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管理学论文

2022-05-0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种子管理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通过将广告快乐教学观念融入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兼顾广告教学和快乐教学的方式,探讨广告快乐教学在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为提高种科专业及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种科创新性人才提供借鉴。

种子管理学论文 篇1:

管理学的价值探讨

摘 要:本文对管理学的价值进行了浅析。文章从管理的定义,管理与实践的关系,管理理论的演变等角度对管理的价值进行了剖析,最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相应的展望,为中国管理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方向。

关键词:管理 管理学 实践 管理理论 中国的管理学

管理学的价值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有学者指责管理学不是“纯正的科学”,是装饰了的“伪科学”。管理学为什么会引发争议?它真的是“看着漂亮实则是皇帝的新装”么?

对于管理的定义,自从学科独立以来就莫衷一是。“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则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则更看重管理的“文化”,指出管理“根植于一种文化、一种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根植于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

一、实践是管理学的土壤

在探讨管理学的价值时,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给予了管理学以生命。自从出现人类社会这个庞大的组织时,管理活动也随之应运而生了。人类在进行组织性劳动时,不断探索获取资源以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工具和方法,不断对组织形式、生产流程、制度建设、分配方式等进行总结,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当这些经验和智慧能够有条件上升到理论层面并能做大众传播时,管理学就出现和普及了。也就是说,社会实践是管理学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的土壤。因为实践的多姿多彩,管理学也就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模样。

探索管理的学问是一种认识活动。根据马克思提出的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管理的认识活动就这样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基于此,实践孕育了管理学,管理学又反作用于实践。作为能够作用于社会并良性推动社会发展的学科,一定是有价值的。坦白地说,管理学就是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研究而形成的系统的结构化表述,是管理者“内隐”知识的“显性”表达。它存在的价值也在于,将管理者的直接经验经过理论的升华使之成为象牙塔里的间接经验,管理菜鸟们可以吸收其中的精华以避免毫无原则和章法地将管理活动搞砸。

二、管理的“门槛”在里面

有人认为,管理是与生俱来的的潜质,不用学习,所有的人都可以做管理。这是一种无知且荒谬的说法。的确,存在一些具有管理天赋的人,他们生来就是领导者,他们能将周围的人很好的团结起来,有效率地做事,并且取得成功。但是,不要忽视,这群有天赋的人背后的付出。他们要么勤恳钻研,要么家庭背景特殊,从小受良好文化的熏陶。纵然是古代带兵打仗、一字不识的将军,心中也有一套战略经,这些“经”是他们人生的积淀,亦或是对战争的钻研。管理学是有“门槛”的,只不过其他学科的门槛在外头,你不合格就学不会、进不去,而管理的门槛在里面,所有人都可以学的懂、进的来,但是进门的人只有潜心学习和修炼,才能游刃有余地在实践的舞台上展现管理的艺术美。管理学的内在门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管理活动需要大量的技巧、方法、工具、手段。德鲁克在《新发现》(The New Realities)一书中写道:“管理到底是什么呢?它是装满技巧与智谋的锦囊,还是装有商学院讲授的那些分析工具的宝袋?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工具的重要性就如同温度计与解剖学对于内科医生那样重要。”

其二,成功的管理实践需要战略的思维。管理学使管理者拥有长远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分析能力,这对于实践的成功意义重大。从某种角度来说,“理论”的神圣更在于它教会人怎样去想,而不是怎样去做。中国民营企业四五年便遭遇过不去的“寒冬”,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民营企业家们不懂管理之大道,缺乏全面的、高度的战略性眼光,以致决策失误,企业被淘汰。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民营老总开始意识到管理理论的重要性,他们纷纷报名MBA课程给自己充电,也给企业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

其三,管理学使管理更加艺术。管理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融会贯通的、灵活权变的,充满艺术技巧的。而管理学更多地赋予了它这一属性。“治大国若烹小鲜”,具有艺术美的管理也是如此。

三、管理理论的发展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支撑。现代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为管理为知识和知识分子提供了发挥作用的舞台。管理使得知识和物质转化成经济实体,为现代社会提供给养。然而,社会的发展孕育着管理,随着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被不断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中,人类实现了以系统和信息为大脑的计算机代替人们处理复杂的工作,代替人们去做人类不能直接操作的工作。这是人类聪明的体现,是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将知识和技术应用到不用的领域,管理的种子将会在这些土壤里发芽,孕育出芬芳。

