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2022-07-24

第一篇: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瞬息万变的市场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许多单位已把建设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管理观念不到位,缺乏紧迫感。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单位负责人行政干预会计工作,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学习不够,知识掌握不多,认识上还存在差距。另外,不少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重视不足,即使制订了一些相关制度,但基本上为会计管理或财务管理的部门性制度,甚至和业务脱离,和具体实施差距较大。

2.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有赖于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以后,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利制衡的效果。很多公司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有的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成员由经理担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经理人员的作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受企业经理的直接领导,财务监督被架空。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运行,于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不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专权独断、贪污腐败等现象产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秩序,是假数字、假报表出笼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外部监督环境不到位。

内部控制重在执行,有的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外部监督环境不到位,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以至于很多企业出现会计造假行为。如有的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单位甚至发生负责人卷巨额公款外逃的现象。失去了外部监督的权利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行政机关、金融系统等等,几乎年年都有蛀虫发生,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

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原来一直是站在基础审计的角度上,如果站在完善公司治理、改善国有企业现状的角度上,对内部控制就有必要从新定位,不能够仅在某些方面进行修补,任何一项规范的制度既要考虑现行条件的限制,同时又要具有一些发展的长远眼光,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制定作为完善公司治理及国有企业改善的重大举措,把对内部控制的定位确定在原有的内部控制定义的基础上并按照目前的条件进行修订,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迎合国际规范的要求。

2.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要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行使权利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强调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和公司财务的监督作用,使会计机构的设立、运行和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克服经营管理层的机会主义等行为,为企业内部监督提供一个较好的外部控制环境。

3.强化外部监督力度。

当前,国有企业会计造假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因为会计造假存在巨大的需求。虽然造假有风险,但会计造假带来的收益可能是几何级数放大,与造假被查后的违法违规成本相比,前者依然诱惑难挡。在“机会收益”与“败漏成本”间比较,是造假者决定冒险与否的关键,就实际情况而言,“压缩”财务造假的“机会收益”极具难度,而增加“败漏成本,是非常现实的遏止手段。要想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当务之急是加强外部监督,加大司法介入和惩治的力度,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对企业施加压力,并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促使企业实施内部控制。

第二篇: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际商务财会》 2008年第8期

一、概述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风险系统失效等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诸如中航油、巴林银行等因个人行为凌驾于内控之上而导致巨额亏损甚至倒闭,再如小鸭集团的盲目扩张,从“天鹅”变“丑小鸭”,大庆炼化公司保卫武装部守卫二大队失职等,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好的控制环境,而良好的企业环境取决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的领导意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及其发展。如作为全球第5大乳产品企业之一的帕玛拉特,其中国公司于2003年12月申请破产,2004年在中国的工厂全线停产。该公司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高管层人事管理失误,比如帕玛拉特上海分公司,从1998年10月成立以后至2003年共换了5位经理,平均1年换1个。而该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更换了4任。领导层的频繁更迭,造成对市场的判断、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很难保证一个基本的连贯性,领导层权威递减、号召力削弱,影响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二)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不到位是诸多企业的“通病”,企业未能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系统,或者形同虚设。对于依赖母公司风险指导的子公司,由于时间及空间的局限性,经营风险在数量和金额上的标准不一致,导致风险失控。例如中航油在市场上不断亏损时,依照母公司风险指导制定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全没有启动,损失超过500万美元时也没有报告董事会。中航油的母公司因风险未达到集团公司的风险确认标准,没有及时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监控,还不断提供继续交易的资金。另外,相关中介机构对油价走势的错误判断,没有针对期权交易做出风险预警,也是导致中航油巨亏的重要原因。巴林银行的倒闭也归根于风险管理缺失,过分相信雇员的个人能力,让一个人即做交易又管理风险,这就等于没有风险管理。

