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管理局

2022-07-11

第一篇:广东省中医管理局

20140414广东中医药局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

广东省中医药局 2014-04-24 18:55:57 阅读次数(14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突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规范和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设置应当坚持基础与临床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中医药重点学科管理应当坚持优胜劣汰原则,引进竞争与激励机制,通过动态管理,建立高效的运行模式,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四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的申报单位应当为三级以上医疗机构或省级以上教育、科研机构,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 第二章 目标管理

第五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周期为五年。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应当有基本任务、总目标及阶段目标。中医药重点学科检查评估,应当以完成本学科建设目标和基本任务为考核标准。 第六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应当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学位点建设以及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室、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紧密结合,统一目标,综合集成。

中医药重点学科应当有明确的学科学术发展目标和若干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有支撑这些方向的研究课题。围绕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临床疗效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本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第七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应当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效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第八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应当完成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并达到学科建设目标,并在承担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术梯队建设、科学研究、提高临床疗效,服务中药产业发展,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第三章 组织管理

••• 第九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实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学科建设单位三级管理机制。

第十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制定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指导,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进行监督管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及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 负责对各地申报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组织评审、中期检查、验收和日常指导、管理等工作。 第十一条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做好中医药重点学科的管理、考核、评估等有关工作,负责本地区中医药重点学科的统筹建设和管理,筹措落实本地区配套建设资金。

第十二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应当成立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主要领导组成。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全面协调工作,制定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各项管理措施,组织检查、监督,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中医药重点学科领导小组每年应当组织召开不少于两次的工作例会。

第十三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应当确定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管理部门,负责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日常管理。

第十四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应当成立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小组,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负责本学科建设中日常管理工作,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包括相关教研室、研究室、实验室人员。

由多学科组成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小组成员应当跨学科组成。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五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方向和领域,并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项目和学术梯队建设等具体计划。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应当在资源配置上对重点学科予以倾斜。

第十六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实行年度报告制度。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应当在每年12月31日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报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年度执行情况、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和下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应当组织专家对报送内容进行审核。

第十七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应当建立目标责任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学科带头人为目标责任人,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负有主要责任。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应当作为单位领导业绩考核的内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应当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责、权、利,赋予学科带头人一定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八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建设经费由国家、地方和所在单位共同筹集和投入。国家资助一定额度的建设资金,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及地方政府应当配套相应的经费。

鼓励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引进社会资金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第十九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建设经费使用安排,每年由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小组根据学科建设需求和实际情况作出经费使用计划,经所在单位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审核,报本单位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学科带头人负责执行。

第二十条 国家划拨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学术交流、课程建设、计算机信息库建设、条件建设以及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等工作。

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挪用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经费。 第六章 检查评估

• 第二十一条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所在单位对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中的阶段目标、具体计划、项目实施进度、完成项目的措施、经费使用的具体安排,每年进行一次自查。

第二十二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进行中期检查,并在建设期满后进行验收评估。 中期检查的重点是本学科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验收评估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验收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抽查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的工作情况。 第二十三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实施滚动管理机制,对进展较好,完成学科建设任务,达到评估指标体系合格标准的学科,滚动进入下一期建设。对成效显著,管理优秀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予以表彰和奖励。对管理不善,达不到学科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求的予以警告或撤销。 中期检查不合格者,限期整改;验收评估不合格者,暂缓进入下一期建设,一年内仍未能达到周期建设目标者,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评议取消中医药重点学科点建设资格。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印发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中医药局

广东省人事厅文件

粤卫[2001]72号

关于调整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卫生局、人事局,有关单位:

为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实行全行业管理,卫生部、人事部于2000年底成立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调整了原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和职能。为此,省卫生厅、人事厅决定对原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职能

委员会在省卫生厅、人事厅的领导下,按照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及有关法规,指导和协调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拟订全省继续医学教育规划、管理办法;评审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负责组织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择优推荐工作;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开展对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研究以及检查、评估等。

二、调整后的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委员:

黄庆道省卫生厅厅长

副主任委员:

何锦胜省人事厅副厅长

王智琼省卫生厅副厅长

彭炜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药局局长

陈汝筑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

郑木明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教授

徐复霖省中医药局副局长

吴少林省卫生厅科教处处长

秘书长(兼):

