉峰,程燕.浅谈培育壮大乡村农技人才队伍的建设[J].山西农经,2018(6):46,50.

[11]杨天桥.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及其分类转化模式[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3):86-90.

(责编:张宏民)

作者:甄若宏 周建涛

农户视角农业科技论文 篇2:

基于农户视角的南疆农业科技服务现状问卷调查

摘 要: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的良好、快速发展又受制于农业科技水平及农业科技服务质量。本文选取阿拉尔市十二团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从农业科技服务需求者农民的角度分析十二团农业科技服务现状,进而反映目前南疆农业科技服务的状况,并通过调查发现南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服务 农户 南疆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由科技服务组织、机构或实体将农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信息通过教育、培训、媒介传播、决策指导等方式介绍给农民,并利用相关的基础设施、政策支撑环境等构成的系统。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可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进农业生产方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强支持。本文通过选取阿拉尔市十二团农户为调查对象,期望以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十二团的农业科技服务现状,并透过十二团农业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南疆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

本文选择十二团为调研对象是由于十二团农业基础发展水平处于南疆领先位置,是全国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995年就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百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农田大面积推广了有压滴灌、高密度、超宽膜、半精量播种、测土平衡施肥、机采棉等高新技术。同时十二团是中国仅有的两个长绒棉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长绒棉品种全、结构合理、质量上乘,目前中国出口亚欧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的长绒棉,多半出自这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大大高于南疆平均水平。通过对十二团的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调查,具有很强的区域代表性。

1.阿拉尔市十二团简介

阿拉尔市十二团成立于1970年,其前身是农一师共青团农场和胜利十九场,1999年3月,十二团与九团、十三团联合,组建成立了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公司,现为总公司下属的南口分公司。十二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位于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上游南岸,北靠塔里木河,南面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邻胜利水库,东与十三团接壤。十二团属典型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热量丰富,温差大。

阿拉尔市十二团地理位置特殊,光热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以棉花为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长绒棉种植基地之一,十二团种植的长绒棉是由全国唯一的长绒棉研究中心——农一师农科所研制提供的,生产的长绒棉品质全球质量最好的品种。近几年由于阿拉尔市政府大力推广红枣的种植,十二团红枣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此外,十二团的工业主要是由塑料和建筑支持。十二团拥有全疆第二、南疆第一的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塔农塑业集团和施工质量高、社会信誉好,且具有年产值2亿元的施工能力的阿拉尔南口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两家龙头企业。

2.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考虑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受访者对当前十二团农业科技服务的认可度、受访者需要哪些农业科技服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取等几个方面,以此设计一份共计32个问题的问卷进行调查。在调查的方式选择上,主要采取发放问卷法和深入访谈法,一方面通过问卷的发放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另一方面通过与受访者深入交谈发现出问卷以外受访者关注的问题,从而对发放的问卷进行有效补充。

鉴于十二团各连队的发布较广,在问卷的发放上兼顾各个生产连队。由于连队地广人稀,很难采取其他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故在问卷发放上采用随机法。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2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在发放问卷时考虑到十二团农户主要种植棉花和红枣,所以发放的问卷兼顾棉花和红枣,其中针对棉农发放80份,收回75份,针对枣农发放40份,收回37份。

3.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3.1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受访者基本信息见表一。从表一不难看出,在受访者中从事农业生产的男女比率明显失调,其中男性比率到60.19%,女性比率不足40%。受访者的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有文盲也有高学历甚至硕士研究生,但是总体来说受访者的文化水平明显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高达87.38%。此外,从受访者的年龄构成看,明显呈现年龄结构偏老,其中40及以上的受访者比率高达77.67%。而从家庭总收入看明显偏低,尤其是棉农,由于近几年棉花价格低迷,导致棉农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只占受访者的24.28%。调查者发现,很多棉农都有减少棉花种植的倾向,但是红枣的价格逐年下降,导致整体受访者的收入水平偏低。

3.2受访者对当前十二团农业科技服务的认可情况

受访者对当前农业科技服务的认可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受访者认为科技服务对农业生产有没有用,二是受访者对当前农业科技服务是否满意。从图一可以看出,在103位受访者中,认为农业科技十分有用的54人,有点用的43人,没有用的5人,只有1人认为有反作用,不难看出大多数人认为农业科技是有用的。但是受访者对当前农业科技服务的满意度却不容乐观。图二中,在103位受访者中队当前农业科技服务不满意的29人,非常满意的只有4人,基本满意的39人,比较满意的31人。不难看出对当前的农业科技服务受访者是不满意的。一方面是受访者认为农业科技服务用处大,另一方面是对现有的科技服务体系不满意,两者有较大的反差。