(三)企业内部缺乏协调机制。内部协调不畅通在集团公司中非常普遍。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权责关系不清,统计来源和口径不一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责任无人担,功劳抢着拿,各部门“各行其是”,追求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国资委针对所属企业领导进行考核时,非常重视企业的财务指标,这使得企业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对国资委的考核不够重视,认为这是考核财务指标,与自己部门无关。而财务部在整理与企业业绩相关的财务数据时,通常需要人事部门等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当部门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与沟通,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公司没有建立与实际相适应的监督机制体系,监督内容不具体、不细致,致使监督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监督者对所发现的问题,往往没有处置权,监督与惩处相脱离,致使监督乏力,缺乏权威性。有些企业的内部稽查、评价制度不完善,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低。例如在中航油事件中,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尽职。又如2006年8月17日,大庆炼化公司北罐区V304储罐被盗原油40余吨,负责公司资产安全的保卫武装部守卫二大队疏于职责,未阻止失盗事件的发生。当月底的盘库是对公司存货完整性进行监督的重要环节,由于当班操作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盘库,而是将7月份的盘库数据作为8月份的盘库数据上报,使得第一道监督失效。操作人员随后发现了盗油迹象,并作了汇报,但没有引起车间领导的重

视,监督部门也未能有效监控。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首先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的所有环节中,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文化、员工的道德水准、管理层和董事会的管理能力及经验等。一个企业是否有凝聚力、管理者和员工的品德如何、董事会的领导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例如: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的“末日管理”是该公司最高管理者的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该公司

内部管理中的体现。

(二)内部控制就是控制风险,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具体的风险,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防范,如企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流动风险、作业风险、法律风险、会计风险、信息风险、策略风险等。例如宝钢集团在涉及风险管理内部环境的多方面展开了工作,并在长期投资、对外担保、资产转让、子公司管控等重要风险领域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该公司重点推进4项工作:一是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对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形成重大风险清单,确定风险管理重点领域;三是针对重大风险涉及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重大事件,形成内控手册;四是针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业务领域,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从宝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中看到董事会建设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推动力,涉及企业全局的系统工作要求全体人员参与。再如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的“末日管理”就是要求企业的员工面对市场的竞争时刻保持危机感,使该企业上下都树立起很强的风险意识。

(三)建立企业协调管理机制。高管层应当统一协调各部门制定出企业的共同目标,使部门主管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的发展。例如公司的某些业务,可能几个部门都可以做,高管层应该让各个部门有所专攻,或进行权职划分,减少内耗,协调发展。此外,在奖酬设计上,对于各部门为达成共同目标所做出的努力进行鼓励,避免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

(四)加强考核、监督、制约、奖惩机制,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有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不重视内审机制的建设。应更新观念,并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内部审计中应成立内控考核小组,专门针对各子公司或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实施有效的激励与惩罚,使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凤亭. 2007.《企业风险管理》. 北京:国际商务财会出版。

[2]马国强.2007.宝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商务财会,12:5~7。

第三篇: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际商务财会》 2008年第8期

一、概述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关系到企业经营

的成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风险系统失效等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

控制的缺失或失效。诸如中航油、巴林银行等因个人行为凌驾于内控之上而导致巨额亏损甚至倒闭,

再如小鸭集团的盲目扩张,从“天鹅”变“丑小鸭”,大庆炼化公司保卫武装部守卫二大队失职等,无不

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

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好的控制环境,而良好的企业环境取决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的领导意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及其发展。如作为全球第5大乳产品企业之一

的帕玛拉特,其中国公司于2003年12月申请破产,2004年在中国的工厂全线停产。该公司失败的

原因之一是高管层人事管理失误,比如帕玛拉特上海分公司,从1998年10月成立以后至2003年共

换了5位经理,平均1年换1个。而该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更换了4任。

领导层的频繁更迭,造成对市场的判断、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很难保证一个基本的连贯性,领导层

权威递减、号召力削弱,影响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二)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不到位是诸多企业的“通