吴少林省卫生厅科教处处长

委员:

黄飞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

田京生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

陈松林广东省卫生厅人事处处长

吴圣明

翟祖唐

陈祝生

莫益勇

李梓廉

伍岳琦

袁建军

徐志伟

宿宝贵

罗少军

刘义海

林展翼

许锐恒

辛少群

王颀

朱兆华

王可炜

张赐安

樊粤光

罗云坚

张振路

钟华荪

陈鸿辉省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处长 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 省卫生厅基层与妇幼保健处处长 省卫生厅科教处调研员 省中医药局业务处副处长 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副处长 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副秘书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 暨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广东医学院副院长、教授 广州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省人民医院医教处处长 省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 省口腔医院主任医师 省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 第一军医大学继续教育处处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主任护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护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张本固深圳市中心医院教授

宋朗明广州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

张丹深圳市卫生局局长助理

办公室:

主任:吴少林(兼)

副主任:陈松林(兼)莫益勇(兼)李梓廉(兼)

工作人员:

王国红省卫生厅人事处副处长

许四虎深圳市卫生局科教处负责人

冼利青中山医科大学国家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肖国红省中医药局业务处科长

苏慧萍省卫生厅科教处副主任科员

邹璇广州市卫生局科教处科员

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中医药局 广东省人事厅

二00一年四月十三日

主题词:医学继续教育机构通知抄送: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2001年4月17日印发

第三篇:2018年山东省医师定期考核中医试卷

1、单选题

1二陈汤中含有下列哪组药物 A、半夏、茯苓; B、半夏、竹茹; C、半夏、瓜蒌; D、半夏、枳实; E、半夏、厚朴; 正确答案:A 2恶病质指的是 A、病危的患者; B、被动体位的患者; C、极度消瘦的患者; D、极度无力的患者; E、高热昏迷的患者; 正确答案:C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感冒的特征 A、恶寒发热; B、鼻塞声重; C、头身疼痛; D、喷嚏流涕; E、咳喘痰多; 正确答案:E 4心悸之阴虚而火不旺者治疗首选 A、生脉散; B、保元汤; C、六味地黄丸; D、天王补心丹; E、沙参麦冬汤; 正确答案:D 5取环跳穴最佳体位是 A、侧卧,双下肢平伸; B、侧卧,双下肢弯曲; C、俯卧,双下肢伸直; D、侧卧,屈上腿伸下腿; E、侧卧,屈下腿伸上腿; 正确答案:D 6心包经的原穴是 A、神门; B、间使; C、大陵; D、内关; E、太渊; 正确答案:C 7治疗痛痹除局部取穴外可配 A、肾俞、关元; B、尺泽、肺俞; C、膈俞、血海; D、大椎、曲池; E、阴陵泉; 正确答案:A 8患者,男,25岁,咳嗽气急,咳吐脓痰腥臭,壮热烦躁,胸闷疼痛,苔黄腻,脉滑数,此为肺痈哪期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正确答案:B 9患者,女,55岁,近1个月来心悸不宁,少寐心烦,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 A、心阳不足; B、肝阳上亢; C、痰热扰心; D、心虚胆怯; E、阴虚火旺; 正确答案:E 10患者,男,52岁,近来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治法为 A、疏肝理气; B、祛瘀通络; C、清热利湿; D、养阴柔肝; E、疏肝健脾; 正确答案:D 11患者,女,38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治法为 A、健脾益气; B、滋阴养气; C、补血养肝; D、益气宁心; E、养血安神; 正确答案:D 12水肿的病位在 A、心、脾; B、肺、肾; C、肝、肾;

D、肺、脾、肾; E、肝、脾、肾; 正确答案:D 13一伤寒病人突发右下腹剧痛,查体见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最大可能是 A、肠炎; B、阑尾炎; C、肠穿孔; D、肠出血; E、肠痉挛; 正确答案:C 14气滞血瘀瘾瘕的首选方剂为 A、逍遥散; B、开郁种玉汤; C、香棱丸;

