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2022-08-16

第一篇: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中西餐礼仪的异同(精选)

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与外国人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商务邀宴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商业工具,中西餐是其主要形式,餐饮礼仪中又有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区别,中餐礼仪在中国有着很多年的发展历史,西餐礼仪随着世界经济的接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两种不同饮食文化相互冲突碰撞,东方与西方进餐的习惯多有不同,特别是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颇多。如果对此一无所知,难免赔笑大方。那么西餐礼仪和中餐礼仪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下面就谈谈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异同。 关键词: 餐桌礼仪 中西方 差异

前言

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异同,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

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虽然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菜的顺序和摆放差异

大部分中餐上菜时大都按照汤、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顺序,而西餐则大都按照开胃菜、色拉、汤、水果、餐酒、主食、甜点和咖啡的顺序上菜。中餐在上菜时会一次性将所有的菜肴上完,同时摆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则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差异

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杯、盘、碗、碟、筷、匙等为主,而西餐的餐具则是五花八门,享用不同的菜肴也会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讲究颇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对应。

(三)入座座次差异

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 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四)着装要求差异

除非在正式场合,中餐对于就餐者的着装要求并不高,穿着都比较随便,而西餐对于就餐者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并且要打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闲服到高档西餐厅用餐。 (五)餐桌上用语的差异

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要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的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

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事实就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者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接了当的回答说要。在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不会高兴。

总结

西餐与中餐一样, 是一种饮食文化, 是文化必然就会有传播和交流,尽管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中西方迥异的饮食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讲究品种多样,营养平衡,搭配合理,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有可能发展。

中西方各国间在交流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相互间的碰撞而引起某些误区,要通过相互承认、理解对方文化并相互吸收对方文化,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使各国间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以达到相互间的融合。任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台过程中,中国人由于盲目热衷于西方文化,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如举行西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揖手兽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空洞的形式土卫。当今世界的礼仪内容更加广泛和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持原有的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去适应和接受西方的礼仪,我们应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礼仪,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抱残守缺”。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任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 的感染力。只有认清中西方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成和持社会的理想。

参考文献:

[1]王俊霞.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 [J].学术交流,2007 [2]王维平. 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文化透析 [J].学术交流 ,2006 [3]罗露莎.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双语学习,2007 [4]陈君. 宴会上的餐桌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张文娟.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金正昆. 商务礼仪简论[J].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第二篇:中西神话的异同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经过推理和设想对自然景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熟识程度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秘密的色彩。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降服自然的体现。神话中神的抽象大多具有超人的气力,是原始人类的熟识和愿瞧的理想化。神话岂论是世界文明发生最早地区的原始社会民族,还是卖今世界上还处正在原始社会的民族,他们流传的很多神话故事都云泥之别。

神话也是文学的先河,是人类最早的幻想口头散文作品。它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区域,差别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本人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但是,正在全球各地,也出现过对一致种景象充分惊人类似描绘的神话。例如关于上万年前的全球大洪水的神话正在很多地区的一致时期都有类似的描绘。

中国神话

神话与历史难以分开

正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的历史,部分地凭据传说,而传说和神话是交结正在一同的。如宓羲、神农、黄帝、夏禹这些古代的英豪和领袖,既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中的重要角色。

赞美劳动创造。

这一类的神话故事多得很,如燧人钻木取火,宓羲仿蜘蛛网而造捕鱼捕兽的网、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夏禹治水,等等。魏晋以後的志怪小说中也有一部分以能工巧匠为主角,对他们的聪慧大加夸奖。

赞美坚韧不拔、自我捐躯的英豪精神。

鲧和禹相继治水是个很典型的例子。鲧窃天帝的“息壤”以堙洪水,结果天帝派人把他杀了。可是鲧的肚子里生出禹来,继续他的治水大业。禹历尽千辛万苦,三十岁还没结婚,婚後四天便又走治水,终於治水成功。“愚雄移山”的故事的名贵之处,正是正在於它歌普通劳动人民的苦干和坚毅的精神。

