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统计分析

2022-07-13

第一篇:工伤事故统计分析

工伤事故分析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一、伤者基本情况

***,男性,身份证号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出矿工。

二、事情经过

2017年9月18日早晨6:00左右,我公司出矿工李建立在井下**中段**采场耙矿作业时,把一块大石头耙到了漏斗里,在处理大石头的过程中,被边坡上滚下的一块石头砸伤,经诊断:

1、颈部及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挫擦伤。

2、胸部左

3、

4、

5、6肋骨前段多发骨折并左侧胸腔少量气胸;

3、左尺骨鹰嘴骨折并左肘部皮肤挫裂伤并左肘部桡神经损伤;

4、左髌骨下缘撕脱性骨折并左膝部软组织挫伤。需住院治疗。

三、事故原因分析

事后经安环部人员到现场查看并询问见证人及召开事故分析会后,得出如下结论:

1、2017年9月18日早晨6:00左右,我公司出矿工***在井下**中段采场耙矿作业时,把一块大石头耙到了漏斗里,在处理大石头的过程中,被边坡上滚下的一块石头砸伤,如当时***在处理掉到漏

斗里的大石头前,先观察漏斗边坡上的松石,并处理加固好后,再去处理耙到漏斗里的大石头,就可避免这次事故的发生,这是一起典型的冒险违章操作造成的人为安全事故,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了这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2、公司及铅锌矿平时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次要原因。

四、事故责任与处理

1、出矿工***在处理掉到漏斗里的大石头前,先应观察漏斗边坡上的松石,并处理加固好,再去处理耙到漏斗里的大石头,就可避免这次事故的发生,这是一起典型的冒险违章操作造成的人为安全事故,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了这起安全事故的发生,伤者***应负主要责任。

2、公司及铅锌矿平时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次要原因,各相关领导应负次要责任。

五、防范措施

1、进一步加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制度执行力度,严守操作规程,杜绝冒险违章操作行为,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安全生产。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环部

二0一七年九月十八日

第二篇: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一)

一、工伤事故及其分类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凡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称为伤亡事故。

2、工伤事故按伤害情况分为重大事故、轻伤、重伤和死亡四类。具体划分按GB641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执行。

二、工伤事故的报告

1、工伤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班组、项目部或公司有关负责人及安监科。

2、项目部或公司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以上事故时,应立即报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3、应尽可能保护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的扩大。

4、如特殊情况需要对现场进行损坏时,应将现场作标记或记录。

三、事故调查和分析

1、轻伤和重伤事故,由公司经理或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部门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由上级机关插手的事故,公司按要求尽最大努力积极协助调查。

3、凡调查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向有关人员回答有关的提问,提供有关的证据和证词。不准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真相。

4、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的调查必须查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5、召开事故分析会,确定事故处理的意见防范措施的建议。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四、事故处理和结案归档

1、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必须在事故调查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后由公司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处理。

2、事故处理结果应向全公司干部职工公开宣布。并将整个事故处理情况写出书面材料,向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处理必须公正合理、不迁就、不避让、做到事故“三不放过”。

4、对本公司处理不服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异议和起诉。

5、事故处理结案后,由公司安全科负责将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存档建卡。

6、必须要办理工伤审批手续的,由公司负责办理。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二)

关于煤机公司 申XX 意外事故的调查

调查时间:XXX年X月X日 星期X 18:10

调查人员:XXX发展中心:王XX、郑XX、刘XX

XXX公司安全部:刘X

调查内容:XX车间XXX工伤事故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当事人:郭X、申X、牛X

负责人:车间主任-------申X

安全部负责人------刘X

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当天早上5:30左右,事故发生后相关负责人等第一时间将伤者送往东胜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经医院检查和包扎后因院方无再植技术而将伤者于早上九点多送往包头接受再植技术。目前伤者手部已经接受了肉体再植技术和植皮,医院表示经过15天的住院治疗拆线后可出院。出院休养半月左右再进行二次手术。目前伤者治疗情况良好、情况稳定。

当事人对事故的描述:

郭X-----与伤者搭档工作,并负责指挥天车

牛X------天车工

郭X的说法:

事故发生当时,郭正与申合作,准备将工件进炉。郭在工件旁边指挥天车吊起工件。申在工件的另一头操作,给工件的顶部上一个零件。()天车先起吊位于摆放底部的工件,磁铁没有吸好,在起吊过程中工件滑开,并碰到了位于上部的另一个工件,致使上部的这个工件滑落。而申当时正在给上部的这个工件拧零部件,滑落的工件向半米外的冷却池的水泥墙撞去,致使位于墙和工件之间的申手部被砸伤。