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实践的总结,是经过管理经验的积累,管理思想的碰撞,而总结起来的管理的客观规律。管理学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分离出来的时间有限,而人这种千变万化,类别繁多的个体永远难以用笼统的词汇去概括,我们只能尽力去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总结前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并对这些精华进行不断的提炼、升华,才能建立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并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

四、中国的管理学发展方向

之所以存在管理学价值真伪的争议,并不是这个学科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研究这门学问的学者没有真正挑起学术研究的大梁。功利性研究过旺,许多管理学者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学术,是为了完成学术任务,追求功名利禄。当然,造成这种现象我们也要从客观现实找原因。我国的社会现实,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学术研究脱轨,学术成果不能转化成经济实体,学者单纯搞学术生活便得不到保障等原因使得管理研究无所适从。有时候,在现实面前我们会显得很渺小、很无奈。有些学者用极其复杂的数理模型和论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诸如“吃了馒头不会饿”般的基本常识,令人咋舌。这些无疑是管理学术之殇。如果研究的趋向和企业的发展趋向出现断层甚至背离,那么管理学是有可能沦为无用之学的。

作为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非常推崇管理的“实践”。他在著作中写道:“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中国的管理学者,应该以中国企业发展现状为基石,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将管理理论应用到各个领域,开拓创新,探索中国管理的真知;管理并非无根之树,无缘之水。唯有从实际出发,探索真正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管理学思想和规律,才是发挥了管理的最大价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理论体系,就必须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运用到管理学的研究当中去,并进行跨学科研究,不断丰富管理理论体系,提高管理学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赵丽芬.管理理論与实务(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32.

作者:宋杰

种子管理学论文 篇2:

广告快乐教学在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将广告快乐教学观念融入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兼顾广告教学和快乐教学的方式,探讨广告快乐教学在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为提高种科专业及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种科创新性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告快乐教学; 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

1.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的重要指示强调,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今社会,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决定社会继替,甚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种子经营管理学》是种科专业培养人才的一门必修课,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1]。然而种科专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常常持厌学态度,觉得理论偏多,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不高,不愿意学。如何将这门课变成有趣味,能赢得学生认同感的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理论知识,并能活学活用,是种科专业老师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2-3]。

2.《种子经营管理学》广告快乐教学模式研究

快乐教学法指的是教育者正确应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育方法[4]。广告学是一门颇具开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科,它与社会实际生活的關系极为密切[5]。借鉴广告学原理进行教学实践,将其快乐教学法的元素引入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旨在通过将广告以学术性的途径与种子经营管理学科相结合,将其市场经营理念、方案策划、实施途径等融入种子科学中,为更好地经营种业,发展种业学科,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6]。主要内容有:

(1)应用广告学吸引学生高度关注,加入趣味性语言增添快乐元素。如郑州郑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的广告语“产好种子,做大品牌,交真朋友”,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的广告语“试种者成功,推广者致富”,南京绿领种业有限公司的广告语“孕育强势品牌,共赢天下财富”等,这些具有挑战性和鼓动性的话语,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种子科学的价值,能吸引学生高度关注所学习的种子经营管理知识内容,这也是成功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7]。

(2)应用广告学和趣味快乐教学语言激发浓厚的兴趣。例如让学生就作物新品种的经营,拟出有创意的广告进行课堂讨论,贯彻新品种的培育、改进、研发过程、专利申请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跃气氛中掌握本章节的内容。

(3)应用广告学和快乐教学模式诱导强烈求知欲。将学生投入市场,去农资市场上寻求答案,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市场是广大的,是多变的,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能尽快掌握理论化的知识点。

(4)应用广告学和快乐教学法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课堂教学中只有成功调动并实现了以上标准,才能顺利实施愉快教学。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理论众多,有些不太好理解,能主动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能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8-9]。

