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2022-08-22

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多环节的过程,在这其中教案至关重要,在教学活动评价中要注重教案指标的设置。教案指标中首先要有常规的完备性评价指标,如教案中有没有教育目标、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物八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7.1.1 植物的生殖 —— 扦插材料的处理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1

一、目的要求:

1.进一步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 2.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材料用具:

剪刀,葡萄枝,花盆,肥沃湿润的土壤。

三、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适宜扦插的材料,需要怎样处理才容易成活呢?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1)、准备生长健壮的植株材料,还有插器、基质、剪刀及标牌等。 (2)、要注意设置对照,还要注意实验的样本不要太小,以便减少统计误差。 (3)、确定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当同时观察和照料。 (4)、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每次观察的情况。 (5)、判断扦插的枝条是否成活。

4、实施计划:

实验组 对照组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四、讨论:

1.为了扦插成活,影响它成活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 2.通过这次实验,你获得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3、为什么扦插葡萄枝上端切口角度要45度?

4、我能否可以将枝条倒过来扦插?

对变量的处理 10天后 20天后 7.2.5 生物的变异 ——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2

一、目的要求:

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二、材料用具:

大小花生各30粒,一把直尺,两个直角三角板。

三、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① 为什么同一个品种的花生有大有小呢? ② 为什么大花生里有小花生,小花生里有大花生哪?

2、作出假设::① 是环境引起的,是营养问题;② 是基因变异引起的

1、 制定计划:

取出准备好的材料和用具进行实施实验。

教师点拨学生绘图时,可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习惯绘制,这样便于分 析问题,提醒学生 将测量的数据统计并记算出大花生和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教师巡视各组完成情况并选择绘制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和大小花生 果实平均值,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4、实施计划: 长度

5、得出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1、引起变异的原因很多,首先决定于 的基础不同,其次与 也有关系。单纯由于 引起的变异,是不会遗传给后代的。

2、每种生物都能够基本上保持稳定,并且丰富多彩,向前发展,其原因是生物都有 和 的特性。

3、某种自花受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在一次突然性冰冻后,偶尔发现一株开白花,且其后代均开白花,这种变异是由于 发生改变引起的,属于 变异。

个数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的过程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3

一、目的要求:

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二、材料用具:

大彩纸一张,四种不同小彩纸(其中一种与大彩纸颜色相同或相近)。

三、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形成保护色,保护色又有什么用? 2.作出假设。

保护色可以起到使捕食自己的动物不易发现自己,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 3.实验步骤。

(1).准备一块可以模拟草地的彩纸、红绿黄蓝四种颜色的长约2cm的小彩纸各

100张;

(2).从小彩纸中任意拿出100张(每种颜色都要有),并记录各种颜色小彩纸的张数; (3).将小彩纸撒在草皮上,以最快的速度捡起最易发现的小彩纸,直到草皮上剩余25张,并记录剩余各种颜色小彩纸的张数;

(4).向草皮上撒剩余25张小彩纸各种颜色小彩纸数4倍的小纸,并记录各种颜色小纸的张数;

(5).重复

3、4两步骤三遍。

4、实施计划: 纸片 颜色 第一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第二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第三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第四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第五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5、得出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1.为什么最后幸存者数最多的是与环境相同的个体? 2.与与环境相同的个体能否再生出与环境不同的新个体?

3、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

8.3.2探究 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4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理解酗酒对人体健 康的危害。

2、实验方法:学会设计相互对照实验,相互对照与统计方法。

3、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绘制曲线图: 以水平轴为溶液浓度,以纵轴心跳次数。

二、材料用具:

显微镜、不同浓度酒精溶液、载玻片,吸管、量筒,计时器, 水蚤等

三、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作出假设:如果酒精加入到含水水蚤的水中,水蚤的心率加快了,说明酒精对水蚤

生命活动有影响。如果酒精加入到含水水蚤的水中,水蚤的心率没有受到影响,说明酒精对水蚤生命活动没有影响。

3、制定计划: (1) 在池塘用小网捕捞水蚤,或在花鸟鱼虫市场购买水蚤。 (2) 用吸管吸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跳动并 记录速率(次/分)

(3) 将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5%、10%、15%、20%)滴加到载玻片上。 (4) 观察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

4、实施计划: 酒精液做实验:

10 s内心跳次数 清水 1% 3% 5% 8% 10% 15% 20% 将以上数据转换为如下图表(图14)。

5、得出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1.吸烟或吸毒有哪些危害? 2.酗酒有哪些危害?