牛X的说法:

郭X平时干活比较老实,来的早干的多。申在当天凌晨一点多才到(本来交接班时间应在午夜12时),此时 郭已经将活干的差不多了。因此,郭心里不舒服,和申在干活时可能带有情绪。而申也很犟,你让我干这个我偏不干这个,二人干活时气氛很僵。当时申在给工件上零件,先把位于底部的零件上好后又接着给上部的工件拧零件。郭指挥天车起吊下部工件,申也认为下部的已经上好让先起吊下部的工件。天车工心里觉得下部的工件压着,起不起来,且申还在工件周围作业。但是指挥让起吊下部的,申也同意,她认为申有防范意识,于是先将工件起了一下,意在提醒申躲让。申也躲了一下,身体向后撤开,于是天车工起吊。但申当时手部仍然在作业,并没有完全撤离,致使在天车起吊下部工件时,上部工件因无受力支撑滑落砸伤申无名指指端部分。

对事故的反思:

1、 事故发生后,安全部第一时间启用紧急备用金,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及时有效地保住了伤者的手指。为伤者和单位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应急措施很重要,关乎单位和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

2、 事故发生后,安全部前去事故发生场地拍照取证,但第一现场已经被破坏,

为取证和工伤鉴定增加了难度。------加强员工安全知识培训,保护好事发现场有利于员工工伤的鉴定和单位对事故原因的调查,以便于总结类似事件的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3、车间主任表示安全工作一直在做,今年更是狠抓安全。六月份就是安全月,

但由于车间工作人员流动频繁,工作难度大。尽最大可能把能想到的考虑到的安全隐患已经全部印发资料下发学习,但考虑的细节还不够。以这件事情为例,考虑到了热处理过程中的流程问题和主要操作步骤的安全问题,但像上零件这样的细节考虑不够周全,对员工的搭档问题和情绪问题也注意的较少,平时很少得到这方面问题的反馈。以后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多说、多讲、多看,让员工进一步了解各工种的工作流程,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到安全以预防为主,防微杜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可以

看得见得操作安全,还有看不见的心理原因等。管理者要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多注意员工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习惯和性格问题,及时发现和了解情况,和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避免员工带情绪上班,让员工在工作时能够集中精神,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三)

一、企业名称:沐川县津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沐川县凤村乡

二、企业类别:煤炭工业 企业性质:民营

三、直属监管部门:沐川县安监局

四、事故发生时间:二0一二年三月十五日晚上20:00分

五、事故发生地点:123b6掘进碛头

六、受伤情况:伤一人

七、事故经过

2012年3月15日下午17:30,由代班组长巫良兄在更衣室组织123b6掘进工作面组员周其森、宋六君、王定军、张开其、魏德宣、向国全、杨正军7人召开了班前会。会上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明确了分工,由放炮员周其森、押运员王定军负责到库房领取炸材:其余5人到碛头作业,18:00分大家分别在调度室报道入井,19:10时到达123b6碛头作业,首先由代班组长巫良兄检查碛头安全,然后布置沉底板炮眼,19:40炮眼打完瓦斯检查员李成荣检查瓦斯,巫良兵派人设好警戒,放炮员周其森开始装药、联线、放炮,于19:50放炮作业完毕,代班组长巫良兄进入碛头清理危岩,其余人员在后面负责监护顶板,在清理危岩过程中碛头东边上帮垮落一块长0.8m、宽0.3m、厚度0.2m的块砂砸伤杨正军的腰椎。事故发生后,班组人员立即汇报调度室,并扶送伤员出井,安监科立即下井堪查现场,公司立即落实车辆将其送往峨眉山市中医院治疗。

