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寿险营销模式探究论文

2022-04-2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保险业寿险营销模式探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近年来,险资举牌现象频频出现,扰乱了股票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为探究“举牌”的本质,本文对其原因、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从而降低金融风险。最近两年来,险资举牌现象屡见不鲜。万科、格力电器等大蓝筹也未能幸免,纷纷遭到宝能、恒大等“野蛮人”的袭击。面对“情怀”与“野蛮”,双方当事人可谓各执一词。

保险业寿险营销模式探究论文 篇1:

基于VR技术对保险公司开展服务业的研究

摘要:主要探讨保险业利用VR技术开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及潜在应用领域。针对VR在国内保险领域应用的空白,提出VR技术将会创造性地改善保险公司服务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赔付率,节约综合成本,带动整个保险服务业的进步。还分析了在保险业推广VR技术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VR技术;保险;用户体验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其新颖之处在于极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让用户置身于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VR作为全新重大的通用计算平台,必将如同电脑和智能手机,具有颠覆各个行业发展的潜质。

1保险服务业推行VR技术的必要性

保险公司的用户体验一直饱受外界诟病而VR能将乏味繁杂的日常操作转变成生动直观的体验。保险业可借VR平台,与互联网云计算、AI等技术相结合,在员工培训、产品展示、销售交易、损失厘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1助于保险两核人员风险培训教育

保险经营必须基于大数法则,需承保大量的风险单位,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的服务。正因其经营的特殊性,公司必须重视内外部风险教育培训。以寿险为例,在传统的公司培训中,传统人体解剖图大多是放在多媒体课件上,以二维角度呈现。缺乏立体的直视感,因此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而带上VR智能眼镜后,心脏、大脑等三维动态便会呈现在你面前,大小角度随意设置,并且,用户还能与影像互动交流,这种良好的学习体验,无疑会提升培训的效率。

1.2助于创新保险营销模式,增加保费收入

十余年来,保险业发展速度惊人,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尤其是代理人制度营销模式,为众多学者所非议。此模式大力发展保险代理人,采用“人海”战术轰炸式营销,过分强调增员,一张中长期保单FYC(首年度佣金)有着30%至40%的提成。于是近似“传销”的疯狂方式,销售误导、欺骗现象屡见不鲜,在某些地域,保险的形象已让公众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转变营销模式,改善销售技巧,拔高服务水准,已显得迫在眉睫。创新营销技能,开发保险类VR游戏,充分利用丰富的情景应用,激发顾客的参与兴趣。使得顾客既有参与游戏的快感,又能体验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保险保障功能的不可或缺。心理学表明,客户在心情愉悦的情境下,其购买欲更强。故借新营销模式,改变以往的人海战术,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保费收入。

1.3助于提升险企服务水平,重塑行业形象

保险公司大力发展万能险等理财品种,追逐销售业绩,造成万能险在人寿保险产品中一家独大,有背保险的基本保障功能,让公众产生了误区,影响其对保险价值功能的判断,即保险作为风险补偿机制,基本功能就是风险保障。而VR技术具有新颖性、互动性和真实性,利用此特性,加强被保险人的风险教育培训,防范风险于未然,事前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事中开始减损自救培训,事后开展理赔流程培训。保险若与VR技术结合,有助于打造全套式服务体系,重塑保险公司良好企业形象。

2VR与保险服务相结合的应用探究

VR技术在保险领域,潜在的应用场景众多,笔者从保险公司的内外两个角度,对其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2.1对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的培训

以车险理赔为例,其业务对车辆知识的要求比较严格,需掌握标的车辆的内外部结构以及零件构造。而培训新人时,只需戴上一副VR眼镜,一辆车的内外构造便能完整地展示在你面前,既可俯瞰靓丽的外观,亦可近距离的观摩其“内脏”,隐藏于车身内的传动系统,甚至发动机的内部细节构造,皆一目了然。借助VR,新员工能高效地掌握车辆结构,快速接管业务,评估各类事故对汽车不同部位零件所造成的损伤大小,拟出智能处理方案,理算赔案金额。