3.3受访者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受访者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从受访者对科技信息的需求的迫切程度、需要的科技信息的种类、应用新技术的主动性等方面体现。

首先,49个受访者迫切需要农业科技服务,占受访者的47.57%,而不需要农业科技服务的只有7人,占6.80%。其次,在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类别上,选择种植技术的人数最多高达41人,接下来依次是农产品加工技术、养殖技术、农药、非农业技术和化肥。最后,在应用新技术的主动性上,积极主动应用的只有32人,其余的受访者都选择观望或跟风。究其不使用新技术的原因,担心费用较高和没有好的收益的占主体,分别为29人和31人。

3.4受访者获取科技信息的方式

受访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受访者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和受访者期望获取到农业科技信息的方式两个方面。从表二可以看出,受访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依靠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其占比高达46.60%。从表三看,受访者在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方式上最期望通过专家到户到田指导的方式,其比率接近40%,此外,开办培训班和发放农技资料所占份额也较多。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有偿技术服务的只有14人,占比只有13.59%,表明受访者目前对有偿技术服务的接受度不高。

3.5其他方面

在其他方面的统计资料中,值得关注的包括影响受访者使用新技术的原因,受访者应对新技术失败的对策及在受访者中获取信息的工具的选择等。

表四中,受访者认为影响其自身使用新技术的因素中市场风险因素居于首要位置,而影响最小的是自身文化水平。表五中,将近一半的受访者如果使用新技术失败了会自己摸索原因,求助外界的受访者超过一半,只有少数受访者选择放弃新技术。表六中,收入水平制约了受访者选择获取信息的工具,如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受访者大都会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工具获取农业科技信息。

4.基于农民视角十二团农业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4.1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本次调研的数据显示,受访者中61.17%的农户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水平,38.83%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还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出挑战。此外,通过调研发现受访农户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较大,最好的有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虽然数量很少),最差的有只字不识的文盲。文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劳动力理解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强弱,进而决定劳动力利用科技致富的能力。因此,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的根本。

4.2农民观念传统守旧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其在做决策的过程中,易抱有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缺乏创新意识。此次调研数据显示,受访农户在面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时只有30%左右的受访者选择主动应用新技术,而其他大部分受访者采取观望的态度,看到别人尝试效果好才敢尝试。可以看出,受访者观念相对保守陈旧。导致这一问题主要源于其受教育水平低以及收入水平较低,无法承担尝试新技术失败所带来的风险。

4.3科技服务内容适用性差

农业科技服务一直在进行,但农民认为农业科技服务的效果并不好,主要由于农业科技技术推广与现实脱节,尽管现在很多新兴的农业科技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引入,但是服务的内容与农户的需求存在严重脱节,所以很难让农民满意。究其原因,农业科技服务既要考虑技术的因素,更要考虑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只有与之匹配的农业科技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农业科技服务。

4.4农民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受限

农民的收入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近几年受访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导致受访者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受到限制。此外,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最关心的是投入与产出,从此次调查发现,农民愿意花钱买有偿技术服务,但是前提是花了钱要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

4.5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下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已呈现出自动化、电子化、智能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搜索到所需的各项信息。但目前农业网站的信息资源不全、更新速度慢、信息分类不科学等缺陷,使用户对网站的使用率并不高。此外,农民能上网,并不意味着就能直接获取网络传送的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内容重复单一、发展不平衡,信息用户和信息开发人员存在素质、需求方面的差异,这些都制约了农民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此外,由于基层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不稳定等诸多原因,已经很难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不能及时与农民沟通,提供信息,帮助决策导致农业科技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当前的农业科技服务,成本高和效益窄,时效性差,根本不能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雷.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邬震坤.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2.

[3]天山网.农一师十二团概况[EB/OL].

http://www.ts.cn/GB/channel4/779/200602/15/227857.html.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2011-4-3.

http://www.gov.cn/zwgk/2006-09/05/content_378438.htm.