八、事故发生原因

1、杨正军安全意识差,班组长在处理安全过程中自己躲避位置不当,未认真履行监护顶板职责,导致顶板片帮伤人事故。

2、代班组长巫良兄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清理危岩不彻底,不认真、不仔细。

3、现场安全管理监督不严格,巷道成形差,帮上留下伞檐,帮锚杆,锚网未及时跟紧碛头。

九、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

1、组长万仕华负这次事故现场管理责任,按掘进班长目标责任书考核扣安全低押金。

2、伤者杨正军安全意识差,自己躲避位置不当,导致自己受伤按照相关规定罚款300元。

3、掘进副矿长曹帮森负管理责任,年终按目标责任考核。

4、掘进队长王润全、魏世贵、徐金华年终按目标责任考核。

5、安监科长王芝云、通风技术员吴远森2人,年终按目标责任考核。

6、安全矿长徐施银年终按目标责任考核。

7、班组对这起事故负连带责任,按照掘进目标责任相关规定罚款500元,并支付伤者一个月伤假工资。

8、瓦检员李成荣现场监督不力,按照目标责任相关规定罚款100元。

十、事故防范措施

1、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加强顶板管理,严格使用前探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清理危岩,活矸。

3、加强掘进工作面现场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巷道成形必须符合作业规

程规定。严禁留下伞檐。

4、班组长加强施工地点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及时先处理,确保安全生产。

5、锚杆,锚网必须紧跟碛头,严禁违章冒险作业。

津玉煤矿安监科

第三篇:工伤事故调查分析处理规定

根据国家《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为了及时了解和研究工人职员的伤亡事故,以便采取消除伤亡事故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制定了本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一、 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认

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做好现场标记。

二、记录与事故鉴别有关的材料。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伤亡者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本工种工龄;出事当天,伤亡者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三、证人材料搜集。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认真考证其真实数据。

四、事故分析,按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资料、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七项内容进行分析。

五、要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六、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七、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八、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并写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九、死亡事故(多人伤害事故),由公司负责组织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在15日内(特殊情况不超过一月)上报,事故调查处理报告,报当地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复结案。

十、重伤事故,由项目工程部负责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在一周内上报调查处理报告,由公司批复结案。

十一、轻伤事故,由项目负责进行调查、分析,在3日内上报事故处理意见,由项目工程部批复结案。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

第四篇: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摘要:应用有关安全管理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对37年间332起工伤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事故规律,并结合目前转炉炼钢的工艺装备条件,提出事故防范对策。

某公司转炉炼钢厂从1965年建厂至今,37年间共发生工伤事故332起。认真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总结归纳转炉炼钢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的规律,对我们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落实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搞好转炉炼钢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1 伤害种类分析

1965~2001年,转炉炼钢厂共发生工伤事故332起,其伤害种类分布如图1。

图1 332起事故伤害种类分布

由图1可知,物体打击、灼烫、起重伤害占事故总数的73.4%,为主要伤害种类,称之为炼钢生产的“三大伤害”。 1.1 物体打击

从事故发生的地点看,炉前、供料、锭垛区和维修工房为物体打击事故多发区(占71%),见图2。对根据发生伤害的作业种类(图3),可知,转炉炉前、供料区域、钢锭(坯)区和设备维修作业是防止物体打击的重点。特别是在这些部位使用天车作业时,更应把“防止重物坠落伤人”作为重中之重,加以防范。

图2 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地点分布

图3 物体打击事故作业种类分布 1.2 灼烫

发生灼烫的地点分布如图4所示,转炉炉前、化铁炉炉前和浇钢工位为灼烫事故易发区。

图4 灼烫事故发生地点分布 1.3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90%(图5)发生在直接使用天车作业过程中,因此,正确使用天车及司机与地面作业人员的配合是预防起重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

图5 起重伤害事故分布 2 伤害度分析

332起事故中,按轨伤、重伤和死亡伤害分析,如图6所示,重伤和死亡共46起,占13.8%。

图6 伤害度分类

2.1 重伤、死亡的伤害种类分布

由图7可见,“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和灼烫”这“三大伤害”占重伤、工亡事故总数的72%,再次证明炼钢生产作业现场所谓“三大伤害”的规律性。

图7 重伤、死亡的伤害种类分布 2.2 重伤及死亡工种分布

由图8可知,重视伤害(重伤和死亡)在工种的分布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重度伤害与所从事的工种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见,在主要生产岗位,只要遵章守纪,有效地消除事故隐患,可以做到避免重度伤害;反之,如果在辅助生产岗位违规违制,违章作业,也有可能受到伤害。这一规律也告诉我们,安全工作要坚持“三全”管理,即全员、全面、全过程。

图8 重伤及死亡工种分布 3 年龄分析

332起事故中,受伤害者的年龄分布如图9所示。

图9 不同年龄段的事故分布

由图可见,35岁以下的青年工人占事故人数的78%。由于青年工人的安全意识差,事故防范能力低,操作技能和作业经验不足,使之成为易发生事故、易受伤害的群体,应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对象。