此外,在风险预防、保费费率厘定、事故损失评估方面,VR也有很大应用前景,此处不再列举。

2.2助于公司实施以客户为导向的战略,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品质

利用VR技术做销售引导,配置保险资产。现今,社会公众的参保意识薄弱,很多年轻一代都不太愿意购买保险,一是对保险产品的不了解;二是长期以来保险业形象为人所诟病。如果借助VR技术,将场景内容的虚拟化,客户即便足不出户,只需一款VR设备,产品的说明书便会立体地呈现在其面前,花个十分钟便可轻轻松松看懂,熟知条款的可保风险,还能针对客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做出统计分析,智能配置保险产品,设计出最佳理财方案。

3目前VR技术不足之处

从当前VR发展和保险互联网化来看,预估在未来数年VR和AI技术将一并迎来大规模应用。但现阶段,VR在保险领域有几个关键问题需亟待解决。

3.1VR设备昂贵、不易推广

VR设备成本过高,虽涌入的资本众多,但受技术等原因限制。目前,大多穿戴设备报价三千至上万元不等。两款最受欢迎的头盔——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售价分别折算为3974元和5300元。并且运行这些VR设备,需强大的PC支持,配备的电脑端售价至少在7000元。VR拍摄设备则更昂贵,全景摄影机诺基亚Ozo VR camera国内售价约32万。险企自觉性价比不高,花大价钱买一部华而不实的设备还是有难度的。于是,昂贵的价格,限制了VR产品在保险领域的推广。

3.2行业監管标准不健全,存在安全性隐患

当前,VR产品受众较小,安全隐患尚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VR作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全新的人机互动方式带来更具安全隐患的应用场景。一旦黑客攻陷了VR系统,修改内容和视野边界代码,用户可能遭遇物理攻击,人身安全将受到威胁。此外,VR产品也易积累大量用户的隐私数据。如:健康信息、交易信息、财产信息等等。若这些数据被一些别具用心的公司利用,这将对整个保险业数据安全构成严峻挑战。甚至可能侵入企业内控机制,核心系统面临风险敞口,损害客户和公司的利益。因此,在普遍应用之前,解决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

3.3虚拟环境容易引发眩晕症状

真实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各学科内容的差异性,对虚拟现实建模仿真形成了巨大挑战.而且,VR对人体机能还有一定要求,适应能力较弱的容易产生头晕目眩、恶心之症状,也就是常说的晕动症。即使VR的使命就是制作一个无限逼真现实世界的虚拟环境,这本身就是个技术上的难题,但这一难题中最为复杂的就是如何消除用户的眩晕感。截至目前,所有的VR设备都無法完美解决此问题,即使是最顶尖、最昂贵的VR产品。

3.4技术应用力度不够,产品种类单一

目前保险机构对VR应用缺乏明确的定位,在市场上也未打开实质性的突破口。从硬件和软件角度分别来看:国内移动硬件端同质化严重,山寨产品众多。VR产品的“烧钱”多集中在硬件方面,如VR头盔、VR盒子,而且产品源代码大多照搬Oculus,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算法,可替代性较强。此外,在软件内容的开拓上,由于热资的忽视,人才的匮乏,导致在内容的开发上,质量和数量皆不能跟上。优质内容的稀缺,加上硬件创新的缺乏,使得VR硬件和软件种类较为单一,应用场景较少,同质化竞争严重。

