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

2022-05-0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针对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适合农林院校学生的科研型教学的措施,为提高植物生理学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 篇1:

新形势下植物生理学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植物生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教学方法;探索

A

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发展的高速化、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1],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合肥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多门专业课打下了基础。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深化,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全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影响下,植物生理学课程的学时大大减少,同时由于该学科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被广泛采用,学科内容不断更新,在这种学时减少,学科内容增多的情况下,如何适应学科的迅速发展,培养具有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新时期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的艰巨任务。因此,笔者所在课题组结合该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植物生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1 优化和重组课堂教学内容

在当前大量压缩理论课学时,且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少而精的处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一是根据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在不影响理论基础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将一些生理机制等理论知识删除、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二是删除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如与细胞生物学中细胞、叶绿体的结构,与植物学中花器官的形成与开花,与生物化学中的呼吸代谢途径等重复的部分。三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看懂的部分不讲,要求学生自学,如水分的作用、种子成熟生理等内容。这样既可突出重点、难点,又可省出时间引进反映学科前沿的内容,使学生学的扎实,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 改革理论教学方法

2.1 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该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过死,学生学习被动,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为此笔者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教师由“教”向“导”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倡导教与学的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是根据内容的不同,选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对于新知识点的提出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设置问题,以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在讲授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关性时,提出生产中果树为何会出现大小年现象、棉花生产中为何要去杈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引出主题。在一些有争议内容的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查资料,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肯定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其潜在的能动性。如在讲授成花诱导学说时,目前有碳氮比学说、成花激素学说和基因调控学说,让学生讨论各个学说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出任何一种学说都是要经过多方证实,不断检验和完善的。并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对于一些经典实验的讲解上,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简单将实验过程描述一遍。如生长素的发现,首先是1881年,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要了解向光性产生,第一要了解光作用的部位,通过遮光实验证明光作用部位,第二了解向光性是由物质传递还是细胞组织活动,通过实验说明向光弯曲是由于某种物质由鞘尖向下传递的。接着1928年荷兰科学家Fritz Went 设置燕麦实验法证明了达尔文的设想。最后1934年荷兰的F.Kogl 等分离纯化了这种物质,经鉴定为生长素IAA。通过这一系列实验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从事物表象发现实质,如何层层分析,环环相扣,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分析思维能力。三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会自学至关重要。古人云:“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只有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才会受用终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该课题组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等,通过辅导答疑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和检测学生自学情况,逐步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2 改革教学手段,“活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条件之一。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和动画多种传媒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教学环境[3],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现在大多数高校已由过去传统的粉笔+黑板+挂图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多媒体教学,这是当前大学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在现代生物科学的空前发展使植物生理学面临知识类别空前复杂、专业研究更加深入、成果信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对植物生理学的知识容量和教学效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整个植物生理学知识体系的框架,了解植物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同样离不开多媒体教学,但是现在多媒体教学也日益凸显出一些问题,如多媒体教学替代了教师教学,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替代了板书内容,由于计算机无法将整课内容保为一屏,致使一节课的整体结构不能一目了然[4]。同时笔者调查研究发现,66.3%的学生反映完全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信息量太大,不能完全接受,并且由于教師不用板书,无形中加快了上课速度,学生思考时间也大大减少,跟不上记笔记和教师的上课思路, 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笔者进行了改革,实现了从“要用多媒体”到“活用多媒体”模式的转变。把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设施,通过口述讲解、黑板板书的协调配合进行讲授,对于一些抽象问题和图片采用多媒体既可使问题直观化,推理、总结性的知识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可以保证学生有思考、记笔记时间、保持思路清晰,又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口述讲解有利于教师把握讲授进度,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侧重点讲解,并且可以加强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通过这样教学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3 加强改革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本质要求是加强实践教学。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课占总学时的1/3。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學体系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掌握的是单一的实验技术,教学方法是由实验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而后学生按照老师所讲及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验证性的操作,这样导致学生懒于思考,成为一个简单的操作工,学生对实验缺少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笔者对植物生理学实验进行了探索性改革。首先对实验内容进行修改,增加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内容,引入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的模块教学方法[5],这样就比较全面的涉及植物生理学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技术的各个方面。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等内容,教师根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提出问题,并指出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操作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效率。三是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等形式,将科研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形成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科研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能够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 转变考核方式,推进考试制度改革

