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國内针对优质微课有多种评价指标,如“中国微课大赛评审标准”“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作品评审标准”“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等。综合分析当前众多微课评价标准,其不足之处包括:指标描述较为笼统,立足于不同学科、课型、制作方式的评价标准亟待丰富,评价主体单一。

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篇1: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阻力及其应对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小学科学课程体现出基礎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的基本性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实施面临诸多挑战,体现为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实验设备不足,小学科学师资力量薄弱,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使用和科学探究情感的培养,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加大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丰富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实验设备,加强小学科学师资队伍建设,采用探究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 课程实施 课程素养 课程资源

我国自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这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于2017年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科学教育里程碑式的发展。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开展科学教学,从小学生入学开始便对其进行科学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因小学在物质条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小学科学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亟待解决。

一、小学科学课程实施面临的挑战

小学学科课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实施面临一些挑战。

1.小学科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较低

在我国整个小学课程体系之中,科学课程很明显没有得到重视。有调查结果显示,科学课程在我国少数小学是属于第三平台的,在大多数小学是属于第二平台。这相比于世界上很多将科学课程视为核心课程的发达国家,很明显我国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科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高。另外,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科学课程都是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的,而我国却不是这样的。从1952-1986年,科学课在小学的低、中年级一直没有开设,科学教育是通过语文、数学或其他学科渗透,或者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的。1986年之后,我国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立独立的科学课程,而在新课程改革中,1~2年级的科学课程又被取消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是较低的。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小学里没有专任的科学教师,在课程安排中数学、语文、英语等占用了科学课课时。从今天来看,在我国的整个小学课程体系中,科学课程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如此,科学课程在我国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中都没有得到重视。

2.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设备不足

近年来,我国各小学校都非常重视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完备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既有助于提升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结构体系。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的管理、仪器的管理以及科学课程的教授等所有工作基本都由小学科学教师一人来承担,这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部分学校缺乏科学教学所需的必备实验器材,很多实验是通过教师的演示来完成的,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较少;一些学校虽然具备一定的实验室与实验器材,但存在陈旧和老化的现象,在具体的使用中实验设备与教材内容以及实验要求不匹配;还有些学校的实验器材质量较差,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重复使用率较低,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不便。课程资源缺乏、实验教具不足等都会导致教师采用教授、演示、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来代替真实的实验,减少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很多阻碍,不能正常开展教学。在加上现实中教师自己很少甚至从来都不制作教具,使得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受到很大阻碍。

3.小学科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影响课程实验的广度与深度,决定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然而在现实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专职教师数量太少,影响到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从总体来看,当前小学中专职的科学课程教师很少,大多科学课程的教学是由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进行的,他们大多都不是科学教育专业出身,因此,存在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再加上已有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存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不足等现象。这种缺乏专职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师与已有专职科学课程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剧增。为了正常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兼课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来死记硬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忽视对学生实践的培养,以此来应付科学课程的考试。在进行优质的科学教学时,教师在课前总会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实验筹备等准备工作,尤其教学设计可以有效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但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会独立地进行教学设计,大多都是直接搬用或者加工别人的教案,对教学目标、过程、内容等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科学教学质量较低。

二、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应对策略

1.联系生活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主导的阶段,虽然抽象思维正逐步形成,但思考具体问题时依然围绕形象思维进行。小学生大多以现有知识为基础判断事物,不善于理性角度推理分析。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小学科学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开展模仿实验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情况制定合适的问题。整个过程中实验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开展探究时间的必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材料,这样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会主动自愿的加入探究活动,推动科学探究的有效开展与进行。这些都需要教师日常中做好积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但是许多教师很容易忽视科学探究之后的教学环节。成功的科学探究也只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科学探究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认真钻研,共同探讨,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索有兴趣的话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高层次的认识。这种研讨要带有目的性,善于发现问题背后存在的规律,并对此提出解决性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发言机会。每个研讨小组成员都有发表自身意见的权利,教师也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内容。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有时很难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论探究之后的结果如何,不能让学生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要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3.加强小学科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教师专业化素养

