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业环境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策略,不断拓宽发展思路,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发展潜力的提升等提供支持,避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落实效果,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进行系统阐述。

第一篇:农业环境论文范文

农业环境保护中循环农业的运用探析

摘 要:在我国产业中农业地位是较高的,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我国农业可耕种面积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是我国人均可耕种面积却为例世界第126位,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是我国人口众多,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国农业的可循环度不高。可循环农业是指以农业发展规律为基础,将农业环境保护以及农业资源循环使用为发展目的,将农业打造成为具有效益较高、消耗较少、排放较低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因其资源较为节约、对农业环境较为友好等优势,可促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农业是保护我国农业环境、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对各产业的基本要求,尤其是我国经济、科学、农业等领域发展需要长期贯彻的思想。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也带动了一批产业模式飞跃式发展,农业科学领域也是趁着经济腾飞之势迎来了全新升级和变革,在这种背景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被提出、试点并实施起来,这种农业发展模式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据此本文开展对循环农业的研究,为后续我国农业经济科学、合理发展助力。

1 循环农业简述

循环农业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国家对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投入甚多,循环农业对于农业环境保护的效果也是逐步好转。循环农业指的是在农业经济领域,让农业资源向着高效方向进行流动,达到节能减排、农业产业增收的发展目的,使得农业产业发展逐步走向可持续化。循环农业利用农作物循环再生、耕种多层次等技术原理,来实现农业耕地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兴农业模式,这种农业模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其成熟之后可以不断向外输出技术以及经济,然后形成循环效果,有效推动农业资源循环使用,以此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发展。循环农业发展进行中也要注意如下问题:(1)保护耕地资源。在循环农业发展进程中,耕地要注意保护,对于秸秆不可进行焚烧,以免污染农业环境,应当大力推广秸秆返田,将土地耕种和养护有效结合起来,使得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同时还可保护农业环境。对于耕地的病虫害防治,也应科学、合理,农药喷洒不宜过量,尽量使用少残留的农药产品。(2)沼气建设。在农业循环发展中,沼气是其中的重点环节。要积极做好农村沼气建设前厕所、厨房、圈的改造工作,将秸秆、动物粪便进行循环再利用,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循环农业对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1 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资源接近枯竭、生态接近失衡、粮食危机等状况,循环农业已经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尤其对于水资源需求量是巨大的,但我国却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当前水资源匮乏(例如西北地区)、水污染(例如长三角地区)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循环农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根治手段。①在全国总水量中,农业发展用水量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将近70%,而在农业发展用水量的70%中,农业灌溉用水占据了90%,大部分农业相关产业都需要大量的灌溉水资源。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出现季节性干旱和地区性干旱。比较典型的就是2020年洪涝灾害,在甘肃、新疆、陕西等西北地区年降雨量基本上在500毫米以下,常年处于干旱状态,在甘肃中部的农业大市-张掖市,其年降水量只有可怜的131毫米,主要的农业灌溉水源为祁连山雪水,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祁连山雪线逐步上升,其降水量也是逐渐减小。而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监测,6月5日8点至6月6日8点,重庆彭水、石柱、奉节等5个区县出现暴雨,其日降水量已经达到103毫米,长江沿岸基本上都处于警戒水位或者超警戒水位状况,导致洪涝灾害发生,使得国家经济和人民财产损失巨大。此前有研究数据得出,由于我国农业灌溉缺水导致农业产量损失高达700亿公斤;②在我国有些地区缺水严重的情况下,有些地方的农业用水却利用率不高,有些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浪费甚至高达80%;③我国各地的农业水资源污染极为严重,根据相关水自然报告表明,我国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极为普遍,我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污染地表水系富营养化,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也造成了大量的耕地被污染,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损失惨重。

(2)农业主要生产要素对农业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使得必须将循环农业作为主要出路。①农业发展进程中,滥用病虫害药物,破坏农业环境。在病虫害防治药物中,差不多70%都是高毒性化学成分,再附加不科学施药等人为因素,使得农产品遭到严重污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②农作物化肥使用不当,使得农作物营养过剩烧死或者营养流失,严重的会使得耕地土壤酸化、土壤养分散失,从而影响到农产品成长质量。

2.2 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

循环农业的发展核心是农业资源再利用,利用节约型农业发展技术,循环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水、垃圾、秸秆及畜禽的粪便,降低农业发展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降低能耗,最大程度地进行资源再利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实现循环农业,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因此循环农业节能减排的效果是非常明显。在我国节能减排实施中其重点之一就是农业节能减排,其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要少,同时对于水、土地、化肥、农药都要节制使用。因此农业相关部门应当要创新施肥技术,做好合理使用农药的宣传工作。农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我國富源辽阔导致各地的自然条件天差地别,因此在循环农业时,应该统筹考虑当地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生产模式优化循环农业。(1)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确定相应改善生态环境、防控自然灾害的环境调控策略;(2)依据当地的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作物;(3)科学、合理地确定种植结构,充分利用耕地使得生物共生;(4)充分利用当地产业和资源优势,构建一体化农业生产模式,使农业发展迈向产业化发展道路;(5)充分考虑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定位准确,多角度进行循环农业发展策划,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产业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全面规范农业生产模式,使得农业发展逐步走向可持续化、科学化,为农业经济增光添彩。