讴歌反抗压榨的精种。

“三王墓”是个例子。会铸剑的干将被楚王杀害,其子赤比立志抨击,为此自刎,好让别人持他的头走见楚王,伺机把楚王杀失。

赞美对真正恋爱的追求。

“牛郎织女”肯定是最陈腐的恋爱故事中的一篇。以後文人所写的神话故事中,人神、人狐、或人鬼真诚相爱的情节很多。这频故事曲折地反映了正在封建礼教压榨下人们对真正恋爱的追求和向往。

劝善

正在魏晋以後的志怪小说中这是个重要的主题。可能是受儒家关於虎豹成 的教导和佛家的“善有善 报,恶有恶报”思想的影响,很多文人创作的故事都有人皆应做好事, 不做坏事的寓意。例如董永是个 勤奋、诚心、又孝敬父亲的好人,所以天帝就派仙女来援助他。而那些做坏事的人、神、鬼、怪,到头来都自食其果,没有好结果的。

中国的神话,岂论远古的还是后人创作的,都富於人情味。很多神、鬼、狐、怪都被描绘得有人的气质和人的感情。他们多数很仁慈,如好人一样地仁慈;少数很凶恶,如坏人一样地凶恶。正在很多故事中,神怪和人有割连续的联系。他们变,渴瞧和人正在一 过人的生活。总之,中国的神话创作者一般用描绘人的要领来描绘神,或者说把他们卖作人来描绘,授予他们人。所以我们正在读神话的时分,往往觉得神怪并不可怕,而是可爱,以致可佩;并不觉得他们高不可攀,而是感慨他们和我们类似,可以互相理解。这大概是古代神话至今仍有极大的魅力的来由吧。

西方神话——古希腊神话

希腊古典神话反映了古希腊从雄元前11世纪到9世纪被人们习称为“荷马时代”的那段历史中的社会生活容颜,赞美了古希腊人民的聪慧和创造。它以富余的设想和出色生动的情节把人们带进群岛围绕,海陆交错的爱琴海区域的古代文明。

美丽的希腊半岛东临爱琴海,西通爱奥尼亚,北穿赫勒持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进普罗彭提斯海(即马尔马拉海)。希腊半岛三面环洋,与它相临的爱琴海中鳞次栉比的四百八十多座岛屿则似乎遍撒海面的玉石玛瑙,爱琴海的山山水水孕育了光耀的希腊文化。希腊古典神话就诞生其中。

古希腊人对神的熟悉实在源于人类蛮荒时期对大自然的模糊熟识。正在古希腊人设想中,已经有一个神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这个神统管天空,人世和地狱,控制如今,过走和将来。人类对他敬若如父。明显,其中已经打上了父系社会的原始烙印。

后来,古希腊人从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逐步组成了一个为数众多的神著称的谱系。神成为有生命行为的实体,被分作男女两大别。正在谜幻般的自然气力和生命景象的铁幕反面,神被授予人类的禀。同时,他们被划分成差别的品级,享有差别的威仪,似乎生活正在一个品级森然的王国中。古希腊的神国实践上是荷马时代的人类骑士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宙斯处于神国的顶峰,他召集众神举行隆重的会议,似乎似乎人类的国王召集贵族或文武大臣开会一样。宙斯的个别意志逾越一切,可是他也经常遭到旁路诸神、特别是与会诸神的非议以致 。命运的能力规范着世界的一切流程。

具有永世魅力的希腊神话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保存得最完好、内容最富余的,要算古代希腊的神话了,希腊神话孕育发生于原始氏族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口头流传,后来又经过很多作家、史学家、哲学家的连续整理和加工,便组成了一个相比完善的神话体系。

希腊神话带有希腊氏族社会各个阶段的烙印。正在原始社会初期,人对付强大的自然力是单薄无力的,因此人们创造出了一系列意味种种自然力的神。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古希腊人逐步熟悉到了自己的气力,因此,神话中的神氏越来越宽裕人世意味。到了氏族社会晚期,更出现了被奉为神的人、英豪和半神。所以,希膜神话有神的故事和英豪传说两大类。

