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2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一旦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就可能会无法弥补,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也只有抓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方能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总结了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措施。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篇1:

论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提高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状态持续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展开德育教育能够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在教学环节同时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帮助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探究具体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他们在面对一些新鲜事物时,其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严重不足,缺乏对社会善恶的分辨能力。所以,小学教师需要意识到一切教育工作的開展都应当以德育教育为前提,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品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1.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重点教育内容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人生价值理念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对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行继承和发扬已经成为华夏儿女的主要责任,但是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当代许多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节奏。所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传统文化理念,将德育教育有意识地渗透其中,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此外,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的基础阶段,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2.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策略分析

2.1 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榜样

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而有些人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教师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念和道德意识刚刚开始发芽,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自身的动作、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在课后同样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当学生存在疑惑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进行解答,并在沟通、交流中引导他们的思想理念。在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以免学生畏惧教师而不敢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小学教师需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德育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成长。例如:针对班级内一些不听话的学生,教师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或是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与他们进行分享,并针对具体的案例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地调整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2.2 在课堂教学环节深入德育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教育工作应当渗透到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之中,而非单一的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应当以课堂为主要场所。所以,小学教师应当尝试着将德育教育与知识的传授进行充分结合,深度挖掘学科中蕴藏的德育内容,以提高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借助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让学生养成好的德育习惯,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语文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渗透一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升华学生的心灵;在历史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解一些爱国人士或是爱国事迹,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训练来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等等。小学教学中的学科都可以展开德育教育,其具体的方式方法需要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2.3 家校联合,共同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教育虽然重要但是家庭的教育同样不可忽视,这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他们的第一课堂,他们在进入小学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从家中度过,而父母也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教师,家长的举动更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行为。所以,小学阶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注重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配合,及时地联系学生家长,通过沟通和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创建有利的外部条件。小学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通过家庭与学校的互动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学生方面要定期地举办家长会,让家长走进校园,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到子女在学校期间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掌握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此外,教师也可以走进家庭,展开家访,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不断联系,共同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使得学生在家庭、学校中都能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3.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也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得启蒙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德育教育,在教学环节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课堂教学环节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联系学生家长展开共同教育,为学生日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国凤.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95.

[2]张航.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二).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67-70.

[3]殷学新.论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20(03):171.

作者:郭圣嘉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篇2:

循序渐进 多年段联动

摘要: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一旦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就可能会无法弥补,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也只有抓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方能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总结了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行为习惯;培养;措施;重要性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农村中小学生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有力辅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为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着手于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实践,分析了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总结了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措施。

1.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我国多年的教育实践也说明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中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由此,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方面都可以证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在农村由于农忙及环境的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家庭教育不够,所以就在校园内就更需要重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点点滴滴进行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使得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积极进取精神和不轻言放弃的奋发劲头,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2.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措施

2.1分析各年段行为习惯现状

(1)小学低年级阶段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是指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走入小学,很多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是有很多欠缺,生活上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所欠缺,诸如:中午吃饭挑食、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整理不规范、随手丢垃圾等。同时,学习习惯也有差距,有些低年级的小学生不讲普通话、不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缺乏自主管理能力。

(2)小学中年级阶段

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是指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是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课堂上需要积极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平时也要重视互相沟通,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习惯。但是,这个阶段的小学生个性逐步形成,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和谐相处,总是希望其他人能够迁就自己,甚至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矛盾,导致合作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下去。还有喜欢带麻辣零食等入校、张嘴说脏话和不自觉礼让排队等不良行为。

(3)小学高年级阶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就是五六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从依靠教师的指导转变为自主独立学习。但是,这个转变还是很困难的,很多学生不喜欢自主学习,总是依赖教师。同时,这个阶段学生沉迷电子产品的情况严重,并且表现出对教师与家长的抵触情绪,个别出现撒谎甚至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

(4)七八年级阶段

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步入了初中,学习压力逐步增大,课内外学习活动不断增多,但是学生不适应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依赖教师和课后学习机构的情况更多,导致学生迟迟得不到课外自主学习的良好指引,课内外综合学习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这个阶段的学生较多的都在课后会想方设法接触手机,且很难杜绝,给“五项管理”也带来了困扰。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有部分住宿生对主动打扫宿舍卫生、讲究个人卫生不愿做、做不了。

(5)九年级阶段的学生面临中考升学,学生表现出对自己的学业规划特别的关注,教师和家长也特别需要做好学习计划与未来就业的规划与发展。受学业压力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更为不爱劳动,有过度消费或浪费行为,个别有欺凌行为或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

2.2制定各年段习惯养成计划

(1)小学低年级阶段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行为习惯培养,要重视从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方面着手,培养基本的向老师问好、保持安静、讲究卫生等文明行为习惯。