D、柴胡疏肝散; E、血府逐瘀汤; 正确答案:C 15可作为热性哮喘辨证要点的是 A、痰稠色黄,舌苔黄腻; B、痰黄腥臭,舌苔黄厚; C、干咳少痰,舌红少津; D、痰黏量少,舌苔厚腻; E、痰稀色白,舌苔白滑; 正确答案:A 16决定证候病理本质的因素是 A、病因; B、病性; C、病机; D、病位; E、邪正关系; 正确答案:C 17从十二经脉分出的最大分支称之为 A、经脉; B、经别; C、络脉; D、皮部; E、经筋;

正确答案:B 18疠气致病最主要的特点是 A、病情重,预后差; B、高热持续不退; C、易伤津耗气; D、易扰动心神; E、传染性强; 正确答案:E 19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皮损是 A、环形红斑; B、结节性红斑; C、网状青斑; D、多形性红斑; E、面部蝶形红斑; 正确答案:E 20患者,男,27岁。劳累时心悸、胸骨后疼痛1年,查体可闻及主动脉瓣区收缩期粗糙的喷射性杂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x线检查示:左室扩大,升主动脉扩张。可能的诊断是

A、冠心病心绞痛;

B、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高血压性心脏病; 正确答案:C 2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首选 A、甲氨蝶呤; B、阿霉素; C、DA方案; D、环磷酰胺; E、VP方案; 正确答案:C 22患者症见尿频尿急,尿道灼痛,伴有发热,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应诊为 A、心火亢盛证; B、心火下移证; C、膀胱湿热证; D、肝胆湿热证; E、湿热蕴脾证; 正确答案:C 23阴虚证的典型舌脉是 A、舌质淡胖,脉沉迟; B、舌红少津,脉细数; C、舌淡而润,脉虚细; D、舌红津干,脉疾数; E、舌质红赤,脉沉实; 正确答案:B 24位于髌骨内上缘上2寸的腧穴是 A、委阳; B、梁丘; C、血海; 伏兔; E、曲泉; 正确答案:C 25治疗便秘除主穴外,气秘加 A、大椎; B、外关; C、内庭; D、太冲; E、气海; 正确答案:D 26患者,男,36岁,平素性格内向,近日情志不遂,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大便时软时干,苔薄腻,脉弦,辨证为 A、肝气郁结; B、气郁化火; C、气滞痰郁; D、心脾两虚; E、忧郁伤神; 正确答案:A 27患者水肿日久,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畏寒肢冷,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沉弱,其证候是

A、风水泛滥; B、湿毒浸淫; C、水湿浸渍; D、湿热壅盛; E、脾阳虚衰; 正确答案:E 28与带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奇经为 A、冲脉、任脉; B、督脉、带脉; C、冲脉、带脉; D、任脉、带脉; E、冲脉、督脉; 正确答案:D 29下列不属于乳痈发病病因病机的是 A、产后冲任失调;

B、产后饮食不节,阳明胃热; C、乳头破裂染毒;

D、情志不畅,肝气郁结; E、乳汁淤积; 正确答案:A 30患者,男,22岁,腰痛,曾有外伤病史,现在腰部刺痛固定,脉细涩,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风府、大杼、阳陵泉; B、命门、志室、太溪; C、水沟、风府、足三里; D、风府、三阴交、太冲; E、膈俞、血海、次谬; 正确答案:E 31胎怯的治疗原则是 A、健脾益气; B、补肾培元; C、补益肝肾; D、温补脾肾; E、调理脾胃; 正确答案:B 32佝偻病脾虚肝旺型的首选方剂是 A、益脾镇惊散; B、朱砂安神丸; C、琥珀抱龙丸; D、镇肝息风汤; E、小儿至宝丸; 正确答案:A 33治疗积滞脾虚夹积证的首选方剂是 A、参苓白术散; B、保和丸; C、肥儿丸; D、健脾丸; E、枳实导滞丸; 正确答案:D 34在乙肝病毒标记物中,传染性强的指标是 A、表面抗原(HBsAg); B、e抗原(HBeAg); C、表面抗体(抗-HBs); D、核心抗体(抗-HBc);

E、e抗体(抗-HBe);正确答案:B 35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三种凶险症状为 A、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B、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C、高热、昏迷、惊厥;