病”,企业未能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系统,或者形同虚设。对于依赖母公司风险指导的子公司,

由于时间及空间的局限性,经营风险在数量和金额上的标准不一致,导致风险失控。例如中航油在市

场上不断亏损时,依照母公司风险指导制定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全没有启动,损失超过500万美元时也

没有报告董事会。中航油的母公司因风险未达到集团公司的风险确认标准,没有及时对子公司进行有

效监控,还不断提供继续交易的资金。另外,相关中介机构对油价走势的错误判断,没有针对期权交

易做出风险预警,也是导致中航油巨亏的重要原因。巴林银行的倒闭也归根于风险管理缺失,过分相

信雇员的个人能力,让一个人即做交易又管理风险,这就等于没有风险管理。

(三)企业内部缺乏协调机制。内部协调不畅通在集团公司中非常普遍。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权责关系不清,统计来源和口径不一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责任无人担,功劳抢着拿,各部门“各行其是”,追求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国资委针对所属企业领导进行考核时,非常重视企业的财务指标,这使得企业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对国资委的考核不够重视,认为这是考核财务指标,与自己部门无关。而财务部在整理与企业业绩相关的财务数据时,通常需要人事部门等其他部门的配

合和支持。当部门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与沟通,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公司没有建立与实际相适应的监督机制体系,监督内容不具体、不细致,致使监督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监督者对所发现的问题,往往没有处置权,监督与惩处相脱离,致使监督乏力,缺乏权威性。有些企业的内部稽查、评价制度不完善,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低。例如在中航油事件中,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尽职。又如2006年8月17日,大庆炼化公司北罐区V304储罐被盗原油40余吨,负责公司资产安全的保卫武装部守卫二大队疏于职责,未阻止失盗事件的发生。当月底的盘库是对公司存货完整性进行监督的重要环节,由于当班操作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盘库,而是将7月份的盘库数据作为8月份的盘库数据上报,使得第一道监督失效。操作人员随后发现了盗油迹象,并作了汇报,但没有引起车间领导的重

视,监督部门也未能有效监控。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首先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的所有环节中,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文化、员工的道德水准、管理层和董事会的管理能力及经验等。一个企业是否有凝聚力、管理者和员工的品德如何、董事会的领导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例如: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的“末日管理”是该公司最高管理者的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该公司

内部管理中的体现。

(二)内部控制就是控制风险,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具体的风险,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防范,如企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流动

风险、作业风险、法律风险、会计风险、信息风险、策略风险等。例如宝钢集团在涉及风险管理内部环境的多方面展开了工作,并在长期投资、对外担保、资产转让、子公司管控等重要风险领域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该公司重点推进4项工作:一是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对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形成重大风险清单,确定风险管理重点领域;三是针对重大风险涉及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重大事件,形成内控手册;四是针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业务领域,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从宝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中看到董事会建设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推动力,涉及企业全局的系统工作要求全体人员参与。再如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的“末日管理”就是要求企业的员工面对市场的竞争时刻保持危机感,使该企业上下都树立起很强的风险意识。

(三)建立企业协调管理机制。高管层应当统一协调各部门制定出企业的共同目标,使部门主管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的发展。例如公司的某些业务,可能几个部门都可以做,高管层应该让各个部门有所专攻,或进行权职划分,减少内耗,协调发展。此外,在奖酬设计上,对于各部门为达成共

同目标所做出的努力进行鼓励,避免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

(四)加强考核、监督、制约、奖惩机制,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有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不重视内审机制的建设。应更新观念,并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内部审计中应成立内控考核小组,专门针对各子公司或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实施有效的激励与惩罚,使全体

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凤亭. 2007.《企业风险管理》. 北京:国际商务财会出版。