当前小学科学教师中兼职教师较多,专职教师较少,导致小学科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因此,需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重视职前教育,小学科学教师作为专业的教师,职前要接受高等院校的专业培养,即要接受高等院校专门设置的科学教育专业或在相关专业开设的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培养一批专业的小学科学教师。其次,加强在职培训,已在职的小学科学教师尤其是那些兼职的教师要通过短期培训、业务学习、学历进修和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接受进一步的教育,整体性提高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弥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短板。最后,构建小学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达成全体教师成员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4.采用探究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情感

学习科学课程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这种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来全面地学习科学,通过眼、手、脑等的并用,努力做到在“做中学、学中思和学以致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构建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组织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种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分阶段、多维度、立体式的科学探究学习。因此,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需求,明确有关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与《标准》对科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提出的要求,把握小学科学师资力量与特点,合理组织科学探究性实践活动。具体可以通过探究性课题、户外科学实践活动、科学专题讲座与科学实验课等形式来组建学生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觉观察、实验和实地调查;独立思考、分析和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通过同伴、小组及集体的交流与讨论,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王秋芳,王鹏.试析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之“新”与“行”[J].上海教育科研,2018(02).

[2]胡继飞.我国新版科学课程标准探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6).

作者:董惠娴

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篇2:

中学优质英语微课元素分析及优化路径

國内针对优质微课有多种评价指标,如“中国微课大赛评审标准”“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作品评审标准”“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等。综合分析当前众多微课评价标准,其不足之处包括:指标描述较为笼统,立足于不同学科、课型、制作方式的评价标准亟待丰富,评价主体单一。有学者指出,微课的评价标准应从教育性、技术性和应用效果三方面通盘考虑(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2014)。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微课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微课的独特之处,体现在:教学目标以英语知识技能等的传授、讲解、训练和巩固为主;教学内容以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解题思路等为主;教学方法以讲授、演示和示范等为主;资源传播以视频为主,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罗永华,2019)。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有助于实践者直观、全面、深入把握中学优质英语微课具备的元素特征,并帮助其厘清分辨中学优质英语微课的基本思路。

中学优质英语微课元素分析

1.内容选材典型,独立完整

微课的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其中教学内容举足轻重(钟志贤,2007)。中学英语微课视频教学内容“短小精炼”,一般要求在5~8分钟之内完整地呈现教学全过程,这对选材提出了较高要求。即所选教学内容须典型,在所属知识层面具有代表性,既符合微课内容“深而不广”的特点,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微课的选材角度开放,包括讲解类、答疑类、活动类或实验类,具有独立性、完整性、针对性、示范性的特点(卞惠石,2015)。

在获奖的中学英语微课作品中,讲解类所占比例最大,主要集中在词法和句法类。以“subject clause”微课视频为例,本作品以讲解的形式介绍了主语从句的用法。主语从句是高中阶段英语句法学习中的重点语法,被选为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主语从句能单独作为一个语法点来进行学习,典型、独立而完整。

2.导入方式多样化,充满趣味性

(1)课堂导入方式多元、高效。课堂导入具有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连接新旧知识、沟通情感等功能和目的(岳定权,2016)。站在不同角度,对课堂导入的分类有所差异。有研究者(石春让、庞冰,2014)将中学英语课堂导入分为情景、预习提问、复习提问、视听、角色扮演、游戏等12类;有研究者(罗晓杰,2002)将其分为复习、情景、背景、谈话、设疑及直观等。

观摩这些优质作品时发现,其导入方式主要归纳为4种类型:列举事例、图片与歌曲、提问与对话、主要内容介绍。导入时长基本控制在1分钟以内,体现了微课导入设计多元、高效的特点。

(2)课堂导入富有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观摩时发现,当教师进行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在导入之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关注度极高,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以“Unite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微课为例,通过将学生的Duty report融入课前的Warming-up,再由游戏导入新课,逐渐将学生情绪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知识讲解科学、合理

一切教育资源都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即要具有科学性。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发现这些获奖的优质英语微课作品的科学性,此处以知识讲解为分析对象。