D、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E、高热、昏迷、呼吸衰竭; 正确答案:A 36某女,30岁,已婚,每于经行肢体疼痛麻木,四肢无力,经少色淡,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 A、气虚; B、血虚; C、阴虚; D、阳虚; E、风寒; 正确答案:B 37患者,女,38岁,教师,喉结处红肿绕喉,坚硬疼痛,肿势散漫,壮热口渴,头痛项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处方可选 A、龙胆泻肝汤; B、黄连解毒汤; C、仙方活命饮; D、普济消毒饮; E、五味消毒饮; 正确答案:D 38患者,女,25岁,nT人,产后乳房胀痛,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伴全身乏力,面色少华,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弱无力,其内服方宜选 A、瓜蒌牛蒡汤; B、透脓散; C、五味消毒饮; D、托里消毒散; E、八珍汤; 正确答案:D 39某女,25岁,左侧乳房内可触及单个肿块,无疼痛,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应诊断为 A、乳痈; B、乳癖; C、乳痨; D、乳核; E、乳岩; 正确答案:D 40某男,32岁,皮损为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样变,应诊断为 A、白疙; B、牛皮癣; C、肥疮; D、瘾疹; E、花斑癣; 正确答案:B 41肾阴虚经间期出血的治疗原则是 A、滋肾益阴,养血活血; B、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C、滋阴养肺;

D、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E、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正确答案:E 42区分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是 A、分布部位的不同; B、解剖形态的不同; C、功能特点的不同; D、阴阳属性的不同; E、表里联络的不同; 正确答案:C 43机体感受邪气,迅速发病,属 A、感而即发; B、伏而后发; C、徐发; D、继发; E、复发; 正确答案:A 44下列各项中,与Graves病发病关系最密切的是 A、精神创伤;

B、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升高; C、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 D、碘摄人过多; E、自身免疫; 正确答案:E 45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下列情形均不属于医疗事故,但不包括

A、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B、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

C、擅离职守、贻误诊治时机而给病员造成损害;

D、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 E、因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的; 正确答案:C 46患者,男,40岁,疮疡破溃之后,腐肉不去,新肉难生,久不收口,宜首选 A、硫黄; B、升药; C、炉甘石; D、雄黄; E、蛇床子; 正确答案:B 47患者,女,28岁,因低热心悸、胸闷3个月人院,血压158/68mmHg,稍瘦,双目不突,甲状腺摄131碘率结果为:3小时60%,24小时45%。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B、风湿性心脏病; 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病毒性心肌炎; E、高血压性心脏病; 正确答案:C 48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首选方剂为 A、温胞饮; B、艾附暖宫丸; C、少腹逐瘀汤; D、《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E、《金匮要略》温经汤; 正确答案:C 49肾在舌上的分属部位是 A、舌边; B、舌尖; C、舌中; D、舌根; E、舌面; 正确答案:D 50槟榔的功效是

A、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B、杀虫消积,疗癣; C、杀虫消积,润肠通便; D、杀虫消积;

E、杀虫,润肺止咳; 正确答案:A 51慢性肾炎出现轻度贫血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铁;

B、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C、水钠潴留、血液稀释; D、骨髓受抑制; E、红细胞寿命缩短; 正确答案:B 52某男,24岁,肛旁有瘘管形成,经检查在

5、7点位距肛门5cm处有两个外口,其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在6点位,应诊断为 A、低位单纯性肛漏; B、低位复杂性肛漏; C、高位单纯性肛漏; 高位复杂性舡漏 ;

E、肛门部化脓性汗腺炎; 正确答案:D 53患者,男,65岁,胸痛发作2小时,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的单相曲线,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急性心包炎; B、心绞痛;

C、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D、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E、病毒性心肌炎;正确答案:C 54肝在体合 A、脉; B、筋; C、肉; D、皮; E、骨;