成绩评定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兴趣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可以说科学的成绩评定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一定的促进作用[6]。过去传统的考核方式即一卷定胜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评定。通过改革,将学生的考核成绩改为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卷面成绩3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课堂提问3个部分组成,实验由出勤、操作、实验报告3部分组成。通过强调平时与实验成绩,促使学生理论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主动查阅资料,这样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实验课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操作、分析,提高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避免了过去死读书,读死书,为考试而学习的弊端,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5 结语

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作为引导者,不能机械照搬别人的方法,要根据学生情况改变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最终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 张海娥,庄建基,曾友根,等.高护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的分析与探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2):65-66.

[3] 刘甘娜.计算机辅助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6.

[4] 孙永岭.谈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9,23.

[5] 高素珍,黄素琴,李玲,等.植物生理学实验模块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3):554-556.

[6] 吴瑞娟.遗传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4-86.

作者:李玲 杨杰 袁华玲等

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 篇2:

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探索

摘 要: 针对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适合农林院校学生的科研型教学的措施,为提高植物生理学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科学研究;教学

Key words: Plant physiology;Scientific research;Teaching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林类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生长环境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利用植物生产的所有事业中。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即上承基础知识下启专业课知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构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既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又要使学生构建专业课学习中关于植物生理学知识的框架。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林类高等院校往往忽视对本科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科学研究是对知识的探索,教学是对知识的传播,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研融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在剖析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分析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几点科研型教学的措施供同行参考。

1 植物生理学的传统教学

目前,农林类院校的植物生理学教学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内容的深入,植物生理学教材添加了新内容、新发现,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但是安排的教学课时却越来越少。例如理论课教学增加了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关C4途径的新发现以及次生代谢和植物防御反应等内容。然而,大学的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时由原来的60学时减少到现在的50学时,实验课也由原来的13个实验精简为现在的8个实验。课时的减少就会造成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教学难点讲得不够详细,还会造成一些最新发现和前沿的研究成果无法及时更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传授前沿知识,就会造成知识陈旧,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其次,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一般都会与课程实验相辅,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但是课程实验一般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常规性验证实验,具有比较清晰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致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的讲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机械性地接受知识,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另外,教师队伍建设处于新老交替过程。福建农林大学的植物生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多以新教师为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需要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加强多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多种教学手段的綜合应用。这些均需要学校和学院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新教师的成长,避免教师队伍断层的出现。

2 结合科研的植物生理学教学的必要性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植物生理学的内容不断有新的研究发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最新科研动态,及时补充最新内容到教学实践中,因此,科研进展融入教学中尤为重要。其次,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植物生理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成为一种重要的、主流的教学观念[1]。最后,在农林类高等院校中教师的科研能力是考核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科研结合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科研能动性,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科研实践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促进学生科研的顺利进行,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水平的提高,必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科研结合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型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3 开展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措施