3.种子经营管理学渗透广告快乐教学法的新特性

广告快乐教学法的精髓在于与时俱进,跟进热点,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学生个性,将广告创意及快乐模式引入种科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学生的利益、兴趣和要求出发,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中灵活地掌控教学过程,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在课后督促和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实践式作业,调查了解学生的教学效果,阶段性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经验教训,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这些教学理念和思想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

此外,对于不喜欢农科,经常逃课、缺课的学生而言,依托广告学快乐教学模式理念,将广告学与种子科学联系起来,通过交叉学科的感染力,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4.结论与展望

将广告学和快乐教学模式相结合,并引入到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激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些学生对于本专业不感兴趣,想让他们学好本门课程非常困难。采取轻松活泼的快乐教学模式结合有趣的广告教学模式,能让他们或多或少对本专业本课程有些许兴趣,对于其他本身就好学的学生而言,更是如鱼得水,能加深大家对于知识点的印象。采用新方法教学,老师需要多准备流行的种科广告语言,多了解当前社会中种子经营管理方面的动态,采用幽默、有趣、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的授课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静美,叶滔,蒋锋,等.《种子经营管理学》翻转课堂渗透快乐教学的探索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6):149

[2]陈雪梅.理论课程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广告学原理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实践初探[J]高教论坛,2006,(3):118-120

[3]高灿红,张文明,郑文寅,等.《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园艺与种苗,2017(09):57-59

[4]何竞平.浅谈快乐教学法在高校广告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3(2012):192-193

[5]张毅飞.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广告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4):114-115

[6]彭云玲,慕平,方永丰,等.“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3):1-3

[7]张学霞,钱文霞,拓守君,等.大数据时代广告学教学实践探索——以北方民族大学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教育评论, 2015(11):153-156

[8]刘树奎,王祥翠.谈广告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中国电力教育,22(2008):65-66

[9]张毅飞.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广告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4):114-115

作者:杨静美 崔华威 刘冠明 郑奕雄 杨妙贤

种子管理学论文 篇3:

管理学术的前景:一组实在而反动的命题

老友慕云五曾写过一篇“皇帝的新衣:中国管理学术界现状”的博文。他虽然是西安交通大学工科出身,却对数学模型在管理研究中的应用颇多微词,还拉了国内某知名管理学术杂志的W老师,某商学院院长S教授做“帮凶”,特别讽刺中国的管理学术是“离开了实践的土壤,管理学的研究如无本之木。缺乏扎实地治学方法,缺乏认真研究实践的习惯。一切从书本来,一切回到书架上去”。并断言,“绝大多数的管理学术研究都是‘皇帝的新装’”。果然,文后的跟帖不仅毁誉杂陈,还间有谩骂轰鸣。其实爱穿唐装的他并非管理学界中人,怕是做了几年《管理学家》杂志的执行主编,浸淫于斯,才发此感言。

比较老友,我对管理学术的了解可能稍多一点儿,也写过几篇不那么主流的学术文章。扪心自问,还算是看过些东西,经历过些事情,且常常以己之愚钝,对管理诸事思之念之。可悲地是,自己对当下管理学术的认同竟然是越来越少,一股脑儿地离经叛道。虽绝不敢自诩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质疑的种子最终发了酵,酿出的只能是“毒酒”。希望借助《管理学家》的平台,实实在在地求教于各路方家。

预设:管理学院中的学术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有人参与的组织管理问题,含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组织。

命题一:管理世界的所谓规律大多数是人类社会实践早已累积下的常识,主流管理学术中大多数采用抽样方法获得数据,并通过越来越复杂的统计分析所进行的研究,更多地是在检验常识,并往往证明了常识的正确性。当然,有时候也会离谱到连常识都不如。

推论Ⅰ很遗憾,在管理学术圈,伟大的统计学沦落为包装工具。

推论Ⅱ间接地,管理就不可能是科学,把管理当科学或工程研究的优秀学者们,可以在应用数学系或应用工程系就职,管理是有求于你,但不要越俎代庖。

命题二:管理世界的核心特征是“情境性”,那些被包装成“规律”的常识,在特定的情境中很可能失效。但正确的做法,并非是完全否定常识的意义,而是专注于研究情境的特异性,并重点检讨其中“人”的非常态表现。