4对策与结论

4.1成立VR协会, 打造行业产业链,降低设备成本

站在互联网闭环风口上,险企及厂商应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需从战略发展角度适时成立VR行业协会,及时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将保险VR产业作为全面提升保险业服务水平,改善保险服务质量的切入点。从纵向角度来看,险企和厂商可用入股形式成立产业协会,再从各股东单位或社招,吸收精英人才,组建保险VR研究所,打造精英团队,集中力量攻克VR在保险领域应用难关,改变单兵作战的格局,以强带强,从而降低VR研发和生产的社会成本。从横向角度而言,保险VR产业应积极联合AI产业,加强VR产业的外联度,研究智能投顾,开展理财活动。利用AI和VR的互通性,借助AI的技术延伸VR的服务空间。最终,打造出厂商-企业-客户-厂商的闭环圈。

4.2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加强产业安全监管

虽然VR作为通用计算平台,在保险领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无法避免地存在一些安全性隐患。在大规模应用之前,必先构建保险VR的行业标准。政府及行业协会应该加强网络数据安全的监管,在法规政策上予以积极支持,出台行业安全条例。对于随意盗窃他人隐私信息的除以重罚;做到明确产品规范,加强行业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强制企业执行行业安全标准。此外,协会作为非营利组织,公共设施的管理者,还可筹建全行业的安全团队,研发更牢靠的安全程序,并随时监测系统运行,完善系统漏洞。

4.3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用户体验舒适度

晕动症是VR在保险领域普及必须要攻克的问题。从生理上说,它的产生是来自感觉器官的抵触,视觉看到的动与内耳传达的静相错位,引发的不平衡机制。解决的措施是增强用户临场体验度,让其感觉更为真实。其中,技术创新是关键。技术创新可从硬件和内容两个角度展开,硬件上可从增加屏幕分辨率,提供高清柔和的屏显设备,减少画面延迟时间,加快数据传输率等方面入手;内容上需优化场景视角转换,提升图形畸变算法,减缓视角的快速变化,搭配温和的色调等。从而增加用户的真实感,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度。

4.4加强应用创新,丰富产品种类,拓展应用场景

保险作为服务行业,应提供高效又安全的VR设备,而目前主流的大多为VR盒子或头显。过于笨重的产品,限制了它只能在特定的场所使用。有线耳机如此轻巧,用户却偏爱更简便的蓝牙耳机。未来的场景应用若能开发出愈加轻便的智能眼镜,无论是员工还是客户,使用的舒适度都会大大提升。如果智能眼镜在处理赔案时,能读入事故影像,依据历史数据,自动评估事故损失的大小,算出理算金额。这将减少理赔的中间环节,提高理赔的效率。而在拓展应用场景方面,在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一款优质的应用程序,是获得用户好感的基础。研究员应以内容创新为着手点,研发行业软件。加强软件和硬件的兼容性,软件与内容的互通性。设计更多彰显保险特色的内容,齐心构建更大的互动空间。

尽管VR在保险业的应用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但虚拟现实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未来的VR必不满足于辅助与增强的定位,而应是虚拟与实体的进步融合,人工与智能的强强协作。相信随着热资的持续涌入,人才的不断汇聚,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取得重大的突破。愈加轻巧、智能的VR产品将在保险领域大显身手,成为改善保险公司服务、提升客户认知的重要抓手,更是助推保险业的升级换代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尹会岩.保险行业应用大数据的路径分析[J].上海保险,2014,(12): 1016.

[2]林美炳.中国 VR技术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电子报,20170602.

[3]张良杰,朱丽敏等.VR 技术现状与应用领域研究[J].技术与应用,2017,(06).

作者:王宇迪

保险业寿险营销模式探究论文 篇2:

险资举牌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近年来,险资举牌现象频频出现,扰乱了股票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为探究“举牌”的本质,本文对其原因、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从而降低金融风险。

最近两年来,险资举牌现象屡见不鲜。万科、格力电器等大蓝筹也未能幸免,纷纷遭到宝能、恒大等“野蛮人”的袭击。面对“情怀”与“野蛮”,双方当事人可谓各执一词。但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应该拨开“险资举牌”的面纱,擦亮双眼。透过举牌乱象看清险资流动性注入股权投资的本质。