(1)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精准性、专业性、系统性、逻辑性、连贯性(翟晓云,2015)。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输入和输出语言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教师必须优化设计课堂教学语言(牟金江,2007)。观摩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讲解时语言较为精练准确、科学连贯,逻辑性较强,抑扬顿挫合理,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2)知识讲解重点突出、难点详尽。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成(胡铁生,詹春青,2012)。对于部分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以微课的方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吸收内化。在这些优质的英语微课中,教师均能对所讲知识要点进行筛选分类,所讲内容均是所处英语学习阶段的重难点知识。以宗传梅的“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微课为例,本微课主要介绍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定义和转化,此为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重难点内容。视频中多次标注“温馨提示”来提醒学习者注意个别难点及特殊情况,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

4.课堂巩固及时、高效、灵活

心理学认为,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积极促成正迁移的形成。课堂的巩固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促进学生的知识正迁移。在这些优质作品中,课堂巩固一般都被安排在对内容进行讲解之后。以“与现在事实相反的if虚拟条件句”微课为例,教师在对“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进行介绍之后,立刻展开了巩固,本微课视频时长5分钟,巩固练习占用约2分钟。视频中,教师在讲解时,不断渗透着对于所述内容的夯实,如提问、造句、填表格、找异同点。及时、充分的课堂巩固,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要求课堂巩固也力求“时半功倍”,即高效。如作品“四花:spend, take, cost, pay的区别”中,教师在巩固环节设置一道练习题。该习题让学习者用四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翻译,不仅加深了学习者对“四花”区别的理解,也取代了大量题目的练习,防止定向思维形成,避免“熟能生笨”现象的发生。再以“与现在时相反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微课为例,该作品列举富有趣味的图片,激发学生造句的兴趣;表格对比分析与横线填空相结合,使巩固练习方式多样、灵活。

5.视觉传达有效、动静结合

微课视觉传达的有效性可理解为“视听一致,动态呈现,符合阅读与思考的习惯,画面提纲絜领,简洁鲜明,给人印象深刻”(金陵,2015)。有研究者(马武林、何静静,2017)指出,优秀外语微课视频制作质量、效果佳,生动流畅,声音画面清晰。有研究者(郑小军、张霞,2014)提出,要提高视频拍摄和制作技术,强化后期加工,促进音画同步,视听一致(郑小军、张霞,2014)。在这些优质的作品中,视觉传达有效性突出。以作品“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为例,此作品视频声音、画面清晰淡雅,噪声处理完善,教师的讲解与PPT图片紧密结合,切换自然,视听效果好,制作精良。

中学英语微课优化的路径思考

1.提高内容选材的多样性,促进选材比例平衡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华师慕课C20慕课联盟(http://home.c20.org.cn/mooc/)微课视频资源库分类标准,中学英语微课知识点可分类为:语音、词汇、词法、句法、写作、话题和其他。在对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中学英语作品的内容选材统计时发现:内容选材主要集中在句法、词汇、话题三类,而语音、写作等选材涉及较少。进一步提高微课内容选材的多样性,促进中学英语微课在选材上比例的平衡,完善中学英语微课的内容开发体系迫在眉睫。

2.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完善微课设计结构

微课具有“未微不卑、步微不慢、课微不小、效微不薄”“五脏俱全”等特点(张一春,2015)。然而,部分优质的中学英语微课没有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严重影响了微课开发的完整性。要进一步提高设计者对微课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完善微课设计结构,真正实现微课也是“课堂”的目标。

3.提升教师讲解水平,注重表达的艺术性

中国微课网提出的“评选标准”明确指出:使用规范语言,普通话或英语需标准,声音清晰,语言富有感染力。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发音不规范,使用普通话时,方言口音太重;讲解时,表达不够准确,缺乏抑扬顿挫,感染力较弱。因此,不断加强教师语言讲解水平,提升表达艺术性是优质微课开发不可忽视的环节。

4.深化课堂巩固力度,注重知识拓展

课堂巩固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步骤之一,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设计科学的课堂巩固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观摩时发现,大部分优质英语微课的课堂巩固都安排在最后一个环节,且基本上都是以列举相关练习题来展开,巩固方式单一,巩固力度亟待加强。同时,部分作品在进行知识巩固时,缺乏对知识的延伸,选择“就点设题”,这不利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拓展学习。