3.1 科研新动态融入教学内容 植物生理学内容更新很快,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不可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精简学生容易理解内容,删除与《生物化学》《植物学》等其它学科重复的内容,补充最新的科研动态,如增补“植物光合固碳与农田碳循环”“植物蓝光受体与光形态建成”等前沿研究发现[2]。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向学生介绍科研进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新思路和新想法,形成良好的教学与科研互动氛围。此外,植物生理学近年来融入了很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农林类院校应该在开设植物生理学课程之前或同一时间进行《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为了保持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同步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需要补充植物生理学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课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与学科相关的科研学术报告,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也可指导学生查阅并整理相关的学术文献,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加深和巩固对前沿知识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为进入后续的研究生学习或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2 科研转变教学方法 《植物生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教材内的知识和概念传授给学生,更要把植物生理学的科研新动态介绍给学生,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方式与方法介绍给学生。在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方式。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植物呼吸作用章节时,理论联系实际讲解粮食储存条件与蔬菜水果保鲜等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呼吸作用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应用,启发学生利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读书指导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等材料以获取和掌握知识。在植物生理学与农业应用章节,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获取并消化理解相关知识[3]。第三,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加深理解与消化。关于植物激素作用、开花调控、逆境生理等章节内容,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分小组并列出讨论大纲,布置查阅文献以及收集资料的任务,最后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各小组的成果并加以讨论。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实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获得新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植物叶绿素的提取与观察的实验获得光合色素的结构与性质等知识。理论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进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探索真理。比如在学到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抗性生理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走进田间,走进滩涂,去看一下当地植物的生长情况,以便更好的理解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加入了一定的科研元素,使学生对科研产生好奇,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3.3 实验教学转为科研课题研究 在农林类高校教育中,生物学类专业的培养离不开实验课程的开设。学生通过实验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素养。但是现行的教学体系中,《植物生理学》的课程实验大多为比较成熟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无需自己设计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中来[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实验室条件将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分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上网查阅资料,交流实验设计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5]。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计的科研课题,突破传统的实验材料的限制,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选择实验材料,这样既可以探讨当地植物的生理变化规律,又可以发现不同时间植物生理特性。与此同时,学生在开展科研课题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实验室的相关仪器的操作,学习并掌握实验技能,还可以,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利于科研思维的培养。在学期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与研究发现,然后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撰写并提交一份课程论文。这种将课程实验转变为科研课题研究方式的教学模式既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多种植物生理相关的实验方法与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又可以训练学生分析数据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3.4 科研纳入总评考核 既然我们探讨科研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就应该在课程综合评价考核中增加学生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的评价。课程总评考核成绩=课程作业(10%)+课堂表现(10%)+课程理论考试(60%)+课程论文(20%)。课堂表现的分值,包括课堂提问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的课堂状态就是良好的师生互动,这样不僅仅有利于教师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可以在活跃的课堂气下训练学生思考、质疑能力,表达看法与见解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以评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科研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6]。其次是增加课程论文的评价值。学生的课程论文可以从论文格式、论文写作水平、论文的新颖点以及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科研潜力。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以PPT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可作为平时作业成绩记入总评考核中。总评考核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考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 结语

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植物生理学教学探索的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更新前沿新动态,根据每章节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同时结合探究式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培养适应高速发展的全球经济条件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武术杰.高校《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6):108-110.

[2]郑炳松,金松恒,吴家森,等.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100-102.

[3]张立军,樊金娟,汪澈,等.农科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6(6):57-58.

[4]王兴安,邱念伟,马宗琪.改革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121-124.

[5]吕金印,唐燕,张立新,等.“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植物生理学教学并轨模式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4):65-68.

[6]阮燕晔,张立军,樊金娟,等.提高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的实践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400-402.

(责编:施婷婷)

作者:陈伟

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 篇3:

高级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摘要】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而对高级植物生理学教学进行的改革尝试,认为将文献解析、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等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良好训练,可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实践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级植物生理学 教学改革 科研能力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211工程”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1.课程改革满足农科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需要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和支柱产业,农科研究生的培养,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的植物生产类研究生教育已由过去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逐渐过渡到现在的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并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型研究生在于培养从事以认识客观规律为目的的农业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前沿,强调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创新;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于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均较强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强调的是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改变了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程过去的以传播知识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重点放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改革上,邀请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均比较强的教授开展讲座式和讨论式上课,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力图引导研究生将自己科研或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上升到植物生理学理论高度,从而提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