第二篇:八年级生物下册13.6动物教案

13.6 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通过对哺乳动物基本特征的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动物界已知种类约150万~200万种,许多学者认为动物界应分为34门,下面主要介绍动物分类系统中的重要门类。

(二)讲授新课

1.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兽。全世界有哺乳动物3500多种,中国约有450种。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哺乳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营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多种生活方式;营养方式有草食、肉食和杂食3种类型。

多数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左心室将鲜血通过左动脉弓泵至身体各部;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颊齿;7个颈椎,第

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目123科1042属4237种。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哺乳纲的先进性表现在:脑高度发展;恒温和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原兽亚纲包括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在的单孔目。单孔目中有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3种。哺乳纲除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外,还有后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7目19科86属约250种;真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

2 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翼手目(蝙蝠等),食虫目(鼩鼱、鼹鼠、刺猬等)偶蹄目(羚、水牛、猪、鹿等)和食肉目(狮、虎、狐、豹、猫等)等。

2. 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为人类提供食物(2).为人类提供衣着材料 (3).为人类提供劳动力(4).哺乳动物有药用价值

马鹿

鹿茸有效成份中的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硫酸葡萄糖胺、硫酸角质素、软骨素、透明质酸、皮肤素,在治疗关节炎中起到巨大作用。 鹿茸中丰富的氨基酸,已知的有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羟脯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等20余种;丰富的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无机盐钙、磷、铜、铁、锰、锌、硒、硫、锶、钼、钠、钾、镁等;微量元素与酶、辅酶和卵磷脂、脂质、激素、白蛋白等这些有效成份均能促进肌肉发育,兴奋机体,同时其中的生长激素具有合成代谢作用,能使组织生长,使体内储存的能量被消耗。

鹿茸有效成份中的生长激素及其前体,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益处,葡萄胺聚糖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它在免疫系统细胞激酶激活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鹿茸中的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鞘磷脂、中性脂肪、脂蛋白、肽类、氨基酸、核苷酸、胆碱样物质、维生质、微量元素等均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免疫促进剂的作用,还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而避免疫病发生和促进创伤愈合及病体康复。

3.爬行动物(或称爬行类、爬虫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属于四足总纲的羊膜动物,是对蜥形纲及合弓纲除鸟类及哺乳类以外所有物种的通称,包括了龟、蛇、蜥蜴、鳄及绝灭的恐龙与似哺乳爬行动物等等。在过去传统的林奈氏分类系统里,爬行动物的层级为纲,名称是爬行纲。但由于该分类没有包含恐龙及似哺乳爬行动物的现存后代——鸟类及哺乳类,而使其成为并系群。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现代爬行动物与鸟类组合成的单系群分类是蜥形纲,再与合弓纲组成单系群羊膜动物。现代的爬行动物栖息于每个大陆,除了南极洲以外,主要分布于热带与副热带地区。现存的爬行动物,体型最大的是咸水鳄,可达7米以上,最小的是侏儒壁虎,只有1.6厘米长。除了少数的龟鳖目以外,所有的爬行动物都复盖者鳞片。

(三)重难点精讲 (1)哺乳动物

(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

(四)归纳小结

爬行动物(或称爬行类、爬虫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属于四足总纲的羊膜动物,是对蜥形纲及合弓纲除鸟类及哺乳类以外所有物种的通称,包括了龟、蛇、蜥蜴、鳄及绝灭的恐龙与似哺乳爬行动物等等。在过去传统的林奈氏分类系统里,爬行动物的层级为纲,名称是爬行纲。但由于该分类没有包含恐龙及似哺乳爬行动物的现存后代——鸟类及哺乳类,而使其成为并系群。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现代爬行动物与鸟类组合成的单系群分类是蜥形纲,再与合弓纲组成单系群羊膜动物。现代的爬行动物栖息于每个大陆,除了南极洲以外,主要分布于热带与副热带地区。现存的爬行动物,体型最大的是咸水鳄,可达7米以上,最小的是侏儒壁虎,只有1.6厘米长。除了少数的龟鳖目以外,所有的爬行动物都复盖者鳞片。

六、板书设计 (1)哺乳动物

(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下册第14章生物与环境教案

第14章 生物与环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 (4)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组成 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以及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 (4)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

四、教学难点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 (4)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生物也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二)讲授新课

1 1.水、阳光、空气、温度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水

水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一切生物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 阳光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照时间影响花期 空气

大多数生物需要氧气维持生命,人在无氧的环境中只能活几分钟。陆地上进行光和作用的植物需要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

温度

生物生存于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不同生物以及同一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能够忍受的温度范围差别很大。温度也限制生物分布,温度影响生物行为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生物也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2) 生物从形态,结构,生理,行为4个方面适应环境(1)结构上的适应: 很多生长在沙漠的植物,它们的根十分发达,叶子却很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从结构上适应环境的例子。(2)功能上的适应: 植物可以在很短的生长季节里完成它的生长周期,是一种功能上的适应性。(3)颜色的适应性 : 生物在颜色上适应环境共有三种类型:警戒色,保护色,模仿色。(4)行为上的适应性: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如昆虫、北极狐、北极熊;雷鸟、蝗虫; 比目鱼、变色龙作用: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对于躲避敌害或捕猎其他动物有利。

