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个性化的语文课堂论文

2022-12-06

1 学习新的理念, 创建新的课堂

1.1 开放课堂,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发现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情趣

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有情感交流, 很重要的是互相尊重, 面对不同的见解时, 不能简单地给一个对与错的判断, 应注意因势利导, 让每个传授知识的环节都充满温情;让每个学生在每个40分钟里都充满趣味和快乐。只有在民主、和谐、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1.2 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走“大阅读”之路, 发展学生的个性, 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强化阅读教学, 我们紧跟昌邑市“大语文”之路, 结合自己的实践, 构建了“六段主动式”中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结构。其框架为:预习汇报, 质疑问难——读书解疑, 自悟自得——集体交流, 深化认识——感情朗读, 增强语感——围绕重点, 学习表达——综合训练, 发展技能。此课堂教学结构, 是按一篇阅读课文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计时安排的。1~4环节一般属第一课时, 5~6环节属第二课时。此课堂结构采用“六大组块”, 是建立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现代教学思想基础上的, 反映了学生“主动求知, 主动练习”是一种可贵能动的价值观念, 实现了由“教会”向“会学”的转轨。实践证明, 此教学结构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主动求、主动练习的一种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启发诱导参与作用, 教师易操作, 学生乐学、会学, 课业负担大为减轻。

1.3 将课外书引进课堂, 赋予课堂新的活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将课堂上的时间真正返还给学生, 依靠学生的兴趣学习语文知识, 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还可以节省下不少时间, 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从课外自学课本《阅读训练》开始, 本学期学生仅在课堂上就完成了四本书的阅读量, 再加上学生课外所读的书籍, 基本保证了他们的阅读需要。同时我规定如果遇到好的篇目, 不仅要做好读书笔记, 还要向全体同学进行介绍和讲解, 并在自己的日常作文中加以应用, 将课内和课外、阅读和书面、口语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样的训练, 不仅能够活化课堂知识, 而且还可以使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由单学科向多学科进行辐射。相信学生, 热爱学生, 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 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彰显学生的个性。将语文课堂演变成学生实践的舞台, 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 走进新课程, 挑战新课堂

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 教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不断拓展与补充、创新, 才能使教材显示它的微型机与活力。

2.1 建立“学导式”作文教学模式,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开辟新的天地

学生怎样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呢?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在作文中得到培养呢?针对以上目标, 我们构建了“学导式”作文教学模式, 本教学模式是围绕一次作文教学的全过程设计的, 分为互为关联的五个阶段:感受阶段——拟作阶段——评导阶段——修改阶段——总结阶段。在这五个阶段里, 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作文过程。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力求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 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使他们在观察、取材、构思、成文、修改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与发展, 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

2.2 引导学生建立作文材料库,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学生积累素材开辟新的天地

(1) 勤于动手, 善于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了紧密观察和仔细认知的习惯, 是一种准备功夫……如果养成了, 对于写文章太重要了。”学生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观察愈仔细, 印象愈清晰, 文章就有可能写得愈生动具体, 愈有真情实感。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一切事全由父母包办, 这是作文内容贫乏的原因之一。要想克服这一毛病, 应亲自做事, 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学校关心集体,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回家后,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还应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可以提高处理能力, 树立劳动观念, 而且在生活中丰富了自己的写作内容。

(2) 加强日记写作, 积累生活素材。

经常写日记, 能够锻炼自己观察人和事物的能力。写日记可能会记一些生活中的所见, 所闻, 所感, 所想。通过日记使自己慢慢养成一种留心生活, 观察生活, 思索生活的习惯, 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记忆。日积月累, 就会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

2.3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开辟新的天地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 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 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 延续。即根据课文描写的内容续写下文的训练方式, 主要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 让学生续写《假如地震在我身边》等。此外, 如《军神》、《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等课文, 也可指导学生进行此类练习。

(2) 改写。即在原文描写的基础上, 另换一种角度描写, 换一下顺序叙述。比如把顺叙改为倒叙, 把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 把主人公当作自己等等。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文所述内容或文章的精神实质合理运用, 写出新意。如学习了《珍珠鸟》, 可以引导学生作文, 谈谈人生哲理;学习了《迷人的张家界》, 则可以写写凤凰山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这样,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了写作水平, 真是一举三得。

总而言之一句话, 课改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 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我们的方方面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不仅要走好“大语文”之路, 我们更要关爱每个学生, 从实践中提升课改理念;要关注每个学生, 发挥“学生是重要的课改资源”的作用;要赏识每一个学生,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荣誉, 因为真正的教育, 从来不是敌视和轻蔑;要对学生进行立体的养成教育, 让好习惯伴随学生终生, 使之为现代社会所接纳。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近几年来, 我们适应《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走“大语文”教改之路, 努力学习新的理念, 创建新的课堂, 对如何让新课堂彰显每个学生的个性, 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本文作者从理念到课堂, 再到实践, 再到作文, 再到学生能力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理念,课堂,个性,实践,创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媒体视野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创新工作研究下一篇:受众需求视域下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