正确答案:B 55能对胃气存亡作出判断的是 A、薄厚苔; B、偏全苔; C、腻腐苔; D、真假苔; E、润燥苔; 正确答案:D 56玉屏风散的组成是 A、黄芪、白术、防风; B、黄芪、白术、甘草; C、黄芪、白术、茯苓; D、黄芪、白术、人参; E、人参、白术、甘草; 正确答案:A 57麻子仁丸既能润肠泄热又能 A、行气通便; B、逐瘀通便; C、增液通便; D、通便止痛; E、助阳通便; 正确答案:A 58心脏听诊,提示器质性心脏病的是 A、第三心音; B、第二心音亢进; C、心律不齐; D、舒张期杂音; E、第二心音分裂; 正确答案:D 59下列哪项不是癫证的主症 A、精神抑郁; B、沉默痴呆; C、喃喃自语; D、语无伦次; E、狂躁不宁; 正确答案:E 60治疗肺热津伤型消渴首选 A、白虎加人参汤; B、消渴方; C、二冬汤; D、玉女煎 ; E、增液汤 ; 正确答案:B 61在经络系统中,使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的是 A、奇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 E、十二皮部; 正确答案:C 62位于腕横纹中央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腧穴是 A、大陵; B、内关; C、间使; D、阳溪 ; E、支沟; 正确答案:C 63治疗痰饮脾阳虚弱证宜用 A、柴枳半夏汤; B、香附旋覆花汤;

C、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 D、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E、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正确答案:E 64治疗痛痹应配用下列何组穴位 A、曲池、膈俞;

B、脾俞、阴陵泉、足三里; C、大椎、曲池、合谷; D、风门、风池、风府 ; E、肾俞、关元、命门; 正确答案:E 65刘某,恶寒,继而壮热,咳嗽气急,咳吐黄绿色浊痰,腥臭味,烦躁,胸痛不得转侧, 口干咽燥,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如金解毒散; B、加味桔梗汤; C、薏苡仁汤; D、二陈汤 ; E、麻杏石甘汤; 正确答案:A 66患者,女,56岁,长期患精神抑郁症,症见眩晕,心悸少寐,心烦易怒,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而数,治疗应首选 A、左归丸; B、右归丸; C、六味地黄丸; D、滋水清肝饮 ; E、归脾汤; 正确答案:D 67患者,女,低热3月余,时觉身热心烦,热势随情绪好坏而起伏,平素急躁易怒,胸胁胀闷,两乳胀痛,月经不调,口苦,舌略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辨证为 A、气郁发热; B、气滞血瘀; C、血瘀发热; D、阴虚火旺 ; E、郁热伤阴; 正确答案:A 68患者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复吐,甚至水饮难下,大便坚如羊屎,面色晦滞,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涩,其治法是 A、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B、益气养阴,行气化痰; C、养阴润燥,降气消导; D、润燥行瘀,开郁化痰 ; E、滋阴养血,散结化痰; 正确答案:A 69患者,男,54岁,腰及下肢外侧疼痛半年,现下肢冷痛沉重,遇冷加重,治疗应首选 A、腰夹脊、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 B、命门、腰阳关、血海、阿是穴; C、腰夹脊、秩边、委中、承山、昆仑;

D、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E、腰夹脊、秩边、委中、命门、腰阳关; 正确答案:A 70外邪犯胃之呕吐,若兼脘痞嗳腐,饮食停滞,其治疗宜用 A、藿香正气散加金银花、连翘; B、藿香正气散加荆芥、防风;

C、藿香正气散去甘温之品,加黄连、佩兰、荷叶; D、藿香正气散加木香、枳壳等;

E、藿香正气散去白术,加鸡内金、神曲; 正确答案:E 71血瘀腰痛可选 A、桃红四物汤; B、膈下逐瘀汤; C、复元活血汤; D、身痛逐瘀汤 ; E、补阳还五汤; 正确答案:D 72治疗呕吐的主穴是

A、天枢、上巨虚、合谷、三阴交; B、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C、中脘、内关、足三里;

D、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 E、中脘、足三里、曲池; 正确答案:C 73下列哪项不是绝经前后诸证阴虚证的表现 A、绝经前后月经紊乱; B、五心烦热; C、手足冰凉; D、腰膝酸痛 ; E、足跟疼痛; 正确答案:C 74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中医治法为 A、活血化瘀; B、理气活血; C、补肾活血; 祛瘀化痰 ;