险资举牌原因

资产驱动负债模式。随着保险不断被我国居民接受,保险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新型保险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最为突出的就是万能险,它属于创新型寿险,保费规模大,期限较长,要求在返本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保证收益。但是,万能险退保频率相比传统保险险种较高。这种模式驱使险资投向收益率高而且流动性较强的股权投资。而且当险资拥有上市公司20%股份时,会计核算方式发生变化,不再以股价作为记账基础,而是以公司的利润作为记账基础,这降低了股价波动给会计核算带来的风险程度。

资产荒。近年来,我国步入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在产能过剩、经济下行、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下,险资投放渠道也面临新的挑战。伴随着市场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的趋势,险资也迅速作出调整,不断减少银行存款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其他投资类的房地产等金融产品,目前“泡沫”比较严重,而且变现能力较差,不能满足险资的流动性需求。因此,股权投资成为险资较为合理的投资选择,而且险资更加青睐市盈率较低、成长预期较高的大蓝筹。

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的改革也随之健康有序地进行着。险资投资范围也在逐步放宽,从可以投资股市到逐步放宽持股比重,可谓步步扎实稳健。特别是到了2015年,股市巨幅震荡,价格暴跌两次,急需流动性注入救市。正逢险资也处在改革的急速步伐之中,保监会就顺势增加险资持有蓝筹股票的比重,允许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增强股票市场活力。可是保监会却远远低估了资本的贪婪,没有预判到举牌现象会恣意横生。在“万恶”的资本推动下,滋生出安邦系、宝能系和恒大系等一系列险资纷纷大举进入股市,通过“举牌”效应炒高股价,随即“快进快出”肆意搜刮小股民的财富。更有甚者,通过一致行动人共同举牌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想趁机撼动原董事会格局,控制被举牌公司,实现跨行业并购。

险资举牌影响

险资举牌现象频出,所谓的“野蛮人”给被举牌公司带来了较大的不良影响。首先,险资资金来源不明晰,潜藏风险隐患。有些举牌险资来自高杠杆的股权质押等方式,且资金源源不断涌向股市,炒高股价,这增加了投资风险。其次,部分险资来源于万能险,其期限较短且成本较高。如果用其举牌,就意味着要将短期资金投入到长期投资中,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最后,频繁举牌也会扰乱公司原有的经营秩序,甚至给某些企业的管理层带来较大的人事变动。不止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给股市也带来了较大的震荡。股市瞬间被“举牌”气氛笼罩,被举牌公司在其炒作下,股价波动较大。这增加了金融风险,如果发展不利,很有可能影响到实体经济,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险资举牌也会产生有利影响。首先,保险资金具有规模优势。而且大多寿险资金期限较长,可以对估值较低的大蓝筹进行长期投资,从而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其次,险资大举进入股市,可以提振市场情绪,增强股市活力。如果引导正确,可以将险资更好地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符合国家经济转型需求,为实体经济服务,振兴中国经济。最后,险资通过举牌造势,大大提升公司知名度,从而增加其保险销售份额。这是一种变相的广告营销模式,是保险公司打造品牌效应的有力途径,进而为中小型保险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险资举牌对策

限制差别监管。应当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监管机制,明晰投入股市的保险资金来源。首先,分清入市的资金是保险公司自有资金还是负债型资金。如果是负债型资金要披露交易双方具体的名称、单位。在此基础上,对保险公司投入到股市的资金来源进行分类,不同资金来源购买股票所占总股本百分比应规定不同要求。其次,对传统型或是创新型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要求的收益率回报有所不同。这样有利于降低投入股市的险资风险,从而在不干扰被举牌上市公司的前提下,合理分配险资投入状况。

选派精算师。借鉴英国的有效监管方式,保监会可以与保险精算师协会合作,共同监管险资资产配置情况。应给每一寿险公司选派一名合格的精算师。精算师可以协助保险公司分析险资投资收入状况,有效监督险资使用情况,同时定期以书面形式向保监会报告。这不仅提升了险资的利用效率,而且也提振了投保人和小股民的信心,有利于我国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共同发展。