3 农业环境保护中循环农业的运用

3.1 提高宣传力度,大力推广循环农业

在农业发展中,首先应当在农村基层设立农技服务组织,优化农技队伍,在对农业耕种进行指导的同时,为人们推广循环农业的高效性、低成本和再利用性,进而使得循环农业深入基层,并且扎根。其次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激励技术人员不断进行发展革新,另一方面激励基层农业生产者采用循环农业技术,使得生产者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在宣传方面,主要是以污染物消除技术、废弃农作物再利用技术、清洁生产等知识点作为宣传亮点,同时可以与相关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循环农业耗能测试,以此扩大宣传效应。

3.2 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

在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中,相关技术是很关键的,诸如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主要是保护耕地土壤。再比如滴灌技术,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确保农作物定时、定量水分需求。这需要技术人员深入田間,不断创新尝试,并扩大使用范围,将技术指导循环农业放在核心位置。

3.3 加大绿色生产的建设力度

在循环农业发展中,绿色生产是从始至终都需要关注的点。农业相关科研部门可以联系相关企业,共同建设农业绿色生产科研基地,加大对循环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建立农业清洁能源生产、农作物废弃物再利用等绿色循环生产研究体系,重点研究节能、减排、低能耗、污染少、节水等绿色生产方面内容,使得绿色生产真正科学、有效。

3.4 探索创新现有发展模式

在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中,肯定还有部分环节是需要创新和重新配置的,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创新性的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要不断研究探索,创新出更多契合的农业发展技术。例如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技术,其就是在经过大量的探索研究后得出的创新农作物耕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农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新模式。在当前循环农业技术中,对于信息化也要积极研究探索,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其相对应的政策、市场、科技等方面的资讯会经常性变动,生产者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及时收集、分析、整理、保存这些信息,使得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后续的改变有准备,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预见性,不在盲目操作,避免农业生产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4 结语

当前我国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各方面都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方面改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对于农村绿色生态生产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大提升了农民生活便利程度的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农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因此政府机构和当地相关农业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必要性,其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循环农业是节能减排、高效增产的主要路径,做好循环农业大力推广工作,扩大其运用范围,将循环农业发展推广至全国农业生产升级中,各地区根据地区产业类别进行合理调整,以期使得全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朱薇.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及其对中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7,25(6):158-160,190.

[2]秦小丽,刘益平,王经政,等.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17,28(5):138-143,180.

[3]钱小平,尹昌斌,方琳娜,等.日本与欧美农业环境支持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0(7):35-44.

[4]和益红.循环农业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12):163,166.

[5]王建锋.农业环境保护中循环农业的应用研究[J].环境气象,2019,(03).

作者:王红

第二篇: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探究

摘 要 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策略,不断拓宽发展思路,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发展潜力的提升等提供支持,避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落实效果,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策略

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及农业领域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深入研究,可使农业生产活动开展更加高效,增加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因此,在细化农业方面的研究内容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给予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更多的关注,确保农业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有效性,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很多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使用了大量化肥及农药,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壤板结硬化等现象,且农产品的品质也受到了影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对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资源的浪费与流失会加剧农业用地的减少与人口增多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种植业的产量与质量,阻碍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且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也会受到潜在威胁。受传统耕作方式、思维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率增加,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长效发展的要求,也会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也会有所下降。当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不利影响、恶化程度加深后,会加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影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受阻,也会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1-2]。

2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2.1 农业经济发展依赖农业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方都在积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方面。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其发展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可为农作物正常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给予农业经济发展更多支持,满足其效益增加及科学发展需求。

2.2 农业经济发展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保障

良好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会减少对生态环境方面的破坏,满足农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性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发生率。因此,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度,促使二者能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明确现代农业在未来实践中的发展目标及思路,避免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3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策略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质上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需要在切实有效的策略支持下,逐渐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确保相应的生产活动开展状况良好。

3.1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行动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不断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意识,提高思想觉悟,积极地开展实际行动,逐渐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在此期间,需要做到以下3点。1)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及其他渠道,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引导人们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增强其环境问题应对效果,为农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逐渐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2)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农户们在生产实践中的行为,强化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并通过对他们宣传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开发及整合利用的措施,逐渐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其生态环境科学保护要求。3)在宣传工作推动下,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可有效提高环境质量,保持农作物良好的生长状况,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实现其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3-4]。

3.2 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

农业资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实现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应给予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更多的重视。1)强化可用耕地科学保护意识,积极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并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下,實现对耕地的高效利用,满足农业经济科学发展要求,保持农作物良好的产量及效益。2)注重滴灌及喷灌技术的推广使用,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给予农业经济发展更多支持,避免影响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3)结合农用物资的利用情况,对其合理开发及高效利用进行综合考虑,满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成本经济性要求。4)对农业生产计划实施中的施肥是否合理、地膜利用状况等加以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随着农业资源整合利用效率的提高,达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5]。

