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提纲

2022-10-08

论文题目:基于ARCS动机理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因此,在教学策略设计中需要适当的、有解释力的动机理论的指导,本研究正是依据ARCS动机理论的视角,调查、分析和设计课堂教学策略。首先,基于ARCS动机理论提出的四个要素(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关、Confidence—自信、Satisfaction—满意)及其内容,编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观察记录表》和《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偏好调查问卷》。然后,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观察记录表》记录、调查6对同课异构的小学数学课(共12节课,其中6节常规课和对应的6节优质课),归纳出优质课上高频使用的并能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教学策略。利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偏好调查问卷》调查四个班级220名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策略的偏好,了解到小学生对哪些课堂教学策略有更高程度的偏好。最后,将优质课上使用频数高且问卷调查中学生偏好程度高的课堂教学策略汇总,归结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使用的教学策略。研究发现:(1)在“注意”要素下,优质课中“变化性”教学策略和“具体性”教学策略的使用频次较高,多用于新授课与巩固环节;同时学生对这两种具体教学策略的评分较高(4.4/5分)。(2)在“相关”要素下,优质课中“经验性”教学策略和“需求满足”教学策略的使用频次较高,多用于导入和新授课环节;同时学生对这两种具体教学策略的评分较高(4.4/5分)。(3)在“自信”要素下,优质课中“期望性”教学策略和“归因性”教学策略的使用频次较高,多用于巩固和课堂小结环节;同时,学生对这两种具体教学策略的评分较高(4.6/5分)。(4)在“满意”要素下,优质课中“自然结果”教学策略和“反馈与评价”教学策略的使用频次较高,多用于巩固环节;同时学生对这两种具体教学策略的评分较高(4.2/5分)。结合对课堂观察和学生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ARCS动机理论,归纳出适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1)运用“变化性”教学策略,创设富于变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2)运用“具体性”教学策略,使讲授内容具体直观,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3)运用“经验性”教学策略,利用已有经验准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4)运用“需求满足”教学策略,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维持知识间的联系;(5)运用“期望性”教学策略,给予适当的奖励,表达对学生的期望;(6)运用“归因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树立对学习的信心;(7)运用“自然结果”教学策略,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满意;(8)运用“反馈与评价”教学策略,注重评价艺术化,使学生对学习结果满意。

关键词:小学数学;ARCS动机理论;教学策略;学习动机

学科专业:小学教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1.1.2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要求

1.1.3 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

1.4.1 期望—价值理论

1.4.2 ARCS动机理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学习动机

2.1.2 ARCS动机理论

2.1.3 教学策略

2.2 国外关于ARCS动机理论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关于ARCS动机理论的研究现状

2.3.1 关于ARCS动机理论应用效果的研究

2.3.2 关于ARCS动机理论教学策略的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和思路

3.2.1 研究内容

3.2.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法

3.3.2 问卷法

3.3.3 课堂观察法

3.4 研究工具

3.4.1 课堂观察表

3.4.2 课堂教学策略编码

3.4.3 学生调查问卷

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查分析

4.1 ARCS动机理论视角下课堂观测结果分析

4.1.1 课堂教学策略整体使用情况分析

4.1.2 课堂教学策略体现“注意”要素的情况分析

4.1.3 课堂教学策略体现“相关”要素的情况分析

4.1.4 课堂教学策略体现“自信”要素的情况分析

4.1.5 课堂教学策略体现“满意”要素的情况分析

4.2 ARCS动机理论视角下小学生偏好分析

4.2.1 学生对教学策略整体的偏好情况

4.2.2 “注意”要素下学生对不同策略的偏好情况

4.2.3 “相关”要素下学生对不同策略的偏好情况

4.2.4 “自信”要素下学生对不同策略的偏好情况

4.2.5 “满意”要素下学生对不同策略的偏好情况

第五章 基于ARCS动机理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5.1 运用“注意”要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5.1.1 创设富于变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

5.1.2 讲授内容具体直观,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

5.2 运用“相关”要素,增强学生学习的关联度

5.2.1 利用已有经验准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5.2.2 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维持知识间的联系

5.3 运用“自信”要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3.1 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5.3.2 给予适当的奖励,表达对学生的期望

5.4 运用“满意”要素,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5.4.1 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满意

5.4.2 评价艺术化,使学生对学习结果满意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研究生园林论文提纲下一篇: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