增加险资投放途径。国外发达国家的险资投放情况表明,其他资产投资状况占比很大且在逐年增加,这也给了我国很大的启示。我国也应当鼓励保险公司拓宽投资眼界,将险资投放不要局限于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金融产品,还应逐渐增加对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资产的投放,更要将视野放宽到国际金融市场并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合理配置资源,选择多样化的资产,还有利于分散风险,稳定投资收益。

证券保险协同监管。险资举牌现象,不仅关系到保险行业,还关系到证券尤其是股票市场。所以,这就要求保监会和证监会强强联合、双管齐下,共同监管险资举牌现象,协同作战降低金融风险。在证券市场方面,证监会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增强上市公司风险防范意识,并且采取相关措施,从容面对险资举牌事件。同时,保監会应该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教育,在合理分配险资的同时,成为“友好投资人”,投资只是单纯地为获取投资收益,尽量不控制上市公司干扰其组织决策。

作者:王韵嘉 黄立强

保险业寿险营销模式探究论文 篇3:

我国保险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摘 要:2015年,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经营机构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过了30几年的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尽管如此,保险营销仍然存在着营销模式单一,经济效益低下;营销理念欠缺,阻碍其持续发展;业务员整体素质差,流动性大等问题,因此加快保险营销的策略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保险营销;营销理念;策略创新

文献标识码:A

1 保险营销的现状分析

1.1 经营主体不断增加,监管健全化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截至2014年末,全国保险机构比上年新增6家,达到180家。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保险公司,长时间在业内居于垄断地位。国内保险行业经过了30几年的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保险行业属于金融行业范畴,涉及社会公众利益这一特点要求必须实行监管。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保险公司的进行外部监管,拟定各项方针政策,有利于净化保险市场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保险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

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1-5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原保险保费收入11666.41亿元,同比增长19.46%。资金运用余额103054.77亿元,较年初增长10.44%。净资产15716.23亿元,较年初增长18.57%。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了我国保险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广阔,各项收入增长迅速,经营效益逐步提升,发展潜力大。

1.3 保费收入差距较大,地区性明显

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1-4月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显示,原保费收入全国合计为100251459.49万元(包括集团、总公司本级),其中,财产保险和寿险所占比重较大,意外险和健康险占比较小。从整体上看,各地区原保费收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东部沿海地区对保费收入的贡献率最高(约占全国原保费总收入的57%),中部地区次之(约占全国原保费总收入24%),西部地区最低(约占19%全国原保费总收入)。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的差异性,使得保费收入呈现阶梯式发展趋势,见图1。

图1 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构成比(单位:万元)

1.4 保险险种趋于单一,同质化显著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投保需求的日益增加,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就意味着保险市场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保险公司就必须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品牌战略,可是,就目前看来,国内不同保险公司的险种比较单一,创新力度小,远远跟不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主要表现为保险险种的趋同化现象较为普遍,各大保险公司新推出的大多数险种,美其名曰为“创新型险种”,实质是如出一辙,保险条款也毫无二致。在此情况下,对银行代理网点的争夺成为各大保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另一重大举措。

2 保险营销的现存问题探究

2.1 营销模式单一,经济效益低下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主要营销模式是:大项目型、银邮兼代型、个人营销型。其中,个人营销型在保险营销成果中占比最大,约占业务量总额的55%,这就对保险业务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国内保险营销由于发展缓慢、存在“职业歧视”,且门槛准入低等问题,同时,保险公司的销售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缺乏对员工的定期培训、考核监督、绩效评估、奖惩安排等明细标准,因此造成了保险公司和营销人员的相对隔绝状态。

国内基于传统的营销模式,营销效率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人员本身,没有形成业务员、保险公司、顾客的良性沟通产业链,缺乏多向互动,往往会降低经济效益。