[2]马国强.2007.宝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商务财会,12:5~7。

第四篇: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根据 现代 内部控制 理论 ,高校内部控制可以理解为高校为了提高 经济 管理效率、保证管理信息质量真实可靠、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 法律 法规有效遵循以及 发展 战略得以实现等,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高校内部控制不仅是 会计 系统的内部控制,而且是整个高校管理体制和管理框架内的控制。可以说,在成本效益原则下,内部控制必须向管理的每个环节延伸和渗透,并将经济管理环节和资产管理环节作为控制重点,从根本上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但是,当前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与现代内部控制的要求差距比较大,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带有普遍性。认识这些缺陷,制定相关对策,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提高高校经济管理水平,保证高校资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缺陷高校的内部控制环境是高校的管理制度与组织架构, 影响 高校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高校的组织文化氛围并影响内部控制参与者的控制意识,是实现具体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整体风险意识比较淡漠。近几年,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各高校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但机遇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姐妹,由于高校管理层不同于 企业 管理层,很少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风险意识比较淡漠,在决策上缺少 科学 的风险评估机制,在追求“一流”的道路上过分强调“大楼”等硬件建设。伴随着求大、求新、求洋高标准的往往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瓶颈,为此,许多高校以某项收费权作为抵押,通过向银行借贷的形式筹集资金,并由此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对高校收费的政策稍有变动,看有可能给高校带来巨大的风险。同时,“高校合并”使许多高校的院系重新组合,内部空间布局发生调整,造成一部分校区资源紧张,另一部分校区资源闲置。所以,资金严重不足和资产严重闲置成为许多高校比较典型的现状。

(二)决策机制有效性和决策制度的完备性等较薄弱。高校一般都是专家治校,但经济管理专家在高校管理层担任职务的并不多。虽然有的高校设有总会计师职位,但总会计师在决策中的影响力有限,在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高校主要领导兼任校内重要法人单位法人代表或董事长职务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必然会造成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有效执行,内部审计部门很难对该类校内法人单位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以致有些校内法人单位游离于高校内部控制机制之外。

(三)决策机构权力和职责不明确。许多高校设有校(院)务会议、财经领导小组、基建委员会、收费领导小组等决策机构,这类机构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职责重叠、权力和职责分配不明确现象,集体决策只是形式,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无法体现。例如,很多高校为了建设新校区而成立“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但由于缺乏授权机制,对指挥部与校基建委员会、校务会议、财经领导小组、招投标领导小组、基建处等机构的权限没有合理划分。指挥部的总指挥一般为主要校领导之一,内部审计部门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容易在工程预算、招投标、工程变更、工程决算等控制环节上出 问题 。

(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高校组织架构中地位偏低。高校资产基本上都是国有资产,高校的经济实体也都属于国有,但是,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归属于财务部门,在人员编制、管理权限等方面都受财务部门影响,对国有资产安全的监控力度不强,对高校或其下属经济的投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组织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不够。内部控制受高校管理层道德价值观、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组织文化方面的因素影响,如具有领导集体决策传统的高校,内部控制效果明显强于领导个人决策的高校。但是,当前高校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多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很少将内部控制提升到组织文化建设层面,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一般只局限于高校会计系统内,认为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如此必然影响到内部控制在高校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二、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上的缺陷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上的缺陷主要有:

(一)合同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缺陷。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高校内部职能管理部门、二级单位的自主性经济活动越来越多。这些经济活动涉及各类经济合同,许多高校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可能隐含的风险认识不足,对各类经济合同没有制订统一的规范。如某高校下属经济实体没有经过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对外签订了一份加盖系行政公章的技术协议,后因不能正常履行合同而使该校遭受五百多万元的经济损失。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没有建立订立合同和管理合同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没有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对合同实行归口管理,擅自对外签订合同;三是合同的文本不规范;四是印章的使用权限不明确,有的甚至未经批准私刻公章。