推论Ⅰ很显然,案例研究是管理学术最值得信赖的研究方法。

推论Ⅱ案例研究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方法,最重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而且他/她们的知识结构应该主要由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分析、少量的经济学,以及一点点刑侦学的常识组成。而高水平的研究者还需要有非同一般的直觉和洞察力。

推论Ⅲ很不幸,今天主流的大多数管理研究学者,不仅知识结构存在本质性缺陷,而且已经严重到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管理问题。不要再整天聒噪那些与国际管理学术界接轨的大话了,国际轨道本身就是问题的根源。可以算作例外的有Schein, E.H., Maanen, J.V.等少数专家。

命题三:中国管理研究的关键问题是揭示“真相”,即中国的各种组织到底是些什么人,在什么情境中,又是如何被组织起来完成既定目标的。

推论:不要太迷信问卷,不要迷信访谈时企业上上下下的夸夸其谈,只有靠自己的眼睛、经验、长时间地深度介入,以及洞察力才能获得较有效度保证的研究成果。尽管寻找真相在中国很难、很难。

命题四:中国组织管理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对“权力”的剖析,即质疑并检讨权力的来源、正当性、有效性,并通过权力的视角揭示组织目标(战略—和谐主题)、合作秩序(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以及组织绩效间的紧密关联。当然,还要关注组织的约束条件。

推论:对于那些靠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中少数当权者的不正当关系所崛起的显赫企业,就不要再侮辱“魅力型领导”、“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等等管理概念了。

命题五:基于命题1—3的立场,聚焦命题4—5的探讨,管理研究才能真正服务于中国组织实践的切实进步。

也许以下两条不算是严格的命题。

命题六:鉴于中国管理学术界,也就是管理学院主要花纳税人的钱却很少为其提供回报的现状,国家就不要再为管理学院“输血”了,把节约下来的宝贵资源提供给那些无力读书的大、中、小学生吧。

命题七:如果管理学院的学者们不能从各类组织中获得资源进行真正有用的学术研究,就去创业吧,就请走进各类组织直接参与管理实践吧。否则,就请加入到日益浩荡的失业大军,与被我们耽误了的管理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们同甘共苦!

上述幼稚言论,尽管反动透顶,但却出自真诚。顺便也代慕云五回答一位网友的质疑,除了牢骚,好像还有那么一丁点建设性。

耳边总响起北岛的诗句,我多加了两个字,真的,“我—不—相—信”!

链接阅读

皇帝的新衣:中国管理学术界现状

慕云五

和国内某著名管理学术杂志的编辑W老师聊天,发现他很痛苦。他每日审阅的稿件很多,按照他的原话,恨不得把这些来稿的主要文字全部删掉,只保留头尾,但是头尾的结论又过于平常,因此,不登也罢。若按照此标准,该杂志就办不下去了。所以,他还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他还没有愤世嫉俗到自砸饭碗的地步。

这是怎么回事呢?

目前的管理学术文章有点类似于经济学的文章,喜欢用数学说话。也就是所谓实证研究。这个实证研究,不是“根据实例来证明”的研究方法,而是用数学公式来证明的方法。笔者上个月和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石教授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他看论文的习惯是只看看结论是什么,中间部分可以不看。那些数学证明多数情况下,不是错误的,就是虚假的,或者是毫无意义的。

错误的,这个判断容易下也不容易。对于管理研究中的科学的层面,建立模型是可以的。由于管理行为的复杂性,在建立模型的时候,有些看似不重要但事实上很重要的因素没有考虑进去,所得的数学模型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另外一方面,也恰恰因为这个复杂性,美好的模型建立起来是很困难的。

虚假的,这个很常见,学术造假在我国并非新闻,在自然科学领域,通过捏造或者篡改试验数据得到结果的事情很多。在管理研究中,利用虚构调查统计的办法得到满意结果也很常见。

毫无意义的,这个可能是根本的一个问题,对于管理研究的某些领域,硬生生弄个模型并且用数据研究,本来就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我十分理解W编辑的痛苦,他常常面对的就是这种大家都明白是无意义的,却非要这么做的皇帝的新衣。造成这种 “惟模型”现状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外乎环境(学术评价标准)以及个人素质,甚至包括对这门学问的认识。