2.2 营销理念欠缺,阻碍持续发展

保险营销理念是指保险公司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思想。传统的营销理念包括生产理念、产品理念、推销理念。在我国保险市场各项制度并不完善的前提下,传统的营销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欲望。特别是现在盛行的推销理念,若过度推销,没有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仅仅考虑自身的业绩,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极可能使消费者产生抵抗心理,导致潜在客户流失,最终不能适应企业的长期发展要求。在国内保险业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发展的潮流下,这种观念显然不能适应了。

2.3 业务员整体素质差,流动性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营销员约有300万人,营销员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从学历来看,国内保险营销员学历普遍不高。据显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保险营销员现状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5月31日,保险营销团队中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占比66.34%,大专及同等学历占比26.23%,本科及以上占比仅7.43%。而从网络上展示的关于保险业务员的最新招聘信息来看,普遍对工作经验和学历要求较低。门槛低、收入低,待遇差,不仅使得我国保险行业人才队伍素质低下,更是造成保险业务员流动性大的直接原因。部分业务员把保险营销当做副业或是待就业的选择,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便会毅然辞职,这会使客户的切身利益缺乏现实保障,大大降低其消费热情。

3 保险营销的策略创新方案探讨

3.1 创新营销模式,打造营销体系

当前国内保险公司采取的营销模式对销售成功的贡献率较低。在基于传统营销模式下,保险公司还需要采取多渠道分销,多家保险公司合作的方式,联手打造营销体系。由于每家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业务和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保持多方既定利益、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各大保险公司之间通过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保证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此外,在信息技术、网络通信、电子支付等支持下,广播媒体、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平台也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必争之地。网络营销成本低,操作方便,但是与此同时,客户信任度低,因此保险公司做好售后服务这一环节显得格外重要。售后包括理赔,在事故发生并证实应当赔付后,保险公司积极承担理赔责任,不仅增强了顾客的消费信心,而且顾客很可能利用其人脉圈为保险公司拓展更大的客户圈,使其获得更多的客户源。

3.2 树立营销理念,实现持续发展

保险公司的现代营销理念的关键要素包括:消费者导向、整体营销和消费者满意度。随着保险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保险公司应该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提供从前台到理赔的一体化服务,为客户排忧解难,形成业界口碑。做好整体营销工作也至关重要,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各个部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协同营销。在营销组合方面,基于4P营销理论,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有机结合,使各个要素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形成整体效应。同时,结合4C营销理论,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尽可能的减少消费成本,充分保障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便利性,贯穿始终的进行真情沟通,真心服务。

从营销理念过渡到社会营销理念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保险公司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制定出符合消费者、企业、社会共同需要的战略方针作为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

3.3 建立培训机制,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面对当前保险市场人才相对紧缺的现状,保险公司要想掌握控制尖端的人才,在竞争中获得了主动权,就必须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保险公司应向保险从业人员提供多渠道的磨练机会,支持有为青年积极参与其中,建立培训机构,定期集中培训,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各大保险公司通过集资建校,开设网络课堂,增强学员们的业务悉知、沟通、服务等知识,开阔视野,打造多支优秀的营销队伍。

为了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业绩,保险公司需要将奖惩制度和严谨考核紧密结合,健全选拔晋升机制,确保职位和能力的对等性,在良性竞争中体现公平。同时,要构建立体化人才吸收体系,实施人才战略,广纳贤才,为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4 结语

全文以我国保险营销的策略创新为研究出发点,基于保险营销的现状,对我国保险营销的现存问题加以阐述,并提出促进我国保险营销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在全球金融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用明亮的双眼来观察世界,用澄澈的心灵来审视自己,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推进营销策略创新,才能延续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范妍.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2]郭颂平,赵春梅.保险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邹平,刘虹.中国保险改革发展启示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黄思慧 万双琦 刘礼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情景模拟教学法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人文精神与职业语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