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孕育发生和谱系以及人类滥觞等等。据说宇宙之初,从混沌中出生的神中,有一位地母该亚,她从本人身上生出天神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又与该亚生出六男六女,总名为提坦。乌拉诺斯将子女囚于地下,儿子克隆诺斯抖擞反抗,夺取了父亲的权位,并娶妹妹瑞亚为妻,克隆诺斯听说本人将被一个儿子所建立,便吞失的所生子女。但小儿子宙斯被瑞亚躲了起来。宇斯成年后,果然击败克隆诺斯,成为万神之王,建立起奥林匹亚神统,他的众多后代也成为各有司职的神氏。

英豪传说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的回想,内容是赞美正在斗争中建立功绩的各氏族部落的英豪。这些英豪都是神与人之子,体魄强健,聪慧轶群,反映了古希腊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乐瞧精神和勤勇猛敢的崇高质量。如杀狮斩龙、驱妖除怪、建立十二件功绩的赫拉克勒斯;历尽艰险寻觅金羊毛的伊阿宋和“阿耳戈”船上的英豪们;深进迷宫击毙米诺斯牛,为民造福的忒修斯,等等。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但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并且是它的土壤。”希腊的神话传说不但为古希腊种种文体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富余养料,并且对付文艺双兴后的欧洲文学和艺术也孕育发生过长远的影响。它反映了阶级社会前人类生活的情况,以数以千计的人物抽象体现人类童年时代的自尊、刚强、英勇、乐瞧的精神,弥漫着活泼热情、生机兴隆的生活气味,具有“永世的魅力”。

中西方有着差别的地理环境、生活经验、社会熟悉等,正在远古时期,他们所组成的神话也是大大差别的,而这些文化源头的作品,正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势需要影响到他们的、经济、历史、文化和民族特,以致思想、生活习 等等。中西方神话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钻研,而它们对卖今世界文化所孕育发生的影响亦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虑和发掘,这对于人类的滥觞和回宿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中西方古典舞的异同

摘要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舞同西方芭蕾舞存在差异,同时也存在相似点。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浅谈中西方古典舞的异同。

关键词:舞蹈;古典舞;芭蕾舞

一、 引言

中华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有歌舞的流传,以其优美之旋律,柔美之舞姿,让人心旷神怡。我国汉族的古典舞,自上古时代便流传下来,这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我国极为丰富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细腻圆润、刚柔并济。上古之年代,在封建传统思想以及与世界的隔离之下,自成一番韵味。

相较于中国的长远历史,欧洲古典舞虽未及其深远悠长,但其发长迅速,逐渐形成其独特的特点。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欧洲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又俗称为“足尖舞”。

二、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起源上的异同

(一)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起源中相似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如此。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二)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背景与发展上的不同 中国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

中国古典舞从其起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相较于中国古典舞,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才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

芭蕾,从法语中翻译出来有三层含义,一是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二是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三是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中国古典舞蹈的博大精深与芭蕾舞的发展迅速,构成了中西两方古典舞的两大对比,为我们的审美创造了丰富的材料。

三、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注重的方面有所不同

古典舞注重的是精气神,芭蕾舞注重的是一种气质。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

古典舞的感觉与芭蕾舞的感觉相似,都是以拉长向上为主,唯一不同的就是:芭蕾舞有些生硬,而古典舞倡导柔软。

四、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在技巧上的不同

古典舞主要是跳转翻,芭蕾舞主要是跳转和足尖。 中国古典舞在技巧上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因此,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在弹跳方面,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 芭蕾舞在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因此,芭蕾舞注重的是跳转和足尖。

五、总结

由以上几点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主要区别。在舞蹈艺术发展如日中天的现在,这两种舞蹈以彼此为镜,相辅相成,互相进步,为我们在舞蹈的鉴赏中有大量可翻阅可借鉴的材料。这样瑰丽的宝藏,真是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

参考文献

(1)李桂芳:力与美的空间一一舞蹈美学论议[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2). (2)宗白华:美学与艺术略谈[A].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元麟:论舞蹈与生活的美学反映关系[A],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4)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19. (5)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00,205一206

第四篇:比较中西诗歌史诗与爱情诗的异同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总是以倾吐心灵的婉曲、精神的归宿和赞颂壮美自然景观以及物质家园为亘古不变之主题。本文主要是从中西诗歌史诗创作和爱情诗歌方面来比较异同。