3.3 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把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根据各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情况,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生态环保要求。因此,在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科学发展。1)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并实施农业发展规划,并充分考虑气候特点、农作物生长特点、经济发展要求等,明确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体现出生态农业的价值。2)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功能特性、形势变化及发展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逐渐提升农业生产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环保水平。

3.4 构建好现代农业体系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为了达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的,需要对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关的农业体系构建进行深入思考。1)重视农业生产布局的合理调整,加强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方法使用,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为现代农业体系构建目标的实现提供专业支持,增强其适用性。2)当现代农业体系构建完善后,需要将其执行到位,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6-7]。

3.5 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发展

农业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应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对农业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优势,减少农业生产给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并在技术层面上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深入探讨,有利于达到农业生态环境與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满足农业生产计划高效实施要求,保持其良好的效益及发展状况。因此,未来在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优化农业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应加深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注重使用相应的发展策略,为现代农业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道坤.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思考[J].财经界,2020(7):28-29.

[2] 田洪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初探[J].财经界,2020(7):31-32.

[3] 杨建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239,243.

[4] 陈珊,韩辉.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探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0(2):63-65.

[5] 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5):18-19.

[6] 金书秦,韩冬梅.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特征、要素和路径[J].环境保护,2020(8):15-20.

[7] 王修美.浅析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如何实现耦合协调发展[J].商讯,2020(12):183.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吕成建

第三篇: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各国都提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不仅要倡导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更要重视生态农业的建设,要通过健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以及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等措施,促进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有效路径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生产的方式更多依靠人工来完成,效率低、产量不高是主要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尤其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已经开始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反作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让人们必须停下盲目前进、埋头发展的脚步,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1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经济推动不够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生态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经济驱动是最佳方式。但从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层面的经济补偿机制并不到位,经济推动不够,导致生态农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加入到市场的企业或个人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得足够的经济收益,对于生态农业的态度也是如此。而且生态农业发展中涉及多方面因素,不仅是农业本身,还有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多方面,而这些因素的存在,让生态农业发展本身就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关注,也给投资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没有足够补贴的情况下,投资人并不愿意冒险去尝试[1]。

1.2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不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同时也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农民需求。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仍有大多数的农村没有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以及网络化服务体系,使得大量农产品难以输送出去,再加上一些农民并不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从而造成产销脱节的现象发生,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

1.3农产品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产销衔接受阻,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而且,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在抵御外部环境因素时,就很难达到有效的成果,比如应对恶劣气候、虫害以及传染病等等。

1.4发展保障不力

生态农业要想快速推广和发展,除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先進技术的保障。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农民,似乎并不看好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相对于生态农业,他们更愿意将资金和研发团队投在高新领域,而对于农业这种传统产业,投入大、回收慢,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对于农民本身来说,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参与到农业生态发展中,最终形成的局面就是“政府旁观、企业观望、农民无力”。尤其是目前,人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烈,很容易出现技术剽窃的问题,让政府和企业花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研发的成果被轻而易举地盗用,让投资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2]。

2我国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对策

2.1健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应当健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根据生态规律以及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根据农村土地特征,对农作物的生产结构进行创新,改变原有的单一结构,使其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而强化生态系统。另外,还可以构架立体养殖模式,将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共同生存,使其成为一个微缩的生态系统,从而减少对周围

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整个生态资源与环境都能得到保障。

2.2完善政策引导,推动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政府在农业发展道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 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开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服务,税收方面可以适当进行减免,建立政府补偿政策和奖励机制,对积极实施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从而扩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补贴范围和额度,以求达到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3普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除了在制度框架、模式选择及生产资源利用上做好相关工作外,还需要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明确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法律法规入村,上墙等方式,对农户的农业生产实践进行引导,加强其环保观念,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3]。

2.4提升生态系统能力

经过多年粗放式的发展,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明确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农业和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生态发展是关键的因素。因此,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起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发展的局面,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农业发展中,从生态环保角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充分结合自然因素、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让农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相协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地要结合当地自然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制定全面可行的实施方案,对现有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整合,从而建立起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共同发展。

2.5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完善。因此,在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首先需要对当前的农业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推广,使这些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比如节水灌溉、秸秆循环再利用等等,提升农民对这些新技术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还需要大力扶持农业科研项目,鼓励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只有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业经济。最后,还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才能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并推动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4]。

结束语:生态农业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要将农业生产与自然规律、环境、生态相适应、相协调,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从而让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理念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实践。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环保、生态保护意识,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形成双赢共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邵丰产.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分析与研究[J].农技服务,2017(10):173.

[2]许兰菊.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5,31(12):76-78.

[3]白臣.探究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J].中国储运,2020(11):187-188.

[4]刘旭,梅旭荣,杨世琦,等.秦巴山脉区域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2020,22(1):9-17.

作者:杜英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硕士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连锁管理论文范文