因此,应加强对青工的劳动纪律教育,安全意识培养,注意总结和交流事故防范经验,推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水平和作业技能。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和考试活动,使之成为安全生产的主力军。 4 作业区域分析及防范对策

起重作业、转炉冶炼和连铸作业是转炉炼钢事故的多发区域。 4.1 转炉作业区

据统计,转炉作业区共发生工伤事故46人次,其中炉下清渣10起(占21.7%),炉体维修6起(占13%),炉前平台19起(占41.3%),上部平台4起(占8.8%),砌炉过程中7起(15.2%)。 由此可见,转炉作业区的防范重点为“一点三面”,即炉体维修作业点,炉下清渣作业面、转炉平台作业面、上部平台作业面。

转炉作业区“一点三面”的防范对策见表1。 见表

表1 转炉作业区“一点三面”防范对策 4.2 连铸作业区

自1994年11月连铸投产以来,共发生工伤事故13起。事故主要集中在连铸平台,其中灼烫为主要伤害,防灼烫应是连铸的防范重点。 4.2.1 防灼烫因果分析(图10)

图10 连铸灼烫事故因果图

从因果分析看,在造成灼烫事故的31条原因中,主要原因有:(1)劳动用品穿戴不齐全;(2)操作经验不足;(3)夹子不好用;(4)护板损坏;(5)场地卫生差、物品摆放乱;(6)氧气管接头不牢等。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尤其要注意加强对生产事故处理技能的指导,但最根本的是,要以生产的稳定保安全的稳定。

4.2.2 连铸作业的“三个过程”事故防范对策

根据连铸作业的特点,应特别重视“三个过程”的事故预防,见表2。 见表

表2 连铸作业“三个过程”的事故防范对策 4.3 起重作业区 起重作业区是一个流动的区域,几乎覆盖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场所,其涉及的对象主要包括:天车司机、地面作业人员、起重指挥人员、被吊物和被员物移动的范围、路线等。 4.3.1 起重作业的动作分析

起重作业是易发生事故的环节,我们把起重作业分为4个阶段,16个作业动作,从已往的事故中观察事故多发环节(见表3)。 见表

表3 起重作业的事故多发部位分析表 从表3可以看出:

(1) 起重作业的四个阶段中,“起吊阶段”为事故多发环节,其危险程度最大。

(2) 起重作业的16个操作动作中,有12个操作环节(占总数75%)曾经发生过伤害事故,充分说明起重作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应认真研究起重作业的每一个动作,认真做好每一项操作。

(3) “人”(地面作业人员)一“机”(天车动作)一“物”(被吊重物)三者交汇点最易发生事故。如“挂钩”、“试吊”、“起吊”、“落钩”、“调整”、“松绳”、“摘钩”等,都属于“人一机一物”三者交汇点,已往的55起伤害事故中,此类事故为38起,约占70%。因此,应注意避免“三者交汇”,如使用专用工具替代人手,避免手与吊物或吊具、索具直接接触,以及应特别注意人的站位等,从而减少人身伤害。

(4) 检查、检修天车与地面作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高空作业和作业时的运动性,这一特点要求作业人员应具备更高的安全素质。 4. 3.2 起重作业的安全操作要点

根据已往的经验教训和起重作业“人一机一物”相互配合的作业特点,我们是归纳出各阶段不同操作程序的“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要点”(见表4) 见表

表4 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要点 5 结论

(1) 从伤害种类的分布看,物体打击、灼烫和起重伤害为炼钢生产的“三大伤害”,针对其特点,采取有效对策,可有效地控制安全生产局面。

(2) 从事故发生的地点分布看,转炉作业区、连铸作业区和起重作业区为炼钢生产事故多发的“三大作业区”,针对不同的人员、工艺和设备特点,进行作业分析,推行标准化作业,可有效控制主要生产线的安全生产局面。

(3) 从受伤害人员的年龄分布看,35岁以下的青年工人为事故多发年龄段。针对这一特点,应把加强青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的教育做为安全工作的一个重点。

(4) 从发生重伤以上事故的工种分布看,职工受伤害与否与其所从事的工种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生产岗位上的职工只要遵章守纪,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可以不受伤害;辅助工作岗位,违规违制,违章作业也可能受到伤害。因此,安全工作要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