一、比较中西诗歌在史诗创作上的异同。

中国诗歌应说是从《诗经》开始的,它所收录的诗歌几乎全部是抒情诗,可以这样说,我国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抒情诗歌的国度;而世界的另一条古老而深蕴的诗歌长河—— “西方诗歌”则是从“史诗”开始的,它对西方诗歌历史发展的影响可谓深远,一直延伸到当今的西方诗歌。

西方诗歌中的史诗传统,尤其是英雄史诗,特具震撼人心的力量。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两部著名德史诗成为西方诗歌的先驱,也开创了西方诗歌的史诗传统。

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英国一直都很注重史诗和戏剧的发展,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叙事诗篇,其中最早的和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主要有《贝奥伍尔夫》。在十七世纪,弥尔顿三大篇著名的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雪莱德《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诗篇,都是史诗类的代表名篇或戏剧。 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各民族的英雄史诗则更多(翻翻西方的文学史便可成串地枚举,在此不再详说)。而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学史的中国,遗存各类佳作如海,却为何没有类似的英雄史诗呢?难道说自古至今中国就没有一位值得称颂的英雄吗? 答案不言而喻,饱含战争之苦炎黄子孙,古往今来,涌现出不计其数可歌可泣并令华夏儿女永生追忆难忘的英雄人物,其中有许多至今仍被人们摆在神龛中以神的形式盛誉地供奉着。中国古今众多的文学作品对其都有颂扬、立传。只是中国文人极少用诗歌的形式来颂扬,而是多采用其它的文学样式留世后人的。具体地说,中国的英雄人物多是通过散文和小说等文学样式来描述和颂扬的。如司马迁的《史记》中就记载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得以保存流传至今;明清经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是专门写侠盗和英雄的事迹的。可是,中国强大的抒情诗的传统,却较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历史和小说的创作,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有些历史是用文学的笔调写成的,就是说在写历史和小说的过程当中,也将抒情诗融入其中,使历史具备了一种极为独特而西方少有的文学色彩。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许多篇章,是用韵文写成的。《史记》虽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同样也是极为优秀的传记文学专著;《水浒》中会随时地插入一段抒情诗;《三国演义》则以一首《临江仙》开头,意境颇为潇洒和独特。

综合分析,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不用史诗的文体形式来歌颂英雄,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文人自古认为,诗的功能在于抒情,在于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感情。这正如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依据朱熹的解释:“兴、观、群、怒”四字的意思分别是“感发志气”、“考见得失”、“和而不群”、“愿而不怒”。既然诗的目的在于抒发志气,和合群众,反映哀愁,表达爱恨,倾诉心愿,寻求精神归宿等,那么,写抒情诗就完全可以达到此种目的了,从而也就没有必要去写史诗了吧。

其次,这也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有关。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都不主张武力与勇斗。孔子主张“仁”的学说,强调仁爱治国;老子主张处世柔弱,反对刚强。而且这种思想一直统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甚至影响至今。一个民族有了这种哲学思想,当然不会在官方文学中极力颂扬战斗英雄了。

第三,中国诗歌极少会涉及到英雄,而为何中国的英雄人物在小说和其它的历史作品中却较为集中呢?这当然有它特殊的原因。

纵观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分析,中国的传统思想已把诗歌和小品文看成是官方正统的文学样式,而正统的文学必须是“文以载道”的,因而不能写拼杀和勇斗的事。不过历史当然还是要写的,它不存在正统或是非正统的问题;而小说和戏剧,在中国出现得又比较晚,官方看不起,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物,所以这使得它们反而不受正统思想的束缚,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选材和任意挥洒人民心中的愿望和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了。

二、比较中西爱情诗歌在观念上的异同。

诗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表达男女间爱情,是中西诗歌共有的主题。那么,中西爱情诗歌又有何异同呢?