作者:黄德霞

农户视角农业科技论文 篇3:

农户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闽台具有“五缘”优势,通过开展闽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活动,能够促进两岸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户作为农业技术成果采纳的微观决策者之一,其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成果的采纳意愿关系到新技术能否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基于此,该文通过对漳浦县的实地调研,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户的农业种植收入、种植年限、政府对新技术的支持度和新技术对农户的帮助效果会对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年龄和种植面积则会负向影响农户的采纳意愿。

关键词:闽台农业技术;协同创新;采纳意愿;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Technologies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Taking Zhangpu County in Fujian as an Example

LUO Ying1,2, CHEN Aili1,2, ZHENG Yifang1,2

(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stitut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2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illingness to adopt; influencing factors

台湾农业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后,通过规模化、機械化的生产,基本形成了较为优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和较为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如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而福建农业生产经营较为分散,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整体仍处于发展阶段。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表明,通过闽台农业协同创新,不仅有利于台湾部分农业产业的转移,并且对促进两地农业技术交流和推进福建本土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1-2]。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引入新的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而农户是农业新技术采纳的微观决策主体,也是农业技术能否得到推广的重要因素。但是现今,农业技术推广成效不容乐观,即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纳意愿并无很高的积极性,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推广体制、运行机制、市场风险、政策扶持等还有所欠缺,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没有根据农户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和意愿偏好进行推广,多为传统的由政府主导的“一刀切”式的强制推广[3-4]。因此,探析影响农户采纳农业协同创新成果意愿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于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采纳的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文献梳理发现,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纳受多方面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户自身因素,這方面主要包括农户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农户经验、从事农业的年限等[5-7]。二是农户家庭因素,这部分主要有农户家中务农的劳动力人口数、家中是否有村干部、农户的经营规模、耕地面积、地理位置等[8-10]。三是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农业生产条件、农田基础设施、种植条件、政策、村财、政府补贴、可预见的风险成本及利润收益情况、社区及邻里关系等都有

可能对农户是否采纳新技术的行为产生影响[11-13]。四是技术推广因素,主要包括农户是否接受培训、农户与新技术提供的距离远近、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政府部门推广的扩散程度、新技术掌握程度和预期收益、经营成本和风险偏好、是否加入合作社或其他技术行业协会等[14-15]。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农户微观主体作为视角,利用对福建省漳浦县的部分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纳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成果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丰富现有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并为进一步提高闽台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提供一些经验启示。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12月对福建省漳浦县部分农户的问卷调查。漳浦县和台湾有着地缘优势,且与台湾农业合作日益紧密,选取漳浦县作为调查区域,能较好地观测该地区农户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成果的采纳意愿。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6份,其中有效问卷63份。样本有效率为954%,在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有效样本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可知,此次调查对象具有以下特征:(1)男性被调查者的数量高于女性,男性的比重高达73%,说明男性仍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2)被调查者多为中老年人,年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趋势;(3)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农户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农户不多;(4)从家庭种植面积来看,大部分农户主要以小规模生产为主。

12变量选取

将农户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的技术成果的采纳意愿作为因变量(Y),若农户有意愿采纳农业技术成果,则取值为“1”;若没有意愿,则取值为“0”。结合已有研究中关于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将以下4大类共14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记为X1、X2、X3、…、X14。以上变量定义、统计性描述及其预期作用方向见表2。

121农户个体特征农户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一般而言,在“从夫居”背景下,男性农户比女性农户对是否采用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更有决定权,预期性别对采纳意愿作用方向为正。相比年龄小的农户,年龄大的农户由于生

产种植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对新技术的采纳意愿更低。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一般对农业协同创新知识更了解,拥有更多技能愿意尝试新技术,但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即这一群体更倾向迁移到城市务工,留在村里耕作的可能性小。故而受教育程度对采纳意愿的预期作用尚不明确。

122农户经营特征选取农户种植年限、种植面积、种植收入、家庭种植人口比例及是否自主经营来反映农户经营特征。种植年限越高的农户有着更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采纳意愿更强,预期的作用方向为正。种植面积越大的农户会更希望采用新技术来减少劳动力,提高耕作效率,但是任何技术成果的使用都带有风险性,大规模种植的农户也需承担更大的使用技术所带来的风险,进而影响其对新技术的采纳意愿,因此,种植面积对农户的采纳意愿的关系尚不明确。同样,是否自主经营对农户采纳意愿的作用也不明确,因为一方面自主经营的农户,拥有相比合伙经营的农户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可能更愿意使用新技术。但另一方面,自主经营的农户需要独自承担更多的风险和成本,影响采纳意愿。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新技术采纳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具备经济实力的农户更有能力采纳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预期种植收入对采纳意愿的作用方向为正。家庭种植人口比例越大,意味着家庭收入与农业生产效益的数量越为紧密,农民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越不可能釆用新技术[16]。预期家庭种植人口比例与采纳意愿存在负向关系。