总结历史的教训,目的是着眼现在,开拓未来。通过分析,掌握规律,研究现状,落实措施,减少事故,避免伤害,从而开创更长的安全生产周期。 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某公司转炉炼钢厂从1965年建厂至今,37年间共发生工伤事故332起。认真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总结归纳转炉炼钢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的规律,对我们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落实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搞好转炉炼钢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1 伤害种类分析

1965~2001年,转炉炼钢厂共发生工伤事故332起,其伤害种类分布如图1。

图1 332起事故伤害种类分布

由图1可知,物体打击、灼烫、起重伤害占事故总数的73.4%,为主要伤害种类,称之为炼钢生产的“三大伤害”。

1.1 物体打击

从事故发生的地点看,炉前、供料、锭垛区和维修工房为物体打击事故多发区(占71%),见图2。对根据发生伤害的作业种类(图3),可知,转炉炉前、供料区域、钢锭(坯)区和设备维修作业是防止物体打击的重点。特别是在这些部位使用天车作业时,更应把“防止重物坠落伤人”作为重中之重,加以防范。

1.2 灼烫

发生灼烫的地点分布如图4所示,转炉炉前、化铁炉炉前和浇钢工位为灼烫事故易发区。

1.3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90%(图5)发生在直接使用天车作业过程中,因此,正确使用天车及司机与地面作业人员的配合是预防起重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

2 伤害度分析

332起事故中,按轨伤、重伤和死亡伤害分析,如图6所示,重伤和死亡共46起,占13.8%。

2.1 重伤、死亡的伤害种类分布

由图7可见,“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和灼烫”这“三大伤害”占重伤、工亡事故总数的72%,再次证明炼钢生产作业现场所谓“三大伤害”的规律性。

2.2 重伤及死亡工种分布

由图8可知,重视伤害(重伤和死亡)在工种的分布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重度伤害与所从事的工种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见,在主要生产岗位,只要遵章守纪,有效地消除事故隐患,可以做到避免重度伤害;反之,如果在辅助生产岗位违规违制,违章作业,也有可能受到伤害。这一规律也告诉我们,安全工作要坚持“三全”管理,即全员、全面、全过程。

3 年龄分析

332起事故中,受伤害者的年龄分布如图9所示。

由图可见,35岁以下的青年工人占事故人数的78%。由于青年工人的安全意识差,事故防范能力低,操作技能和作业经验不足,使之成为易发生事故、易受伤害的群体,应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对象。

因此,应加强对青工的劳动纪律教育,安全意识培养,注意总结和交流事故防范经验,推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水平和作业技能。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和考试活动,使之成为安全生产的主力军。

4 作业区域分析及防范对策

起重作业、转炉冶炼和连铸作业是转炉炼钢事故的多发区域。

4.1 转炉作业区

据统计,转炉作业区共发生工伤事故46人次,其中炉下清渣10起(占21.7%),炉体维修6起(占13%),炉前平台19起(占41.3%),上部平台4起(占8.8%),砌炉过程中7起(15.2%)。

由此可见,转炉作业区的防范重点为“一点三面”,即炉体维修作业点,炉下清渣作业面、转炉平台作业面、上部平台作业面。

转炉作业区“一点三面”的防范对策见表1。

见表

表1 转炉作业区“一点三面”防范对策

4.2 连铸作业区

自1994年11月连铸投产以来,共发生工伤事故13起。事故主要集中在连铸平台,其中灼烫为主要伤害,防灼烫应是连铸的防范重点。

4.2.1 防灼烫因果分析(图10)

图10 连铸灼烫事故因果图

从因果分析看,在造成灼烫事故的31条原因中,主要原因有:(1)劳动用品穿戴不齐全;(2)操作经验不足;(3)夹子不好用;(4)护板损坏;(5)场地卫生差、物品摆放乱;(6)氧气管接头不牢等。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尤其要注意加强对生产事故处理技能的指导,但最根本的是,要以生产的稳定保安全的稳定。

4.2.2 连铸作业的“三个过程”事故防范对策

根据连铸作业的特点,应特别重视“三个过程”的事故预防,见表2。

见表

表2 连铸作业“三个过程”的事故防范对策

4.3 起重作业区

起重作业区是一个流动的区域,几乎覆盖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场所,其涉及的对象主要包括:天车司机、地面作业人员、起重指挥人员、被吊物和被员物移动的范围、路线等。