如果说中国最早的爱情诗歌源于《诗经》,那么,西方最早的爱情诗歌应是出自古希腊的女诗人萨福之手。对爱情的向往与陶醉,对爱情的赞美与追求,对爱情的心领神会,成为了中西方诗人们共同孜孜以求的不朽题材,从而亦诞生了无数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优秀诗篇。 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与政教伦理的不同,中西爱情诗歌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由于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爱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显然没有像西方诗歌那样把爱情看得那么重,那么神圣,描绘得那么激情洋溢,且又不惜笔墨地去重笔浓彩。因此,中国的爱情诗歌与西方相比,所存数量也不是很多。在西方的诗歌中,爱情诗歌所存数量极为庞大,地位也非常突出。

再者,中国的爱情观和爱情诗歌,由于受封建三纲五常的约束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控制,表现得含蓄、蕴籍和内敛,时常是点到即止,往往会给人一种爱到深处情亦浅的感觉。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所阐发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感慨,即是此类诗歌的典型反映。而西方女子所表述的爱情与爱情诗歌,却如云涛翻卷、岩浆迸射、大河奔腾,径直奔向爱的主题。其笔法大胆率朗,丝毫不含顾忌,也不加过多的掩饰,爱就是爱,内心的情愫喷泻如柱,热浪灼人。比如英国著名诗人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的《我是怎样地爱你》,就是被西方学者们推崇为是最有名的英语爱情诗,也是西方爱情诗歌中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

还有,就是在西方爱情诗歌与中国爱情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西方的爱情是需要竞争的。倘若在爱情上有了纠葛,西方青年要么是大度忍让,要么是相邀决斗;或为爱情利刃见红,或为爱情不惜捐躯,以示衷情。而中国旧式的爱情则不然,他们往往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过于内敛和束缚自己。远在西周时期的《诗经》时代,男女间的爱情还可以说是一片没有玷污的净土,年青男女的交往往往很少受到外界的束缚,还是很自由的,男女青年能够自由选择对象、自由互诉衷情。此时,纯洁的爱情诗比比皆是,颂扬至今。如《诗经》中的《关雎》、《静女》,写的是少女对少男的相思;《卷耳》、《标有梅》写的是少女对少男的相思。这些都是纯净自由、执着而又美好的爱情诗篇,用情脉脉,然而,如果我们再细细品之,这些我国早期的爱情诗歌,在表情达意上却还是隐含着中国爱情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内敛的特点。随着中国封建礼教思想的进一步浸染,中国的女子逐渐失去了在社会上应有的地位,自由的爱情也就成了少男少女们在梦中相互追求的梦想。因此,映射在诗歌中的痴爱情感在表达上也就变得更加含蓄而内敛。

第五篇:中西方体育文化异同

古代体育的俩个体系的体育哲学

1.

中国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提倡中庸思想,讲究忠恕之道,凡是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不要偏倚,即温,良,恭,俭,让,中国体育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强调和谐的运动观,重集体,求同。

2.西方,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

西方哲学观是天人相对,天人有别,人生观是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即敢、强、险、异。以个人为本,带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求异。

医学:

从古老的《三世医学》到汉代《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防病、治病的基本理论,同时也确立丁中国传统体育的医学基础。

并不是建立在对人体的深入细致的科学的认识基础上,并不是建立在对人体的深入细致的科 学的认识基础上,而是具有某种经验的,直觉的、模糊的性质,甚至还带有几分神秘。这就使它很难按照自身的、固有的方向发展到更科学的层次。

审美观

/ 美 在不同的时代或国家、 民族有着不同的标 准, 它反映

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审 美观是受不同文化 影响所产生的

最为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审美观上, 中西方体育文化体现

出了明显的差异。

中国体育的审美观与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 传统的美学观

念、 意识、 思想等有着 密切的联系。它强调整体效果 和直观感

受, 着眼于从人体本身与自然的统一美; 注意精、 气、 神的统一;

形态美、 韵律美、 节奏 美、 内涵美、 力量美的综合 体现。我国的

体育审美观表现为写意、 写神, 是一种含蓄、 宁静、 抽象的美。

西方体育则将美感外显, 强 调运动和体格健壮, 注重对人

体外形的称颂以及身体的外部运动。追求人体 运动过程中表

现出的力量之美、 速度之美、 柔韧之美、 灵巧之美、 形体之美, 突

出和崇尚人体形象的真与美。西方的审美表现为写形, 是一种

热情、 奔放、 直观、 具体的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寒假德育作业下一篇:装修公司与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