(二)货币资金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缺陷。高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会计系统货币资金的安全管理,包括财务部门及其下属经济实体的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的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防盗窃、防贪污、防诈骗等方面。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货币资金安全性的前提,特别是出纳与银行对账职能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但有的院校由于会计人员编制不足,安排同一个人担任出纳和对账工作,为货币资金安全带来隐患。为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 教育 部和财政部规定高校实行银行对账单“双签”制度,即高校财务部负责人必须对每月的银行对账单审核签字,然后再交由审计部门负责人复核签字,并报经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院)长或总会计师审核签字。“双签”制度有利于明确货币资金安全责任,但很难真正执行到位,因为很多高校的货币资金流量非常大,有的一个月就有上万笔货币资金流进或流出,审核和复核工作量太大。

(三)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主要在采购、日常管理、报废处置等环节。仪器设备是高校固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一些“211工程”、“985工程”院校,将经费主要投资在仪器设备上。由于许多高校盲目追求仪器的先进性,对仪器采购缺乏科学论证,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不高,甚至闲置。而且,由于设备采购工作量庞大,许多高校设备部门将主要精力投在采购工作环节上,很少关注设备的使用状况,使设备管理成为薄弱环节。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时,只需报给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书面汇签,很少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到现场堪验和核实,内部控制漏洞明显。

第五篇: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摘 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其命脉所在,也是企业所有工作环节中的核心部分,其控制工作做的好坏与企业的运作经营成败有着密切关联。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还存在着财会内部控制问题,这严重影响其进一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只有打造高效、完善、成熟的财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才能促使其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本文分析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企业做好财会内部控制工作出谋献策。

[关键词]企业;财会管理;内部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8.00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8-0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许多企业也获得了巨大发展。与此同时,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和发展阻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好自身的财会内部控制工作。良好的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保障自身财产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资源浪费,使企业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因此,作为企业财会内部控制人员,要弄清楚企业在财会内部控制时所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使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工作做得更好,促使企业得到良好发展。

1 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财会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进行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工作时,会发现我国很多企业财会管理方面的机制不健全,这主要体现在许多企业都是在财会恶性事件发生后才想办法弥补,而不是提前防范。这样一来,一旦发生财会恶性事件,将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致命打击。因此,要想将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工作做得更好,就要改革企业原有的财会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企业的财会管理机制。同时,为尽可能地避免企业财会内部出现问题,避免恶性财会事件的发生,要在财会管理中创立预警机制,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1.2 缺乏足够重视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没有充分重视财会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导致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甚至有一些企业,根本不重视财会管理的内部控制,认为只要有一套完善的财会管理制度,就能做好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根本不需要对财会管理进行相应的内部控制。这使企业即使设置了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但由于工作人员的忽视,这套内部控制体系也得不到严格执行,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1.3 财会管理理念未及时更新

人们受固有思维地限制,在实行企业财会内部控制时,往往仍然以原有的财会制度为主,没有及时更新工作理念。这导致企业在落实新的财会制度时,工作进程会大打折扣,从而给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实行财会内部控制时,要及时更新财会工作人员的思想,促使他们与时俱进,将新财会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位。

1.4 处理方式较为落后

在进行财会内部控制时,很多的企业都存在一个问题,即管理和控制时,所采用的处理方式比较落后。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例如,企业财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对账时,仍然通过人工手动操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会计核算和对账的准确性,从而导致企业在财会管理时出现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会影响财会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

1.5 财会管理不一致

在企业进行财会内部控制时,还容易出现财会管理不一致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集团往往会存在总公司和很多分公司的情况,由于每个子公司只管理自身企业的财务,极有可能导致集团下的各个下属公司出现财会制度不一致的现象。这就会使整个集团的财会管理比较分散,从而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其他企业甚至是整个集团利益的不良现象。这会严重影响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应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 强化企业财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树立现代理念,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要想做好自身的财会内部控制,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财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使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工作更好地开展,企业管理者要做好相应的带头工作,重视财会内部控制。同时,还应树立现代管理理念,让企业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财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题讲座,设置相应的考核制度,从而让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保障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2 重视财务审核