123农户使用新技术情况农户使用新技术情况包括当前技术满足农户种植需求的程度、相关机构帮忙解决技术问题的情况及政府对新技术的支持程度。作为“经济人”的农户,如果当前使用的技术已经满足自身的生产需求,那么为了减少花费时间和成本使用新技术,会影响对农业协同创新技术的采纳意愿。因此,预期当前技术满足农户种植的需求程度负向作用于农户采纳意愿。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纳动机来自于内化或认同的心理过程[17]。农户会在推广机构的宣传和帮助下,将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的信息与自身认知相结合,然后转变成自己对创新技术的看法,政府对新技术如果能提供有效支持能使农户有效认识新技术的相对优越性,对新技术支持越多,越能提升农户的采纳意愿,故政府支持度对农户的采纳意愿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

124农户认知状况将农户对开展协同创新的必要性认知、协同创新对解决问题的帮助程度及协同创新对提高收益的有益程度归纳为农户的认知状况。行为经济学指出,对事物的认知决定行为主体的态度,进而影响其选择行为。对农业协同创新活动认知的缺失和错位,会影响农户对创新成果的采纳意愿,因而农户越认知到开展协同创新具有必要性,就越有意愿采纳农业创新技术新成果,即预期必要性认知对农户采纳意愿的作用为正方向。农业协同创新活动对于农户来说,算是一个较新事物,当潜在采纳者越能感受到新技术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改善效果、具有帮助作用,就越有可能采纳新技术,成为实际采纳者[18],预期协同创新对解决农业技术问题的帮助程度对农户的采纳意愿作用为正。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小农是“理性经济人”。作为理性经济人,只要判断开展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活动具有好处,采用农业技术成果所带来的收益超过其引进成本,他们便会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产生需求,愿意尝试接受新技术。换而言之,协同创新对提高收益的有益程度会正向作用于农户的采纳意愿。

2研究分析

运用Eviews软件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计量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优度。从统计意义角度来说,解释变量Prob越小,该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就越强,其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也越大。

21农户个体特征

农户的个体特征会影响农户对农业技术成果的行为选择。其中,年龄是影响农户采纳新技术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模型发现,该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表3),且为负向影响,说明相较于年龄小的农户,年龄越大则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意愿越低。农户的年龄会影响自身进行农业生产的精力和能力,年长的农户身体机能不断退化,个人劳作能力下降,减少自己经营的农业生产规模,故而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较小。另外,年齡较大的农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农业新技术成果的认知程度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减弱,更愿意凭借以往经验开展农业生产。并且对于年长的农户而言,农业的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凸显,经济功能地位逐渐降低,农户对农业收益的期望水平比较低,对通过引进新技术以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的需求相对下降,对农业风险的承担能力较弱,因而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意愿比较低。

22农户经营特征

农户的经营特征中的种植年限会对农户是否有意愿采用农业技术新成果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其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3)。这说明种植年限越长的农户,其对采纳农业新技术的意愿程度越高。种植年限一定程度反映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心血。种植年限长的农户通过长时间耕种,对农业种植生产有着相对更丰富的经验,也对该类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较为清楚地知道适合自身实际生产情况的技术类型,对实用性较强的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意愿较高;另外,农户从事种植的年限越长,其生产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相对的生产投资能力较高,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成果的采纳意愿也越高。此外,对特定种植领域的专注年限越高,则农户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信心也比较大,对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意愿水平相对较高。

种植面积也是影响农户对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之一,受访地区的农户普遍的农业生产规模都不大且十分零散。由表3可知,种植面积在10%的显著水平上负向影响农户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成果的采纳意愿,即农户生产种植面积越大,农户的采纳农业技术协同创新成果的意愿水平越低。可能原因是种植面积越大,则使用新技术时所承担的风险越高。农业种植大户对新品种、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技术协同创新成果的应用需要进行大面积推广,但是随着新成果推广面积越大,则其承担的使用新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也越高。出于对风险性的考虑,往往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意愿会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扩大而降低。

农户的种植收入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3),对采纳意愿呈现出正向作用关系,表明随着农户种植收入的增加,农户对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采纳意愿程度越高。这一结果与Johnson在研究农户收入约束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19]。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采纳行为与自身收入多少有着紧密关系,种植收入越高,意味着农户有着更为充足的金融资本和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去购买新的农业技术。任何投资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性,采用农业新技术也不例外,若是新技术或是农业新品种获取难度大,且技术掌握起来越困难,则农户会因为担心自己承担风险能力有限而减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有着更高的种植收入的农户,相比种植收入低的农户对于采纳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有着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投资能力,也更愿意通过对新技术的投入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扩大规模。