E、疏肝理气,化瘀通络; 正确答案:E 75有头疽的整个病程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 E、5周; 正确答案:D 76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阳明胃经; 正确答案:A 77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疮面外用药宜选用 A、千捶膏; B、太乙膏; C、三品一条枪; D、冲和膏; E、升丹; 正确答案:E 78肛裂疼痛的特点是 A、阵发性疼痛; B、间歇性疼痛; C、持续性疼痛; D、周期性疼痛; E、转移性疼痛; 正确答案:D 79在肝炎患者中,最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血清学检查项目是 A、谷丙转氨酶; B、谷草转氨酶; C、凝血酶原活动度; D、血清胆碱酯酶 ; E、1一谷酰转肽酶; 正确答案:C 80患者,女,36岁,带下增多3天,色黄绿,质黏稠,有臭味,阴痒,口苦咽干,小便黄少,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方选 A、五味消毒饮; B、完带汤; C、易黄汤;

D、知柏地黄汤 ; E、龙胆泻肝汤; 正确答案:E 81患者,女,24岁,产后1个月,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出现一直径4cm大的肿块,红肿疼痛,伴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应诊断为 A、乳癖; B、乳痈; C、乳岩; D、乳核 ; E、乳痨; 正确答案:B 82望小儿指纹主要适用于小儿的年龄阶段为 A、1岁以内; B、2岁以内; C、3岁以内; D、4岁以内; E、新生儿; 正确答案:C 83判断肾与膀胱病变可观察 A、舌尖; B、舌中; C、舌根;

D、舌下络脉; E、舌边; 正确答案:C 84舌红绛、苔白滑腻主 A、真热假寒; B、热人营血; C、寒湿内阻;

D、营分有热,气分有湿; E、湿热内蕴者; 正确答案:D 85下列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属颅内感染的是 A、高血压脑病; B、脑梗死; C、脑血栓形成; D、脑型疟疾; E、癫痫; 正确答案:D 86心电图可见P波增宽,时间>0.1ls,并有切迹,首先考虑的是 A、左房增大; B、左室增大; C、右房增大; D、右室增大; E、心肌缺血; 正确答案:A 87不出现第一心音增强的是 A、二尖瓣狭窄; B、早搏; C、心衰;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甲亢; 正确答案:C 88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可致 A、带下病; B、子肿; C、子晕; D、痛经 ; E、闭经; 正确答案:C 89治疗痰湿阻滞型闭经的最佳方剂为 A、小青龙汤; B、芎归二陈汤; C、导痰汤; D、二陈汤 ;

E、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正确答案:E 90治疗肾气虚型不孕症的最佳选方为 A、养精种玉汤; B、肾气丸; C、寿胎丸; D、毓麟珠 ; E、温胞饮; 正确答案:D 91患者脘腹痞闷,口腻纳呆,腹痛便溏,身重肢困,舌胖大,苔白滑,脉缓弱,宜诊为 A、脾气虚证; B、脾阳虚证; C、脾虚气陷证; D、寒湿困脾证; E、胃阳虚证; 正确答案:D 92患者手足不温,手冷不过腕,足冷不过踝,苔白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四逆汤; D、四逆散; E、逍遥散; 正确答案:D 93牛皮癣的主要症状是

A、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 B、皮肤油腻,出现红斑,覆有鳞屑; C、多角形的扁平丘疹,剧烈瘙痒;

D、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尖大小的瘀点; E、大小不等的风团,色鲜红; 正确答案:C 94患者腰痛脚软,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夜尿较多,舌淡而胖,脉虚弱,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六味地黄丸; B、地黄饮子; C、补中益气汤; D、大补阴丸; E、肾气丸; 正确答案:E 95肾阴虚型经断前后诸证的治法为 A、滋阴清热,补肾强筋; B、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C、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D、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E、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正确答案:D 96羚角钩藤汤治疗急惊风常用于 A、风热动风证; B、气营两燔证; C、邪陷心肝证; D、湿热疫毒证; E、惊恐惊风证; 正确答案:C 97患者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略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舌苔白腻,脉弦滑,其证候是