5.全面提升微课质量,增强视觉传达有效性

优质英语微课不仅需要遵循微课开发“内容为王”的本质,在制作技术层面更要精益求精(郑小军、张霞,2014)。在这些获奖作品中,仍然存在部分录制较为粗糙,视觉传达有效性趋弱的作品。开发者应重视微课制作技术的提升,除了简单采用几种平民技术,如PowerPoint2010、屏幕录像专家、DV+白板等,更应综合利用各种技术优势,开发出高水平的微课,着力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 远程教育杂志,2014(6).

[3]罗永华. 基于英语微课的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9(6).

[4]胡鐵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

[5]钟志贤. 论教学设计定义的重构[J]. 电化教育研究,2007(7).

[6]卞惠石. 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J]. 教学与管理,2015(5).

[7]岳定权. 课堂教学设计点的获得方法——以课堂导入为例[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1).

[8]石春让,庞冰. 新课导入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学与管理,2014(10): 45-47.

[9]罗晓杰. 中学英语新课导入六法[J]. 教育探索,2002(1).

[10]翟晓云. 论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表现范式[J]. 教学与管理,2015(21).

[11]牟金江.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语用分类及其优化设计[J]. 课程. 教材. 教法,2007(2).

[12]胡铁生,詹春青. 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13]金陵.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94-195.

[14]马武林,何静静. 优秀外语微课特征分析——以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一等奖作品为例[J]. 外语电化教学,2017(2): 24-28.

[5]郑小军,张霞.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16]张一春. 挑战传统教学 引领教学创新——谈微课的内涵意义与建设应用[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5(10): 9-12.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所

作者:高长 严历

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国培计划”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生成与利用的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总结了在“国培计划”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生成方式和利用途径,提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和创新途径,为“国培计划”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提升国培实效性;同时也为教师培训中其他培训的“国培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培计划 小学科学 课程资源 生成与利用

文献标识码:C

课程资源是教师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师范生培养还是教师职后培训,都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优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它与培训的有效性紧密相关。而近几年来关于“国培计划”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文献极为罕见,仅见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徐卫良发表的有关“国培计划”有效课程开发的3篇文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蔡海军等(2012)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作了明晰的界定: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包括科学教师、科学教材、科学实验室以及其他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区和大自然中所有利于实现科学课程目标,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它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又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媒介。程换玲(2013)提出:“国培计划”中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预期终点,培训课程是起点和终点的连接线路。在决定培训有效性的各要素中,培训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培训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着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在“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中,能尽可能地生成具有指导意义,又切实可用的课程资源,对于地处偏远,相对课程资源匮乏的新疆各县、市的一线科学教师来说,无疑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小学科学教育地域差距的关键所在。但如何生成和利用课程资源,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提高培训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针对“国培计划”新疆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的生成和利用途径进行探讨。

1 课程资源的生成:采取多元化模式生成“国培计划”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的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很广泛,这也要求我们在开展小学科学“国培计划”时应该采取多元化模式生成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第一,紧扣各时机,挖掘课程资源。在培训的讲座里、课堂上、讨论时、活动、比赛中,紧扣各个时机,挖掘课程资源。

第二,关注动态发展,实施培训前适当“留白”。

开设课程超市,建设选修课,由问题生成课程资源。我们采取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参加国培的小学科学教师95%以上都是非专业教师,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外,在选修自己缺乏的领域知识时会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由问题出发生成培训课程资源。

第三,植入inter未来教育,基于项目进行培训学习,生成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单元作品集。

在小学科学国培中,课题组创新性地引入inter未来教育的理念,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并结合小学科学内容提交个性化的单元作品集。在返岗培训时开展行动研究,形成完整的独特的课程资源。

第四,充分挖掘和利用学员自身课程资源。

有些参训的老师是非常有经验有方法的老师,自己在科学教育中也积累了优秀的课程资源,培训方可以俯下身来,进行翻转课堂,让这些个人所拥有的优秀资源成为共享资源。比如课题组挖掘12年小学科学国培班的一位老师,作为一线的骨干、专家教师,项目组邀请他给13、14国培学员讲解分析教材和自制教具,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第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生成与时俱进的课程资源。