23技术使用及合作现状

政府的支持程度会正向影响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纳意愿。说明政府对闽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支持程度越高,则农户的采纳意愿越高。农业科技落实到户离不开农业科技推广,开展闽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一个多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来推动闽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自由的市场合作环境与适度的宏观管理,是保证农业新技术适用性、提高农户采纳意愿的前提条件。如果政府在提供支持的过程中,能够依据农户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偏好或接受度来有针对性地推广,有效地引导农户了解闽台协同创新的农业技术,则会提高农户对农业协同创新技术成果的采纳意愿。换言之,如果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缺位或是越位现象,则会阻碍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影响科技创新成效,使得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意愿受到影响。

24协同创新认知情况

协同创新对解决技术问题的帮助程度,是影响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由表3中可知,在5%的水平上正向显著。表明农业技术新成果对农户的帮助越大,农户采纳的意愿就会越高。农户之所以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成果具有采纳意愿是由于意识到该项新成果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积极效果,能够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问题。知觉有用性是潜在采纳者发现使用特定新技术会增加工作效能的程度[20]。众多研究也显示知觉有用也即感知技术对农业生产具有帮助会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技术的采纳意愿。目前,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成果对农民而言,算是尚未完全普及的创新型技术,研究表明,农户在接触技术成果后,会衡量采纳该技术是否对自己有所帮助。当感觉农业协同创新技术可以为其农业种植提供更好的帮助,其采纳意愿就会越高。

3结论与思考

在闽台农业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有关农户对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成果采纳意愿的研究逐渐增多。本研究以漳浦县农户作为调查,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农户采纳新技术成果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对协同创新成果的采纳意愿与较多因素密切相关。农户年龄和种植面积会对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意愿产生负向显著影响;种植年限、种植收入、政府的支持程度,以及协同创新对解决技术问题的帮助程度,会影响农户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意愿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本研究結论具有以下政策启示:(1)推广部门在推广新技术时应依据农户的认知及偏好有针对性地宣传和推广,对女性农户和年老农户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支持他们学习新技术,同时把中青年群体和大规模种植的农业大户作为农业新技术推广的重点目标人群。(2)政府作为推进闽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活动开展的主要力量,对农业新成果的有效支持会逐步影响农户形成对新技术的积极态度,因此应通过相应的政策扶持,发展与当地资源禀赋条件相耦合的实用技术成果,提升农户采纳新技术成果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成果采纳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技术风险。(3)农户对农业协同创新成果的认知水平会影响到他们对新技术的采纳意愿,为保证农业技术成果的有效推广,村委应该关注农户的理性选择,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引导农户意识到农业协同创新成果能为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进而更愿意接受和采用农业新成果。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是在有了研究思路和框架后从问卷中选取可以支撑本研究的数据,对所使用的变量进行了缺失值的处理,导致了数据本身失去了一些可供分析的信息,另一方面样本数量也影响了实证结果的准确性,这是未来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池敏青,杨勋华,吴越,等 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途径及若干建议[J] 台湾农业探索,2008(4):17-19

[2]黄钟慰,黄小萍,林雨轩,等 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台湾农业探索,2013(1):19-21

[3]范伟杰,张华 新形势下中国农业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吉林农业,2010(11):2-8

[4]于水,安开根 试析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创新[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3-20

[5]马奔,黄贤金,陈志刚,等 区域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农户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省滨海盐碱区133户农户的调查[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2):202-210

[6]郭航,李文忠 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意愿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6):118-122.

[7]黄武 农技推广视角下的农户技术需求透视——基于江苏省种植业农户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20

[8]吴雪莲,张俊飚,何可 农户高效农药喷雾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4):137-148

[9]王爱民 农户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354家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2-36

[10]曹光乔,张宗毅 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8(8):69-74.

[11]王宏杰 菇农采纳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我国食用菌主产省292位菇农的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0-25

[12]陶群山,胡浩,王其巨 环境约束条件下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3(1):106-110.

[13]王艳,周曙东 花生种植户机械化技术采纳行为实证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6-112

[14]王雅凤,郑逸芳,许佳贤,等 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241个农户的调查[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10):1204-1208

[15]吴丽丽,李谷成 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5-22

[16]喻永红,张巨勇 农户采用水稻IPM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09(11):77-86

[17]李后建 农户对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12(2):28-36

[18]ROGERS E MDiffusion of Innovation[M] New York: Free Press, 2003:26-27

[19]JOHNSON N E Social factors influcing perceptions an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a marketbased policy aiming on solid waste management[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54(9):522-540,2010

[20]DAVIS F D BAGOZZI R P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J] Management Science,1989,35(8):982-1002

作者:罗颖陈爱丽郑逸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业持续化分析论文下一篇:税法学体系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