A、气滞痰郁; B、肝气郁结; C、气郁化火; D、痰浊上扰; E、忧郁伤神; 正确答案:A 98患者,女,病由抑郁而起,症见腹部结块,或左或右,走窜不定,按之略痛,脘胁胀闷不舒,嗳气频频,便艰纳呆,苔薄,脉弦,证属 A、聚证,肝气郁结; B、聚证,食滞痰阻; C、积证,气滞血瘀; D、积证,气郁血阻; E、积证,瘀血内结; 正确答案:A 99患者,女,48岁,烦渴多饮半月余,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有力,治法宜用

A、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B、养阴润肺,生津止渴; C、清胃泻火,养阴保津; D、滋阴固肾; E、清泻肺胃; 正确答案:A 100患者,男,22岁,右上腹突然疼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且放射至右肩胛区,伴有恶心呕吐,黄疸,治疗应首选 A、内关、郄门、阴郄、膻中; B、胆囊穴、阳陵泉、迎香透四白;

C、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阴陵泉..;

D、胆囊穴、阳陵泉、胆俞、日月、内庭、阴陵泉; E、胆囊穴、胆俞、太冲、丘墟; 正确答案:D

第四篇:山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我厅印发山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文章类别:【卫生厅工作动态】发布时间:【2011-12-24】 12月23日,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印发《山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系统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所取得成绩,明确了未来五年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指标和发展战略。《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省中医药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初步形成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规划》明确,我省未来5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省建成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全国知名的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中医药队伍,造就一批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专家;建立起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长效机制;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学术水平;构建完善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生产研发和用药安全保障体系;打造并形成山东中医药文化品牌,努力推进由中医药大省向强省转变,确保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规划》从中医药投入、区域规划、服务、人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指标与要求。到

2015年,政府中医药经常性投入进一步加大,年增长幅度应明显高于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每万人口中医床位数达到4.78张,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4人,全省中医医院门急诊人次达到2000万以上,出院人数达到100万以上。中医药人员占全省卫生人员的比重达到18%,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基层全科医师的比重达到20%,全省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的比重达到20%,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省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重达到30%。

《规划》提出了我省“十二五”期间中医药的发展战略,即突出一个核心,提升三种能力,打造一支队伍,营造一种氛围的中医药事业“1311发展战略”。突出一个核心,即全面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三种能力,即提升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打造一支队伍,即在全省打造一支继承创新、梯队合理、“山高峰多”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营造一个氛围,即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形成齐鲁中医药文化品牌。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攻坚时期。《规划》的印发对于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我省中医药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

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过程

1.2007年5月24日在上海召开的华东六省一市保持中医药特色协作组工作会议上,与会同志就中医院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必要出台一个指导性意见,并一致同意由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牵头组织起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起草后,征求了协作组其他省的意见,并上报到我局。

我司对该稿进行研究、讨论和修改后,形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草稿)》。

2.8月9日,在北京组织人员对草稿做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修改稿。

3.8月15日,在内蒙古召开的中医医院院长座谈会上,就该修改稿征求了部分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部分中医医院院长的意见,并根据意见形成讨论稿。

4.9月7日,在北京召开专家讨论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的专家以及西苑医院、东方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对该讨论稿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大

家的意见和建议,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二、起草原则

1.定位:作为我局对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见,需重点体现指导性,使中医医院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意见宜粗不宜细,避免成为规范,故定位为《指导意见》。

2.范围: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不只限于中医行业,还涉及到社会的多个方面,即便在中医行业内,也涉及到医、教、研等各方面。考虑到此项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由中医医院先行做起,较容易操作,也更容易进行总结,故此《指导意见》的行为主体定为中医医院。

3.内容:该《指导意见》的建设内容定为中医药文化,考虑到如定为医院文化,则范围太过宽泛,重点不突出,特性不强,故圈定为中医药文化。

三、总体框架

该《指导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包含了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文化建设三大要素: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行为准则、实物形象(表现方式)。

总体内容共分六部分十八条:

第一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从坚持突出特色、坚持把握内涵、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促进发展阐明了基本原则;并确定了主要目标。

第二、

三、四部分,分别从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

环境形象体系三个方面,概括阐述了基本内涵,指出该做什么,怎么做和要达到的效果等。

第五部分,提出了在中医药文化建设统筹规划中应突出的重点和要求。

第六部分,为保障措施。要求中医医院从落实建设责任、落实建设经费、加强人员培训三方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股东会议决议范本下一篇:跟单文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