(2)小学中年级阶段

小学中年级阶段则是考虑到要重视培育学生和谐、合作、互助和举止文明、注意安全等良好行为习惯。

(3)小学高年级阶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则是要重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绿色上网,爱护环境、勤俭节约、讲究文明礼仪。

(4)七八年级阶段

初中七八年级阶段要重视培育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并设计较好的自我管理计划,进一步规范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抗拒诱惑的能力,形成孝亲尊师、自强自律的好品质。

(5)九年级阶段

初中九年级要重视培育学生重视学业规划、重视学习计划设计的良好行为习惯;传递给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重视体育锻炼、珍爱生命等自我管理的积极思想。

2.3落实各年段行为习惯教育

(1)小学低年级阶段

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育,首先要重视从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入手,以良好的班级制度来约束小学生的行为。其次,要重视联合家庭教育,实现双项管理。另外,将良好行为习惯与班级考核结合起来,通过考核制度管理来规范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

(2)小学中年级阶段

培育学生和谐、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要多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规范合作学習的行为,以此培育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其次,要通过班级文化的制定来规范中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班级文化的内容要以“和谐”为主,让学生感受到交往和谐、学习与娱乐和谐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

(3)小学高年级阶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重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了转变学习习惯,教师要重视预习活动的设置;尝试翻转课堂活动的组织;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动。其次,要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借助信息技术课程来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运用的博大精深,不能只沉迷于游戏等。通过大课间、第二课堂、农村少年宫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七八年级阶段

初中七八年级阶段重视培育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要多组织课外合作学习小组和活动小组,培养团结、合作、互助、进取精神。同时,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电子产品的运用行为,这里的行为规范要有针对性,考虑到班级内同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纠正的一部分人,可以以课后访谈、小组座谈、心理咨询、联系家长等方式,规范学生不良上网行为。

(5)九年级阶段

初中九年级阶段要培育学生重视学业规划、重视学习计划设计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要尽早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其次,教师多进行德育教育,激励学生规划学业,积极应对中考,传递给学生勤俭节约、珍爱生命、学法守法等自我管理的积极思想。具体做法可以以“生涯教育”为主来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初次想一想自己的学业生涯、职业生涯的规划,然后在实现这个的过程中则是要考虑到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学会合理地处理自己的零用钱、学会各种劳动技能为自己增加优势、学会精准地自我管理来提升综合素质等。

2.4结合反馈反思来整体落实

(1)小学低年级阶段

落实因材施教原则,鼓励低年级学生尽早适应小学生活,高度重视基本文明习惯的养成。

(2)小学中年级阶段

落实文化渗透,实现中年级阶段提升行为习惯与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小学高年级阶段

落實学习思维与综合素质教育。

(4)七八年级阶段

整合多学科的学习经验,实现优等生的全面带动,结合校园内的德育活动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5)九年级阶段

实现初升高的高效过渡教学尝试,形成“生涯教育”体系,以培养高素质的学习能力和自律、守法、诚信等品质为主,让学生为尽早适应高一级学校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一个人成功与否,不仅与他的智力有关,还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关,中小学教育活动要重视多种行为习惯的养成,转变“重智育轻德育”落后的教育观念,高度重视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教育,从学习能力、自我管理、勤俭节约、劳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进行多种管理规范。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几点体会[J]. 李四清. 黑河教育. 2014(02)

[2]如何从多角度巧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 唐方毅. 学周刊. 2013(19)

[3]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4]教育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

作者:丁兴珍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篇3:

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德育性质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活跃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从应用原则和策略等方面,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思想品德;应用策略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语言、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将教学内容引入到具体的场景中,实现情感与场景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营造一份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情境教学法优势显著,尤其是在思想品德等理论性强的学科中,可以帮助教师将抽象的教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图片或视频,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应用原则

1.诱发性原则。《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广,强调课堂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并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诱发性,通过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2.情感性原则。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情感和心理的发展。基于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注重其情感性原则,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实现情感与场景的结合,方便学生进行细微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为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生活性原则。小学阶段的学生联想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文字语言描述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为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需要注重其生活性原则,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时刻保持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态度。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同时也是开展德育教育、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视,并在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行为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基于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教學《平安回家》一课的时候,为了加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一些真实的交通案例、儿童失踪案例等,以场景重现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性教学情境

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格信念等品质,让学生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下,掌握正确的做人原则和做事底线,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为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揣摩角色内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充分体会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教学《来自社会的爱》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小品形式渗透到情境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演绎,让学生在真实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感悟教学内容中的大爱无私,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开展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之外,还可以帮助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基于此,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创设互动性的教学情境,在无形之中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渐消除学生对教学的抵触心理,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高效开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活跃度,帮助教师启发学生的智慧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一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珊珊.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20(2):228-229.

[2]高玲.浅谈小学思品的情境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81.

[3]王辉.运用情境教学法,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7(8):72-73.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龙西小学519100)

作者:陈维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经验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