学术评价标准就像企业中的考核体系,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事业长期化,并因此设计了考核体系,去引导组织中的每个个人和组织朝共同的目标努力。就以《管理学家》杂志社为例,编辑的考核办法就是看你写出来的文章或者约来到稿子是不是足够好,销售人员的评价标准是业务量。这样,有好稿子就能换来读者的支持,有了业务量就有钱继续维持这个事业。如果换一个考核标准,编辑的任务是卖版面,发有偿文章,那么结果就很可怕了,也许短期能够赚到钱,但是,杂志就彻底砸掉了,不能做到编辑独立的杂志是绝对不能成功的!然而,恰恰是不当的学术评价体系,养活了无数个内容粗俗、唯利是图的学术杂志(我们随便在网上搜一下,就能看到很多卖杂志版面的广告)。

学术评价标准就是学术工作者的考核体系。目前中国学术研究机构(包括大学)的学术评价标准非常差劲!最突出的问题是只追求数量不考虑质量。据说,如果一个得过诺贝尔奖的外国学者在没有得奖前在中国的大学求职,恐怕连教授的职称都得不到,因为他的论文发表数量不够。其实,我还是很理解为什么我们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因为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我们还做不到在外国通行的“同行评价”,而只能靠行政手段制定游戏规则,以便于让无学术鉴定能力的人也能轻松完成考核。联想到杂志,如果没有一个有水平的主编,再好的考核制度也未必能得到好的结果。我的结论是,现有的学术机构组织设计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一切改良措施都无济于事。

在这样的学术评价标准下,学术工作者就只能超水平地多发些文章,难免文章掺水,甚至造假。

以上说的是环境影响,对于所有的学术门类都适用,具体到管理研究领域,假如排除了这方面的影响,如果对这门学问的认识不够,是无法提出正确的有价值的创见的。认识不够,大致分两个方面,第一,轻视实践,第二,学习不够。

相比其他学问,管理学很年轻。如果从法约尔和泰罗算起,也不过100年左右。进入大学,那就更晚了。六七十年前,管理学的大师梅奥在哈佛大学的教授职位是属于工业研究的。管理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管理学来源于实践。由于我们在《管理学家》杂志开设了大师的栏目(其实就是管理学思想史),我比较熟悉这些情况,例如法约尔是法国一个煤矿企业的总经理,出身于工程师;泰罗从工人干起,成长为工程师,通过动作研究开启了科学管理时代;吉尔布雷斯是建筑商;巴纳德是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的总裁。这些大师都是从实践产生了理论总结的冲动。可是管理学进入象牙塔之后,和实践越行越远,以至于以造模型为乐事,这是东西方现在都有的倾向,然而尤以中国为甚。离开了实践的土壤,管理学的研究如无本之木。缺乏扎实地治学方法,缺乏认真研究实践的习惯。一切从书本来,一切回到书架上去。

除了不重视实践,中国的管理学者还不重视学习。谈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工作中碰到的实例。有许多读者来信问到,你们杂志怎么总是介绍老外的管理学成就,而且有些太久远了,和现在有关系吗?我的回答是,第一,介绍经典作为一个栏目并不代表杂志的全部内容;第二,深度介绍经典是为了正本清源,我们不知道管理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整个管理知识都有哪些内容,是不容易了解管理的,以为管理就是几本坊间热炒的管理畅销书,那就大错特错了;第三,某些出现很早的管理理论至今并不过时,例如从古典大师法约尔开始的职能组织形式,至今仍然是最佳的小型制造业的组织形式。第四,中国目前管理学术界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前人成就缺乏老老实实的总结,动不动就着急创新,中国的企业可以跨越式地直接从计划经济进入现代企业时代,并在跨越中谋求解决所有问题,可是学术的跨越,并不因为知识断档而着急过,中国的管理学术界就像不足月出生的孩子,高速发展的经济像激素一样催肥了学者们,他们在各处忙碌走穴的间隙,登一登学术研究的楼梯,立即喘气,终于露出了骨子里的虚弱。

以上就是目前国内管理学术研究的一个侧面,我们不能因此抹杀部分学者的严谨态度和成就,但是事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管理学术研究都是“皇帝的新装”。

作者:韩 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卵巢癌护理论文下一篇:民商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