4.3.1 起重作业的动作分析

起重作业是易发生事故的环节,我们把起重作业分为4个阶段,16个作业动作,从已往的事故中观察事故多发环节(见表3)。

见表

表3 起重作业的事故多发部位分析表

从表3可以看出:

(1) 起重作业的四个阶段中,“起吊阶段”为事故多发环节,其危险程度最大。

(2) 起重作业的16个操作动作中,有12个操作环节(占总数75%)曾经发生过伤害事故,充分说明起重作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应认真研究起重作业的每一个动作,认真做好每一项操作。

(3) “人”(地面作业人员)一“机”(天车动作)一“物”(被吊重物)三者交汇点最易发生事故。如“挂钩”、“试吊”、“起吊”、“落钩”、“调整”、“松绳”、“摘钩”等,都属于“人一机一物”三者交汇点,已往的55起伤害事故中,此类事故为38起,约占70%。因此,应注意避免“三者交汇”,如使用专用工具替代人手,避免手与吊物或吊具、索具直接接触,以及应特别注意人的站位等,从而减少人身伤害。

(4) 检查、检修天车与地面作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高空作业和作业时的运动性,这一特点要求作业人员应具备更高的安全素质。

4. 3.2 起重作业的安全操作要点

根据已往的经验教训和起重作业“人一机一物”相互配合的作业特点,我们是归纳出各阶段不同操作程序的“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要点”(见表4)

见表

表4 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要点

5 结论

(1) 从伤害种类的分布看,物体打击、灼烫和起重伤害为炼钢生产的“三大伤害”,针对其特点,采取有效对策,可有效地控制安全生产局面。

(2) 从事故发生的地点分布看,转炉作业区、连铸作业区和起重作业区为炼钢生产事故多发的“三大作业区”,针对不同的人员、工艺和设备特点,进行作业分析,推行标准化作业,可有效控制主要生产线的安全生产局面。

(3) 从受伤害人员的年龄分布看,35岁以下的青年工人为事故多发年龄段。针对这一特点,应把加强青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的教育做为安全工作的一个重点。

(4) 从发生重伤以上事故的工种分布看,职工受伤害与否与其所从事的工种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生产岗位上的职工只要遵章守纪,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可以不受伤害;辅助工作岗位,违规违制,违章作业也可能受到伤害。因此,安全工作要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风险管理世界-)

总结历史的教训,目的是着眼现在,开拓未来。通过分析,掌握规律,研究现状,落实措施,减少事故,避免伤害,从而开创更长的安全生产周期。

转炉炼钢防灼烫伤害机理分析及对策 转炉炼钢防灼烫伤害机理分析及对策

一、炼钢系统灼烫事故分析。

对我公司历年来炼钢厂转炉进行事故统计,共发生灼烫事故89起,综合分析有以下特点: (1) 43%的灼烫事故发生在炉前系统,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炉前作业及炉下清渣过程中。 (2)16%的灼烫事故发生在浇钢作业过程中,以浇钢位为该伤害多发点。 (3)11%发生在化铁炉,但考虑到化铁炉已不使用,这里不再进行探讨。 因此,现阶段转炉厂防灼烫事故的重点应放在炉前和连铸。

就炉前而言,爆炸和大喷是重点控制的项目;在连铸系统中,翻包和溅钢是导致灼烫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对灼烫事故伤害程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重度伤害往往伴有工艺违章,因劳保不齐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灼烫事故,大多为轻度伤害事故。

从上面的初步分析,在转炉炼钢系统预防灼烫事故的重点应放在防翻包、防大喷、防爆炸上。

二、防翻包安全技术研究。

转炉系统翻包一般是指大、中包的翻包,其涉及的区域为:出钢位、精炼炉精炼位、大包运行之浇注跨各区段、大包转台及中包浇钢位,这些区域一单发生翻包危害很大,特别是大包转台及中包浇钢位,这里人员密集,若发生翻包后果不堪设想。 结合以往事故案例对大、中包翻包原因分析如下: ⑴大、中包包潮是多发且伤害较大的翻包原因之一。

⑵炉前后吹时间较长,钢水氧化性较强,造成大包出钢过程中或出钢后不久翻包,也较为常见。

⑶大、中包早期加料(如:碳粉、碳化稻壳等)位置过偏,淤积于死角,造成翻包。 ⑷大、中包后期追加料潮湿,造成翻包。

以上是较为常见的4种翻包原因,下面我们就这4种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2.1造成大、中包潮的主要原因分析:

①转炉炼钢厂大、中包烘烤气源于自产转炉煤气,由于工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原因,煤气的供应还不能做到压力、流量、热值等技术参数的恒定,造成烘烤时间虽然充足,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②大、中包的烘烤时间均达到50小时,时间跨度较大,由于操作人员的变化或责任心不强,使烘烤程序与要求出现背离,就可能使未烘烤透的大、中包流入下一道工序。 ③对中包的状况(如挖补、涂抹层等)不了解,修筑与烘烤相脱节。 2.2钢水氧化性强成因及由此引发翻包的机理:

①终点钢水含碳量的影响。钢中含氧量主要受含碳量控制,含碳量高时,含氧量就低;含碳量低时,含氧量就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由碳—氧平衡规律所决定。

②钢水中的残锰量也影响钢中含氧量。在低碳范围内,锰对投氧化性的影响更加明显。 ③熔池温度。温度对于金属氧化性的影响,在不同的碳含量时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含碳量俞低氧化性俞高。

④操作工艺对金属的氧化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高枪位低氧压,使熔池搅拌减弱,将增加钢水的氧化性;当C<0.5%时,进行拉碳补吹操作,也将增加钢水含氧量;拉碳前加矿石、氧化铁皮等泠却剂,也将增加钢水含氧量。可见,为了获得正常的钢水氧化性,首先应该冶炼操作正常。

钢水氧化性强,进入钢包后,遇包内的加料,加上出钢产生的搅拌作用,会在包内产生剧烈反应,从而发生翻包现象。

2.3大、中包早期加料引起翻包机理。

某些炉次由于工艺需要会提前向钢包内加料(如碳粉等),由于包底不平,或包底残渣钢形成了死角,就可能使碳粉积存在这些死角内,出钢时被渣子盖住,钢水出到一定量时渣子化开,碳粉在钢包底部与钢水反应,剧烈时就会形成翻包。

2.4大、中包后期加入的料如果潮湿,遇钢水后水蒸汽不能及时排出,也会形成较大的翻包。 2.5通过以上分析,大、中包翻包的主要原因已找出,根据转炉炼钢厂实际情况,采取安全防范技术及管理措施如下:

2.5.1对大、中包烘烤系统进行改造,提高烘烤效率: (1)大包烤包器改造:

①增设两个倒扣式煤气烤包器,即烤包器煤气烧嘴的火焰向上烧,修筑好的钢包翻扣在煤气烤包器上,使煤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最大限度地、较长时间地保留在钢包内,以达充分吸收的目的。

②由于倒扣式煤气烤包器与钢包之间间距较小,有时会存在燃烧不充分的现象,使燃烧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类烤包器采取强制输风措施,即外设风机,具体送风配比视煤气燃烧情况随时调节。

③原立式大包烤包器仅用于转炉出钢前大包在线提温。 (2)中包烤包器的改造:

增设了四台翻扣式中包烤包器,增加中包对热量的充分吸收,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烤包效果。此类烤包器我们还将陆续增加4~5台。 (3)防翻包系统的有效设置。

中包护板的齐全与完好。中包护板是防翻包的必要设施,原设计的护板存在以下缺陷: ①与大包浇钢平台之间有缝隙,翻包后钢水可能从此缝隙涌到浇钢位。 ②浇钢压杆与护板相接处存在间隙,翻包时亦可造成灼烫事故。

③中包护板长时间在高温状态下使用,易变形,在中包与中包护板处产生缝隙,也可能造成灼烫事故的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改变中包护板角度,使中包护板上沿与大包浇钢平台平齐,有效削除原有间隙,同时,在中包护板上端设横向护板(高20cm),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钢水从中包护板上沿涌到浇钢位了。

②在中包护板内侧压杆通过处设置插板槽,插入外置小护板,堵死压杆与中包护板处的缝隙,杜绝钢水从此处溅到浇钢位。

③制做备用护板,每浇次更换护板,对有缺陷的护板及时进行维修,保持护板不变形和护板的完好性;在护板上辅设石棉布,减少浇钢初期溅钢对中包护板的冲击。

另外,保持浇钢位通道畅通,对一旦发生翻包,浇钢工的及时撤离有很大的好处。

三、防大喷安全技术研究。 3.1导致炉前大喷因素探索。 (1)吹炼过程中的喷溅。

①爆发性喷溅:多发生于熔池温度降低时加入批料,或

二、三批料加入矿石过多时。由于熔池温度下降,脱碳反应受到抑制,但供氧仍继续进行,熔池中积蓄了大量氧化铁,一旦温度升高后便会发生剧烈的碳氧反应,产生爆发性喷溅,即大喷。因吊吹时间长,后又突然降枪引起爆发性碳氧反应;或因渣量过大,炉渣发泡,炉膛空间过小,CO气体排除受阻,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形成大喷。此外,新炉时炉膛小,炉温低,渣中FeO多也易产生大喷。