2.教学内容的配置,既涵盖植物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又不断更新和提高

虽然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体系极为完整的历史悠久的课程,但我们的高级植物生理学却没有采用任何单一教材。一方面,研究生在本科学习阶段,通过基础植物生理学或植物生物学的学习,已基本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植物生理学知识体系,在高级植物生理学教学中没有必要再次以完整的授课内容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主。另一方面,植物生理学科发展很快,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没有教材的限制,教师可随着学科的发展,研究生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满足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双重需求。没有教材的限制也更能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章节范围内尽量介绍发展迅速的热点及与生产实践中专业相关性更强的内容。教师在课后会将ppt课件复制给学生,使他们在复习甚至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及生产实践中使用,研究生普遍反映良好。当然,随着学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团队也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内容架构及教学改革进行经常性研讨,而改革和变化又始终在课程体系的范围之中。

3.教学方式改革促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3.1 集中授课与分组讨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师生互动

近年来,我校修读该课程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研究生专业方向及本科知识背景差异很大。过去的大班授课、以构建内容体系和传授知识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研究生不能根据感兴趣的专题进一步拓展,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佳,教与学之间也缺乏互动。教学团队对此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采取集中授课与分班讨论相结合教学方案。分组讨论围绕各位教师的授课专题进行分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也可结合导师的课题自由报名,并在各位授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这一方案实施几年的经验表明,专题讨论课是受到研究生普遍欢迎并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授课方式。通常专题讨论的都是本领域的热点问题或生产实践中的难题,在讨论中研究生思维非常活跃,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对讨论的内容记忆深刻。如果能将课程内容结合专业方向特点,再加之导师及师兄师姐的参与,利用各实验室seminar的时间,针对具体研究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教学效果更佳。

3.2讲座式教学介绍学科前沿,与名教授零距离接触

讲座式教学近于学术报告,教师常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系统而有选择性地介绍某一专题的内容,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超教学大纲,能迅速把研究生引领到学科前沿。由于讲座式教学是围绕某个专题展开,该专题又属于教师的优势研究领域,因此讲授起来就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很强的故事性,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开展讲座式教学的老师一般为校内知名教授,能与学校一流学者直接交流,对研究生也是一种激励。

3.3文献解析

根据不同研究生班的特点,由授课老师选择一篇本领域的经典文献,布置给研究生精读,然后由研究生制作PPT,给全班同学介绍该文献的立题依据、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取得的研究结果及其意义,最后由教授进行点评。这对于研究生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创新设计均具有极好的训练效果。我们有时候针对某些特定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专门培训,分组进行讨论,由不同的教师,甚至邀请相关研究生导师共同参与。

3.4双语授课,帮助学生专业英语的提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国际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要求研究生教学与国际接轨的呼声越来越高。进行双语教学,使研究生在掌握和运用植物生理学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英文专业词汇的听说读写能力,使研究生能迅速融入国际学术交流,并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承担该课程的各位教授,均在国外相关实验室从事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工作,专业英语较好,能取得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3.5考核制度的改革,督促与检查研究生的学习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后,按规定需要对研究生的知识体系、能力素质等进行综合考核。传统的做法是进行期末综合考试。但这种考试方法仅反映了研究生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记忆和理解能力,难以反映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为此我们进行该课程考核时,一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植物生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仍然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但均为综合问答题,由授课老师根据各自的专题领域提出一道重要的理论性问题或生产实践型问题,占总评成绩的60%。此外,在专题讨论课和文献解析课环节,由授课老师根据研究生汇报时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考察研究生对专题或文献的研究背景、思路、方案的理解程度,以及研究生综合演讲能力。

4.小结与展望

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周蕴薇(2006)认为,科技文献查阅及综述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是反映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方面。本课程将文献解析、学术讲座、课堂讨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无疑在上述4个方面都对研究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良好训练,培养了他们研究、实践及创新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激情。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今后仍然需要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变化而加以完善,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致谢:本文完成过程中得到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晓峰教授、卢少云教授、陶利珍教授、彭新湘教授和陈建勋副教授,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廖红教授和田江教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周蕴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6 (6):42-43

作者:庞学群 刘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降级生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临床案例生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