3.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都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一 块农田、城市的一片绿地等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还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又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组成

自然的或人工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构成的。非生物环境部分包括阳光、

2 温度、水、空气和无机盐等,阳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能源

4. 保护自然资源 防治环境污染

防治环境污染需要从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废弃物的排放入手。同时建立监测站,对大气和水质进行定期检查,垃圾要分类处理,凡可回收的应重新利用,以减少垃圾的产量,对有危害的废弃物一定要进行专门处理,如医院的废弃物。

保护生物资源

我国特产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麋鹿 植物:银杉、金钱松、珙(gong)桐

(三)重难点精讲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

(四)归纳小结

1.阳光、空气、温度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1)适应的普遍性:普遍性: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这就是适应的普遍性(2)适应的相对性:相对性: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就是适应的相对性. 3.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还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又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自然的或人工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构成的。非生物环境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无机盐等,阳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能源

4.如何保护生物圈

(1)控制人口增长(2)防治环境污染(3)保护生物资源

六、板书设计

1. 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 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 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

3 4. 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9.1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二)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① 知道食物中含有水、无机盐。②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⒉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②运用本节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食物中的无机盐。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策略:实验法、观察法、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和导入:师生一起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水也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物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说明食物中含水量有无机盐。

(三) 组内交流讨论:小麦子粒在酒精灯上燃烧后,剩下的物质 1 是什么?

(四) 教师指导:无机盐对人体也具有重要作用,如钙、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人体内的无机盐约占5℅。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五) 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缺乏无机盐所能导致的各种疾病,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六) 通过诊断“病人”的方式学习纤维素的有关知识。

(七)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学习内容,理清脉络。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不偏食、不挑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八) 课后实践:收集有关人体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缺少某种营养物质会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等资料。

第五篇: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和遗传的一般规律有了大体的了解但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发现生物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变异现象。本节就是通过对一些日常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对变异现象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花生果实变异类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变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遗传物质方面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是能遗传的而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可以俗语或故事引入。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或讲述双胞胎的故事别人看两人难以区别但母亲却不会认错。也可以复习提问关于遗传的知识然后指出同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引出课题。

2、新授 一变异的普遍性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所收集的有关性状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小组交流后再组织全班进行叙述初步认识变异现象。 教师再提问“变异是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呢”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课本的图片及例子从而得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注意要强调变异应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不能叫变异。 四幅图的参考分析如下 菊花和玉米是植物安康羊和果蝇是动物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两类牛物四种菊花同属一个物种但花瓣、颜色等性状各异五种玉米也属于—个物种玉米粒的颜色的性状不同三只安康羊同属一个物种但—只有角另两只无角二只果蝇同属—个物种但复眼的颜色性状有差异。这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

1过渡 再提问“生物的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入探究活动。 探究大小花生的变异现象 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完善计划、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几 大步骤。 A提出问题各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如同是花生这个物种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吗 B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假设。如同是花生这个物种大花生和小花生的大小这个性状存在着差异。 C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方案。参考方案如下 一目的要求 1探究生物性状的变异。

2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理解生物的变异和环境的关系。 二材料准备 包括大小花生数量不少于30粒。圆规、直尺等。

三实验步骤 :1把所分发的花生粒用所做工具测量所测花生粒要从中随机抽取测量时测花生的长轴的长短长短以毫米计四舍五人如115毫米可算作12毫米。

2所测结果填人表格中。 测量结果 1 2 3 5 6 �6�7 28 29 30 平均值 大花生的长轴大小mm 小花生的长轴大小mm 3根据所得数据在坐标纸绘制曲线图水平轴为果实的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依据两数的相交点连成曲线。

讨论题提示如下: 1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生物的一些相对性状表现出的是数量差异如大小花生的果实大小。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果实的 1

长度也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影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两个品种的平均值可从探究过程中的表格算得。比较相对性状的差异应该比较它们的平均值。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3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你作出推测的根据是什么 答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地上其果实将会变小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

4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答不一定要看控制花生大小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从其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和小两种可能。 也可回答不一定。如果大花生的大小是一种数量性状则大花生中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有大有小但平均值仍和原大花生品种相近若不考虑环境因素的话。 板书设计

一、 变异的普遍性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结论生物性状的变异决定于遗传物质也受环境的影响。 变异产生的原因遗传物质基础环境因素。

1、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不遗传的变异由环境条件决定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下一篇: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