②金属喷溅:前期渣未化好,加入二批料过晚渣子不化或者中期返干,均使炉渣不能很好覆盖金属液面,氧气流把炉渣推向炉墙,流股直接冲击金属液使部分金属被冲碎,加上反射气流和CO气体的推动作用而造成金属喷溅。有时由于炉渣太粘而又发泡,渣中含有较多的金属液滴,炉渣距炉口较近,当产生激烈的碳氧反应时,可能将金属液滴带出炉口,也会造成金属喷溅。

③泡沫渣喷溅:在吹炼前期由于熔池温度低,渣中FeO和酸性氧化物(SiO

2、P2O5)高,炉渣粘度大,容易形成大量泡沫渣充满整个炉膛。如果炉渣严重发泡,渣面接近炉口,此时脱碳速度稍有增加,即可能将炉渣推出炉外,造成泡沫渣喷溅。

分析表明,熔池内发生爆发性碳氧反应,瞬时产生大量CO气体是造成喷溅的根本原因。 (2)兑铁、加废钢时发生大喷的原因

①兑铁过程中大喷原因:兑铁水时产生的大喷只发生在留渣操作的情况下,因为转炉吹炼终点时钢中含碳量低,使钢中含氧量及炉渣氧化都较高,留渣操作中,炉内留有较多的炉渣及少量钢水,如条件不变,钢中碳与氧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发生剧烈的碳氧反应。若兑入铁水,炉内条件发生根本变化,一方面铁水带来大量碳,另一方面铁水温度较低,使炉内残留炉渣及钢水温度骤然下降,这两个条件都促进碳氧反应的剧烈进行,炉内产生强烈沸腾,就会发生“爆炸”性大喷。 (3)终点倾炉大喷原因:

①后吹时间长或由于操作不当,炉内尚在剧烈反应,使大量钢渣外涌,形成喷溅。 ②补炉料粘结不牢,倾炉时突然塌落,造成钢渣猛烈外涌性喷溅。 ③出钢或兑铁过程中炉衬大面积塌落。 (4)钢水回炉大喷原因:

余钢回炉在炼钢系统较为普遍,但是如果方式不当将造成大喷,对人身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其成因进行探讨:出钢后由于钢水成分、温度不合格或由于设备故障等原因不能浇注时,都会造成把钢水回到炉内重新冶炼的现象,即回炉事故。从工艺制度上讲,一炉内回炉钢水量一般要少于总装入量的1/2,同时回炉钢水由于钢中的氧与铁水中的碳发生反应,向炉内兑铁(钢)水时又有搅拌作用,很容易造成C—O的剧烈反应,造成喷溅事故,因此回炉时,兑钢(铁)水应缓慢进行,或对回炉钢水进行脱氧后缓慢兑入。 3.2预防转炉喷溅伤害的对策:

结合典型事故分析及转炉系统大喷原因分析,确立以下防大喷伤害措施。 (1)吹炼过程中大喷伤害的防范:

提高操作水平,减少吹炼过程中的大喷发生机率,是防止大喷伤害的根本。

①控制好熔池温度。前期温度不过低,中后期温度不过高,防止熔池温度突然降低,保证脱碳反应能均衡进行,削除爆发性脱碳反应。

第五篇: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制度

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院第75号令《企业职工之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制订本制度:

1、严格执行国务院第75 号令《企业职工之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中的条款。

2、伤亡事故发生后,保护好现场,积极抢救伤者,立即书面上报公司安全科。

3、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制定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再发生。

4、对事故的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不采取改进措施不放过;责任人和职工群众不受到教育不放过;对事故有关领导和责任人不查处不放过。

5、对事故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损失大小给予不同的处理,对发生伤亡事故隐瞒不报或虚报的单位,要根据有关规定从重处理。

XXX有限公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领导年会致辞下一篇:公司领导中秋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