企业在开展财会内部控制工作时,还要特别注意做好企业的财务审核工作。因为只有做好了财务审核的工作,才能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即使有问题出现,也能第一时间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防止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财务错误,给企业造成损失。除此之外,为使企业的财务审核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展开,还要将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区分开来,使他们在开展工作时,不出现业务交叉,有效避免由于舞弊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后,为使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可以使审计人员直接对企业董事会负责,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提高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还能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2.3 落实内部预算和审批制度

由于企业的财务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所以企业在开展财会内部控制工作时,要做好相应的财务预算工作。为保证企业能够最大程度的获利,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一定要预先设定预算目的,同时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相应评估。只有确保企业的财务预算是可行的,明确预算目的,才能进行相应审批。这有利于保证企业的资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从而使企业有更多利润空间。

2.4 注重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注重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特别是企业在进行财会内部控制时,要给各个部门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化平台,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分享。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个信息化平台,就能够有效监督企业的财务计算和对账工作,从而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一系列的财务数据偏差,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2.5 选择合适的财会内部控制模式

2.5.1 集权式财会管理模式

在进行企业财会内部控制时,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财会管理模式,倘若是大型企业,下设有几个分公司,就可以采用集权式财会管理模式,将企业的财务大权控制在企业总部,各个分公司只能掌握很小的财务权利和决策权,并且企业总部要控制分公司的人力和财务,而分公司仅仅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有限权力范围内进行部分财务决策。所谓的集权式财会管理模式就是以总公司为中心位置,直接管理和控制子公司的财会内部控制情况,也就是说将企业总部和分公司当作一个公司,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所有的经济都由总公司控制,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财会管理不一致的问题,也有利于企业总部在更新财会管理理念的同时,分公司能够及时跟进和了解财会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统一财务管理思想。除此之外,各个分公司都可以采用企业总部制定的财会制度,避免财会断层,并且由于各个分公司的财会情况是由总部直接控制的,所以企业总部在对财会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节约成本、降低管理方面的支出,合理控制各个分公司,使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2.5.2 分权式财会管理模式

分权式财会管理模式也适合设置有分公司的大企业发展。在对企业进行财会内部控制管理的时候,运用这种管理模式各公司拥有了更多财务管理和支配的能力和权力,促使企业拥有更大的裁量和决策权。同时,采用这种模式,企业下面的各个分公司可以根据自己在市场上的位置进行财务决策,规划公司的资金投入、日常开支、职工薪金等,并根据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适当调整财务政策。运用分权式财会管理模式开展财会管理工作时,企业总部下面的分公司有了更多自主权,并且企业总部的一部分指令、政策不能尽快到达分公司财务管理内部,部分分公司可根据企业总部的整体财会理念,自己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财会管理制度和方法,这种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灵活,能够大大激发分公司构建财会管理体系的激情,提高企业财会管理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 结 语

做好企业自身的财会内部控制工作非常重要,企业管理人员要引起足够重视,不断学习和深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作为企业的管理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财会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然后健全和完善自身的财会内控管理制度,组织财会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培训,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升企业财会内控管理水平,以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海娟.发挥财会工作职能作用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西部财会,2012(12).

[2]丁丽娜.小议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4).

[3]唐水波.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

[4]刘换青.浅析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

[5]管亚梅,王春艳.基于内部控制缺陷视角的上市公司审计延迟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5(10).

[6]董华涛.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探究[J].财会学习,2015(14).

[7]于潇潇.论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8]洪升贵.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12).

[9]陈晓英.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完善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16(2).

[10]朱一茹.关于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1).

[11]孙晓?G.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J].品牌,2015(11).

[12]夏彦升.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适应性研究[J]. 企业导报,2016(2).

[13]肖丹.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主理财财务公开下一篇:民政局活动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