在现今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将其融入教育中,制作微课,不仅学员有很大的兴趣,还亲自体验制作生成了一批优质的微课资源。

第六,通过论坛、沙龙、工作坊,面对面对话,围绕不同主题生成课程资源。

课题组围绕“教师领导力”“课堂执行力”开展论坛,国内知名专家、高校基础教育研究者、教研员、一线教师、参训学员一起探讨、释疑,获得隐性课程资源。

第七,多种竞赛促优质课程资源的形成。

为促进“国培计划”学员积极投入国培教研活动,提升学员教学技能,强化理论水平,我们开展以“国培助我成长”为主题的多种竞赛,包括论文竞赛、征文比赛、手机摄影作品比赛、微课大赛、数字故事比赛、课件大赛、说课大赛等多种比赛。每个领域优中选优,生成各项优质资源,培训出优秀的种子教师。

第八,高校与中小学协作开发课程资源。

通过国培计划中“影子”培训环节,开展高校与中小学的协作,建立高校、知名小学“双导师”培养机制,形成全方位的集“教、学、研、练”于一体的培训,协作式开发生成课程资源,如教研论文、行动研究等。

第九,以研促培,将科研成果应用在培训中,成为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国培子项目中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生成课程资源。如小学科学项目团队对新疆小学科学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针对科学师资培训中教材缺乏的问题编制了《小学科学探究与实验》一书。

通过这些途径,课题组在“国培计划”实施的各阶段注意收集各种资料,分类整理成各类课程资源:

出版著作《小学科学探究与实验》;

文本集课程资源有:《科学过程技能与课外趣味实验》、《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探究》、《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科技活动设计》、《自制教具集》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V10教学资源包》、《单元作品集》等,以上所有课程资源配发给全体参训学员。

制作国内知名专家《通识课课程汇编》视频资料及《专业课课程》视频资料,疆内专家《专业课课程》视频资料、《微课集》、《数字故事集》、学员与指导教师共同生成的活动视频资源等。

2 课程资源的利用途径

第一,面对面交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对新疆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和实施科学课程,经调查新疆农村的科学教师95%以上都是非专业教师,科学课程的实际开出率也是极低的: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不上科学课或者从未做过科学实验。在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国培”中借助课题组成员编写并出版的著作《小学科学探究与实验》,教会了小学科学教师如何上科学课。

第二,利用网络软件即时指导,共享课程资源,实现利用最大化。

我们将课题组整理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核心概念、优秀教学设计集等文本课程资源通过微信群、QQ群、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共享,让广大的小学科学老师都能选择性的利用,实现了同行内课程资源的共享。

第三,远程转化,在岗研修中实践再生课程资源。

制作的通识课光盘资料,一些国内知名专家(如微课专家)的讲座制作成光盘大礼包由参训学员带回学校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基层学校小学科学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参训教师自我提高是形成的隐性课程资源,这些“种子”教师在当地进行公开课汇报,参加学科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不仅证明了“国培计划”的有效性,还将新的理念、思想带动了当地小学科学教师的发展。

第四,传承优秀——实现课程资源优质化。

每年的“国培”,每一期的国培中都会形成具有亮点的优质课程资源,可以将每一期的优质课程资源选择性地应用到下一期国培中,积累多了,各方面都会有优质的课程资源,国培研修班也会越办越好,培训质量也会步步高升。而且我们还从第一届的国培学员中发掘了非常优秀的一线教师作为项目组的教师课程资源,给后面的参训学员现身说法,做最“接地气”的讲座。

第五,两端发展:将优质课程资源“报上去”——申报特色教材;“送下去”——送到科学教师的手上,更好的发挥作用。

课程资源就是要为广大的教师使用的,本着此目的,课题组将优质课程资源如形成的实用教材采取“报上去”“送下去”的方法,“向上”申报特色教材,“向下”通过“送培下乡”等送到基层最需要的教师手中,更好更大范围地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作用。

作者:芦云 蔡万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生健康与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焊接专业安全素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